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机械合金化制备的Mg2Ni纳米材料进行了循环伏安测试,获得了样品随扫描速度和温度变化的循环伏安曲线。测试结果表明:氧化峰的电位随扫描速度的加快有所正移;机械合金化制备的样品在室温下的吸氢性能显著增强,吸放氢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X射线小角散射结果表明高能球磨制备的Mg2Ni粉末具有1-5nm以及5-10nm范围内的粒度分布,较小的粒度使得吸/放氢反应的活性位置增多和放氢的扩散路径降低,这可能是机械合金化制备的Mg2Ni纳米材料贮氢性能显著提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Mg2Ni纳米晶储氢材料的机械合金化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机械合金化方法制备了Mg2Ni纳米晶粉末,根据不同球磨参数下样品的X射线衍射结果,分析了球磨过程中相组成、粉末晶粒度等的变化,研究了球磨时间、球磨转速、过程控制剂等工艺条件对粉末晶粒度、机械合金化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较高的转速下进行循环变速运行并加入合适的过程控制剂可以使生成Mg2Ni的时间提前,完全合金化的过程缩短,得到的Mg2Ni晶粒度为10nm左右.对Mg2Ni纳米晶粉末进行了初步的贮氢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机械合金化制备的样品在室温下即可吸氢,贮氢性能较之传统材料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在机械合金化的过程中不断增加球料比,在24h内制得性能较好的Mg-Al-Ni系储氢材料.用P-C-T曲线测试仪进行测试,并利用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材料吸放氢前后的变化进行了表征.研究表明,Mg1.8Al0.2Ni合金的吸氢相为Mg2Ni和由Mg、Al、Ni元素组成三元化合物.球磨26h Mg1.8Al0.2Ni粉末试样在150℃下开始吸氢.  相似文献   

4.
Cu的添加对Mg2Ni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机械合金化法,制备了Mg2Ni1-xCux(x=0、0.1、0. 3)合金,研究了Cu对Mg2Ni储氢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XRD和SEM研究表明Cu的加入使合金中产生了Cu11Mg10Ni9新相.利用PCT测试仪测定了合金的储氢性能,结果表明,添加Cu元素会降低合金的吸氢量,但能有效地提高放电容量和循环稳定性.制备出的Mg2Ni0.9Cu0.1与Mg2Ni0.7Cu0.3相比,前者具有较大的吸氢量,后者的放电容量较大,循环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Mg2Ni合金的贮氢性能,用Cu部分替代合金中的Ni,用快淬工艺制备了纳米晶Mg2Ni型Mg20Ni10-xCux(x=0、1、2、3、4)合金。用XRD、SEM、HRTEM分析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微观结构;用自动控制的Sieverts设备测试了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用程控电池测试仪测试了合金电极的电化学贮氢性能。结果表明,所有的快淬态合金具有纳米晶结构,Cu替代Ni及快淬处理没有改变合金的Mg2Ni型主相。合金的吸放氢容量及动力学随淬速的增加而增加。此外,快淬处理显著地提高了合金的电化学贮氢容量,但使循环稳定性下降。  相似文献   

6.
卢祺  黄锋  郭逊 《材料导报》2021,35(9):9033-9040
Mg基合金具有储氢量大、质量轻、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等特点,但其较高的放氢温度和较慢的吸放氢速率是限制其应用的关键问题.合金化是改善Mg基储氢合金吸放氢热力学和动力学的有效方法,在纯Mg中添加Ni会形成Mg2 Ni,其吸放氢热力学与动力学均会得到明显改善,但仍不够理想,有待进一步提高.本文就合金化对Mg-Ni系合金储氢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综述,整理了各合金元素的添加对Mg-Ni系合金吸放氢热力学与动力学的影响,最后对Mg-Ni系合金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刘卓承  张国芳  李一呜  任慧平 《功能材料》2012,43(20):2828-2832,2838
为提高La2Mg17贮氢合金的吸放氢性能,以机械球磨La2Mg17+Ni+NbF5在氩气为保护气氛围下制备复合材料。采用XRD分析了球磨后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用SEM观察了其形貌。通过自动控制的Sieverts设备测试了材料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研究表明混合球磨后复合材料的吸放氢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进一步说明Ni粉、NbF5促使了材料纳米晶/非晶结构的形成,而该结构的形成是材料吸放氢性能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不经压制的Mg、Ni混合粉末为原料,利用氢化燃烧合成法在合成温度850 K和1.8 MPa初始合成氢压下制备了镁基储氢合金氢化物Mg2NiH4,并利用XRD及PCT仪分析了其物相组成和储氢性能.研究表明,产物由单一物相Mg2NiH4组成,无未反应的Ni和不完全氢化的Mg2NiH0.3;相对于传统熔炼法制备的Mg2Ni,氢化燃烧合成产物具有更高的氢化活性,在没有任何活化处理的前提下,第一次吸氢就能以很快的速度达到饱和吸氢量,同时在任何吸氢温度下均具有较好的吸氢动力学性能,且随温度的降低,最大吸氢量降低幅度较小,平台压和吸放氢温度的关系为:lgP(0.1 MPa)=-3 187.6/ T 6.362 4(吸氢),lgP(0.1 MPa)=-3 468.4/T 6.694 3(放氢).  相似文献   

9.
机械合金化(Mg+Mg2 Ni)+TiO2合金的储氢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机械合金化法合成了(Mg Mg2Ni) TiO2储氢合金,借助XRD分析了TiO2的加入对合金的物相结构的影响,SEM考察了合金的形貌.TiO2在合金的吸放氢过程中起到很好的催化作用,降低合金放氢温度并且提高合金储氢量,(Mg Mg2Ni) 10wt%TiO2合金在573K下的储氢量是5.84wt%.  相似文献   

10.
为了改善Mg2Ni型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用Co部分替代合金中的Ni。用快淬工艺制备了纳米晶和非晶Mg20Ni10-xCox(x=0,1,2,3,4)贮氢合金,分析了铸态及快淬态合金的微观结构,测试了合金的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研究了Co替代Ni及快淬工艺对合金吸放氢动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快淬合金(x=0)中没有发现非晶相,但快淬合金(x=4)显示了纳米晶/非晶结构,表明Co替代Ni提高了Mg2Ni型合金的非晶形成能力。Co替代Ni不改变合金的Mg2Ni主相,但形成了第二相MgCo2。随Co替代量的增加,合金的吸氢量先增加而后减少,但其放氢量随Co替代量的增加而单调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