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综述水资源评价方法研究现状,提出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的理论、模型与方法。建立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工程模糊集理论与方法确定目标权重。在充分考虑水资源形成条件变化情况下。根据区域(流域)实际情况,进行水资源数量与质量联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是区域水安全战略中的基础性研究课题,其中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研究过程中重要的研究基础,其建立过程综合反映了水资源系统与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系统、生态环境系统之间的复杂交互作用关系。从水资源数量、质量、空间、流场等水资源系统功能方面的水资源承载过程角度,构建了由水量、水质、水域、水流4个子系统及其二级评价指标组成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初步指标体系;集成咨询专家信息的形式,得到判断各指标重要性的层次分析法判断矩阵,采用层次分析法与加速遗传算法相结合的遗传层次分析法筛选该初步指标体系并确定其对应的权重关系,最终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所建指标体系适用于重点关注区域的水资源承载状态的综合评价研究,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监测预警系统提供重要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相对“资产负债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全面反映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数量”、“质量”与“效率”,提出水资源相对“资产负债表”的概念,建立了考虑不同影响因素的水资源资产负债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相对优势理论方法进行分析。并以2012年山东省17地市为例,计算了水资源相对“资产”“负债”及“净资产”,并给出了相应的排序。研究方法在水资源相对“资产负债表”编制方面具有开拓性的意义,对山东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管理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黑河流域水资源调配评价的投影决策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河流域水资源调配评价指标繁多,不少单项因子不相容的问题,采用多目标投影决策分析方法,按照社会-经济-生态环境-资源-效率合理性指标进行评价得出熵权;再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分区的权重得出综合评价值,对黑河流域5种可能的水资源配置方案行进分析,选出最佳配置方案,然后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区域的协调发展两方面对最佳方案进行检验.从评价结果可以看出,选出的方案在流域实施后,能满足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持生态环境的良好.通过实例计算分析表明,多目标投影决策评价方法,由于采用熵权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从而消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结果可靠,与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5.
基于RAGA的PPC模型对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以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经济5个子系统整体考虑,建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针对该问题,运用基于RAGA的PPC模型,把高维数据转换到低维子空间,获得指标体系最佳投影方向和投影值.从而做出判断。最大限度避免了模糊综合评判等方法中权重的人为干扰。模型简单、高效、可行。  相似文献   

6.
根据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确定了沧州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沧州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值,利用灰色聚类方法对沧州区域水资源安全状况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7.
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可持续理论为依据,提出了区域分系统特征评价体系,进而提出了区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协调发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水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或国家甚至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水资源短缺是制约着水资源安全的基础性问题.从水资源短缺的概念、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调控措施方面,综述了国内外水资源短缺风险评价的研究进展,并对其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南昌水专学报》2015,(6):50-54
构建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机制可为评价水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是提高水资源管理水平的积极手段。根据江西省水资源考核工作的开展,针对考核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系统性、可行性要求,综合考虑不同层面水资源管理部门的不同侧重,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系统地总结水资源管理考核指标,对比说明考核指标的空间差异性,依据专家的评价定量确定指标合理性、可行性和相应权重。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的熵权属性识别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水资源承载力分析的结构特点,在传统多目标分析决策技术的基础上,将熵值法与属性识别模型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属性识别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应用熵值法来确定权重系数,避免了权重系数确定的主观性问题,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结合实际应用的结果表明,其评价结果合理,适用于水环境承载力评价.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分质供水的区域水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是提高水资源高效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基于水量的水资源配置无法体现水资源在水质方面的区别.分质供水在我国已经起步,但还没有广泛推广.因此建立基于水质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所面临的问题,阐述了水资源配置的作用,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水资源配置的研究成果,结合当前水资源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指出水质水量联合优化配置、基于水循环的广义水资源配置、优化和模拟相结合的配置模型等是水资源配置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云综合评判模型在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有效评价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建立了基于云理论的综合评判模型,将不确定性概念的模糊性和随机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用隶属函数描述了评价等级的模糊性,又利用超熵概念充分考虑了隶属度本身存在的随机性.将云综合评判模型应用于洮河水资源承载力研究中,并同传统模糊综合评判、可拓评价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模型有效可行,并能体现出评价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区域水资源可持续能力与水资源承载力的关系,在相对隶属度概念和理论的框架下,利用多级模糊识别理论模型和方法对山东省各个地市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进行了评价,该方法理论严谨,方法简洁,评价结果稳定可靠,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2005年为例,从水量、水质及工、农业用水情况等方面分析了巢湖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并对工、农业节水以及水污染治理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流域水量水质耦合水资源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核心问题,传统的水资源配置研究中缺乏对水质因素的充分考虑.选取汉江中下游为研究区域,建立了汉江中下游水量水质耦合模型.依据流域产流、产污的特征,考虑水系的特征和完整性以及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状况,兼顾行政区划的完整,结合水功能区划及水功能区的管理要求,将研究区域按河道内外划分为若干个河段和箱体.箱体内产流利用新安江三水源模型,产污考虑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建立箱体水量水质模型;河道内采用水动力学水质一维河网模型,计算河道水质输移转化.该模型定量地研究了水资源系统水量和水质变化,为拟定和优化水资源供给配置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杭州市水资源水量、水质和水管理现状,分析了目前杭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流域污染、水源地保护、城市供水、管理体制等多方面.从污染源、产业机构和布局、供水企业分析、政府水管理机构和组织等多角度分析了影响杭州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因,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从而提高杭州市水资源的可承载力,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从物元分析与可拓集合理论出发,建立基于物元可拓法的地下水水质评价模型,以鄂尔多斯市哈头才当水源地第四系潜水为研究对象,对其中6个采样点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哈头才当水源地水质总体较好.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表明,物元可拓法可以更加客观地反映地下水水质的总体情况,还可以定性地分析地下水水质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为协调流域洪水资源利用与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和下游生态需水量两个约束之间的关系,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基于二元极限理论的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现状与潜力分析方法:认为洪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和下游生态需水量的函数;认为洪水资源利用潜力也是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和下游生态需水量的函数。对其概念和方法进行阐述,并通过二元极限理论分析两个因变量和两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淮河流域吴家渡水文站以上区域为例,根据所提出方法,计算区域相关指标: 1956-2016年区域平均洪水资源利用率为24.7%,利用率波动幅度较大,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整体趋势在不断提高。多年平均现状可利用量为72.4亿m3,平均理论可利用量为183.53亿m3,平均现状利用潜力为34.76亿m3,平均理论利用潜力为145.89亿m3。洪水资源利用主要集中在偏丰水年和平水年。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每增加20亿m3,洪水资源可利用量平均增加15亿m3,利用潜力平均增加16亿m3;下游生态需水量每增加20亿m3,洪水资源可利用量平均减少5亿m3,利用潜力平均减少3亿m3。说明洪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利用潜力主要受洪水资源调控利用能力限制,提高调控利用能力是提高该区域洪水资源利用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对1995年黑龙江省水资源数量与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等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