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松辽盆地北部昌德地区主要沉积相类型为三角洲前缘亚相、三角洲平原亚相以及浅湖亚相,并发育有分流河道、决口扇等为代表的5种沉积微相类型。为了下一步寻找隐蔽性岩性油气藏,利用储层定量评价研究方法,对昌德地区扶余油层各细分层的不同沉积微相类型的储层砂体进行精细的分析对比,详细解剖单井取芯段砂体。通过扶余油层各细分层河道砂体的连通性栅状图、统计各细分层的河道期次、不同成因的河道厚度以及河道宽度,刻画了河道砂体平面分布样式,总结了昌德地区扶余油层各细分层的储层砂体不同成因的物性特征,并预测重点小层的平面物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2.
宝浪油田储层沉积微相及非均质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浪油田三工河组(J1s)为浅水型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决口水道(扇)、漫岸溢流沉积、水下分流河道间、滨湖沼泽沉积五个微相。储层平面非均质性主要受沉积相带、砂体展布形态控制,层问非均质性属于中等,层内非均质性受沉积微相与层内夹层控制,层内非均质性较强。  相似文献   

3.
《煤矿安全》2019,(9):61-65
为对鄂尔多斯北部营盘壕井田进行更加科学合理的矿井水防治工作,发现研究区沉积相与砂体展布以及富水规律的内在联系,在引入INPEFA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岩心、测井等资料的分析,将研究区直罗组划分为了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6个短期旋回。认为其主要经历了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的沉积体系演化,识别出河道、心滩、边滩、天然堤、河漫滩、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间、沙坝等沉积微相。认为直罗组下段发育的辫状河河道沉积微相形成的砂体为主要含水层;直罗组中段的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上段的曲流河河道砂体也为地下水的储存提供了空间。此外,心滩、河口坝等沉积微相在纵向上也具有较好的储水能力。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沉积演化背景分析的基础上,以沉积地质学、测井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利用取心井观察与描述、录井、测井、薄片及测试分析等资料,对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腾格尔组二段的沉积相进行了划分,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演化背景,划分沉积相类型并对沉积相进行单井到连井到砂体平面展布的逐步研究,分析了其平面展布及垂向演化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相分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和湖泊相,亚相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深—半深湖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水下分流河道间、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湖泥5个微相;研究区砂体厚度总体较大,平面呈东南向西北展布。研究为研究区的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结合塔里木盆地北部阿克库勒凸起北部区域地质背景资料,对于奇地区三叠系沉积相类型及特征进行了研究。将本区划分为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两个沉积体系,进一步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前辫状河三角洲、浅-半深湖亚相,并进一步细分出若干微相。在单井沉积相特征及井间沉积相对比研究基础上,对于奇地区中生界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大体展示了于奇地区三叠系在不同层段的沉积相演化和平面展布,并建立了研究区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6.
刘洪霞 《西部探矿工程》2015,27(1):67-69,72
利用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长岭凹陷正兰地区青山口组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确认其为三角洲相沉积,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分流河道、决口扇、分流间湾等微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等微相)。并分析了目的层青二段Ⅲ砂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胡艳飞  孔庆莹 《中州煤炭》2022,(6):83-89,97
车排子凸起沙湾组作为春风油田主力层段,存在沉积类型、展布特征不明确等问题,加强其沉积特征的研究其对寻找储层甜点极为重要。采用岩心描述、薄片鉴定、测井解释等手段,对CHE510井区沙一段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得出,研究区沙一段属于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包括水下分流河道、分流间湾、河口砂坝等微相,物源来自于西南方向的车排子凸起。其中N1s11层和N1s21层主要为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局部为河口砂坝沉积,主水流方向均为西南至东北方向。砂体的分布受控于沉积作用:N1s11层砂体厚度5.0~9.7 m,平均砂体厚度7.4 m,平面上,南、北两侧厚度较大,东、西两侧及中部厚度略薄;N1s21层砂体厚度3.8~8.1 m,平均砂体厚度5.9 m,平面上,井区中部CHE511井、东部CHE512井、CHE514井附近厚度较厚;N1s31层砂体厚度3.6~7.4 m,平均砂体厚度5.3 m,平面上中部厚度较薄,东、西两侧相对较厚。通过对CHE510井区沙一段沉积特征研究,可为下一步勘探部署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野外露头、岩芯、测井及相关测试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宜川-旬邑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特征,了解长6油层组的储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主要发育三角洲沉积、湖泊沉积和湖底滑塌扇沉积.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流河道和湖底滑塌扇的分支水道,储层分布受沉积特征控制.  相似文献   

9.
金湖凹陷杨家坝油田阜二段、阜一段沉积微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岩芯观察、粒度分析、沉积构造和测井相分析为基础,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建立杨家坝油田阜二段(f2)、阜一段(f1)油组的沉积模式。阜二段主要以滨浅湖亚相为主,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有滨浅湖滩砂、滨浅湖砂坝;阜一段主要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发育的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道侧缘、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在此基础上,通过横向对比,绘制了各单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图并详细阐述了沉积微相的展布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寻找剩余油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民东地区扶余油层140口井的测井、录井资料,10口取芯井的岩芯资料,以及565个重矿物分析数据,系统分析了民东地区扶余油层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经研究表明该区扶余油层沉积时期主要受南部沉积体系影响,该时期其它物源并未对民东地区产生影响,研究区内重矿物类型是以锆石—石榴子石为主的组合类型,是受长春—怀德沉积体系控制所形成的枝状河控型浅水三角洲。该体系以大量密集、窄带、连续的分流河道砂体为主,河道砂体为多砂层叠覆,具有三角洲水道不稳定分叉游荡的特点,砂体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展布,河道砂体延伸较远。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前缘2种亚相类型,整体受分流河道控制,并且分流河道具有三角洲平原水道不稳定分叉游荡的特点,水动力条件强,其中平原相分流河道砂体为储层有利砂体。平原相带发育有分流河道、分流间湾、废弃河道、决口扇等多种微相类型,过渡到前缘相带开始形成带状、环状分布的席状砂。平面上三角洲平原与前缘相带平缓相连,垂向上相序整体表现为水进过程,构成了河控型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11.
以蒙其古尔铀矿床西山窑组下段为例,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首先基于综合测井资料,根据综合解译结果统计研究层位的砂体厚度,绘制研究层位砂体厚度等值线图,分析研究层位的砂体平面展布特征;然后统计研究层位的视电阻率均值,绘制研究层位的视电阻率均值(砂体粒度)等值线图,分析研究层位的砂体粒度平面展布特征,进而分析研究层位的沉积环境。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蒙其古尔铀矿床西山窑组下段沉积相与铀成矿的关系,认为在扇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中,砂岩型铀矿体的展布明显受沉积微相尤其是辫流岛发育部位、大小和形态的控制。分析结果对于该区进一步开展砂岩型铀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根据单井岩性、沉积构造、测井以及连井剖面,对东部凹陷南段沙三上亚段进行了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分析,认为:沉积环境主要为冲积扇、曲流河、辫状河、三角洲、洪泛平原、滨浅湖以及半深湖。研究发现,研究区沙三上亚段聚煤环境类型多样,目前已发现8个聚煤区:缓坡带的桃园三角洲聚煤区、黄金带辫状河聚煤区、热河台辫状河聚煤区、桃园废弃河道聚煤区、于楼废弃河道聚煤区、热河台废弃河道聚煤区,中间洼陷带的荣兴屯聚煤区、小龙湾聚煤区,聚煤区沿低洼地带呈长轴展布。煤层主要发育于辫状河泛滥平原、曲流河废弃河道、三角洲平原以及滨湖沼泽环境中,其中,辫状河泛滥平原、三角洲平原以及滨湖沼泽环境形成的煤层分布范围较广,为煤型气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3.
利用重矿物组合、岩芯观察、测井资料及地震属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开展了松辽盆地三肇地区芳38区块扶余油层沉积物源方向、沉积旋回划分及平面沉积微相展布特征分析。研究表明:该区位于南北方向物源交汇处,以北部方向物源控制为主;在精细小层细分对比基础上,扶余油层组可划分为3个油层组17个小层35个时间单元;本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前缘亚相沉积,分流平原亚相发育分流河道、溢岸砂、决口河道、分流间泥4种沉积微相,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席状砂、水下分流间泥3种沉积微相。研究成果对该区致密油藏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大庆长垣扶余油层经过几轮研究,确定了自下而上依次发育曲流河、网状河及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演变规律,为了进一步明确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的河道摆动带及砂体分布规律,依据河流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方法,对高台子地区扶余油层进行层序划分与沉积演化研究,总结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同时利用开发加深井及探井资料,对开发区块进行精细砂体解剖,明确各沉积相带砂体形态、规模及展布规律;利用地层切片和分频解释技术,通过多属性分析,优选本区敏感属性,进行沉积微相预测,总结砂体发育及演化特征。通过以上研究,为勘探部署和储量提升提供可靠的依据,具有很好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红滩铀矿床南矿带位于吐哈盆地西南缘,该矿带的含矿层位为侏罗系西山窑组第一岩性段,段内砂体可分为上、下两层。通过对区内钻孔含矿砂体厚度及其底板海拔高度进行统计,绘制了砂体等厚图并详细分析了十红滩铀矿床南矿带西山窑组第一岩性段(J2x1)含矿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划分了5条主要辫状河河道。将上述图件与矿体形态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矿体与辫状河河道紧密相关,并受砂体底板和后期构造控制。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大量的文献调研,应用Google earth软件对黄河三角洲区域地貌进行取点分析,结合区域地质、沉积背景,绘制沉积微相图、沉积模式图,研究了黄河三角洲的沉积相和沉积机制,并详细分析了三角洲的发育模式。研究发现:黄河三角洲河流作用强于波浪作用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鸟足状形态;三角洲发育典型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三层结构;三角洲平原相沼泽微相十分发育;三角洲前缘相河口砂坝微相较为发育;平原分流河道断流现象加剧。  相似文献   

17.
根据红庆河煤矿地层发育特征以及钻孔测井曲线等资料,对研究区的地层进行了重新划分,结合地层沉积相的标志,研究了地层的沉积规律。结果表明:延安组三段主要为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发育三条近南北向的河道和两条近北北东向河道,分流河道处砂地比值均大于0.4;直罗组一段和直罗组二段主要为辫状河沉积,沉积亚相为河床、泛滥平原,河道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河道中心的砂地比值0.6~0.8之间,此结果可为后期地层富水性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晓辉  罗敏  李研 《铀矿冶》2024,(2):13-23
总结了松辽盆地拜泉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沉积相类型和沉积特征,研究认为拜泉地区姚家组可分为上下两段,其中姚家组上段发育曲流河相、三角洲相沉积;姚家组下段为辫状河相、三角洲相沉积。通过研究进一步划分出6种亚相和10种沉积微相。姚家组下段辫状河相砂体厚度大,已发现良好的铀异常显示,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潜力,是今后铀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9.
伊犁盆地南缘八道湾组下段有利的岩性-岩相是铀矿化沉淀富集基础,研究其特征为盆地其他地区八道湾组下段找矿提供依据。本文通过岩芯观研察、单井沉积相分析、二维连井剖面沉积相分析,结合砂-泥岩平面变化与层间氧化带展布特征,认为伊犁盆地南缘库捷尔太地区八道湾组下段为冲积扇沉积相类型。研究区内由南向北依次发育扇根、扇中及扇端亚相。依据钻孔数据统计分析,层间氧化带和工业铀矿化主要集中在八道湾组下段碎屑颗粒适中、分选性较好砂体中,指出扇中河道沉积是库捷尔太地区八道湾组砂岩型铀矿主要控矿沉积微相。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庄36区块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演化规律,在地层对比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地层厚度、砂岩厚度、沉积构造特征等单因素的分析,对研究区长8油层组小层的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表明:①庄36区块长8油层组属于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主要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3种沉积微相;②研究区砂体分布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