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取向硅钢的卷取质量直接影响到钢卷在后工序流转过程中成材率等重要指标,针对某取向硅钢机组卷取塔形缺陷,分析了卷取塔形缺陷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氧化镁涂层及干燥工艺,改善了带钢表面氧化镁状态及厚度均匀性,通过优化卷取张力参数、保证套筒尺寸精度及提高带头卷取质量等措施,保证了钢卷层与层之间的间隙,避免了层与层之间的错动,消除了卷取塔形缺陷,提高了带钢的卷取质量,使取向硅钢冷轧工序成材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取向硅钢的卷取质量直接影响到钢卷在后工序流转过程中成材率等重要指标,针对某取向硅钢机组卷取塔形缺陷,分析了卷取塔形缺陷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优化氧化镁涂层及干燥工艺,改善了带钢表面氧化镁状态及厚度均匀性,通过优化卷取张力参数、保证套筒尺寸精度及提高带头卷取质量等措施,保证了钢卷层与层之间的间隙,避免了层与层之间的错动,消除了卷取塔形缺陷,提高了带钢的卷取质量,使取向硅钢冷轧工序成材率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
俞家栋 《上海金属》1992,14(2):21-25
为适应卷取机卷取厚带钢的要求,开发了踏步控制(Step Control)卷取技术,出现了全液压卷取机。本文介绍了新型卷取机的助卷辊传动机构的改造、带钢头部的检测跟踪、助卷辊电—液伺服控制原理以及完满地实现空辊缝调定、预定位和踏步控制等。  相似文献   

4.
宝钢热轧厂的卷取机设备复杂,部件多,卷取控制千变万化,有时难控制,故障率多。目前,独创出一种全新的带钢卷取操作法——侧导板DTR操作法。在该操作法中,精心调整好夹送辊间隙和助卷辊间隙,使带  相似文献   

5.
孙利忠 《轧钢》2013,30(1):68-70
针对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1750mm热轧生产线卷取机夹送辊和卷筒之间的速度和张力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在精轧机抛钢后卷取机夹送辊采用速度控制的改进方法,减少了厚规格带钢在卷取区域发生尾部划伤的几率,实现了厚15mm以上X70钢等极限规格的顺利卷取。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厂2 250 mm热轧产线带钢在卷取过程中产生椭圆卷缺陷的问题,结合设备状态和生产实际,分析了产生椭圆卷缺陷的原因,并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措施。结果表明:热轧带钢椭圆卷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带钢板形或横断面形状不良、卷形工艺控制和卷取温度控制不合理。通过优化带钢板形和横断面控制,优化带钢头部跟踪,提高卷取张力,采用助卷辊压力控制,优化助卷辊压力设定和芯轴扩张时机,调整卷取温度,改变相变过程等控制措施,使椭圆卷缺陷得到了有效控制,卷形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提高了产品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取向硅钢带头卷取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钢卷在后工序流转过程中的成材率等重要指标,而薄带钢带头卷取褶皱是卷取质量异常较为常见的形式之一。针对薄带钢带头卷取褶皱问题,经过分析,通过调整助卷皮带松紧度及抱臂小翻板的角度,避免了横向褶皱的产生;通过提高出口辊组精度管理,从根本上消除了带钢纵向卷取褶皱的隐患。  相似文献   

8.
因瓦合金带材平整和纵剪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侧弯,从而影响卷取后带材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基于有限元法建立了因瓦合金带材二辊平整和平整后剪切过程的仿真模型,检测了1. 5 mm厚、1 150 mm宽的因瓦合金带材在以不同弯辊力平整时的辊缝凸度、平整后的变形和残余应力分布以及纵剪后的侧弯量。试验和检测结果表明:在实际生产中,可根据纵剪和卷取时带材边部的"鼓包"部位和程度来判断侧弯的方向和大小,进而调整弯辊力,以控制辊缝凸度。并指出,为确保带材纵剪后卷取时不产生"鼓包",辊缝凸度的控制精度应达到3μm。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市场对薄板坯需求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本钢1880 mm薄板坯连铸连轧机组经常会发生塔形钢卷,塔形钢卷需经过平整机组返修才可外发,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也给平整机组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本钢技术人员从工艺及设备等方面分析了本钢1880 mm机组热轧带钢卷取塔形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改进的措施,确保了薄板坯钢卷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珠钢连铸连轧花纹板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  谢劲松 《轧钢》2005,22(3):55-58
介绍了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在花纹板开发过程中,解决了花纹辊刻削,花纹板轧制、卷取工艺及控制等技术问题,成功地在CSP线上实现了花纹板(尤其是厚2.3mm薄板)的批量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刘顺东  韩乐  王章岭 《轧钢》2017,34(4):71-74
针对热轧带钢卸卷过程中形成的塔形缺陷进行了原因分析,得出卸卷小车上升高度不够和芯轴二次涨径值不到位是其主要成因,并分别对因触卷压力设定过小、松卷、卸卷小车溜位等造成的卸卷小车上升高度不够,因芯轴涨缩时序太晚、芯轴涨缩压力太小造成的芯轴二次涨径值不到位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据此对X80管线钢卸卷中常出现的外圈塔形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后,塔形问题再没出现过。  相似文献   

12.
张结刚 《轧钢》2022,39(2):96-101
针对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2 250 mm热轧板厂厚度h≤2.5 mm高强钢、热成形汽车用钢、700 MPa以上宽厚规格高强钢等钢种卷取过程中出现的不同卷形缺陷,分析了卷形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生产表明:通过对辊道速度的修正、对夹送辊辊缝偏差的控制以及张力转换系数的调整,有效控制了厚度h≤2.5 mm高强钢内塔、外塔缺陷,钢卷返修比例由27%降至约5%;通过对层间系数的修正、对张力转换斜率及助卷辊压力和芯轴膨胀系统压力的调整,有效控制了热成形汽车用钢扁卷缺陷,钢卷返修比例由0.63%降至约0.32%;通过对冷却均匀性控制、张力控制、对尾部进行热补偿,有效改善了700 MPa以上宽厚规格高强钢的层错缺陷,提高了卷形质量,增强了产品竞争力和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带钢在退火炉内瓢曲失稳与拉伸失稳的原因,其与炉区张力、炉辊辊型、带钢规格及材质有关。对于厚窄带钢容易发生拉伸失稳,而薄宽带钢容易发生瓢曲失稳。同时,推导了带钢失稳临界应力公式,并提出了相应措施,使带钢断带由5次/a降低至2次/a。  相似文献   

14.
六辊轧机刚度特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带轧机的纵刚度和横刚度对于厚度和板形控制十分重要,研究轧机不同状态下的刚度变化规律对于实现板厚和板形的精确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某厂六辊轧机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别计算了不同中间辊横移量时的横刚度和纵刚度,分析了中间辊横移对轧机刚度的影响,给出了最佳横移制度,为轧机厚度和板形控制量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三维CAD软件SolidW orks二次开发和基于实例的推理模型。在设计资源库的基础上,通过用VB对Solid-W orks2004进行二次开发,实现了基于实例推理的望远镜快速设计平台,并以插件形式集成到SolidW orks2004中,用某望远镜的刹紧机构进行了验证。实践证明,该系统设计过程简单、产品设计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首钢京唐公司2 230 mm酸轧机组板形控制手段,模拟仿真了CVC、ESS辊型的板形控制能力。针对生产中的板形突变问题,对现场生产热轧来料凸度及性能进行了测量,定量研究了热轧来料对冷轧板形控制的影响。规范了热轧来料凸度要求及热轧工艺控制,使酸轧过程中的板形突变比例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各种典型非焊缝断带案例的研究及断带卷冷轧工艺的分析,系统总结了导致非焊缝断带发生的两大诱因:原料带钢缺陷和冷轧操作故障。其中,原料带钢缺陷主要包括热轧卷板形缺陷、热卷边部异物压入、热卷边部折叠、板坯缺陷等;冷轧操作故障主要包括冷轧张力波动、设备异常等。针对产生原因不同的各类型非焊缝断带,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有效地降低了非焊缝断带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六辊轧机刚度特性有限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板带轧机的横向刚度和纵向刚度对于板形、板厚控制十分重要,研究不同状态下的刚度变化规律对提高板形、板厚综合控制的精度具有重要意义。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某厂1420末机架六辊CVC轧机实际参数,建立了板带轧制整体有限元模型。利用该模型研究板宽、窜辊、辊径和弯辊力的变化对轧机横向刚度的影响,以及中间辊的窜辊量变化对轧机纵向刚度的影响,为轧机的板形、板厚控制量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板带轧制过程中板形、板厚在线设定,以及控制模型的研究和优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