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营养物质缺乏引起的丝状菌污泥膨胀及其控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啤酒废水为研究对象,用SBR法研究了进水中不同有机物与营养物缺乏程度(以BOD/N/P计)对活性污泥膨胀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中BOD/N/P为100/4/0.8以上的条件下,污泥的沉降性能良好;当进水中BOD/N/P为100/3/0.6、100/2/0.4及100/0.9/0.3的条件下,均出现丝状菌的过量生长,发生丝状菌污泥膨胀。同时还研究了对这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石油化工废水缺少氮、磷营养物质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水底物中N始终充足,BOD5/TP大于100/0.762时会明显出现丝状菌过量生长而引起的污泥膨胀。继续降低底物中的P含量,SVI基本不再继续上升而继续膨胀。如果保持P充足,BOD5/TN大于100/2.69时才会污泥膨胀,且此后随着底物中N含量的减少,污泥膨胀迅速加快,至BOD5/TN为100/0.043时的SVI为260.7mL/G。对于N、P同步缺少时,在BOD5/TN100/2.69,BOD5/TP大于100/0.60时开始发生污泥膨胀,继续降低进水中N和P的含量,未出现污泥加剧膨胀的现象。进水底物中缺少N、P(N和P)引起丝状菌污泥膨胀的同时,通常伴随着底物去除率的下降,表明多数对底物起主要分解作用的絮状菌的活性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污泥停留时间对剩余污泥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停留时间由7d增至14d时剩余污泥产量下降36.13%,而污泥停留时间由7d增至21d时剩余污泥产量下降78.04%。污泥停留时间的延长对COD cr的去除能力没有明显的影响,但使出水NH3-N浓度和TP浓度均升高,通过调整碳氮磷源的比例可以消除这种负面影响,SRT为14d的工艺BOD5∶N∶P的最佳比例为100∶4.4∶0.96,SRT为21d的工艺BOD5∶N∶P的最佳比例为100∶4.0∶0.9,SRT的延长使污泥沉降性能稍变差。  相似文献   

4.
结合实际污水处理工程的运行经验,深入分析了SBR工艺的运行参数和运行方式、环境因素及污泥自身平衡因素等方面对SBR工艺污泥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污泥龄必须大于15天,以保证硝化的需要;为了提高反硝化速度,C/N必须大于4;污泥负荷降低到1.0 kg BOD/kg MLSS·d时,SVI迅速升高,加速污泥膨胀的发生;与低温条件下相比,20 ℃左右的污泥更易压缩沉降;EPS的存在不利于污泥沉降,随着EPS浓度增大导致污泥沉降性能恶化.  相似文献   

5.
复合式A2/O工艺中污泥沉降特性及污泥减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使用复合式A^2/O工艺进行了富集的原生动物对污泥沉降特性及污泥产率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式AVO工艺悬浮态污泥的SVI低于对照试验30%,污泥产率在0.140—0.413kg污泥/kgCOD之间,是对照试验的1/2~4/5。填料的存在使原生动物在系统中富集,从而抑制丝状菌的增殖,显著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水厂混合污泥为对象,采用流动电流为特征参数分析加药量和pH对污泥沉降性能和脱水性能的影响,探讨流动电流技术在污泥处理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污泥沉降性能方面,等电点处的投药量和pH值分别为8.9mg/L和7.25,实际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为9.0mg/L和6.90。在污泥脱水方面,等电点处的投药量和pH值分别为25.0mg/L和9.25,实际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为26.0mg/L和9.0。  相似文献   

7.
张新 《河南化工》2012,(6):10-13
通过实验方法分析了4种调质剂对污水处理厂中污泥的沉降性和脱水性影响。结果表明:4种调质荆对污泥沉降性和脱水性都有一定的影响,其中PAM投加量为4mg/L,污泥沉降性最佳,PAM投加量为6mg/L时,比阻值达到最低,此时污泥脱水性能最佳;处理后污泥上清液的pH值、COD值都有所降低,但PAM加药量为8mg/L时,污泥上清液COD值最低,为78mg/L,pH值为8.15左右。  相似文献   

8.
氮/磷缺乏对污泥沉降性能及丝状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个序批式反应器中,分别考察了氮磷正常供给、磷缺乏、氮缺乏及氮磷同时缺乏对污泥沉降性能和丝状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磷缺乏会导致聚磷菌流失,限制菌胶团菌对碳源的贮存和利用,导致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减少,SVI达到200~250 ml·g?1;氮缺乏对聚磷菌生长及菌胶团菌贮存利用碳源的影响较小,能刺激菌胶团菌大量分泌蛋白质,SVI低于100 ml·g?1;短期内氮磷同时缺乏会导致污泥沉降性能恶化,但经长期驯化后微生物种群结构会发生较大改变,丝状菌数量减少,且会滋生大量球状菌胶团菌,SVI在120 ml·g?1左右。进水磷缺乏的优势丝状菌为N.limicola II;进水氮缺乏的优势丝状菌为Type 0092;进水氮磷同时缺乏的优势丝状菌为N.limicola I。氮磷缺乏所滋生的丝状菌种类对污泥沉降性能均只能产生有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氮/磷缺乏对污泥沉降性能及丝状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4个序批式反应器中,分别考察了氮磷正常供给、磷缺乏、氮缺乏及氮磷同时缺乏对污泥沉降性能和丝状菌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磷缺乏会导致聚磷菌流失,限制菌胶团菌对碳源的贮存和利用,导致胞外聚合物中蛋白质的含量减少,SVI达到200~250 ml·g-1;氮缺乏对聚磷菌生长及菌胶团菌贮存利用碳源的影响较小,能刺激菌胶团菌大量分泌蛋白质,SVI低于100 ml·g-1;短期内氮磷同时缺乏会导致污泥沉降性能恶化,但经长期驯化后微生物种群结构会发生较大改变,丝状菌数量减少,且会滋生大量球状菌胶团菌,SVI在120 ml·g-1左右。进水磷缺乏的优势丝状菌为N. limicola Ⅱ;进水氮缺乏的优势丝状菌为Type 0092;进水氮磷同时缺乏的优势丝状菌为N. limicola I。氮磷缺乏所滋生的丝状菌种类对污泥沉降性能均只能产生有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实验考察了生物降解含酚废水过程中污泥负荷、溶氧、C/N/P质量比、温度4种因素对活性污泥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磷营养条件下,由于菌胶团结构中丝状菌对营养物质具有累积的能力,处于生长优势,造成菌胶团结构松散、压实性差,从而导致污泥沉降性能恶化,而在一定范围内污泥负荷、溶氧、温度发生变化,并未影响污泥沉降性能,但在污泥负荷过高,溶氧浓度过低的情况下,细菌生理活性受抑制,出水水质恶化。  相似文献   

11.
于辉 《辽宁化工》2004,33(6):326-327,341
活性污泥法是处理造纸综合废水的常用方法,探讨了其水温、pH、活性污泥浓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活性污泥法条件:水温为20~30℃;pH=6.0~8.0;污泥负荷率Ns=0.2~0.3kg BOD5/kgMLSS.d;溶解氧DO=0.5~2.0mg/L;活性污泥浓度为1600~2200mg/L。处理后的污水可以达到GWPB2—1999制浆造纸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即出水COD≤450mg/L,BOD5≤100mg/L,SS≤100mg/L,pH=6~9。  相似文献   

12.
低溶解氧膨胀污泥沉降性能的恢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溶解氧是影响丝状菌污泥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以石化废水和啤酒废水为处理对象,对低溶解氧污泥膨胀进行了污泥沉降性能恢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的DO浓度下运行,能使膨胀污泥的沉降性能恢复到良好状态,且恢复时间及恢复速率均与污泥膨胀程度呈正相关关系.污泥负荷是影响膨胀污泥沉降性能恢复的因素,在一定低污泥负荷下,通过提高DO浓度并不能使低DO膨胀污泥的沉降性能得到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3.
2,4,5-三氯苯酚(TCP)作为代谢解偶联剂投加到连续曝气分批培养的活性污泥工艺中,在30d的运行期间,TCP质量浓度为2.0mg/L和4.0mg/L的污泥产率分别比对照反应下降了约25%和50%,而基质的去除率及出水的氮和磷浓度均未受很大影响,污泥的沉降性能也未受影响。镜检发现,30d运行后对照实验的反应器中仍有丝状菌,而投加TCP反应器的污泥中几乎未发现丝状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14.
生化法处理油脂化工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厌氧折流板反应器(ABR)-序批式活性污泥(SBR)工艺处理油脂化工废水,运行结果表面,在进水ρ(CODCr)为4000~6000mg/L,ρ(BOD5)为2000—4000mg/L时,处理后出水ρ(CODCr)≤100mg/L,ρ(BOD5)≤20mg/L,该处理工艺具有剩余污泥少、不产生污泥膨胀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煤化工污水处理站生化单元出现污泥膨胀,严重影响生化系统运行的问题,通过现状调查和运行分析,认为长期进水有机负荷偏低、污泥老化、营养盐投加比例失调及曝气过量等原因,导致污泥沉降性能变差,产生污泥膨胀。以改善污泥结构及沉降性能为切入点,结合现场考察,采取降低污泥浓度及缩短泥龄、适当加大磷盐投加比例、降低溶解氧含量等措施,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污泥的性状和沉降性能,缓解了污泥进一步膨胀。  相似文献   

16.
活性污泥法对制药废水的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活性污泥法对制药有机废水进行有机物降解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污泥种子为污水处理厂取样的干污泥,加入适量无机盐类,最佳温度20—30%,培养周期为一周左右,按n(BOD):n(N):n(P)=100:5:1的比例投加氯化铵、磷酸氢二钠营养液,持续供给微生物氧气,控制pH值为6~7。结果表明:培养出来的活性污泥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对于BOD浓度2000~4000mg/L的制药有机污水,总BOD去除率一般在90%以上。出水BOD达到排放标准的50-100mg,/L。  相似文献   

17.
氧化沟活性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合肥琥珀山庄污水处理厂采用氧化沟工艺,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运行中发生了污泥膨胀。根据运行数据,分析了活性污泥膨胀的原因,认为该污水处理厂的最佳运行条件为:温度23.9~30℃,Ns值0.04~0.15kg[BOD5]/(kg[MLSS]·d),冬春季水中的ρ(DO)值7~13mg/L,当进水ρ(BOD5)为80~180mg/L,此时的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8.
膜生物反应器污泥膨胀的控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中膜生物反应器产生污泥膨胀,通过实际运行发现,原水中氮的缺乏是造成污泥膨胀的主要原因。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在污泥膨胀期,可以采用硫酸亚铁作为应急投加混凝剂,但根本的解决方法是在增加有机负荷的同时调整营养物质的比例。工程实践证明,采取以上措施控制污泥膨胀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常温条件下不同污泥负荷对UBF反应器污水处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浓度为1200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 h、污泥负荷为0.59 kg COD/kg MLSS·d时,UBF对COD的去除效果最佳,达80.14%;在污泥负荷达到1.01 kg COD/kg MLSS·d之前,污泥中生物量比例随着污泥负荷的增加而增加,MLVSS/MLSS值可达0.89;UBF反应器对污水可生化性有较好的改善效果,BOD5/CODCr比值增幅可达28.52%,且低污泥负荷更有利于污水可生化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BR)和传统活性污泥法(CAS)两种工艺处理相同水质的市政污水,考察了两种工艺运行状况和污泥混合液的特性。结果表明,MBR可以达到非常好的COD、BOD和NH4^+-N的去除效果,去除率高于CAS;MBR比CAS具有更高的污泥浓度,较低的污泥产率,较差的污泥沉降性能,同时两者的粘度与污泥浓度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程来表达;在运行天数为50~161d期间,MBR系统中没有发现可溶性微生物产物(SMP)明显的积累现象,在SMP中分子量大于14000的总有机碳(TOC)含量占总量的49.6%,CAS系统中相应值为22.5%;两种工艺的污泥耗氧速率均随系统运行呈下降趋势,并且MBR中的污泥耗氧速率大于CAS中的相应值;另外两种工艺中微型动物在种类和数量上表现出了不同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