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TOC分析仪测试地表水体及饮用水中TOC含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验证,并研究分析同一类型水体中TOC与CODMn的相关性,为推广开展水体中TOC的监测及TOC在线监测仪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总有机碳(TOC)分析是评价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本文从锅炉补给水系统、热力系统、凝结水精处理系统阐述TOC分析在电厂化学监督中的重要性,并提出相应的措施,以降低对热力设备的腐蚀,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3.
黔南坳陷下石炭统台间黑色岩系中有机质较为发育,为研究其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以黔南安顺市镇宁县本寨乡露头剖面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总有机碳含量(TOC)测试、氩离子抛光-扫面电镜分析、主微量元素分析等工作。结果表明:①黔南坳陷下石炭统大塘组黑色岩系样品的TOC质量分数为0.90%~2.83%,平均为1.45%,且TOC变化与地层旋回具有很好的相关性。② U,V和Mo等微量元素含量相对较低,氧化-还原敏感指标U/Th,V/Cr,Ni/Co及EFU-EFMo协变模式,黄铁矿粒径均超过5 μm,三大证据均反映黔南坳陷早石炭世黑色岩系沉积时期水体处于氧化-次氧化环境,这种水体的富氧状态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但台间水体相对较浅,部分生物快速埋藏来不及被氧化或降解,也可形成有机质的富集。③ U/Th,V/Cr和Ni/Co与TOC没有明显的相关性,而古生产力指标Mo含量与TOC含量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表明台间黑色岩系有机质的富集主要受古生产力控制,且陆源碎屑的输入对有机质含量具有一定的稀释作用。④早石炭世研究区区域性海平面的上升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使得水体中的生物更加繁盛,提高了生产力。该研究成果对于海陆过渡相煤系、中小型含煤盆地中的有机质富集规律和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剖面笔石鉴定、笔石带划分、等值线图编制及页岩矿物成分、TOC和纹层特征分析,系统研究四川盆地及周缘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生物地层及其储集层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地及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发育笔石带WF1—WF4和LM1—LM9,不同笔石带可用岩性和电性特征标定。不同笔石带页岩分布呈现西南和东北2大沉积中心,且矿物成分、TOC和纹层类型存在差异。笔石带WF2下部和WF4发育含(贫)有机质块状层理混合页岩,笔石带WF1—WF2上部及WF3发育含有机质水平层理混合页岩,笔石带LM1—LM4发育富(含)有机质水平层理硅质页岩,LM5—LM9发育贫有机质水平层理混合页岩。页岩矿物成分、TOC及层理类型受控于古气候、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和古沉积速率。笔石带WF1—WF2下部,水体由于温暖富氧,故块状层理发育、硅质含量和TOC值低。笔石带WF4水体由于较凉、富氧,故块状层理发育、钙质含量高、TOC值低。笔石带WF2上部、WF3、LM1—LM4水体由于贫氧、沉积速率低,故富有机质硅质页岩水平层理发育,粉砂纹层含量高。笔石带LM5—LM9水体由于富氧、沉积速率过高,故TOC值和硅质含量低、粉砂纹层含量高。图6表2参38  相似文献   

5.
在废水监测分析中,通常应用COD、BOD5、TOC来间接反映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程度。尤其以COD使用的最多。本文通过对标准方法测定高含采油废水CDO、TOC存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用BOD5、改进的COD测定方法或COMOH来表征高含氯废水的污染源有机物指标。  相似文献   

6.
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的水体滞留程度是否对有机质富集产生影响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在生物地层格架划分的基础上,分析了鄂西地区不同时期页岩沉积学及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水体滞留程度与有机质富集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鄂西地区奥陶纪—志留纪之交由早至晚可划分出冰期前(WF2—WF3笔石带)、冰期(WF4笔石带—观音桥段)和冰期后(LM1—LM5笔石带)3个时期,均处于较深的水体环境中。水体滞留程度对有机质保存条件无明显影响,主要控制海洋生产力,进而影响有机质富集:冰期前WF2笔石带沉积期处于台-棚转换期,海平面相对较低,同时周缘古陆和局部水下古隆起剧烈隆升,水体滞留程度最强(强滞留),与外海营养物质交换能力最弱,导致古生产力水平最低,TOC含量最低(平均为2.9%)。进入WF3笔石带沉积期后,海平面持续上升进入高位,水体滞留程度明显减弱(中等滞留),古生产力水平升高,TOC含量随之升高(平均为3.6%);冰期海平面虽然处于最低位,但上升洋流异常活跃,水体滞留程度最弱,营养物质随上升洋流大量涌入扬子海盆,导致古生产力水平达到最高,TOC含量最高(平均为4.6%);冰期后,气候回暖,冈瓦纳冰川快速消融...  相似文献   

7.
对ΔlogR技术提出了改进,以实测TOC与计算TOC之差的平方和为目标函数,由岩心样品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进行拟合,结合实例建立ΔlogR技术的改进模型,确定了模型的岩心样品最大浮动距离为0.375m(岩屑样品最大浮动距离为0.75m)时最为合理,既保证了归位的彻底,又不会造成数据过度归位使得数据失真。改进ΔlogR技术在大民屯凹陷沙四下亚段油页岩有机质丰度非均质性评价中应用效果良好,计算TOC与实测TOC值高度相关。评价结果显示,沙四下亚段下部油页岩有机质丰度表现为较强的非均质性;沙四下亚段中部沉积时期,台地中央油页岩有机质丰度较低,而台地边部油页岩发育较好。沙四下亚段上部沉积时期水体加深,油页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其TOC平均值高达4.3%。  相似文献   

8.
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延长组长6—长9段烃源岩、油砂岩心样品进行了系统的采集,利用热解分析、TOC含量测定、有机碳同位素分析、GC/MS/MS测试等分析手段,对烃源岩生烃特征、沉积环境及油砂的油源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长6—长9段烃源岩均已达到成熟阶段,其中长7_3层为最好烃源岩层,其TOC含量平均为13.99%,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型;长6_2层次之,TOC含量平均为4.12%,干酪根类型主要为Ⅰ+Ⅱ_1型;长9段烃源岩TOC含量平均为2.85%,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_1+Ⅱ_2型。长6—长9段烃源岩样品形成于典型的淡水湖泊环境,长8—长9段沉积时期Pr/Ph1,沉积水体较浅,为亚氧化强氧化沉积环境,以陆源有机质输入为主;长6—长7段沉积时期Pr/Ph1为还原环境,沉积水体较深,有机质来源为低等水生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混源。研究区长6—长9段烃源岩生烃特征与其沉积环境息息相关,沉积环境还原性越强,陆源有机质输入越少,烃源岩生烃特征越好。聚类分析油源对比结果显示:研究区长7—长8段油砂样品的油源主要为长7_3层烃源岩。  相似文献   

9.
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传统烃源岩评价工作受到一定程度的挑战。文中应用ΔlogR技术对鄂深4井进行响应的基础上,进行有机碳(TOC)计算,并进行误差分析及校正,分析结果表明:在TOC值>0.5%时,TOC测井响应效果好。相对误差较小,且随着TOC的增大,相对误差变小,对应的误差值为2.56~33.33%;TOC值<0.5%时,测井响应效果差,误差较大。从而为研究区烃源岩TOC下限值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内部钻井少,仅靠岩心实测和测井计算的TOC含量评价该区页岩气资源潜力难度较大,利用地震资料预测页岩TOC含量不但能弥补该区钻井取心少的不足,而且能够评价无井地区页岩的TOC含量。以四川盆地威远地区W201井区三维五峰组—龙马溪组一段1亚段为例,利用钻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定量预测了页岩TOC含量的平面及空间分布。首先通过测井计算得到的TOC与地球物理参数交会分析,优选出敏感参数密度,在此基础上,分析该区钻井岩心实测和测井计算的TOC含量与密度的关系,得到计算TOC含量的地震预测模型,然后利用叠前同时反演技术获得该区的密度体,通过预测模型最终实现页岩TOC含量的定量预测。结果表明:①地震预测的TOC与岩心实测和测井计算TOC结果较为吻合,误差较小;②研究区东南部及北部W201井区TOC含量较高,平均值可达2%~4%,为勘探开发有利区。结论认为,该TOC定量预测方法对于研究区适用有效,且对川南地区页岩气勘探开发评价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地震多属性反演预测页岩总有机碳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单井评价的基础上,采用地震多属性反演方法可实现对页岩总有机碳(TOC)含量(以下称TOC质量分数)分布的横向预测。从井点出发,在地震资料中提取多种属性,结合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和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属性优化训练,获取最佳属性组合,建立起属性组合和目标属性TOC质量分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并将其运用到地震数据体中进行TOC质量分数反演。将该方法应用到建南地区下侏罗统东岳庙段进行页岩TOC质量分数分布预测,TOC质量分数预测值与TOC质量分数实测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2.
在岩心精细描述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全岩矿物X衍射、有机地化、薄片鉴定、储集物性、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开展了涪陵地区凉高山组富有机质泥岩微相特征研究,并分析其与页岩油气富集的关系。研究表明:涪陵地区凉高山组可划分为6种微相类型,纹层状泥岩微相(MF1)指示安静、淡水、还原环境,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富集;块状泥岩微相(MF2)指示弱还原—还原的浅湖环境,水体较MF1浅;粉砂质泥岩微相(MF3)、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微相(MF4)及细砂岩微相(MF5)表征有一定物源供给的浅水环境,古生产力低下,不利于有机质富集;介壳灰岩微相(MF6)指示受波浪改造作用强的浅湖环境。MF1黏土矿物质量分数高,具有较高的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是有利于烃类生成的微相,其次为MF2;MF3—MF5石英质量分数高,TOC偏低,不利于烃类生成;MF6沉积水体较浅,不利于有机质的富集,TOC偏低。油气显示层厚度及占比表明,MF1与页岩油气的关系最为密切,孔隙度相对较高,为优质页岩油气储层。  相似文献   

13.
A地区页岩气储层总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页岩气储层中总有机碳含量(TOC)反映了页岩的生烃潜力,准确获取页岩气储层TOC含量对页岩气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测井资料的连续性和纵向分辨率高等特点,建立精度较高的TOC测井评价模型.在分析几种常用TOC测井评价方法限制因素的基础上,结合A地区岩性变化复杂的实际情况,建立了BP神经网络预测TOC、拟合方法计算TOC、基于干酪根含量计算TOC共3种模型,并对该地区X井页岩进行了TOC含量评价.结果表明:在A地区采用BP神经网络预测TOC模型其精度最高,可为岩性复杂地区的TOC含量评价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中国南方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2019年产量154×10~8m^3,已成为全球第二大页岩气产区。基于来自中国南方威远、长宁、涪陵及巫溪等地区典型钻井与露头剖面的1 000余件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样品数据,综合分析页岩气差异富集特征,探讨其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我国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在纵向上和区域上均具有一定差异富集特征,具体表现在:纵向上集中发育甜点段,区域上甜点段厚度、含气量、TOC含量等关键参数存在着较大变化,其中长宁与涪陵地区较优;不同地区的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含气量与TOC含量均具有较好正相关性,指示着有机质丰度(TOC含量)是影响页岩气富集程度(含气量)的关键因素;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沉积时期的海洋表层水体总体高生产力,是有机质大量生成的重要前提条件;在断裂带发育较弱的构造稳定区域,硫化缺氧的水体条件是控制页岩气纵向上甜点段及区域上甜点区形成的关键因素,即页岩气差异富集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致密岩层中总有机碳(TOC)含量往往直接指示了油气藏的所在,但致密岩层往往岩性配置复杂,利用常规地球物理技术难以识别有效烃源岩。研究提出一种基于最优化估算和贝叶斯统计分类的TOC井-震联合预测技术,即将常规方法估算的TOC作为初始值,利用构建的岩石密度计算模型和最优化理论对TOC初始值进行校正,得到与实验室样点最佳匹配的TOC测井曲线;在TOC敏感参数分析的基础上,采用贝叶斯统计分类方法将反演的TOC敏感参数转换为TOC概率体空间分布。实际应用于湖相致密泥灰岩预测,为高产油井ST3井的部署提供了可靠依据,并验证了该技术的有效性。该项技术可推广应用于具有类似地质背景的有效烃源岩预测。  相似文献   

16.
下扬子地区中上二叠统发育一套海陆过渡相页岩,其显微组成与海相页岩存在明显的差异,为了研究该套页岩有机孔的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开展了有机岩石学、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气测孔隙度和压汞等相关分析。研究表明,中上二叠统页岩中有机孔整体发育较好,但不同有机质组分中孔隙的发育存在明显的差别,具体表现为镜质体内孔隙发育差,固体沥青内发育少量孤立的孔隙,腐泥质内具有丰富的孔隙。黄铁矿或黏土矿物常与有机质形成有机/矿物复合体,复合体内有机孔普遍发育较好,可能与黄铁矿或黏土矿物促进有机质生烃和分解有关。中上二叠统页岩TOC含量与比表面积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性,但与孔隙度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当w(TOC)<6.16%时,孔隙度随TO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而当w(TOC)>6.16%时,孔隙度普遍较低且与TOC含量之间存在微弱的负相关性。孔径分布特征也揭示高TOC页岩的中—大孔体积明显低于低TOC页岩。页岩孔隙结构发育特征表明,TOC含量越高、固体沥青组分以及贫氢组分的含量越高,这些组分占据的矿物孔隙越多,降低了页岩总的孔隙空间,且TOC含量越高,页岩越易被压实,造成中大孔塌陷,进一步降低了页岩的孔隙度。   相似文献   

17.
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是烃源岩评价的基础,亦是油气资源量计算中的关键参数。稀井区由于钻井数据的稀缺,难以进行烃源岩TOC定量评价;在密井区,利用烃源岩TOC体定量预测技术可厘清生烃凹陷中烃源岩TOC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本文基于恩平和惠州两凹陷地质背景、测井和地震信息等方面的相似性分析,通过类比,将适用于密井区惠州凹陷的成熟的烃源岩TOC体定量预测技术成功地应用于稀井区恩平凹陷。研究结果表明:恩平凹陷恩平组烃源岩TOC值大多为1%~2%,属于中等烃源岩;个别地区TOC值超过2%,属于优质烃源岩。  相似文献   

18.
烃源岩总有机碳(TOC)含量是评价有机质丰度的主要指标。地球化学方法的岩心测试仅能获得离散的TOC含量数据,难以实现烃源岩的三维定量评价。结合地球物理测井方法和地震叠前反演方法,针对渤中凹陷西南部陆相深层烃源岩,通过岩石物理交会分析优选对TOC含量敏感的弹性参数,建立TOC含量与纵波速度、密度的地震反演模型;使用拓展ΔlogR方法和地震叠前反演方法分层计算渤中凹陷西南部东营组和沙河街组烃源岩TOC含量,获得TOC含量曲线和TOC含量三维反演体,进而计算东二下段、东三段、沙一二段、沙三段烃源岩TOC含量地震预测平面图。结果表明预测误差较小,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研究区烃源岩非均质性较强,总体呈现“层系多、分布广”的特征。东营组烃源岩北部优于南部,且东三段TOC含量值总体高于东二下段;沙河街组TOC含量值整体较高,为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层,TOC含量呈现自沉积中心向外逐渐降低的趋势,尤以沙一二段A、B、C、E井区及其附近区域、沙三段A、C井区及其西部、南部部分地区TOC含量值最高,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正确认识渝东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储层特征与主控因素,对采自渝科1井和酉科1井的岩心样品,进行了系统的黏土矿物及全岩X-射线衍射分析、岩石常规物性分析、比表面和孔径分析、岩石有机碳分析、镜质体反射率(Ro)及显微组分测试。测试分析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页岩储层碎屑矿物含量平均为51.34%,黏土矿物含量平均为32.74%,有效孔隙度平均为1.2%,渗透率平均为8.0×10-3mD,属于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孔隙以中孔为主,约占总孔体积的73% 。BET(Brunauer、Emmett和Teller)比表面积平均为7.75 m2/g,平均孔直径为5.3 nm。总有机碳含量(TOC)平均为2.29%,Ro平均为3.12%,属于过成熟阶段。进一步统计分析表明:TOC与微孔体积呈正相关,黏土矿物总量与之呈负相关;TOC、黏土矿物总量、碳酸盐矿物含量均与中孔体积呈正相关;TOC、碳酸盐矿物含量均与宏孔体积呈正相关,碎屑矿物含量与之呈弱的正相关,黏土矿物总量与之呈负相关。用常规测井方法对牛蹄塘组页岩的孔隙度和TOC进行了计算,发现利用中子曲线计算的孔隙度与岩心分析结果在两口井中均吻合较好,但浅层不含油气情况下,自然伽马曲线(GR)与岩心分析TOC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0.
总有机碳含量(TOC)是评价页岩生烃能力和页岩油气藏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国内外利用地震资料直接定量预测TOC的报道很少,因此,有必要对地震预测TOC的方法作进一步的研究。为此,以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为例,从岩心实测TOC出发,通过TOC与地球物理参数交会分析,寻找到TOC敏感地球物理参数——密度,并建立密度与TOC之间的最佳拟合方程,得到计算总有机碳含量的经验公式;结合叠前地震反演获得的密度体便可计算出TOC数据体,从而达到定量预测页岩TOC的目的。将改进的预测方法应用于四川盆地焦石坝地区海相页岩气勘探,结果表明:①利用叠前同时反演直接求得的密度体避免了累计误差,稳定性好,多解性少,结果可靠,为精细定量预测TOC提供了基础保证;②预测的TOC与实测结果吻合程度高,相对误差较小。结论认为,该技术在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勘探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