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饶斌 《福建建材》2023,(11):36-38
岩溶地区某工程静载试桩项目,主要目的是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和进行桩身内力测试。通过灌注桩桩身不同位置预埋的振弦式钢筋计和桩端土压力盒,结合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对3根灌注桩试桩进行了桩身内力测试,计算出了桩侧土的分层侧阻力和桩端阻力,对勘察报告提供的各土(岩)层地基与基础设计参数建议值进行了对比分析,为项目工程桩桩基设计提供参考和优化依据。  相似文献   

2.
桩端土强度对桩侧阻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桩端阻力和桩侧阻力不是相互独立的,桩端土强度的提高会提高桩身侧阻,尤其是桩端附近桩侧土的侧摩阻力。通过静载试验研究了桩端下沉渣厚度不同以及桩端持力层不同时的超长桩实测桩侧摩阻力,阐述了桩端强度提高对桩侧摩阻力的强化作用,发现提高桩端土的强度不仅可以减小桩端沉降,还可以使桩身总侧阻提高进而可以提高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同时运用莫尔–库仑理论分析了桩端土强度对桩侧阻力影响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钻孔桩泥皮土与桩间土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杭州地区淤泥质土、粘土和砂质粉土地层中现场取样的桩侧泥皮土和桩间土的室内物理力学参数对比试验,研究了泥皮土和桩间土在物理力学性状上的差异,分析了泥皮土对钻孔灌注桩桩侧摩阻力的影响。通过对掺入不同水泥浆含量的混合土的物理力学参数的试验研究,分析了水泥浆对改善桩侧泥皮土物理力学性状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泥皮土具有含水率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摩擦力低、抗剪强度低等特点,其工程性质明显比桩间土差,形成了桩土间的薄弱层,降低了桩侧摩阻力,注入水泥浆能有效的改善泥皮性状。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冻土区桩底水对桩基稳定性的影响,制作混凝土模型桩及桩底水热效应装置并采用对比试验方法对模型桩顶逐级加载开展桩底水热效应对冻土桩–土流变特性影响的模型试验研究,得出桩身切向冻结应力传递函数曲线及桩端阻力传递函数曲线,分析不同荷载等级下桩底水对桩土相对位移及桩端阻力,桩–土流变特性,荷载传递特性,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桩底水的作用减弱了冻土桩侧冻结强度及桩端地基土的抗力,造成桩土相对位移过大,加大了桩–冻土的流变效应,影响了桩侧冻结力和端阻力承担荷载的比例而使得桩基过分依靠桩侧切向冻结力来承受荷载且上述作用随着荷载的增大而增大,造成桩基承载力严重下降。  相似文献   

5.
中海壳牌南海石化项目的试验桩采用了高、低应变及静载三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检测。经对比分析发现:低应变法受土阻力的影响很大,桩的中下部缺陷难以判别;高应变法能同时准确地判定桩的完整性和承载力,应为以后该项目工程桩检测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静压预应力管桩的沉桩机理,探讨了在粘性土、砂性土、层状地基等不同地质条件下的沉桩特性和规律,结合工程实例,对静压预应力管桩沉桩阻力作了分析,为工程技术人员把握实际施工中的压桩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2):261-268
开口管桩由于其承载力高、质量可靠、施工方便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土塞的生成使得开口管桩沉桩阻力不同于闭口管桩,不仅包括桩外侧摩阻力、桩端阻力,桩内侧摩阻力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开口管桩沉桩受力特性,采用自主研发的大尺度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不同桩靴形式下开口管桩的贯入试验,并与闭口管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开口管桩随沉桩深度的增加趋于闭塞,沉桩阻力随沉桩过程基本呈线性增加,桩内、外侧单位摩阻力均存在"侧阻退化"效应;桩体贯入时桩周地表隆起量随径向距离增加逐渐减小,隆起速率随沉桩深度增加逐渐变缓,桩周土影响范围约为5 ~ 7倍桩径;桩靴对开口管桩土塞生成、沉桩阻力和挤土效应均有重要影响,内30°桩靴土塞生成高度、桩内侧摩阻力及其所占总沉桩阻力比例最大,桩周土地表隆起量最小,外30°桩靴与内30°桩靴情况相反,直角桩靴居中;闭口管桩沉桩阻力、外侧摩阻力与挤土程度均大于开口管桩.  相似文献   

8.
打桩过程中考虑溜桩影响的土阻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直径超长桩的可打入性分析的准确性是打桩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打桩过程中土阻力预测是其中的关键一环。现有的预测方法都不考虑不同的打桩过程对打桩土阻力产生的影响,根据东海某发生溜桩的实际工程,对打桩中产生溜桩时的土阻力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根据现场打桩全程高应变监测取得数据,采用CAPWAP分析了整个打桩过程中土阻力随桩基入泥深度的变化,试验数据显示,打桩过程中的溜桩对桩侧摩阻力的分布产生了明显的影响;根据其影响程度的不同可以划分为完全影响区,部分影响区和不影响区3个部分,同时给出了不同区域中土阻力的计算方法。实例验证显示,这种方法预测的土阻力的精度明显高于现有常用方法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9.
砂土中螺旋挤土灌注桩受力性状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自行研制的电动模拟钻机和桩基模型试验系统,在匀质砂土地基中进行新型螺旋挤土灌注桩模型试验,探索完全挤土型SDS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承载变形特性,发现桩侧摩阻力沿桩身呈异步发展,在小于0.2倍桩径的桩土相对位移范围内,桩侧摩阻力随桩土相对位移呈单调上升,且桩侧摩阻力远高于桩端阻力。通过SDS桩与CFA桩的试验结果对比发现,桩长因素对SDS桩承载变形特性的影响大于CFA桩,在桩长、桩径和地基都相同的模型试验条件下,SDS桩的极限承载力比CFA桩提高25%~70%。应用太沙基和派克的土压力原理及应力路径方法,阐明不同成桩工艺对桩周土体物理状态和力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成桩工艺是引起SDS桩与CFA桩的承载变形性状出现差异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感谢周立运、陈恭才同志对《利用桩顶加速度分析打桩时桩端土的静阻力》一文的讨论。现对讨论的问题答复如下。1打桩模型桩在打入过程中,由于桩端的贯入及桩的横向振动的影响,桩侧土严重扰动,桩侧阻力和端阻力相比要小得多。桩停止打入时,侧阻力随时间发展。笔者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开口管桩由于具有承载力高、质量可靠、施工方便等优点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土塞的生成使得开口管桩沉桩阻力不同于闭口管桩,不仅包括桩外侧摩阻力、桩端阻力,桩内侧摩阻力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同桩靴形式对桩体贯入影响较大。从试验方法、试验方案、试验结果 3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现状,针对目前研究中的不足,设计了可区分端承阻力、土塞阻力、外侧摩阻力,以及不同桩靴形式的双壁开口模型桩,比较了不同桩靴对土塞内、外侧摩阻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静压桩的沉桩过程与桩端土性质密切相关,压桩力或桩端阻力在土层分界面上下发生变化,存在超前深度、滞后深度等现象,探讨分层土的沉桩机理对于合理确定静压桩的桩端持力层深度、进行桩基优化设计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了静压桩在分层土中的沉桩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桩径的桩在不同分层土中的沉桩特性不同,不同桩径的桩在同一分层土中的沉桩特性也不同,端阻力和压桩力在分层界面上下的变化趋势相近,分层界面处的土颗粒位移是分层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采用泥浆护壁的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泥浆循环时间的不同,会在桩身表面形成一层不同厚度的泥皮,导致桩侧阻力降低,影响单桩的承载特性。通过对4根泥浆循环时间不同的钻孔灌注桩进行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砂土中泥浆循环时间对模型桩受力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泥浆循环时间的增加会导致桩顶沉降的增大,模型桩S2,S3和S4的桩顶沉降分别较S1增加了14.0%,26.2%和53.8%;泥浆循环时间的长短,会对桩身轴力的分布造成一定影响,且随着泥浆循环时间的增加,桩身轴力递减幅度变小,桩端阻力逐渐增大,总的桩侧阻力逐渐降低,但不同埋深段的桩侧阻力变化规律有所差异;在相同的桩土相对位移下,各模型桩不同埋深段的桩侧阻力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泥浆循环时间的增加,桩侧阻力完全发挥所需的极限桩土相对位移量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4.
依据某工程在后注浆和非注浆两种条件下的3组6根钻孔灌注试验桩,采用锚桩法静载试验和振弦式钢筋测力计法,对钻孔灌注桩进行了破坏性试验,确定了两种条件下钻孔灌注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桩侧土极限侧阻力和桩端土极限端阻力。通过对钻孔灌注桩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可知,在后注浆成桩条件下,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提高了55.0%;在非注浆试验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值时,后注浆试验桩的沉降量减少了34.6%~63.9%;桩侧土极限侧阻力除细砂层提高了95.6%~105.1%外,其他地层提高了48.5%~63.3%,桩端土极限端阻力提高了18.0%。研究成果为该区域工程桩设计提供了准确、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研究桩周土体回挤固结和套管打设造成桩尖落于软土层对带受力盘TC桩承载力的影响,本文中模型试验基本思路是在模型槽中设置4根不同状态的模型桩并对其承载能力进行对比。通过在桩端埋设土压力计、桩侧粘贴应变片得到模型桩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变形规律、确定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桩端阻力随加载的变化规律、桩侧摩阻力随加载的变化及承载力的时间效应。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试验桩的试验成果,研究带受力盘TC桩承载力发挥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16.
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模型对预测桩的承载变形性状有重要影响。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改进了反应桩土界面荷载传递性状的双曲线模型。改进后的模型可以描述随着地基土的固结,桩侧土初始剪切刚度随时间增长及桩土界面的加载、卸载循环剪切特性。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大面积堆载下,在桩顶作用大小不同的竖向荷载以及桩侧土达到不同固结度时再施加桩顶荷载情况下,桩身摩阻力的发展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基土的固结,桩身中性点位置处于一个变化过程中,桩顶作用的荷载大小不同,桩身中性点位置也不同;地基土固结一段时间后再打桩能减小桩侧负摩阻力。  相似文献   

17.
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复合桩基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应用该程序研究了承台宽与桩长之比、桩距、桩数、土类等对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承台底土阻力及其群桩效应系数随承台宽与桩长之比、桩距增大而增大,随桩数增多而减小:(2)承台底土阻力群桩效应系数与土类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刘艳玲 《建筑科学》1998,14(3):57-61
本文通过对WEAP87软件的开发应用,阐述了该软件的力学模型、解题范围及操作环境。根据国内不同桩型的沉桩过程,包括初打、复打、静压桩试验、CAPWAPC程序分析对比,总结出桩打入过程中软土地区沉桩阻力的取法、土参数取值的建议、打桩时容易出现的问题及打桩系统是否匹配的方法,以减少打桩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9.
应用资料引证了桩端土层条件对桩侧阻力的影响,介绍了桩侧阻力在桩端附近得到强化的四种解释,分析了土的松弛、强化以及施工条件对桩侧阻力的影响,表明了研究桩端土层条件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群桩基础荷载传递特性的现场测试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对试验情况作了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单桩和群桩、群桩中桩数(桩距)以及端承条件不同(纯摩擦与端承摩擦)等影响因素下,不同方案所得到的桩侧阻力、桩端阻力随荷载水平、位移变化的分布特点和发挥性状,讨论了北京地区群桩基础中桩土承台相互作用产生的各种“削弱”和“增强”作用性状和作用机理,并由此归纳总结了北京地区群桩基础侧阻力、端阻力的分布特点和模式。成果不仅对北京地区群桩基础应力分布计算所需的参数提供了实测数据,同时也对其它地区的桩基设计和研究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