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电镀液中铑含量的不同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标准浓度的铑溶液进行了重量法、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改进后的FAAS(引入一个校正因子, 对FAAS测定方法进行了优化、校正)等不同方法的测定,比较了不同测定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结果表明:对于杂质少的铑电镀液,宜采用重量法测定,其测定偏差在4%以内,而硼氢化钠作为还原剂的重量法的测定偏差可控制在0.2%以内;对于杂质多的铑电镀液,用ICP和改进的FAAS法均能获得满意结果,相对偏差都小于1%.  相似文献   

2.
针对多模型预测控制方案中K-means聚类算法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的K-means算法。将该算法应用于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对雨天厌氧池末端氨氮和硝氮浓度进行控制,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磁活性污泥法是对传统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良.相对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磁活性污泥法减小了生物反应器占地面积、提高了处理负荷、改善了脱氮除磷效果、有效控制丝状菌污泥膨胀、降低剩余污泥产量.该文介绍了磁活性污泥法的技术原理及研究与应用进展,对磁活性污泥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该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样条修正磨光法对我国建筑陶瓷进出口趋势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研究样条函数(Spline function),提出样条修正磨光法模型(Spline Modified Smoothing Method)对我国建筑陶瓷的进出口数量和进出口金额进行了模拟,克服了灰色新陈代谢QM(1,1)模型要经过平移变换的繁杂过程。结果表明,样条修正磨光法对扰动大的数据模拟效果比灰色新陈代谢QM(1,1)模型的模拟效果更好,精度较高,预测误差小,为陶瓷生产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活性污泥ASMs系列模型和GPS-X建模软件。ASMs模型可模拟各种微生物和基质在污水处理中的动态特征,是污水生物处理动态过程模拟与控制的重要理论基础。集成了ASMs系列模块的GPS-X软件可对污水处理整个工艺流程进行建模和仿真,是活性污泥工艺的设计、优化与分析比较的有效工具。因地制宜的推进优化污水处理厂工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并实现节能降耗是工程应用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呼吸计量法在活性污泥系统废水特性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呼吸作用直接与废水中基质的去除以及微生物的生长密切相关。根据活性污泥工艺中污水水质对微生物呼吸作用的影响,阐述了呼吸计量法在活性污泥1号模型(ASM1)的基本组分S、Xs、XBH和XBA测定中的应用,并对呼吸计量法在活性污泥系统进水的毒性预警和保护方面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基于内部热耦合精馏塔非线性wave模型的高纯控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周叶翔  刘兴高  王成裕 《化工学报》2008,59(7):1677-1680
首先建立内部热耦合精馏塔(ITCDIC)的非线性波动降阶模型,并将非线性波动理论(wave)应用到ITCDIC控制问题中,实现一般模型控制(GMC)方案.与传统控制方案相比,基于波动理论的一般模型控制(waveGMC)不再采用ITCDIC的近似线性模型,更好地解决了高纯控制过程中的非线性问题,通过对波形的速度和位置控制能够在短时间内使系统达到稳定.苯-甲苯物系的实例研究表明,ITCDIC波动模型在高纯控制过程中能够精确反映ITCDIC的动态特征,waveGMC控制方案较传统控制方案更加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8.
黄伟  储政  刘卓  管庆宝 《橡胶工业》2022,69(11):0862-0867
研究RT培司(对氨基二苯胺)装置全工段尾气吸收废酸(简称废酸)的处理工艺。采用电气石非均相Fenton法对废酸进行处理,确定优化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 20~25 ℃,过氧化氢用量 30.27 g·L-1,电气石用量 240 g·L-1, 反应时间 10 h,在该优化工艺条件下废酸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约为35%。采用单级好氧活性污泥法处理废酸,COD去除率为62.63%。采用Fenton-好氧活性污泥法联合工艺可以有效处理废酸,COD去除率为98.92%,出水COD为 1 230 mg·L-1,出水可接入污水管网进行进一步处理。设计模试装置,对Fenton-好氧活性污泥法联合工艺进行模试放大试验,废酸COD去除率为98.47%,出水COD为1 757 mg·L-1,可进一步探索工业化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液体树脂灌注成型技术(LRI)的数值建模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几年在树脂膜渗透成型工艺(RFI)的基础上开发出了一种新型的航空复合材料制造工艺:液体树脂灌注成型工艺(LRI,Liquid Resin Infusion)。由于LRI是在一个真空膜下进行的,它不需要特殊的模具,所以大大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用这种工艺可以制出大而厚的复杂部件,但是这也使得我们很难了解到整个工艺过程中内部参数的变化情况。为了指导实际的制造工艺,优化制造方案和参数,并减少制造缺陷,开发和运用有效的数值计算模型就变的非常的必要。最近Celle等人利用有限元方法(FEM)开发出了一种有关LRI的基础数值模型,本文将要介绍在这种基础模型上开发出的对LRI的数值建模计算方法和它的应用。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和讨论。结果表明:本文所做的数值建模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有着较好的一致性,能较为有效地对LRI成型工艺进行模拟计算。关键词树脂传递模塑(RTM);树脂膜渗透(RFI);液体树脂灌注成型(LRI);有限元方法(FEM);数值建模  相似文献   

10.
严松锦  黄国林  张高飞  王晓斌 《广东化工》2011,38(1):116-117,141
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和HA—SBR(水解酸化一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具有不产生污泥膨胀、处理效率高、运行可靠、耐冲击强等优点,备受人们关注。论文对SBR和HA—SBR法工作原理、工艺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综述了两种工艺在啤酒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活性污泥法脱氮除磷工艺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雪飞  张亚雷  胡茂冬  施炜 《化工学报》2009,60(12):3122-3129
利用活性污泥2D模型对城市污水厂脱氮除磷工艺进行优化设计,构建A2/O工艺的仿真模型,通过模型校正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将优化设计与传统设计法和试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得出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测定值基本相吻合。优化设计法得出的污水厂基建费用和运行成本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都有了很大的降低,虽然出水水质略有下降,但仍满足国家排放一级B标准。活性污泥2D模型可以对污水厂进行优化设计和控制。在满足出水水质前提下,降低污水厂的费用,并对以后的工艺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基于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工艺,将镁盐改性活性炭(MgO-PAC)与传统活性炭(PAC)混合而成MPAC材料,用于处理生活与工业混合污水。通过连续30 d的运行实验,探讨了MPAC材料对生活与工业混合污水中COD、NH4^+-N和TP的去除效果以及对污泥的比耗氧速率、沉降性能和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MPAC材料对污水中COD的去除率提升了12.7百分点,对TP的去除率提升了17.5百分点,对NH4^+-N的去除率超过86.4%。投加MPAC后处理效果更好的重要原因,在于MPAC使得活性污泥的沉降性能和比耗氧速率得到明显改善,也提升了污泥的微生物丰度。MPAC对活性污泥处理生活与工业混合污水具有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存在氮、磷去除率低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倒置A^2/O脱氮除磷新工艺的原理及其特点,并采用该工艺对某小型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站进行了工艺改造。结果表明,该新工艺对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进行的改造,可以充分利用原工艺的场地、构筑物及设备,只需少量的改建投资即可达到污水站在保持较高的COD、BOD去除率的同时,出水氮、磷的含量也达到规定的排放要求。  相似文献   

14.
袁鹰  刘明源 《广州化工》2014,(22):143-145
污泥负荷( Ns)是指单位质量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内所去除的有机污染物的量,单位kgCOD/( kgMLSS·d)。利用泰州市紫光水业污水处理厂初沉池出水和曝气池的活性污泥制作一定浓度的污泥混合液,并在0.1~0.3 kgCOD/( kgMLSS·d)污泥负荷中选择5个实验点,改变停留时间进行好氧生化反应,分别测COD, TP, NH3-N, TN的去除率,讨论不同污泥负荷不同停留时间对污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综合考虑污泥沉降性能和去除污水COD和脱氮除磷的效果,确定最佳污泥负荷为0.20 kgCOD/( kgMLSS·d)。  相似文献   

15.
金羽  李建政  任南琪  刘淑丽 《化工学报》2013,64(9):3367-3372
为提高北方地区冬季污水生物处理系统的脱氮效果,利用序批式反应器(SBR)和选择性培养基在(14±1)℃下驯化并富集耐冷氨氧化功能菌群,并采用软性填料进行固定,对(14±1)℃运行的A2/O系统好氧段进行生物强化。结果表明,连续运行5个周期后,SBR中的活性污泥逐渐演替为氨氧化功能菌群,在进水NH3-N为205~236 mg·L-1时,SBR的NH3-N去除率可达79.5%;将组合式纤维填料置于SBR中并继续运行5个周期,可将氨氧化功能菌群以生物膜的形式固定于填料表面。以固定化氨氧化功能菌群对A2/O系统进行生物强化,在投加量为3.24%(污泥干重)的条件下,A2/O系统的氨氮平均去除率由投加前的65%提高到78%,COD和总氮去除率也有明显提高。在生物强化后的持续运行中,A2/O系统的氨氮去除效能有缓慢下降趋势,其长期强化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李健敏  杨庆  刘智斌  刘润雨  崔斌 《化工学报》2019,70(9):3503-3510
为短期快速实现实际生活污水自养脱氮,采用含有厌氧氨氧化菌的实际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针对Fe2+/Fe3+和Mn2+对低氧曝气过程中氮的去除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确定了氮素转化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Fe2+/Fe3+和Mn2+均可提高活性污泥中厌氧氨氧化菌(AnAOB)丰度,但由于Fe2+/Fe3+对氨氧化菌(AOB)也存在一定抑制作用,因此,短期投加Fe2+/Fe3+条件下,低氧曝气过程中总无机氮去除率为25%,但投加Mn2+条件下总无机氮去除率可达44%。通过氮素平衡分析,发现投加Fe2+/Fe3+条件下,氮素主要通过反硝化作用去除;而投加Mn2+条件下,氮素主要通过厌氧氨氧化(anammox)作用去除。因此,传统活性污泥可通过短期投加Mn2+增强厌氧氨氧化活性,促进低氧曝气过程中氮的去除,利于快速实现一体化自养脱氮。  相似文献   

17.
城镇污水采用活性污泥法除磷脱氮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环木 《广东化工》2009,36(3):67-69
近年来,随着洗涤剂的广泛使用,废水中氮、磷的含量明显增加,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加剧,因此,必须有效提高城镇污水处理厂氮和磷的去除。对多种除磷脱氮的活性污泥法,包括氧化沟工艺。A^2/O工艺、UCT工艺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UCT工艺比较适合除磷脱氮要求较高的污水处理厂应用。  相似文献   

18.
污泥回流比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污泥回流比作为活性污泥法设计与运行的参数已显示出比其它参数更加重要.试验以实际生活污水、生产废水为对象,考察污泥回流比对系统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以及污泥特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污泥回流比为80%时系统总体脱氮除磷效果最好,CODCr、NH3-N、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92%、98%、81%、94%.在此条件下,...  相似文献   

19.
改良微孔Carrousel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污水厂脱氮除磷运行的经验,提出了改良微孔Carrousel氧化沟工艺,探讨其脱氮除磷的功效。实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工艺参数控制下,10%的进水进入缺氧区,90%的进水进入生物选择区,20%的污泥回流到缺氧区,其余的污泥回流到氧化沟的缺氧区,可获得良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出水中总磷的质量浓度〈0.5mg/L,NH3-N的质量浓度〈15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