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工艺特征与香型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祖训 《酿酒》1995,(5):37-41
小曲清香型白酒的工艺特征与香型风格曾祖训(四川省酒类科研所)小曲清香型白酒即川法小曲白酒,是指按四川小曲酒生产工艺为代表的一大酒种,分布在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年产量在60~70万吨,是我国主要酒种,四川小曲酒历史...  相似文献   

2.
税颖 《新食品》2007,(21):47-47
在刚刚谢幕的2007年四川白酒年会上,四川省各级领导和白酒专家充分肯定了川酒在2006年取得的成绩,但同时也指出川酒在高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足。面对其他白酒企业的崛起和愈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川酒如何巩固自身传统优势,迎接新的挑战?带着这一问题,记者采访了四川省酿酒协会秘书长杨俊。  相似文献   

3.
杨柳  王雪楠 《酿酒》2024,(1):2-5
四川白酒不仅是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规划中五大支柱产业的16个重点领域之一,同时从年产量及营销情况来看也是中国白酒行业发展的中流砥柱。明晰川酒发展路径,大力推动川酒产业转型升级是当前重点研究课题。分析了四川白酒产业整体发展现状以及成都市作为核心城市对推动四川白酒产业高质量发展所具备的各项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成都白酒产区重构的研究成果,建议在成都打造中国白酒营销中心、中国白酒体验经济集聚区、中国白酒策划创意及包装设计生产中心、中国白酒金融孵化中心、世界酒文化创新交流中心、中国白酒总部基地、中国白酒科研基地,供探讨。  相似文献   

4.
彭作权 《酿酒科技》2004,(5):122-123
当四川白酒存在危机和问题时,特邀请了全国著名的权威、专家、企业负责人等,为川酒“会诊”,共同为四川白酒的发展出谋划策。川酒“小而全”问题较严重,酒业资源需好好整合;酒类科研、技术、管理、营销人才的不足。是制约四川酒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企业一定要重视应用技术基础的研究,基础研究对于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产量的提高具有关联性的重大作用。是企业发展的基点。并应加强人才、品牌的培养。(丹妮)  相似文献   

5.
王聪  杨光 《酿酒》2001,28(5):103-104
20 0 1年 5月 11日 ,经国务院批准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调整酒类产品消费税政策的通知》 ,决定对白酒实行从价和从量相结合的复合计税方法 ,该方法自 5月 1日起正式实施。《通知》一发 ,无疑在中国酒界掷下一枚重磅炸弹 ,既听到酒类企业叫苦不迭 ,也引发社会诸多行业和人士将视线投向白酒企业。四川乃产酒大省 ,川酒占据了中国白酒市场 2 / 3的份额 ;税收政策的调整 ,对川酒影响颇大 ,川酒将如何面对 ,企业如何发展 ?为此 ,记者采访了部分企业及职能部门 ,发现“川酒将重新洗牌”。1 名酒企业 困难挡道 希望长存以五粮液为…  相似文献   

6.
何俊 《新食品》2005,(13):21-21
近年来,特别是2001年白酒消费税改制以来,全国白酒的销售与利润越来越向川酒集中,已经是业内共识。而在每项证明川酒优势的相关数据背后,如果要寻找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四大效应成就了川酒的霸业.并将继续推动川酒向更高层次发展。  相似文献   

7.
利用气相色谱对苏鲁豫皖四省白酒进行定量分析,并对四川典型浓香型白酒及其它香型白酒作相应检测,主要检测色谱骨架成份和一些微量香味成份。通过对所检测酒样进行聚类分析,进而研究四省白酒与川酒和其它香型酒的差异性或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新食品》2010,(6):20-20
3月2日,在2010年四川省食品工业工作会上,四川I省食品工业协会党组书记、会长崔兆全说,在白酒行业板块,今年将做好建设川酒营销总部前期工作,集体包装推介川酒“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在白酒变局下,川酒军团抱团协作,达成共振川酒共识。共同推动川酒产业安全、健康、稳步发展。2013年3月17日,由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四川食品安全委员会、四川省酿酒协会联合主办的2013年四川省白酒业发展形势分析会在成都召开。会议针对四川省白酒产业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销售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与会者一致认为,在白酒变局下,2013年川酒军团应该精诚合作,抱团作战,共同推动四川省白酒产业安全、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区域竞争是目前国内白酒市场的必然趋势,四川白酒酒业集中区即中国白酒金三角是中国白酒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之一。为更好的推进四川白酒的发展,白酒区域化是川酒的优势也是必然趋势,在深入分析中国白酒金三角所具有的优势的同时,从现实问题出发,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1.
邓世彬 《酿酒》2023,(1):21-23
川法小曲白酒属小曲清香型白酒在四川地区具有十分悠久的发展历史,与其他酒种有较大差别。该酒种制作工艺具有独特优势,在制酒原料、用曲类型及制酒香型方面均具备自身个性,与其他香型不同。研究了该酒种的高级醇、酸、醛等风味物质,探究了其香型特征,确定了各类物质组成成分。  相似文献   

12.
傅子宴 《新食品》2005,(13):48-48
蚌埠白酒市场一直是皖酒的天下,当地太大小小的皖酒品牌占据了白酒市场80%以上的份额,无论在营销手法、促销力度上,皖酒凌厉的攻势都让川酒心存顾忌。因此,安徽白酒界流传着这样一个定律:“川酒不进皖,皖酒不入川。”  相似文献   

13.
鲁酒整体上可分为浓香型粮食白酒、芝麻香型白酒和大众白酒。浓香型粮食白酒的风格特点有别于四川浓香型白酒,年产量近30万吨。四大酯的量比关系不同,川酒己乳比在1:0.65,鲁酒的己乳比在1:0.8;川酒突出己酸乙酯,窖香浓郁、香好,而鲁酒的风格则是窖香淡雅、醇和绵甜、顺柔爽净,味好。芝麻香型白酒则是鲁酒风格的典型代表,为全国白酒十大香型之一,典型代表酒是景芝白干。分两大流派:一是淡雅型芝麻香,特别是口感清正淡雅、爽净、芝麻香幽雅。以景芝白干、景阳神为代表;二是窖香型芝麻香。特点是窖香幽雅,绵甜醇和。芝麻香突出。以水浒特曲108为代表。大众白酒是鲁酒的优势产品。也是山东的传统酒。特点是口味纯正、香味协调、绵甜爽净,以国家优质酒坊子白酒为代表。  相似文献   

14.
杨静  薛礼 《新食品》2007,(21):50-52
“川酒云烟”,多数云南本地白酒企业都认为,在强大的川酒、黔酒面前。默默无闻的云南白酒只能在家门口求活,走不出云南,更谈不上走向全国。但是当川酒、黔酒大规模进入云南,并快速攫取市场份额,对滇酒品牌形成围攻之时。滇酒企业们坐不住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王聪 《酿酒》2009,36(3):96-96
近年来,随着以“茅台”及黔酒的势力日渐强大,浓香型白酒风格的分流,皖酒及黄酒的崛起,鲁酒的突围,区域品牌对全国市场的分割与局部垄断,一股“暗流”正对“川酒王朝”形成合围之势。如何整合川酒资源,再度提升川酒品牌成为四川政府及企业急于思考的课题。据四川省食品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四川白酒制造主营业务收入589.64亿元,主营收入、利润、利税分别占到总额的24.65%、42.2%和35.22%。充分说明川酒的发展给企业留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新食品》2009,(11):21-21
无论是技术还是品质,川酒都是国内霸主,但这些优势现在还没有发挥到极限。——中国白酒协会技术顾问、四川省科学技术顾问团顾问胡永松在谈到四川正筹划千亿川酒目标时如是说。  相似文献   

17.
吴英 《新食品》2010,(18):68-70
在四川省政府建设“长江上游名酒经济带”,打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的背景下,2010年上半年川酒企业业绩全线飘红,但川酒企业却不能大意,因为其他区域白酒企业正以更快的速度在追赶,以期挑战川酒的领跑者地位。面对挑战,川酒企业将如何应对?  相似文献   

18.
江建军  杨官荣  黄志瑜 《酿酒》2011,38(5):7-11
四川小曲白酒是川酒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对川法小曲白酒的历史、传统工艺特征和香味成分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从菌种选育、发酵、蒸馏、勾调等关键工序分析了在生产过程中的不足,阐明其发展创新思路,指出开展川法小曲白酒的调研创新与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对其标准的系统性研究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小曲清香型白酒从生产工艺上可分为传统法小曲白酒和纯种根霉小曲白酒两种。传统法小曲清香型白酒与川法小曲酒相比较,在主体香气成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在:总酸总酯含量高于川法小曲酒,尤其是乙酸乙酯和乳酸乙酯含量,乙酸乙酯为川法小曲酒的1.5~2倍,乳酸乙酯是川法小曲酒的2~4倍;杂醇油含量低于川法小曲酒,但是正丙醇含量远高于川法小曲酒。在口感方面,传统法小曲清香型白酒更醇厚和丰满。对制定小曲白酒国标提出以下建议:①标准应具有较好的代表性;②可以参考其他香型白酒2006版本新国家标准;③考虑其先进性和适当的体现量;④考虑如何将最新的研究成果加以应用。  相似文献   

20.
江建军  杨官荣  黄志瑜 《酿酒》2011,38(6):6-10
四川小曲白酒是川酒优势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通过深入企业实地考察和查阅相关资料,对川法小曲白酒的历史、传统工艺特征和香味成分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从菌种选育、发酵、蒸馏、勾调等关键工序分析了在生产过程中的不足,阐明其发展创新思路,指出开展川法小曲白酒的调研创新与标准制定的必要性,对其标准的系统性研究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