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根据汽轮机检修工艺,对汽轮发电机组转子轴系的对中检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轴系参数的检测方案及相关技术,开发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容栅式位移传感器和基于M51单片机的SKRS-232C译码转换及数据采集智能装置,进而组成可用于汽轮发电机组检修中转子对中调试的自动检测系统。针对多转子系统轴系的对中参数调试问题,建立了调整关系分析模型。基于遗传算法提出一种数值分析方法,可有效解决多目标规划中搜索过程易陷入局部优化解和计算效率低等问题。此方法应用到汽轮机转子轴系对中调整方案的参数分析过程,可显著提高计算效率,有效减少调整工作量,为机组的提前装复和投产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机组的安装误差、缸体变形、基础沉降和热膨胀不均等问题都会引起汽轮发电机联轴器中心偏移,在检修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调整。以图表形式编制汽轮发电机组轴系调整的过程,归纳出一种校对中心的精确计算方法,以某300MW抽凝式汽轮机大修中心调整过程为实例,验证该中心调整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应用范围。并说明调整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为同类型旋转机械安全运行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3.
根据检修前汽轮发电机组的振动情况和温度以及轴系对轮中心的测量,强调以转子为基准对轴系中心位置进行精确控制.对比两台同型300 MW汽轮发电机组A级检修轴系对轮中心值,阐述300 MW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对轮中心值选定和位置控制的方法.实践表明,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轴系对轮中心值是合理的,以转子为基准控制轴系的位置是汽轮机发电机A级检修质量控制的关键,且对修后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汽轮发电机组轴系中心测量优化调整系统 ,既可用手持检测仪进行机组轴系中心的测量计算 ,并将数据传输至计算机 ;亦可直接用计算机进行检测 ,进行机组轴系中心的优化调整及数据管理  相似文献   

5.
李润林  杨建忠 《电力学报》1996,11(2):12-15,36
本文针对大力发电厂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在试运过程中轴系出现冷、热态中心相对变化量较大的问题,提出热态中心变化量在冷态装配时进行预调的调整计算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对中自动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汽轮发电机组安装、检修过程中的轴系对中及调整方法进行了研究。设计了轴系参数自动检测技术方案,建立了轴系对中调整的模型及优化算法,并在此基础上,开发研制出由功能可靠的硬件和适合检修现场工况的智能软件组成的汽轮机轴系对中自动检测系统。该系统已在电力企业得到成功应用。与以往工艺比较,因其测量精度高并能提供优化的调整方案,可有效保证调整质量,明显减少测量和调整的次数,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7.
针对具有多轴、多支承特点的现代大型电厂的汽轮发电机组大修时,轴系对轮找中心计算的复杂性及紧迫性,利用Microsoft Excel的函数运算功能,以表格形式编制“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对轮找中心快速计算方法软件”,这个软件能综合考虑多个对轮调整时的相互影响,能根据各对轮中心的初始偏差及计算人所设定的偏差要求值快速计算并决定一个既适合现场实际,又能符合设计偏差要求的轮中心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8.
赵国梁  宋家骅 《中国电力》1995,28(7):7-11,69
鉴于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在运行中多次发生因轴系扭振而损坏的重大事故,文中结合国产200MW汽轮发电机组,采用多段集中质量轴系模型和雷卡迪传递矩阵法,对单机无穷大系统中,发电机组附近电网短路及重合闸过程中的机组轴系扭振进行了详细的仿真计算,并对轴系各轴段之间的扭振大小,以及扭振的机理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所得结论为大型汽输发电机组的 安全运行及研制提供了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高压汽轮发电机组轴系结构进行了论述,对检修中轴系轴向位置的调整工艺进行了描述,对大功率、高参数汽轮机组检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汽轮发电机组轴承标高变化对载荷影响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汽轮发电机组油系载荷分配计算方法--传递矩阵方法。采用该法对国产200、600MW及引进型300MW汽轮发电机组轴系安装理想标高及轴承负荷分配进行了计算。介绍了计算轴承负荷对标高变化灵敏度矩阵的方法,及其用于600MW机组的计算结果。对汽轮发电机组的安装、检修、运行及故障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容量比例不断提升、传统火力发电机组由承担腰荷的角色向具有深度调峰能力的角色转变的发展趋势,研究汽轮-发电机快速频繁调节出力引起的扭转寿命损耗。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模型,得到危险轴段的扭转响应;利用雨流计数法将工作循环应力转化为对称循环下的疲劳应力;考虑负荷的频繁波动,结合Manson-coffin应变-寿命公式和连续损伤理论评估轴系扭转寿命损耗。以国产600 WM超临界汽轮-发电机为例进行仿真,研究扭转寿命损耗与负荷波动性、随机性的关系:随着爬坡率和调峰范围的提高,寿命损耗呈指数增长;权衡机组寿命损耗与可再生能源的消纳,根据机组运行特点选择适当的爬坡率和调峰范围是火电机组将来作为深度调峰机组使用的关键;当考虑负荷的频繁波动特性时,扭转寿命损耗符合累积规则,这是由转子扭转振荡衰减较快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对研究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稳定性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总结,提出用互补群群际能量壁垒准则(CCEBC)研究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稳定性.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提出新的建模方法,从而使仿真更符合实际,为CCEBC在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以某电厂轴系断裂事故为例,验证了CCEBC比李雅普诺夫函数法更适用于判定轴系扭振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汽轮发电机组振动是火力发电厂最常见的故障类型之一。从人工免疫原理出发,提出用于检测汽轮发电机组异常振动信号的方法。通过对模拟信号和转子实验台得到的全周碰摩数据,建立S集和故障检测器集,用阴性选择算法进行异常信号检测,获得了较高的检测准确率,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汽轮发电机组振动是火力发电厂最常见的故障类型之一。从人工免疫原理出发,提出用于检测汽轮发电机组异常振动信号的方法。通过对模拟信号和转子实验台得到的全周碰摩数据,建立S集和故障检测器集,用阴性选择算法进行异常信号检测,获得了较高的检测准确率,证明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瞬态过程中励磁调节系统对汽轮发电机组轴系扭振的影响。以单机300MW汽轮发电机组与无限大电网相连为对象,以电力系统发生单相对地短路、误同期并网以及两相间短路后的重合闸为例,计算分析了励磁系统对汽轮发电机组扭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引进了多种大容量汽轮发电机组,同时国内设计院等相关单位也在参与国外工程的设计和建设。为此,有必要掌握国内外流行的大型汽轮发电机组基础设计标准中的动力分析方法。介绍了汽机基础结构分析用的4 种计算模型,强迫振动分析的扰力取值和阻尼系数比,以及强迫振动控制标准,最后,概述了各种标准的动力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impact of six-phase transmission line faults and their subsequent fault clearing and reclosing on the torsional torques induced in turbine-generator shafts. In this context,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conducted on a large turbine-generator unit connected to a sample power system. The paper presents also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orsional stresses induced in the turbine-generator shafts during these events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disturbances of a three-phase transmission system. The results of these investigations are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typical time responses as well as parametric studies. The EMTP is used for the simulation studies. The studies conclude that six-phase transmission line faults generally induce torsional torques in the turbine-generator shaft whose magnitudes are relatively higher than those induced due to transmission line faults in a three-phase system. This conclusion is true for both sustained faults and faults followed by clearing and high-speed reclosing operations  相似文献   

18.
发电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的存在性是多机组系统能否进行简化的前提条件,但一些相关的结论一直未给出理论依据,而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的现场测试也难以实现。该文提出描述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强度的扭振相互作用系数(T IF),作为评估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是否存在的一个指标。采用时域仿真对相同机组、相似机组以及不同机组在各种情况下的扭振相互作用进行研究,并考察了系统强度、发电机输出功率以及机组阻尼等参数对机组间扭振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电机组之间的扭振相互作用随机组自然扭振频率偏差的增大而锐减;对于不同发电厂中的发电机组,不管其机械轴系参数是否相同,相互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扭振相互作用。而对于同一电厂中的发电机组,机组相互之间存在着很强的扭振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大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继电保护配置与汽轮发电机组基本一致;但在继电保护系统设计时应考虑燃气轮机组的特性、联合循环机组轴系配置方式以及燃气轮发电机组起动过程中作为降压/低频同步电动机运行的特点和静态变频起动装置电力电子线路的影响,并应考虑保护装置低频特性和软件算法的适应性,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我国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主要有上汽-SIEMENS机型、东汽-日立机型及哈汽-东芝机型。超超临界机组在低负荷时能滑压运行,故有良好的低负荷运行性能,其主汽压力可随着负荷的降低而降低。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锅炉一般采用八角双切圆燃烧或前后墙对冲燃烧方式,主要采用Π型布置和塔式布置。汽轮发电机组采用四缸四排汽,单轴布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