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0 引言 当水泥企业原燃材料质量不稳定,且供应量不足时,往往难以进行有效的预均化。应用于生产中会引起生料化学成分的波动,导致生料率值均齐性差,熟料结块温度变化等,而形成不正常窑况,严重影响出窑熟料产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降低熟料生产成本,水泥企业多采用优质烟煤和低质煤搭配成混煤使用.进厂采用多家原煤供应商供应,按发热量核价.以灰分作为煤质指标进行过程控制.但对生产中出现的窑前温度提不起来、窑内结皮、结圈、熟料率值波动的现象,往往找不准直接原因,致使对窑系统热工制度的稳定不能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王建伟 《水泥工程》2014,27(4):33-35
从入窑生料率值、熟料产量及煤耗、岩相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分析了生料磨停磨期间窑灰对入窑生料和熟料煅烧的影响过程。通过对比分析查清了停磨期间入窑生料率值升高和出窑熟料游离钙超标、黄心料增多的具体原因,并采取了相应的针对措施。生产实践证明,所采取的措施起到了稳定入窑生料率值和煅烧制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生料磨停机后,窑回灰会持续入生料库影响入窑生料化学成分和粒度级配,导致熟料HM出现持续偏低情况。通过对窑回灰造成生料成分波动的原因进行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入窑生料波动,达到稳定熟料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生料、熟料率值稳定性若干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大康 《水泥》2006,(5):10-13
推导了煤灰分和热值的波动、热耗和窑(包括分解炉)喂煤量及生料喂料量的波动、增湿塔灰和窑尾收尘灰掺入量的波动对生料和熟料率值影响量的一般计算公式。以水泥厂实际的生产数据为基础,计算了上述影响因素对生料和熟料率值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这些影响因素与生料和熟料率值变化量之间的定量关系。根据生产经验,给出了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不必进行调控的最大允许波动范围。  相似文献   

6.
确定合理的物料填充率是稳定窑内热工制度的前提,窑尾物料填充率过高会导致窑尾漏料事故的发生.引起窑尾物料填充率变化的因素主要有入窑物料量、窑的转速、窑尾温度、预分解系统温度以及窑皮的长度和厚度、结圈等.生料易烧性发生变化,窑头用煤量过多或不完全燃烧,燃烧器使用不当等都可能导致窑皮长度和厚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现场设备进行深入分析,精准掌握了由于均化库内部结料、下料抽芯根源,导致入窑生料成分波动,进而影响整个窑系统熟料煅烧之因。通过对现场控制柜进行技术改造,自动控制系统操作简单,运行稳定,实现了下料控制从单一操作到DCS多样自动控制,最终达到了稳定入窑生料成分,确保水泥窑提产增效、节能降耗目的。  相似文献   

8.
邢志刚  张宇震 《水泥》2003,(6):34-35
根据铝酸盐水泥熟料烧成的生产特点,烧结法生产铝酸盐水泥时,因烧结温度范围窄,通常将生料成球后再入窑煅烧,这样可有效地缓解窑内结圈、结块、跑生料,控制熟料的烧结状态。我国铝酸盐水泥一般采用窑尾带成球盘的或直接煅烧生料粉的小型中空回转窑生产。窑尾没有必要的余热利用和收尘设施,窑尾废气温度多控制在500~550℃以上,造成大量的高温含尘烟气损失。根据长城铝业公司水泥厂原1号窑热平衡测试,仅窑尾废气和出窑熟料带走的热量,就占总热量支出项的近50%。这些热量的损失及窑尾系统的其他装置的不合理,使热效率大为降低,煤耗居高不下。…  相似文献   

9.
吴定春 《水泥》2001,(9):16-16
1湿法窑 我厂于 1999年 12月起在湿法生产线进行磷渣配料试验, 1号窑:Φ 3. 0m/2. 5m× 90m; 2号窑:Φ 3. 0m× 101m。首先在生料中按 5%的比例加入,考虑到磷渣的加入会使液相提前出现,容易引起结皮、长圈,在配料时降低熔剂矿物,试烧的结果比较理想,生料易烧性较好,熟料结粒细小较均匀,窑的热工制度稳定,产量有所提高,煤耗降低约 10%左右,熟料的 fCaO低,强度较高。为摸索磷渣最佳掺量, 2000年 6月至 9月,按 3%、 7%、 9%试验,在 3%时煅烧效果不太明显,掺 7%、 9%时熟料结粒粗大,易出现黄心料,易长厚窑皮,同…  相似文献   

10.
投产初期,Ф5.2 m×61 m旋窑在开窑或短暂停窑后再开窑时,27~32 m处特别容易结窑圈,最严重时窑圈处通风最大直径仅2.1 m,窑壳温度仅100℃左右,且窑尾溢料,冲坏窑尾密封圈.该窑圈十分顽固,分析认定为熟料圈,调整煤粉用量,改变喷煤管位置及调整熟料率值等常规操作均无功而返,而换用单一品种煤炭,窑圈在一到两个...  相似文献   

11.
天山股份吐鲁番分公司2002年10月投产的2300t/d熟料生产线,因当地原料碱含量普遍偏高,加上窑炉风量匹配不当等因素作用,致使投产后存在预热器结皮严重、回转窑易结圈结大球、窑系统产量低等系列问题。在分析高碱原燃料及其对系统运行影响的基础上,进行了原料的优化选取和配料方案调整;同时实施了设备的技术改造等配套措施,从而使预分解窑系统得以正常运行,熟料质量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2.
王俊 《水泥工程》2003,(1):31-35
影响新型干法窑熟料强度的因素有:入窑物料喂料量,原燃料品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煤灰分的波动,配料方案中的三率值的匹配,煅烧过程中风,煤,料,操作四者的平衡,入窑物料颗粒接触状况以及碱含量等,通过对上述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从熟料的煅烧,冷却,生料配制,原燃材料的选取等诸方面加强管理,确保系统在较佳状态下运行等提高熟料强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利用白生料各矿物和煤表面物化性质的差异,建立了一种通过分离测定黑生料中煤的重量,进而得到黑生料的含煤的实验方法.测定绝对误差在±0.3%内,标准偏差0.118%,具有快速、简便、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矿渣对黄沙配制水泥生料易烧性的改善情况。结果表明,由于矿渣可降低液相出现温度和熟料形成活化能,因此能显著改善生料易烧性。  相似文献   

15.
陈旭峰 《水泥》2003,(12):37-39
介绍了生料成分在线控制对提高生料均化效果的作用、各类在线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国产在线钙铁仪的实际应用效果,尤其是针对无原料预均化和生料均化库能力不足的水泥生产线,给出了提高生料均化效果较为经济有效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固相反应机理分析和试验研究,对生料颗粒不同的接触状况下f-CaO的吸收规律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指出了改善水泥生料煅烧状况的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严峻  聂松  刘松柏  邱廷省 《硅酸盐通报》2021,40(4):1273-1279
利用铜尾矿作硅质原料,配制了不同率值的硅酸盐水泥生料,在不同温度(1 350 ℃、1 400 ℃和1 450 ℃)下进行煅烧,得到了相应的硅酸盐水泥熟料样品。利用乙二醇-乙醇法测定样品中的游离氧化钙f-CaO研究了水泥生料的易烧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生料的吸放热峰研究了铜尾矿对水泥矿物形成温度的影响,并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熟料的矿物组成和微观结构。结果表明,与砂岩配料相比,采用铜尾矿作硅质原料配料烧制硅酸盐水泥熟料时,液相出现和C3S开始形成的温度均更低,生料的易烧性更好。熟料石灰饱和系数(KH)低于0.92,1 400 ℃的煅烧温度下即可制备出f-CaO符合标准要求的硅酸盐水泥熟料,C3S的尺寸约为20 μm,熟料的结构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18.
水泥生料分解动力学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应用高精度热重仪对水泥生料及其石灰石在氮气气氛、不同升温速率下的分解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采用普适积分法、微分方程法以及多重速率扫描Kissinger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分解机理,求解动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水泥生料及其石灰石分解符合相边界反应的收缩圆柱体反应机理,并且还发现活化能E和指前因子A随试验条件的改变呈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生料系统用电量在水泥生产环节中占有较高比例,我公司4 800 t/d熟料生产线配置的生料磨型号为LM56.4莱歇立磨,设计能力450 t/h,主机功率4 000 kW。近几年通过采取技改技措手段、工艺参数调整、加强现场管理和小改小革等措施,不断优化生产工艺,达到降低生料系统电耗的效果,为生产系统节能降耗奠定基础,我公司生料系统年平均电耗由2017年的17.45 kWh/t下降至2020年的14.19 kWh/t,其中9月13.32 kWh/t,创造历史新低。  相似文献   

20.
对小屯煤焦中氮的存在形态进行了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分析。并对小屯煤焦在模拟分解炉中NO释放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气氛、温度、生料对焦炭氮释放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小屯煤焦中氮主要以吡咯五元环形式存在;氧气体积分数对NO的生成速率有明显影响;在无生料催化下,生成量基本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大,但是,当生料存在时,生成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生料的加入大大加速了NO的生成速率和生成量,表明生料对NO生成有显著的催化作用。焦炭氮转化为NO的几率主要由2个互相竞争的反应决定:包括N的氧化反应和NO的还原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