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缓解城市现实危机,寻找人与自然矛盾的平衡点,适应新时代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的发展需求,公园城市理念应运而生。以公园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回顾古今中外进程中经典造园思想,分析公园城市的发展理念与内涵特征,总结城市发展模式,提出"三大、三塑、三感"的发展战略,并运用"四新一魂"的规划方法,从生态基底、空间构建、基础设施以及人居环境4个层面构建城市公园层级性建设体系。最终,将城市建设成为具有识别性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公园,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存在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粱文  李铁柱 《建筑创作》2008,(1):122-125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伴随着追逐现代化的步伐,城市以及我们所处的环境都在迅速、彻底地发生着变化。城市向大而高的尺度膨胀,我们的环境也从原有的亲密感、柔和感向距离感和坚硬感发展。走进任何办公建筑的公共空间,扑面而来的是一种现代主义建筑特有的冰冷气息,石材、金属、玻璃,这一系列冰冷而坚硬的材料构成了大多数办公建筑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6)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智慧城市建设对居民的生活环境无限渗透,但影响的效果不得而知。以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为研究样本,检验智慧城市建设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越高,居民获得感就越高;但是,新兴信息通信技术过度使用会抑制居民获得感的提升;居民获得感的可持续提升还受智慧城市建设和信息通信技术使用的交互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从"空间——城乡"方面看,智慧城市建设对城镇籍居民获得感的提升普遍大于农村籍居民;从"时间——年龄"方面看,智慧城市建设更有利于提升青年居民获得感,对老年自我纵向获得感影响并不显著。上述结论为新时代提升居民获得感、实现"新四化"提供了政策启示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对欧洲城市建筑外部环境尺度感的分析及评价入手.通过中西城市现状的对比.提出在现代城市建筑外部环境营造过程中,分别从街区、街道、广场、建筑物和庭院等不同对象入手,研究控制适宜人居的城市建成环境的策略,为营造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城市环境服务。  相似文献   

5.
COVID-19疫情提高了民众对健康城市的关注度,也促使我们从疫情防控的角度重新思考城市空间环境设计.文章通过梳理COVID-19疫情的发展概况、聚集特征、易感人群、传播途径,归纳其中与城市空间环境相关的因素,以城市规划、景观环境为研究对象,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从疫情防控的角度提出城市空间环境设计的优化策略,有利于提升城市空间环境防疫能力及应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达到控制疫情暴发范围及传播速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刘莉 《福建建筑》2011,(5):24-26
城市地下空间中的景观布置合理可以提升地下空间的环境品质,减少人们对于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的差异感,从而促进地下空间的使用与开发。文章论述了城市地下空间景观环境的构成要素及设计原则,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类型地下空间的景观营造方法,以期营造出多样化、生态化、人性化、艺术化的城市地下空间景观。  相似文献   

7.
中国正在面临着迅速的城市化以及广泛的空间文化重新构建当中,规模庞大的新城建设所带来的不仅仅是宏伟壮观的城市景观,更加重要的是城市特色空间文化的延续和创造,当一条条旧街坊和古老宅院的生活环境在满怀激情的推土机轰鸣声中土崩瓦解之时,我们的新的空间文化在写着怎样的篇章,这是每一个城市居住者有权关注的话题。北京中关村西区景观园林环境设计的内容从城市新区园林环境文化构建的角度提出了尺度庞大的城市空间环境如何能在现有的城市功能体系当中创造并融合中国传统空间文化的宜人感与舒适感,充分体现人性化的居住生活环境,极大的体现中华民族优秀的空间理想──意境空间,并与时代文化(绿色、科技)形成良好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赋予城市品质新内涵,对提升城市品质、促进品质城市建设提出新要求和新思路城市居民是品质城市建设的重要评价主体和服务客体,居民获得感是品质城市建设的关键评价指标。研究表明,西安在经济发展、城市治理、宜居环境、对外开放、人民生活和政府服务等方面发力品质城市建设,成效和挑战并存。为加强品质西安建设效果,提升居民获得感,建议完善品质西安建设顶层政策设计、优化品质西安建设提升机制、落实品质西安建设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城市基础设施、资源环境、社会民生、经济产业、市政治理领域中,充分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信息,对城市居民生活工作、企业经营发展和政府行政管理过程中的支持活动,通过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为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为企业创造一个更有利的商业发展环境,为政府构建一个高效的运营管理环境。  相似文献   

10.
<正> 我于六十年代中期写成《城市设计》一书,当时城市设计工作虽处于初期阶段,但对今日城市环境的形成仍然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我认为,城市设计的目标应该是建立一个有运动感的整体环境,它涉及人们的感情、视觉、嗅觉、触觉、运动感、冷热感、空间感等等  相似文献   

11.
陈朝晖  李方政 《工业建筑》2002,32(3):72-73,60
介绍了碳纤维复合材料 (CFRP)加固技术在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及其工程简便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初叶)居住趋势浅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刘汉州 《工业建筑》2002,32(3):9-11
面对知识经济、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居住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 ,分析了人们对住宅需求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徐至钧 《工业建筑》2002,32(11):11-13
介绍石化工程焦碳塔露天框架中顶部现浇大厚板裂缝的问题 ,采用杜拉纤维混凝土 ,解决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出现的早期裂缝  相似文献   

14.
郝仕玲  陈瑞金 《工业建筑》2003,33(5):13-15,19
《钢结构设计规范》(GB 5 0 0 17-送审稿 )关于强支撑框架判别式 ,在其条文说明中没有就该判别式从理论公式到规范实际应用公式的简化、修改作出说明。为此 ,讨论强支撑框架判别式的合理性。总结了在工程设计中 ,无侧移框架判别式或强支撑框架判别式应用于仅部分层间有斜撑的框架及错层框架稳定性计算时所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轻型房屋钢结构中压型板应力蒙皮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汤征  张建萍  李海燕 《工业建筑》2002,32(10):66-68
基于压型板平面内的试验 ,讨论和分析了应力蒙皮作用的机理 ,着重描述了压型板在蒙皮效应中的变形特点 ,介绍了压型板应力蒙皮变形的计算方法 ,并就轻型房屋钢结构中的应力蒙皮作用的设计提出了构造措施  相似文献   

16.
潘忠诚  朱岚 《工业建筑》2002,32(5):26-28
以广州市某档案馆库房墙体设计为例 ,在广泛调研基础上 ,参考对实验库体热工性能的实测数据 ,取消国内常用的库房外廊 ,改善库房复合体的热工性能 ,保证库内藏品的质量 ,提高库房的利用率 ,以探求一种新的档案库房墙体的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17.
高钙粉煤灰中f-CaO对砂浆收缩的补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严捍东 《工业建筑》2002,32(4):43-44,57
通过对高钙粉煤灰水泥砂浆和低钙粉煤灰水泥砂浆干燥收缩和自生收缩的系统试验和比较分析 ,发现高钙粉煤灰中的f CaO水化产生的膨胀可补偿砂浆的干燥收缩和自生收缩 ,对低水胶比水泥基材料自生收缩的补偿作用更加明显。高钙粉煤灰可能是解决低水胶比高性能混凝土过大自生收缩难题的一种廉价有效的活性掺合料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饱和碎石土地基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三峡库区表层是第四系松散堆积体 ,碎、砾石含量一般在 3 0 %~ 70 %。三峡水库蓄水以后 ,原来在天然状态下的碎石土地基将会受到水的浸泡而饱和 ,从而导致其承载力下降 ,但现行的《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0 2 4 85 )并没有给出饱和状态下碎石土地基的承载力 ,这给蓄水后碎石土地基的承载力的复核与评估带来了极大不便。为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对库区典型的碎石土在天然及饱和状态下的抗剪强度指标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到了碎石土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在天然及饱和状态下的变化规律。依据试验结果 ,采用碎石土地基承载力的经典计算公式 ,即地基极限承载力的Bell解 ,对桥基饱水后承载力进行折减 ,结合规范给出了饱和碎石土地基的承载力值 ,为蓄水后公路与桥梁的碎石土地基的承载力复核与评估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9.
混凝土中氯盐与钢筋腐蚀的几个相关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洪乃丰 《工业建筑》2003,33(11):39-42,82
氯盐环境是最广泛的腐蚀环境 ,是引起混凝土中钢筋腐蚀破坏的元凶。对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进行阐述并讨论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 ,生态建筑学的研究范围、实施原则、可操作性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