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年关将至,人海茫茫,华灯初上,每个人心中思想的就是一顿精致的美食,一份悠然恬淡的情致。美食,连着人类的味蕾,连着人类的趣味,连着人类的精神,还连着人类的文化。没有人能抵御美食的诱惑,也没有人能轻易改变自小养成的饮食习惯,从这个意义上说,"舌蕾"是人类身上最开明和最讲原则的器官,如果人类能用"舌蕾的原则"思考,可能天下大事就容易解决得多。  相似文献   

2.
鲁迅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没有人能媲美。然而除了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之外,鲁迅还是一位“美食博主”和十足的“吃货”,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都留下了很多与美食的故事。鲁迅先生并没有特意写过介绍美食的书,但是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可以寻觅到食物的踪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先生独特的品味。对于美食,他丝毫不含糊。  相似文献   

3.
味道     
“我们的味蕾分布在舌头表面,下面就没有了……甜的味蕾是分布在舌尖,苦的味蕾就在喉头附近,酸的味蕾就分布在舌头两侧。所以我们品尝美酒时,要把舌头卷成一个圈,这样就可以避开酸的味蕾,而让酒在甜和苦的味蕾之间徘徊,先甜后苦,亦苦亦甜,就好像是初恋的感觉一样……”这是《大内密探》中“零零发”的一段对白,恐怕这也算是“无厘头祖师”最现实的一段话了。味感是由呈味物质刺激味蕾上的味神经引起的。味蕾主要分布在舌头表面,人们对味的敏感程度,又会因为味蕾在舌面分布的部位和分布的多少而有所不同。舌尖主甜,舌根主苦,舌…  相似文献   

4.
正美食,从古至今都是最能挑逗味蕾的,不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无一不在美食面前折腰,就连我们很熟悉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鲁迅也不例外。他手里竟有一份自己"绘制"的北京美食地图,美食让鲁迅这样的大文豪也成了品味酸甜苦辣的平常人。一个作家的艺术趣味,不仅与他的知识、阅历相关,还与他的饮食喜好有关。  相似文献   

5.
2014年3月,身为总导须的陈晓卿带着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再度回归,汹涌挑拨台前幕后的各种味蕾,让观众又爱又“恨”.由他组织的“老男人饭局”的小伙伴们,也乐滋滋地为他“加冕”:“关于纪录片,陈晓卿是专家;关于美食,他是行家.倘若将纪录片和美食这两个他最热爱的事业结合在一起,对他而言,或许就是再幸福不过的事情了.”  相似文献   

6.
中国味道     
《中外食品工业》2014,(1):48-53
人生百味,美食干种。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对美食有着不同的定义和诠释,它可能意味着“爱”,意味着“勇气”,意味着“温暖”,意味着“传承”……美味的食物,往往能打破语言界限和地域阻隔而征服世界。于是,今年冬天,在全球掀起美食风暴的美国节目《味觉大战》登陆中国,它在保留原版节目精髓的同时,结合中华美食文化,通过美食烹饪来实现选手个人生活梦想一一只要用心,普通人也能成为味蕾之王!  相似文献   

7.
味觉与调味     
调味是烹制菜肴的重要环节。调料的投放多少及先后顺序直接关系到菜肴的成败。人的味觉器官大部分分布在舌面上,形状像小乳头一样,叫“味蕾”。每个味蕾又由数十个味细胞组成,并与味神经紧紧相连。当人们饮食时,食物中呈味物质溶于唾液中,便对味蕾产生刺激,通过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的味觉中枢,最终使人产生味觉。人  相似文献   

8.
茅建民 《中国食品》2009,(23):42-43
味觉是辨别外界物体味道(苦、酸、甜、咸等)的感觉。凡是能溶于水的物质都是味觉的适宜刺激。味觉的感受器是分布在舌表面、咽.腭等处的味蕾,在舌上的分布特别多。每一个味蕾都含有2-6个味觉细胞。味觉的大脑皮层代表区在颞叶区.舌表面分布着轮状、丝状、蘑菇状四种乳头。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拥有庞大粉丝群的美食菜系,不是创意餐厅,也不是私房小厨,而是众人永远惦念的"妈妈菜"。也许它没有华丽的卖相,没有高超的烹调手法,但却深深烙印在子女的记忆里,吃到妈妈做的菜便是回家了。家的味道就是母亲制作的一日三餐,越是平淡无奇的家常菜,越能展现出生活最真实的面貌。母亲不仅用"食物"供养着子女的味蕾,而且还用烹饪传递着爱和温暖。  相似文献   

10.
Lxs 《美食与美酒》2014,(6):147-147
随着立夏节气的到来,大地上迎来了最多彩的变化。植物的芬芳、花草的气息、虫鸣鸟叫……这是一个最挑动味蕾的时节。经过初春的过渡,夏季对人类来说,对食物的选择性更加多样,但有一种古老且现代的美食,不得不再一次推荐。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中国饮食世界“申遗”的呼声不绝于耳,一方面是因为从欧洲到亚洲都有国家的饮食类项目入选世界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代表作名录。中、法、土耳其美食并称为世界三大风味体系,法国和土耳其均有饮食项目先后干2010年、2011年入选世界非遗代表作名录,而以“中国饮食”为主题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还未实现零的突破。从理性和感情上,中国饮食项目入选世界非遗都应该成为紧迫要求。  相似文献   

12.
自从泉州美食萝卜饭被《舌尖上的中国II·脚步》搬上屏幕,泉州瞬间成了众多食客搜索的重点,当地的美食激起了不少吃贷们的味蕾欲望。泉州是中国福建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作为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那里的美食当然不止萝卜饭一道,让我们在舌尖味蕾的牵引下畅游泉州、品尝物美价廉的泉州美食吧!  相似文献   

13.
《美食》2014,(6):78-79
舌之所尝、鼻之所闻、心之所想,“鲜”是全世界食客们孜孜以求的复合味觉体验,它既在“五味”之内,又超越“五味”,是“五味”的调和与平衡,也是全球饮食最平常又最玄妙的境界,更是中国人在为人处世、甚至在治国经世上所追求的完美状态,所以“鲜”也是人类对生活的理想和非凡智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小饕 《中国食品》2006,(23):0-51
巴斯德说过:“葡萄酒是最健康最卫生的饮料”。西方人的饮食生活离不开葡萄酒。法国人不仅须臾不可没有葡萄酒,而且将葡萄酒与美食的搭配称之“生命的组合”。  相似文献   

15.
历史进入21世纪.饮食成为整个世界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最为重要的内容。饮食不仅决定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往往还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和文化象征。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不仅仅造就了灿烂的文化和辽阔的版图。更孕育了精彩绝伦的华夏美食。今天小倌我将带领各位看官食客在广阔的中国版图上寻找美食的坐标.为大家呈现一张精美绝伦的中国美食地图。  相似文献   

16.
周人果 《美食》2011,(12):76-76
最近,美食名嘴蔡澜的"广州粤菜难吃,广州饮食有种暴发户的心态"等言论遭到业界围攻。就连本土美食家庄臣也称"蔡先生不懂粤菜"。美食评论家们的口角之争固然为人们添置了茶余饭后的话题,不过东西好不好吃,全凭个人口味,见仁见智,毕竟,美食家的味蕾并非代表大众的味蕾。  相似文献   

17.
《美食》2016,(12)
正"徐志民可以说是广东乃至整个中国厨师界的代表人物!他采用顶级食材精心创作出地道可口的美食;尤其是他的点心,触动着味蕾的最深处,令人回味无穷……在享用美食的同时还能饱览花园和湖畔的美景。——米其林探员La Réserve日内瓦酒店及水疗中心坐落在日内瓦湖的岸边,位于一处距城中心三公里,距国际机场两公里的近郊住宅区。这里的五星级酒店水疗中心建造在林间木  相似文献   

18.
正2020年的开端,一场疫情让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暂别了社会餐饮。然而,这又是个思考饮食的好时机,我们该有怎样的饮食态度,如何在满足口腹之欲的同时,也能做到无害于生态,正是人类应该反思的。我想,能与整个生态环境和谐共生的美食才是最值得鼓励的,不失美味的同时  相似文献   

19.
逛商场、吃美食、玩电玩,在apm应有尽有,怎么还不满意?不要急,如果你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如果你还没有尽兴,如果你还不想早早回家,何不来电影院里吃着爆米花、喝着可乐继续逍遥呢?让你“足不出户”就能享尽吃喝玩乐。  相似文献   

20.
阿男 《美食》2012,(5):12-17
从中国烹饪的源流上来说,家乡菜或称乡土菜,是中国烹饪博大精深、流派纷呈、菜肴万千的主要成因;而从非遗的文化意义上来说,精良的家乡菜,又是某一地域的族群味蕾认同和精神承继;再从流行的时代特质上来说,纯正的家乡菜,则永远是人们美食追求的终极目标和精神尊崇。所谓乡土乡风乡音乡情乡党的血脉,正是家乡菜造就的流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