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区域名酒的持续崛起。处于黄淮名酒带的苏鲁豫皖四省白酒峰会越开越有感觉。从2004年的首届峰会至今,从最初的少数企业聚会到今天的大规模联盟.苏鲁豫皖白酒峰会已经走出了口水战的包围圈.真正在制造板块背书和日益频繁的交流互助中,共同进步。这对于习惯以板块和产地划分的中国白酒行业来说,四省白酒逐步趋同的认知默契给川酒、[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冯柯桦 《新食品》2013,(17):142-145
在山西的酒水市场上,地产酒非常强势,外来名酒的生存空间不大。而在这些地产酒当中,汾酒的买断品牌又占据着绝对的市场份额。而在这些品牌当中。由山西虹通公司运营的金家酒是山西中低端市场上的一颗明星。  相似文献   

3.
鄂酒势力     
吴为  郭斌 《新食品》2005,(15):23-25
若要问当前哪些白酒板块最为活跃,除了川、黔两个传统强势板块外,大概就是徽酒、鄂酒和豫酒了。而在这其中,鄂酒正在以其高昂的姿态,在本土和外围市场上的逐渐走强,成为其他白酒板块越来越难缠的对手。  相似文献   

4.
黄桥玲 《新食品》2010,(4):90-90
对于很多经销商来说,在初涉酒界之时,大多数都会优先借助地产酒门槛低、市场接受度高的优势来建设自己的商贸企业网络,等到商贸企业有一定规模和实力之后,他们便会选择代理全国性名酒或其他利润更高的区域强势品牌,这几乎成了一个定式。然而在吉林省长春市蓝绿经贸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诚的眼里,这样的选择并非最佳,因为从他“出道”至今一直坚持做地产酒,公司同样蒸蒸日上,成为区域内数得着的大户。  相似文献   

5.
邓波 《新食品》2005,(7):23-23
本刊第六期《2010天下无酒》一文提出,巨头间的聚合效应已绎非常明显,它们纷纷打造各自的强势高端品牌群体,势必会“遏制区域化高端品牌”。从市场来看,名酒们已经把持了高档甚至超高档市场的有利位置,地产酒要想在高档市场突破非常困难。但是,高档化或者推出高档产品是地产白酒必须进行的战略选择。我们认为,地产酒进军高档市场至少有三个机遇或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陕西势力     
吴英  李华 《新食品》2005,(19):30-31
继川酒、豫酒、鄂酒、江苏酒之后,本刊将视线聚焦到了陕西白酒板块。陕西酒给人最大的印象是酒有酒品,人有人品,而且,与其他板块极力向外扩张的意图不同,陕西白酒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卫”,其在“地产酒集体抗击外来品牌”中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力量。[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新食品》2012,(3):60-61
自1952年至今,中国名酒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六十年.迎来了辉煌灿烂的今日,人们似乎淡忘了,在黄淮名酒带,还有宋河、宝丰等名酒企业所代表的豫酒这样一个白酒群体。在新食品杂志社组织的“中国名酒六十年”活动中,带着诸多疑问和思考.新食品杂志社总编辑向宁与宝丰酒业董事长王杰士坐而论道,探讨与整理豫酒的发展与前景。  相似文献   

8.
莫尔佳 《新食品》2014,(3):122-123
湖北白酒市场的一个典型表现是“地产酒为王”,无论是省会武汉,还是各地级市,绝大多数区域市场都是湖北省的地产酒唱主角,就是有竞争,也多是地产酒几大巨头鏖战不已。在这种大环境下,位于江汉平原的潜江市是一个异类:在这里称雄的,既不是湖北各实力雄厚的“地头蛇”,也不是虎视眈眈的全国一线名酒,而是来自邻省江西的区域名酒四特。  相似文献   

9.
柳如烟 《新食品》2013,(14):165-165
2013年,整个白酒市场受一系列风波事件的困扰而略显萧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豫酒板块却延续了强势崛起的良好势头,金花竞放、生机勃勃,多年的复兴夙愿似乎正在触手可及之处。豫酒逆市上扬的玄机何在?酒祖杜康在一年多时间里接连创下的多个“第一”令人深思:唯有创新,才有出路:唯有创新,才能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食品》2011,(11):35-35
最近几年,高端酒——这一原本仅属于茅台、五粮液等少数几个名酒品牌的专有市场,在名酒涨价和消费升级双重作用力的驱动之下,极其鲜明地进入到了地产酒品牌的视野之内。如今,做高端品牌已经成为众多白酒企业的共同命题。但是,相对于传统名酒娴熟的操作手法来说,地产企业在运作高端市场时大多遭遇了失败。  相似文献   

11.
杨光 《新食品》2012,(11):92-93
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河南市场巨大的市场容量、强大的品牌包容能力,使河南长期成为全国一、二线名酒。省内一线名酒和其他地产白酒的角逐场。相比其他省份,河南拥有着数量最为庞大、但实力却相对弱小的大量中间型酒企。对它们而言,平时想得最多的不是如何才能与强势品牌平起平坐,而是如何活下来。  相似文献   

12.
在豫酒企业整体回升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观察、关注。从《豫酒复兴》到《豫酒生机》。我们描画出中原名酒们的困境与问题,挫折与奋斗,新生与超越。当我们将目光进一步聚焦到区域市场,又一批生机勃勃的企业映入眼帘,他们为豫酒带来了新的活力,在竞争的同时也为共同做强豫酒贡献了力量。给豫酒的春天增添了一抹新色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朱玉增 《中国酒》2005,(5):32-35
徽酒,即安徽的地产酒,虽然对于徽酒的起源我们还无从考证,但徽酒在中国的地产酒系中地位却跻身前三甲。  相似文献   

14.
《新食品》2008,(9):18-19
我曾经把白酒行业比喻为由老虎(行业巨头)、土狼(崛起中的老名酒)、豹子(强势地产酒)等组成的生态链。观察一下最近两三年行业里面比较活跃的几个老名酒会发现,在这几种动物里面,“狼”的进攻性正在逐步地显露出来:泸州老窖、洋河蓝色经典、汾酒、郎酒、西凤等,它们在市场上的攻击性甚至压过了一些行业巨头。其中,以“群狼战术”和351工程著称的郎酒尤其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5.
王科 《新食品》2008,(19):78-79
在地产酒称霸的哈尔滨,仅仅三年,西凤、郎酒就成为了当地市场活跃的品牌。市场操作者姜连栋认为,合理的厂商合作模式以及二名酒在大卖场中得天独厚的优势.才是二名酒在冰城攻城略地的法宝。  相似文献   

16.
肖竞 《新食品》2006,(18):29-29
十年前,泸州老窖、全兴、郎酒等价位在30-60元的品牌被誉为白酒界的“金腰带”:而今,价位在80-130元之间的名酒、名酒子品牌、地产强势品牌成为了新的“金腰带”。 在这个“金腰带”面前,宣称未来五年要将剑南御酒打造成中国白酒第一新锐品牌的李建华,究竟有何底气?有没有对同一区间内白酒的品牌、价位、渠道以及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做过全方位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胡侃 《中国酒》2005,(6):47-47
近日,中国老八大名酒之一、安徽唯一的中国名酒古井贡酒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授予象征着中国高档白酒的“金字招牌”——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证牌,预示着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古井贡固态发酵能力十分完备,这更标志着古井贡酒继获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国家“三绿产品”等殊荣之后,国家权威部门对其博大精深的传统工艺.悠久浓郁的酿酒文化及卓越品质的又一次充分肯定与高度赞誉。同时,古井贡也是徽酒板块中的第一个通过此基认证的白酒企业。  相似文献   

18.
这两年,广东陈放成品酒消费突然升温,市场上云集了绝大部分名酒的老酒。还有大量的地产酒老酒。目前这一流行趋势不断加强,且酒种开始从白酒向红酒、洋酒等酒种延伸。  相似文献   

19.
华中地区     
《新食品》2010,(9):122-123
4月18日,古井四连冠酒在郑州举行经销商年会,会议主题是“发挥名酒强势,做大四连冠品牌”。  相似文献   

20.
袁菡苓  赵旭 《新食品》2012,(24):98-101
与其他山东县级市场相似的是,邹城地产酒非常强势,但强势之下,其他鲁酒品牌和外来品牌在邹城并非没有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