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声学技术在电厂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统检测手段的有益补充,声学技术对电厂设备状态监测与控制有重要意义。在长期电厂设备声学检测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用于电厂设备状态监测的几种新颖的声学检测技术:电厂锅炉炉内温度场、动力场、炉管泄漏声学在线监测,声波除灰和声波助燃技术;声发射技术在电厂大型旋转机械故障诊断、压力容器及管道检测中的应用;两相流动介质中流量、浓度、粒径的声学测量;电厂设备中松动部件声学监测等。阐述了各项技术的原理、优势及研究现状,并指出其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对声学技术应用于电厂设备状态监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倪进飞  黎华  范贤振  马括  陈顺强 《广东电力》2011,24(10):69-72,96
针对常规受热面管壁厚监测方法的不足,提出运用远场涡流检测技术对受热面管壁厚进行监测.在介绍远场涡流检测技术基本原理的基础上,讨论了应用远场涡流检测技术监测管壁减薄的工艺要点,包括检测依据确定、检测系统选取、标样管设计、检测系统调校等.实际检测案例证明,远场涡流检测技术是监测受热面管壁减薄状况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王莉  苏波  董爱华 《低压电器》2010,(2):17-20,31
低压线路故障电弧的检测在电气火灾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但检测结果的准确度易受负载变化和正常电弧干扰的影响。采用嵌入式技术和总线技术,开发了一套自动监测系统,监测终端通过RS-485总线组成分布式网络。系统具有信号检测、数据存储、网络通信、声光报警等功能。对监测系统的组成、电弧信号的检测、监测终端的软硬件设计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提高故障电弧检测的准确性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笔者首先介绍了GIS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原理、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基于特高频的GIS移动式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和技术优势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以某变电站为例介绍了该系统在GIS局放监测中的成功应用。结果表明,移动式在线监测系统即弥补了人工带电检测方法数据量不足的缺点,值得在GIS局放检测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笔者首先介绍了GIS局部放电特高频检测原理、技术优势,在此基础上对基于特高频的GIS移动式在线监测系统的组成和技术优势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以某变电站为例介绍了该系统在GIS局放监测中的成功应用。结果表明,移动式在线监测系统即弥补了人工带电检测方法数据量不足的缺点,值得在GIS局放检测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是获取变压器运行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在概括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技术一般方法的基础上,从油气分离和气体在线检测两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进行了回顾。通过对多种油气分离技术的分析比较,认为薄膜透气法具有良好的性价比,更适合于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通过分析现有气体在线检测技术原理及特点,阐述了色谱柱和气体传感器阵列技术的不足在于消耗气样、长期稳定性差、交叉敏感等;对傅立叶红外光谱与光声光谱技术的比较表明,光声光谱在气体检测量、检测灵敏度等方面更有优势,其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在线监测技术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是获取变压器运行状态的重要手段之一.该文在概括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技术一般方法的基础上,从油气分离和气体在线检测两个方面对其研究现状及工程应用进行了回顾.通过对多种油气分离技术的分析比较,认为薄膜透气法具有良好的性价比,更适合于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通过分析现有气体在线检测技术原理及特点,阐述了色谱柱和气体传感器阵列技术的不足在于消耗气样、长期稳定性差、交叉敏感等;对傅立叶红外光谱与光声光谱技术的比较表明,光声光谱在气体检测量、检测灵敏度等方面更有优势,其在油中溶解气体在线监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电能质量监测装置在恶劣的电磁环境中长期运行,其测量准确度难以得到保证。目前现场检测技术的缺乏,已经安装在现场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难以开展准确度检测。为解决以上问题,文章设计了一种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现场检测系统,通过采用高精度的便携式电能质量监测装置作为标准比对设备、高精度的IEEE1588时间同步技术、自动读取标准比对设备以及受检设备的监测数据并自动计算误差,可以实现对安装在现场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进行现场准确度检测。通过实验室的测试表明,该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现场检测系统操作简便,检测结果可靠,适用于长期在变电站现场运行的电能质量监测装置的测量准确度检测。  相似文献   

9.
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在线监测及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我国高压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的在线监测及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及现场应用状况,对局部放电,温度,接地电流、介质损耗(tanδ)等监测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认为tanδ监测方法存在工程上难以实现及无法获取电缆局部劣化信息的缺点,不宜在高压电缆系统的在线监测或检测系统中采用。提出了适合我国高压XLPE电力电缆的在线监测技术及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紫外检测、红外热像检测等带电检测技术和泄漏电流在线监测技术在变电站设备带电水冲洗过程中的应用情况;通过紫外图谱、红外热像图及泄漏电流监测值的对比,分析了变电站设备带电水冲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带电检测及在线监测技术可实现带电水冲洗的全过程监控,实时监测被冲洗设备的外绝缘状态,建议在变电站设备带电水冲洗过程中推广应用此类检测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特高压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晓希 《电网技术》2007,31(22):7-11
中国正在建设第一条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kV特高压示范工程。输电线路的安全可靠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特高压输电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为充分保障输电线路的可靠运行,有必要在特高压输电线路上采用先进的状态监测技术作为补充。分析和总结了现有的输电线路状态监测技术,包括绝缘子污秽监测、雷电监测、环境监测、导线微风振动监测等在线监测技术,以及红外检测、紫外检测、超声波法检测、电场法检测等带电检测技术,对各种技术的优缺点及其在特高压线路中的应用给出了建议,建议在特高压线路中使用环境监测、导线微风振动监测、红外检测、紫外检测等成熟技术。  相似文献   

12.
大坝安全监测是大坝安全的重要保障,对监测数据进行异常检测与恢复可有效避免对大坝状态的错误估计和判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近年来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大坝监测数据异常检测受到广泛研究,但现存方法存在数据利用不足、信息挖掘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多维度LSTM异常检测与恢复方法,该方法用LSTM输入多个测点的大坝监测数据对单测点数据进行预测,有效利用了不同测点间的相关信息;最后利用拉依达准则对目标测点进行异常检测。本文利用大渡河瀑布沟水电站真空激光准直监测数据进行案例验证,通过与单维度的LSTM异常检测与恢复方法相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能有效地检测数据异常和预测恢复正常数据,是一种有效的大坝监测数据异常检测与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汽车胎压检测装置越来越多地加入到车载控制系统中,为减少交通事故做出很大的贡献。然而,现有车载胎压检测系统多内置于轮胎中,出现故障难以修复。目前,只有新上市的汽车配备有车载胎压检测系统,老旧汽车亟待配备胎压检测系统。针对内置胎压检测系统的缺陷及老车对胎压检测系统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外置胎压检测系统,该系统分为检测装置和监控装置两部分。检测装置以 BOSCH 公司的胎压检测芯片 BMP180位传感原件,以低功耗蓝牙芯片DA14580为控制器。监控装置以 STM32L152RBT6为控制器,同样以 DA14580为蓝牙传输芯片。该系统可以实现胎压、胎温实时监控以及危险报警,具有可靠性高、成本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是负荷监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事件检测是非侵入式负荷监测的重点研究内容。多维信号相比一维信号可以提供多源信息,若信号不同维度间相关度大,则可以提高检测精度。文章基于统计假设首次推导BIC、CUSUM和GLRT三种算法的决策函数,并以二维信号为例进行仿真实验,比较了三种算法的检测结果。仿真实验证明补充合适的第二维信号可以提高整体检测精度,且得到不同算法的适用条件,即CUSUM算法适用于高阈值检测,GLRT算法适用于低阈值检测。  相似文献   

15.
大量交通事故的分析表明行人是交通的弱势参与者。为了达到保护行人安全的目的,需要提高车辆的智能水平,通过具备智能监控能力的车载终端来协助发现处于事故危险中的行人,及时进行预警。针对车载智能监控的需要,基于聚合积分通道模型,设计了具有行人检测能力的智能移动视频监控终端。面向TI DM365芯片组与TVP5158组成的多路视频处理平台,设计了基于聚合积分通道模型的行人检测算法,并且进行了典型场景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终端可以通过移动网络实现远程视频监控,并且有效实现行人检测,提高了车辆智能水平与交通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无监督型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技术是负荷监测领域的发展趋势,而负荷事件检测是其中的重要环节。目前的负荷事件检测方法存在超参数复杂不易调整的问题,且对不同类型的负荷事件自适应能力差。为此,提出一种基于贝叶斯迭代的负荷事件检测方法。该方法构建了事件检测模型,基于贝叶斯迭代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结合负荷监测的应用实际优化求解速度。采集典型家用负荷的实际运行数据对所提方法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文中方法对于不同类型的负荷事件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相比于GLR方法与CUSUM方法,其具有更简单、更易于调整的超参数,且能获得更高的检测准确率,为非侵入式负荷事件检测提供了新思路,同时可以更方便地应用于工程实践。  相似文献   

17.
基于AT89C51单片机,设计了用于列车监控装置的绝缘检测系统。主要介绍了系统的设计方案、主机控制的实现方案等,并针对监控装置连接电缆繁多、绝缘检测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测试方法。系统采用了单主机、多适配器的结构,其中主机采用单片机控制,并配有检测输入模块、液晶显示模块、键盘模块、语音模块、USB接口模块等。该系统在保证监控装置可靠、安全、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绝缘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18.
本装置是由1个监控终端2、个探测节点和耦合线圈构成的一套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监控终端与探测节点各含1套无线收发电路,采用振幅键控ASK调制方式,收发共用一个5圈直径为5cm铜丝天线,实现了监控终端与探测节点之间的无线数据通信。信号发射端由载波产生电路、功放电路、耦合线圈匹配电路组成,信号接收端由检波电路、调理放大电路、整形电路、解码电路构成。本装置采用具有低功耗特性的MSP430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实现了载波信号的产生、发射信号的调制与接收信号的解调,具有电路简单、低功耗、自动识别、通讯距离远、组网方便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