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 毫秒
1.
苊经发烟硝酸硝化,稀硝酸氧化得到6,7-二硝基-1H,3H-萘并[1,8-cd]吡喃-1,3-二酮,它与2,4-二甲基苯胺缩合后用氯化亚锡还原得到6,7-二氨基-2-(2′,4′-二甲基)苯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与6-氨基-2-(2′,4′-二甲基)苯基-1H-苯并[de]异喹啉-1,3(2H)-二酮(C.I.溶剂黄44,或C.I.分散黄11)相比,其在DMF中的最大吸收波长红移了17.6nm,最大荧光波长蓝移了42.7nm,荧光量子产率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4个5,8-二位双偶氮-8-氨基喹啉衍生物,它们是5-本基偶氮-8-(苯基偶氮氨基)喹啉(PAPAQ)、5-苯基偶氮-8-(4-羧基苯基偶氮氨基)喹啉(PACPAO)、5-苯基偶氮-8-(4-溴苯基偶氮氨基)喹啉(PABPAQ)、5-苯基偶氮-8-(4-硝基苯基偶氮氨基)喹啉(PANPAQ)。用光度法测定TPAPAQ和PACPAQ的酸离解常数。研究了它们与金属离子的光度和荧光性能。建立了一个光度法和一个荧光法测定铜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严赞开  陈卫兵 《化学试剂》1997,19(4):251-252
O┐乙基┐O┐芳基┐S┐烯丙基硫赶磷酸酯的合成**严赞开*(湖北农业学院应用化学系,荆州434103)陈卫兵刘钊杰(华中师范大学有机合成研究所,武汉430070)硫赶磷酸酯中的许多化合物有很好的杀虫活性,对于S-烯丙基硫赶磷酸酯化合物的合成所见报道甚...  相似文献   

4.
2-吡唑啉类化合物发光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工作合成了新型的2-吡唑啉类化合物:1-3-二苯基-4-(p-硝基苄叉)-2-吡唑啉,研究了该化合物在室温及低温77K时的稳态光物理行为,结果表明:在标题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着两种电荷转移机制,其一是从N1→N2→C3→苯基,其二是从N1→N2→C3→C4→P-硝基苄叉,光激发下,两种电荷转移机制相互竞争,且具有不同的发光构象。  相似文献   

5.
本工作合成了新型的2-吡唑啉类化合物:1,3-二苯基-4-(p-硝基苄叉)-3-吡唑啉,研究了该化合物在室温及低温77K时的稳态光物理行为,结果表明:在标题化合物分子中存在着两种电荷转移机制,其一是从N1-N2-C3-苯基,基二是从N1-N2-C3-C4-P-硝基苄叉,光激发下,两种电荷转移机制相互竞争,且具有不同的发光构象。  相似文献   

6.
以取代苯甲醛为原料,采用醇醛缩合反应和珀金反应完成了反,反-2,4-二甲基-5(对硝基苯基)戊-2,4-二烯酸和反,反-2,4-二甲基-5-(间硝基苯基)戊-2,4-二烯酸的有效全合成,并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化合物3b为尚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证实。  相似文献   

7.
1,8-萘酰亚胺类阳离子荧光增白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1,8-萘酐为原料,经溴化得到4-溴-1,8-萘酐(Ⅰ),(Ⅰ)在乙醇中与N,N-二甲基丙二胺缩合得4-溴-N-(N,N-二甲基)胺丙基-1,8-萘酰亚胺(Ⅱ),再经乙醇钠烷基化得到4-乙氧基-N-(N,N-二甲基)胺丙基-1,8-萘酰亚胺(Ⅲ),它与硫酸二甲酯作用得到1,8-萘酰亚胺类阳离子荧光增白剂(Ⅳ),其在乙醇中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66.6nm,最大荧光发射波长为447.7nm。将其作为阳离子荧光增白剂对腈纶进行增白,结果表明,与荧光增白剂DCB相比,要达到相同白度,其用量仅为增白剂DCB用量的10%~15%。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新荧光试剂3-苯基-5-(4′-硝基-2′-羧基苯偶氮)-2-硫代-4-噻唑啉酮(3P-4NRACP)的合成,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及质谱确证了其结构。在pH5.6时,它与铜(Ⅱ)形成稳定的荧光螫合物,在γex/λem=305nm/405nm处产生强荧光,其荧光强度与铜(Ⅱ)的浓度在1.57×10-10~1.89×10-8mol/25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灵敏度达1.57×10-10mol/g的铜(Ⅱ)。用此方法测定了杂交米、糯米及香米中的痕量铜(Ⅱ),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5-(4'-硝基-2'-羧基苯基偶氮)-2-硫代-4-噻唑啉酮(4NRACP)的合成。经柱层析提纯,用元素分析、IR、1HNMR和MS确证了其结构,研究了荧光性质,发现该试剂在溴代十六烷吡啶存在下,在无水乙醇溶液中与Eu(Ⅲ)形成稳定的荧光螯合物,λex/λem=290nm/340nm,其线性范围为1.0×10-8~1.0×10-6mol·L-1,检测限为1.5×10-10mol·L-1。测定了人工合成样品中的铕,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用间硝基苯胺在浓H2SO4-KNO3体系中的硝化,产物经盐酸氯化,先制得2,4,6-三硝基-3-氨基氯苯再和脲通过Ullmann缩合反应,合成了新化合物,N,N'-二(2,4,6-三硝基-3-氨基苯基)脲。讨论了该缩合反应的机理,研究了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陈林  吴青  郑晓冰 《农药》2006,45(4):243-245
为了建立有机磷农药多残留的免疫分析方法。由有机磷农药中间产物二乙基硫代磷酰氯和对甲氧基苯丁酸为原料,经水解、酯化作用合成了半抗原O,O-二乙基,O-[对-(4-羧基丁基)苯基]硫代磷酸酯,产物经^1HNMR和MS分析确定。  相似文献   

12.
朱伟军 《化工进展》2011,30(12):2736
建立了以苯甲酸乙酯为内标物,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测定O,O-二甲基硫代磷酰胺含量的新方法。线性回归方程y=0.6837x+0.0186,相关系数r为0.9994,加标回收率达到96.28%,相对标准偏差为1.09%。该方法简便、准确、可靠,适用于O,O-二甲基硫代磷酰胺的质量检验。  相似文献   

13.
在水解抑制剂及氢氧化钠的作用下,2-二乙基氨基-6-甲基-4-羟基嘧啶与O,O-二甲基硫代磷酰氯反应制备甲基嘧啶磷,优化工艺条件为:原料配比n(嘧啶醇)∶n(甲基氯化物)∶n(氢氧化钠)∶n(水解抑制剂)=1∶1.05∶1.2∶0.263,反应温度20~40℃,反应时间3h。此条件下产品收率94%,产品含量99%。  相似文献   

14.
欧春艳  陈声宗 《化学世界》2008,49(1):31-33,45
通过单因子实验考察了影响乙嘧硫磷收率的因素,得出了合成乙嘧硫磷的较佳工艺条件:以乙酸乙酯为溶剂、氢氧化钠为缚酸剂、4-二甲氨基吡啶为催化剂,其用量为原料2-乙基-4-乙氧基-6-羟基嘧啶的4%(摩尔比)、物料配比n(2-乙基-4-乙氧基-6-羟基嘧啶)∶n(氢氧化钠)∶n(O,O-二甲基硫化磷酰氯)=1∶1.2∶1.1、反应温度为45°C,反应时间为5 h。产品收率为91%,含量为74.0%。用液相色谱-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对产品结构进行了分析,证明所得产物为目标产物。  相似文献   

15.
硫酸二甲酯副反应对甲胺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良芥  罗和安 《农药》1996,35(4):13-14
本文通过分析硫酸二甲酯发生的副反应对甲胺磷含量的影响,提出了抑制副反应、提高甲胺磷含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非质子溶剂为介质合成O,O-二甲基硫代磷酰氯可较明显的提高质量和收率,降低反应物投料配比。  相似文献   

17.
李凝 《精细化工》2011,28(4):355-358,369
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型MxOy-V2O5/Al2O3催化剂,同时考察了不同的制备方法对MoO3-V2O5/Al2O3催化剂的性能影响。用BET、H2-TPR、TPD平衡法等考察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氧化还原性能、表面氧脱附性能,结果表明,添加变价助剂Mo、Fe和Cr氧化物会增加供氧数目,提高α-蒎烯转化率。MoO3-V2O5/Al2O3催化剂表面O 2-和O-物种较多,活性也较好,桃金娘烯醛收率较高。MoO3-V2O5/Al2O3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影响其催化性能,表面化学改性法制备的催化剂表面具有较多O2-和O-物种,有利于催化剂的活性提高,α-蒎烯的转化率达88.9%,桃金娘烯醛的收率为79.1%。  相似文献   

18.
浸渍法制备了不同Ag掺杂的Ag-V/TiO2催化剂,考察其催化部分氧化3-甲基吡啶脱甲基性能。采用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表征表明,Ag的掺杂提高催化剂中表面氧和 4价态的钒物种的含量,有效的加快了催化剂的还原过程,提高了氧化活性。3-甲基吡啶氧化反应表明,Ag掺杂使反应选择性发生根本性变化,主产物由烟酸变成吡啶,选择性84.7%,烟酸几乎不产生。该脱甲基氧化反应的过程是V4 /V5 (O2-)在攻击侧链的C-H键的同时Ag在O2的作用下形成了含有亲电子型氧(O-和O2-)的Agp O活性物种,攻击侧链和苯环相连的C-C键,Ag和V共同作用将侧链的甲基以氧化形成COx的形式脱除。  相似文献   

19.
In the course of some phase-rule investigations of the ternary system K2O-4SiO2-Fe2O3-SiO2 by the “quenching method” of Shepherd, Rankin, and Wright, the refractive indices of 30 glasses were measured by the usual petrographic immersion method. The refractivities varied from 1.438 for a K2O-7SiO2 glass to 1.621 for the most ferriferous glass which contained 32.3% Fe2O3. The maximum FeO content reached a value of 0.33 % in a glass originally containing 25 % Fe2O3. Along the sections K2O 4SiO2, K2O-5SiO2, K2O-6SiO2, and K2O-7SiO2,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e2O3 content of the glasses and the refractive index is apparently linear. The isofracts, however, in the ternary system are curved lines.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新试剂(2,6-二溴-4-硝基苯)-3-(4-硝基苯)-三氮烯(DBNPNPT)。测定了其亚氨基质子离解常数pKa=9.5。研究了试剂与镉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Triton X-100存在下,pH10.6~11.4时,试剂与镉发生灵敏显色反应。用双波长法测定,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达2.08×105L·mol-1·cm-1。镉含量在0~10μg/25mL符合比耳定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