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降低某电厂一台600 MW亚临界直流锅炉机组的NOx排放,采用复合式空气分级低NOx燃烧技术对该炉的燃烧系统进行了改造,改后的运行测试表明:在600 MW、330 MW负荷工况下燃用设计煤种时,脱硝反应器入口烟气中的NOx含量分别为121.0和224.4 mg/m3,低于改造目标值;锅炉效率分别为94.13%、93.81%,高于改前测试值;改后炉内无严重结渣,飞灰可燃物略有上升,炉渣可燃物增加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燃煤锅炉在采用低氮燃烧器的基础上,锅炉尾部在省煤器与空气预热器之间安装SCR(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脱硝装置,来进一步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因机组参与电网深度调峰,SCR入口排烟温度过低,影响脱硝效率,甚至退出运行。通过各种技术方案分析比较,推荐采用省煤器分级方案,在600 MW超临界机组实施,有效提高了SCR入口排烟温度,对于指导机组深度调峰,改善SCR运行效率,烟气达标排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SOFA(分离燃尽风)投运方式是决定燃尽风技术降低NOx排放浓度的关键因素。以某电厂四角切圆锅炉为研究对象,应用Fluent软件研究SOFA投运方式对炉内脱硝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停运下层燃尽风加深轴向空气分级程度,能够有效减少燃烧过程NOx的产生量,为SNCR(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过程提供较低的入口NOx浓度,有效降低NOx和NH3的排放,减少还原剂消耗,实现机组的经济环保运行。喷枪布置在折焰角下方后墙位置易造成氨逃逸引起二次污染和腐蚀水冷壁,影响机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200MW锅炉空气分级低NO_x燃烧改造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北京地区某电厂200 MW燃烟煤机组进行低NOx燃烧系统改造,采用了燃尽风(OFA)与水平浓淡低NOx燃烧器相结合的立体分级燃烧低NOx燃烧系统.改造后氮氧化物(NOx)排放浓度有明显改善,采取均等配风方式时,下降幅度达45%~60%;采取合适的燃尽风喷口水平摆动角度,可有效缓解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偏差可控制在50℃范围内;在NOx排放量得到明显改善的同时,锅炉效率提高1%左右.改造后任一工况下的NOx排放浓度均低于400 mg/m3,同时为尾部烟气脱硝(SCR)装置提供更为经济的入口条件.  相似文献   

5.
某电厂锅炉300MW负荷以下运行时无法满足SCR脱硝系统正常连续运行烟温要求(300℃~420℃),脱硝系统被迫退出,NOx排放超标,为保证机组低负荷时脱硝系统正常投运,需提高SCR入口烟温。分析与论述了几种提高SCR入口烟温方法,确定采用省煤器分级方案。改造后,210 MW负荷工况下SCR入口烟温提高30℃左右,脱硝系统正常投运,锅炉效率未受影响。采用省煤器分级改造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为同类型机组脱硝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某电厂低氮改造后的600 MW亚临界、前后墙对冲燃烧锅炉为研究对象,基于CO在线测量以及燃烧调整试验,通过调节不同的燃尽风开度,改变省煤器出口的CO体积分数、NOx质量浓度,计算出各工况下锅炉效率,并建立了锅炉燃烧优化模型.研究结果表明,CO体积分数与锅炉效率、烟气NOx质量浓度以及综合成本相关性显著,燃料成本对锅炉运行经济性的影响远高于脱硝成本,CO体积分数最低的工况即为综合成本最低的工况.考虑到综合成本最低工况下的烟气NOx质量浓度偏高,以及由此造成的空预器检修周期、催化剂更换周期与机组停炉检修周期的不一致,因此应综合考虑锅炉效率与烟气NOx质量浓度,通过调节合适的CO体积分数,使得在保证锅炉高效率运行的同时满足NOx质量浓度的改造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7.
燃煤锅炉低NOx排放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二五”规划加大了对NOx的治理力度,新标准中重点地区NOx排放限值由原来的200 mg·m-3减少到100 mg·m-3.而燃煤锅炉作为NOx的主要排放源,减排刻不容缓.介绍了燃煤锅炉热力型NOx、燃料型NOx和快速型NOx的生成机理.燃烧中控制NOx的方法主要有燃料分级燃烧技术、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烟气再循环燃烧技术等.燃烧后烟气脱氮技术主要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法(SNCR)、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和SNCR+SCR联合脱硝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讨论适合燃煤电厂的低NOx排放工艺.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75 t/h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出口NOx排放超标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以合理的低氮燃烧控制技术为主,辅以SNCR烟气脱硝技术,争取达到NO x超净排放要求。采用CPFD计算方法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内的气固流动和燃烧特性进行数值模拟,运用低过量空气燃烧法和空气分级技术对锅炉进行低氮燃烧控制,研究一、二次风配比、二次风射流、过量空气系数、循环倍率和颗粒粒径等因素对炉内燃烧及NO 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低氮燃烧控制后,炉内速度场和温度场分布均匀,炉膛出口处烟气流速增加,炉膛平均烟温和出口氧浓度降低,还原性气体CO浓度和优化前基本相同,炉膛出口NOx浓度降低,减排效果显著,为以后的锅炉运行提供实际指导经验。  相似文献   

9.
煤粉四角燃烧低NOx排放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分析了煤粉燃烧的特点及其燃烧产物NOx的生成机理,从实用性与高效性上,对各种目前研究与应用的控制切圆煤粉燃烧锅炉的低NOx排放技术,如低NOx直流煤粉燃烧器、空气分级、再燃和尾部烟气脱硝等进行了介绍,联系运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燃煤机组NOx的超低排放,评估某1 000 MW现有燃烧器的NOx排放水平,需要进一步挖掘低NOx燃烧系统潜力,对该机组进行低氮燃烧调整试验研究。通过制粉及燃烧系统优化调整试验,实现了锅炉在50%BMCR负荷以上运行时,锅炉热效率均不低于93.65%的前提下,脱硝入口NOx浓度均低于250mg/Nm3的调整目标;同时对锅炉制粉系统及燃烧系统各主要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提出了锅炉各主要运行参数在不同负荷下的运行推荐值,为机组实现更加安全、经济、环保运行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SCR对脱硝效率及SO_2转化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CR系统各种参数(脱硝效率、NOx浓度、烟气流量与温度等)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其运行好坏直接影响锅炉安全经济运行,脱硝效率是所有参数中最关键、最核心的因子,同时要控制好氨逃逸以免造成锅炉后续设备积灰、堵塞等.通过300 MW机组脱硝的性能试验,测试SCR脱硝效率及NOx浓度及其分布试验以及对SO2转化成SO3影响进行测试分析,探讨与分析烟气脱硝工程性能试验所采用的方法、手段及评价依据,为日益增多的烟气脱硝系统提供性能试验的技术借鉴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火力发电厂氮氧化物排放,在省煤器与空气预热器之间装设SCR脱硝系统,可实现80%的脱硝效率。而脱硝催化剂入口必须保证烟气温度在310~420℃之间如何实现锅炉在全负荷范围内满足SCR系统的运行要求是今年部分电厂遇到的难题,将省煤器分级布置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省煤器分级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以国内某电厂7台煤粉锅炉实现超低排放为指标进行燃煤电站烟气脱硝改造,采用低NO_x燃烧技术和炉后选择性催化还原技术相结合的工艺,对煤粉锅炉燃烧方式、SCR脱硝系统、引风机等进行设计改造,研究了空气过量系数、反应器温度、氨氮摩尔比等对脱硝效率的影响,并对改造后系统进行调试。结果表明,温度控制在360℃附近,过量空气系数在0.9~1.0之间,氨氮摩尔比为1.2时,SCR脱硝效率达到90%以上,烟气出口NO_x质量浓度在45 mg/Nm~3以下,烟气出口温度为250~280℃之间,符合环保部门的排放指标。  相似文献   

14.
通过实施省煤器分级改造来提高700 MW燃煤机组低负荷段SCR脱硝系统投运率的工程案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改造后各负荷段(250 MW^700 MW)SCR入口烟气温度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且均满足SCR脱硝催化剂连续喷氨的参数要求,NO x排放浓度普遍降低,特别是低负荷段尤为明显,完全符合当前国家及地方环保要求;同时,锅炉排烟温度进一步降低,额定工况下锅炉效率略有提升,有效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此外,改造后该机组每年可为电厂减亏1924万元。实践证明:该项技术改造方案取得了较好的工程效果,为国内采用SCR脱硝系统的燃煤机组有效解决低负荷段NO x的排放难题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邢希东 《锅炉技术》2015,46(2):60-64
采用炉内低氮燃烧和烟气脱硝是降低燃煤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手段。低氮燃烧的空气分级技术在降低氮氧化物的同时对锅炉效率有不利的影响,采用电力科学研究院锅炉性能测试试验的数据,通过对采用低氮燃烧技术降低氮氧化物供电煤耗的成本增加和采用脱硝技术降低氮氧化物还原剂成本的增加对比分析,总结出低氮燃烧和脱硝系统相互配合优化运行的基本方法。在保证燃煤锅炉达标排放的同时,最大化地实现了锅炉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对NOx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单纯依靠燃烧过程控制已不能满足国家标准要求,因此国家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控制燃煤电厂NOx排放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促使我国加快燃煤电厂烟气脱硝装置的建设。SCR脱硝技术具有脱硝效率高、运行可靠等优点,已得到了广泛应用。文中主要介绍燃煤电厂SCR脱硝反应器入口导流板对SCR脱硝反应器流场的优化作用及入口导流板设计优化分析,对SCR脱硝反应器入口导流板的设计原则及优化分析等进行了一定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燃煤锅炉数量众多,是大气污染物NOx的主要来源之一,有关锅炉污染物的排放标准也日益严格。针对层燃锅炉自动化低氮燃烧技术+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技术+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技术的应用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层燃锅炉自动化低氮燃烧技术的应用可有效控制NOx排放量(<50 mg/m^3),节省锅炉运行成本,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对某2028 t/h亚临界尾部安装有SCR脱硝装置的锅炉,通过SCR脱硝装置性能测试、最大脱硝效率试验、锅炉燃烧对脱硝效率的影响、不同磨组合时锅炉燃烧对脱硝的影响、喷氨优化调整试验等,得出锅炉运行调整各项指标的最佳值,减少NH3使用和逃逸、降低NOx的排放、延长SCR催化剂的使用寿命,减少SCR装置对锅炉设备的影响,从而提高锅炉燃烧效率、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9.
提出脱硝系统全负荷投运、超低排放改造技术,通过锅炉低氮燃烧改造、省煤器烟气调温旁路改造、脱硝催化剂提效,实现燃煤机组全负荷NOx超低排放目标,为同类改造目标的机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对某电厂300 MW贫煤锅炉低氮燃烧改造前后不同负荷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改造前后锅炉炉内流场、温度场和组分浓度分布的变化,找到氮氧化物排放规律。计算结果表明:炉膛流动燃烧符合四角切圆锅炉实际运行情况。低NOx燃烧改造后,在炉膛出口过量空气系数一定条件下,各负荷运行NOx排放浓度下降均在40%以上,锅炉效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同时未带来明显的负面效应,改造对同类锅炉改造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