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3,3',4,4'-偶氮苯四甲酸、邻菲啰啉与醋酸镉反应得到了一种新型超分子配合物[Cd(phen)3(]H2abtc).0.5(H4abtc).CH3OH(1)(phen=邻菲啰啉,H4abtc=3,3',4,4'-偶氮苯四甲酸),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和荧光光谱对它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的镉原子与三个邻菲啰啉的六个N配位构成一个扭曲的八面体结构,配体3,3',4,4'-偶氮苯四甲酸未参与配位。分子间通过氢键构成了1D的Z字链结构,而1D链之间通过O-H…O和C-H…O形成2D的网络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在水热反应釜中利用邻菲啰啉与碱式碳酸铜于100℃反应制备配合物,通过XRD和IR对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碱式碳酸铜与邻菲啰啉的摩尔比为1∶2时,得到的深蓝色且具有规整形貌的配合物是以邻菲啰啉分子中两个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与Cu2+离子发生配位而形成的.通过琼脂扩散抑菌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抑菌性能,该系列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3.
用苯基丙二酸、硝酸镉、邻菲啰啉为原料合成一个新的配合物[Cd2(phen)4(pmal)(H2O)].2NO3.5H2O(phen=邻菲啰啉,pmal=苯基丙二酸),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所合成的配合物进行测试,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了化合物的结构.配合物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晶体参数为:a=1.308(4)nm,b=1.554(5)nm,c=1.692(5)nm,α=91.603(6)°,β=109.518(5)°,γ=113.712(6)°,V=2.915(16)nm3,Z=2,D=1.529 g/cm3.镉(Ⅱ)离子与4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形成六配位,八面体结构.化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网状的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4.
以1,10-邻菲咯啉为基本原料,通过氧化反应得1,10-菲咯啉-5,6-二酮,并与刚果红在DMS0回流条件下通过席夫碱反应制备出共轭聚合物荧光探针。通过核磁,红外,粘度等方法表征出所合成的聚合物探针。并且,由紫外-可见吸收与荧光光谱检测了聚合物探针对不同金属离子识别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此聚合物荧光探针能选择性检测金属银离子,并具有好的灵敏性。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新配体1,10-邻菲口罗啉-5,6-二酮和3个[pd(Ⅱ)-AA-Cl2]型可用于抗肿瘤活性研究的配合物.AA为1,10-邻菲口罗啉(phen)、5-硝基-1,10-邻菲口罗啉(NO2-phen)和1,10-邻菲口罗啉-5,6-二酮(dione-phen).其中配合物Pd(NO2-phen)Cl2和Pd(dione-phen)为首次报道.合成的化合物均经元素色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等进行了表征.明确了配合物及配体的化学式,并根据配位化学理论推测了配合物的结构简式.  相似文献   

6.
合成锌混合配体配合物[Zn(thca)(phen)(H2O)](其中thca:2,5-噻吩二羧酸,phen:邻菲啰啉).Bruker smart 1000 CCD-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用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研究该配合物与HC-DNA(Hela细胞DNA)的作用规律,用凝胶电泳法研究该配合物对pBR322-DNA的切割作用,从插入方式角度讨论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机理,并进行HeLa细胞凋亡实验.  相似文献   

7.
采用水热法合成单核钴配合物[Co(H2L)(phen)2(H2O)]·4H2O(H2L2-=邻羟基苯-1,3-二磺酸根离子,phen=1,10-邻菲罗啉).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元素分析、热重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结构和组成表征.单晶衍射研究表明,配合物中Co2+是六配位,与2个phen配体的4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和磺酸基氧原...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热法,在170℃下合成配位聚合物[Co(1,10-phen)(1,4-tpht)(H2O)2]n(1,10-phen =1,10-菲啰啉;1,4-H2tpht=1,4-对苯二甲酸).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推测该晶体的组成与结构,光吸收特性显示了晶体的能隙值是1.8 eV,属于半导体.对水热反应的影响因素如反应物浓度、pH值以及反应温度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9.
新型钯(Ⅱ)抗肿瘤配合物的合成(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合成了2个邻菲别罗啉衍生物,咪唑并「f」邻菲史啉和2-苯基咪唑「f」邻菲罗啉。以上述物质作为新的配位剂,与四氯合钯酸钾反应制得新型钯抗肿瘤配合物,即二氯;咪唑并「f」邻菲罗啉合钯及二氯.苯基咪唑并「f」邻菲罗啉合钯。合成的钯配合物经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测定摩尔电导等手段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在0.2 mol.L-1的B-R(pH5.0)缓冲溶液中,运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咪唑并邻菲咯啉铁配合物([Fe(phen)2IP].3Cl O4.2 H2O,phen=邻菲咯啉,IP=咪唑并邻菲咯啉)与鲑鱼精DNA的相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Fe(phen)2IP]3+与DNA的作用方式为嵌插结合。以[Fe(phen)2IP]3+为杂交指示剂制成了DNA荧光光纤传感器,检测了与固定在光纤上的探针DNA互补的靶DNA。实验表明,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25×10-8~1.50×10-7mol.L-1,检测限为1.35×10-9mol.L-1。  相似文献   

11.
新型钯三元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合成了7个(Pd(L)Cl2)型三元电中性配合物,其中L为双齿配位的氮杂芳香碱配体,即联吡啶,1,10-邻菲别名林,5-硝基-邻菲罗啉,邻菲罗啉-5,6-二酮,咪唑并邻菲罗啉,苯基咪唑并邻菲罗啉,2,2‘-联吡啶-3,3’-二羧酸。对所有配合物与DNA及DNA的有效组分腺苷三磷酸盐或腺嘌呤的相互作用进行紫外光谱研究。结果显示,配合物分子与DNA发生键合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pH、盐酸羟胺、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和邻菲啰啉的用量对测铁吸光度的影响,确定分光光度法测定地热水中铁的含量的测试条件为:pH等于5、盐酸羟胺用量为1.00mL、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用量为5.00mL、邻菲啰啉溶液用量为2.00L。以此条件测得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地热水中铁含量为0.16mg/L,RSD为1.78%,平均回收率97.1%。  相似文献   

13.
合成了一1,10-种邻菲罗啉(phen)衍生物2-苯基-咪唑并[4,5-f]-1,10-邻二氮杂菲(PIP),并以其作为第二配体,苯甲酸(HBA)为第一配体,合成了新的稀土Tb3 三元有机配合物Tb(BA)3PIP。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分析对合成的配体PIP及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稀土Tb3 分别与苯甲酸配体的六个氧原子和第二配体PIP的两个氮原子配位。研究了其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结果表明,在200~400nm区域内三元配合物对紫外光有强烈吸收,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在紫外光激发下,配合物中的配体可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表现出较强的稀土Tb3 离子的特征发射,合成的第二配体对中心离子具有较好的敏化发光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邻菲啰啉为显色剂,建立了一种新的间接光度法测定抗坏血酸。在乙醇和pH6.0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中,基于抗坏血酸可以将Cu2 还原成Cu ,进而Cu 与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邻菲啰啉生成稳定的桔红色络合物,在其最大吸收波长475 nm处测其相对吸光度以测定抗坏血酸。该方法测定抗坏血酸的线性范围为17.6~176μg/25mL,回归方程为A=0.00384C 0.05426,相关系数为0.99957,摩尔吸光系数ε475=1.963×104L.mol-1.cm-1,最低检测限为9.73×10-2μg.mL-1,同时还测定了抗坏血酸与Cu 及显色剂的反应比。  相似文献   

15.
利用循环伏安、循环交流伏安和微分脉冲伏安等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由2,2' 联吡啶(bpy)和桥联配体2,9 二(2 咪唑并[4,5 f]邻菲咯啉)邻菲咯啉(bipp)配位而成的双核钌(Ⅱ)配合物[(bpy)2Ru(μ bipp)Ru(bpy)2](ClO4)4在铂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表明在含高氯酸四丁基铵(TBAP)的乙腈溶液中,该配合物的中心离子在铂电极上呈现一对氧化还原峰,而配体则呈现出三对氧化还原峰.  相似文献   

16.
聚合型负载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光谱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合型负载金属卟啉化合物是均相催化领域中热门研究课题。通过邻苯二甲酰亚胺等合成了苯并卟啉锌化合物-中位四苯基苯乙酰胺基苯并卟啉锌、中位四苯基甲基丙烯酰基苯并卟啉锌进行了负载,采用间接法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负载的金属卟啉化合物,并对其光谱性能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一种花菁类染料1,3,3,3’,3’-五甲基-1’-异丙基苯并[e]吲哚三甲川花菁的六氟磷酸盐.通过FT-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利用UV-Vis和FT-IR研究了在该花菁的乙醇溶液中加入金属离子时其紫外可见光谱的变化,探讨了变化的原因,并研究了该花菁在紫外光辐射后增色的性能.结果表明:在花菁的乙醇溶液中随着Fe3+离子浓度增加,330 nm处的小吸收峰会逐渐增强;而加入Cu2+离子会使所有吸收峰强度都增加,但是当Cu2离子的浓度达到0.8×10-5 mol/L时,继续增加Cu2+浓度,反而会使吸光度减小.红外光谱的检测也进一步说明该花菁与Cu2+、Fe3+的作用是不同的,Fe3+离子的加入会促使其和溶剂分子间氢键增强,该花菁染料的溶液浓度越大,增色效应越灵敏.  相似文献   

18.
对苯基苯甲酸铽三元配合物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对苯基苯甲酸和邻菲罗啉与氯化铽在甲醇溶液中合成了三元稀土有机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分析等对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和可能的配位结构.结果表明,羧基氧和邻菲罗啉氮原子均与稀土离子配位,配体对苯基苯甲酸可有效地传送能量,使荧光强度明显增强.测定了配合物在固态及二甲亚砜溶液中的荧光衰减曲线,并以Y2O3为参比,测量了配合物的荧光量子产率,在最大激发波长292 nm处的荧光量子产率是0.34.并由Gd-H2L配合物的磷光光谱的最大发射波长计算出配体H2L的最低三重态能级,讨论了配合物的能量转移机理.该配合物的磁性在0~300 K范围内测定表明,该配合物具有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19.
多吡啶钌配合物在光物理、电化学、核酸结构探测等研究领域占有重要的位置.对2,9-二(2-咪唑并[4,5-f]邻菲咯啉)邻菲咯啉双核钌(Ⅱ)配合物的核磁共振氢谱进行了报道,并利用氢一氢同核相关谱(^1H^-1HCOSY)对该配合物的氢谱峰进行了详细归属。  相似文献   

20.
采用均相法,在室温下合成配位聚合物[Co2(1,10-phen)2(1,4-tpht)2(H2O)2]n(1,10-phen=1,10-菲啰啉;1,4-H2tpht=1,4-对苯二甲酸).热分析(TGA)表明该晶体在温度低于190℃时是稳定的.UV-Vis-NIR(紫外-可见-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对该晶体的测定结果表明,该晶体的能隙值为2.4e V,属于半导体材料.对均相法反应的影响因素如溶剂类型、溶液的浓度以及溶液的混合速度进行了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