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绿色木霉复合木聚糖酶的固态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发酵条件对绿色木霉产复合木聚糖酶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固体发酵培养方式,通过改变发酵条件,包括碳源、氮源的种类、浓度及接种量,测定相应条件下发酵产物的酶活性来确定发酵工艺。结果绿色木霉产酶的最佳碳源为玉米芯和麸皮(4∶6);氮源为硫酸铵(4%);接种量为1×107个孢子/g培养基。30℃固体培养70h,发酵后用无菌水(pH5.0)28℃浸提3h测定酶活性。结论在优化的培养条件下,木聚糖酶的最高酶活性达到267U/g。  相似文献   

2.
木霉T6木聚糖酶液态发酵生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野生型木霉T6菌木聚糖酶的液态发酵条件 ,碳源以质量浓度为 30 g/L的天然材料麦秸为最好 ,以质量浓度为 1g/L的尿素作为氮源有利于木聚糖酶的合成。起始 pH、培养温度及接种量等都对T6菌木聚糖酶的合成有影响。在一定条件下 ,30℃培养 4 5d后木聚糖酶的活力达到 91IU/mL  相似文献   

3.
宋巧英  朱振元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6):140-144,158
为研究棘孢木霉液体发酵最优条件,以菌丝体干重和孢子数为指标,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对棘孢木霉液体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并测定棘孢木霉的基本成分。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条件为:黄豆粉0.25%,KH2PO4 0.3%,MgSO4 0.15%,接种量8×106个/mL,装瓶量100 mL/250 mL,蛋白胨1.35%,葡萄糖3.5%,转速160 r/min,温度25 ℃,自然光照,pH7。此发酵条件可使棘孢木霉干重量达到19.453 g/L,孢子数达到4.4812×109个/mL。本研究为棘孢木霉的工业化生产降低成本,缩短发酵周期打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通过固体发酵培养,经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分析,得出康氏木霉发酵产木聚糖酶最优条件组合为:麸皮与玉米芯质量比为2∶8,硫酸铵2.5%,MnSO4 0.50%,料水比1∶1.5(g∶mL),培养基初始pH自然,培养温度30 ℃,发酵时间6 d。在此条件下,康氏木霉固体发酵木聚糖酶活力达11.98 IU/g。该木聚糖酶水解产物富含2~5个木糖分子的低聚木糖。  相似文献   

5.
里氏木霉以稻草和麸皮为基质产木聚糖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稻草和麸皮为主要基质,对里氏木霉RutC-30产木聚糖酶的固体发酵条件进行研究。试验表明:固态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麸皮不利于产木聚糖酶,最适氮源为(NH4)2SO4,干料与水分的比例为1∶3·5,并分析了无机盐对里氏木霉RutC-30产木聚糖酶的影响:MgSO4·7H2O>MnSO4·H2O>ZnSO4·H2O>FeSO4·7H2O。酶粗酶液的最适作用pH为4·8,最适反应温度为55℃。  相似文献   

6.
探讨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诱导促进条件。通过初始培养基、表面活性剂、诱导物、缓冲pH体系等对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酶的诱导情况进行分析,获得产酶时间曲线和最大产酶量。不同条件下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麸皮∶秸秆粉=1.5∶1(质量比),培养基固液比1∶2.5(g/m L),硫酸铵按培养基干基的2%加入,初始pH=6为最佳条件,采用缓冲pH体系对产酶有促进作用,添加表面活性剂和适当种类的诱导物可以提高产酶量,而过高浓度的诱导物则降低产酶量。该研究为绿色木霉对秸秆的转化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为研究对象,对水稻秸秆进行糖化试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及响应面法优化里氏木霉产酶培养基及产酶条件。结果表明,里氏木霉产酶最佳培养基为:水稻秸秆15.0 g/L、(NH4)2SO4 2.0 g/L、KH2PO4 3.0 g/L、MgSO4·7H2O 0.5 g/L、吐温-80 0.5 mL/L、微量元素液10.0 mL/L、FeSO4·7H2O 0.005 g/L。此优化条件下,菌株的滤纸酶酶活为0.612 PFU/mL,提高了52.6%。最佳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29 ℃,初始pH 6、接种量5.0%、转速150 r/min、发酵时间8 d。在此优化条件下,滤纸酶酶活为1.12 PFU/mL,提高了83.2%。  相似文献   

8.
以天然原料作为培养基主要成分,采用Plackett-Burman(PB)、最陡爬坡和Box-Behnken(BB)试验设计及响应面(RSM)分析,对高产纤维素酶的里氏木霉液态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优发酵培养基条件为豆饼粉添加量2.140%,麸皮添加量1.88%,蛋白胨添加量0.30%,在此条件下,里氏木霉发酵...  相似文献   

9.
对绿色木霉Sn-9106固态发酵中药残渣产纤维素酶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以滤纸酶为纤维素酶活性指标,麸皮、蛋白胨、KH2PO4添加量为影响因子,先采取单因素实验确定3种影响因子的最佳浓度,然后通过相应面法(RSM)优化产酶最佳条件.结果表明,当最大酶活力为12.3 IU/g时所需固体发酵基质中麸皮、蛋白胨及KH2PO4的浓度分别为19.80g/L、2.06g/L、2.90g/L,与优化前培养基相比,纤维素酶产量提高了近3倍.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定绿色木霉固态发酵纤维素酶的生物量,采用紫外分光检测固态发酵过程中麦角固醇的量.确定了其最佳提取工艺:在75℃恒温水浴中反应0.5h,用乙醚萃取,乙醇定容,紫外282nm检测.在此基础上对绿色木霉固态发酵的培养基进行了初步的优化,并得到了最佳的培养基组合:碳源为蔗糖,无机氮源为(NH4)2SO4,水料质量比为2.2,pH为5.5.用该培养基,CMC酶活和滤纸酶活分别比优化前提高了21.0%和44.1%.  相似文献   

11.
以玉米芯为主要原料,探索绿色木霉发酵玉米芯产木聚糖酶的培养条件,进一步提高木聚糖酶的酶活。结果表明其产酶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为5mL(孢子1.3×10^7个,mL),初始pH值为6,玉米芯与水质量比为1:2,温度为33℃,在培养到第4d时,其酶活力最高达1537.52U/mL。  相似文献   

12.
木霉T68发酵基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生物量(孢子量和菌丝体)为指标,菌落直径为参考,采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木霉T68(Trichoderma"T68")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优化后的木霉发酵控制参数为固体培养最佳组合为pH7、30℃、7d,碳源为蔗糖,氮源为丙氨酸.最适T68菌丝生长的液体培养基是以玉米粉和麸皮分别作为碳、氮源,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麦麸30g/L,玉米粉30g/L,葡萄糖7.5g/L,KH2PO41g/L;发酵培养时间为3d;培养基的初始pH值为5.0~7.0;发酵温度为(30±1)℃;摇床转速为160r/min.最佳培养条件下菌丝干重为3.272g/L.  相似文献   

13.
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产纤维素酶液态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纤维素酶高产菌株里氏木霉(Trichoderma reesei)ZU03产纤维素酶的液态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确定了适宜的培养基配方和最佳发酵工艺条件。最优培养基配方及发酵条件为:培养基起始pH4.5,C/N8∶1,纸浆浓度30g/L,培养温度28℃,接种量10%(v/v),摇床转速150r/min,培养时间4d。在此优化发酵条件下,摇瓶发酵液中的纤维素酶FPA活力达11.67IU/mL,比初始发酵条件下酶活力提高近3倍。同样在此优化条件下还进行了5m3罐的中试,FPA活力达8.62Iu/mL。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发酵培养条件及对其所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里氏木霉发酵产酶的最佳培养基为:麦麸1.8%、硝酸钠1.3%、碳酸钙0.3%、氯化钠0.2%、磷酸二氢钾0.3%;里氏木霉所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条件为:pH 4.0、50℃,金属离子Fe2+、Co2+、Mn2+、Ca2+对酶活有促进作用,而Fe3+、Ag+对酶有抑制作用。经培养基优化后,发酵液上清中的最终酶活为116.64U/mL,是优化前的3.5倍。  相似文献   

15.
为减轻化学药剂防治烟草疫霉带来的弊端,提高生防菌剂效果,通过琼脂糖扩散法筛选抗性木霉并构建木霉和枯草芽孢杆菌Tpb55共培养体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评价了种间互作防治烟草疫霉的效果,利用单因素法优化共培养体系的培养基成分和发酵条件,并通过盆栽试验验证其对烟草黑胫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棘孢木霉HG1具有良好的抗烟草疫霉活性,与枯草芽孢杆菌Tpb55的共培养体系如下:HG1(106CFU/mL)接种量为2%,与Tpb55(106CFU/mL)接种比例为10:1,采用序列共培养方式,即先接种HG1,24h后接种Tpb55。优化后的最适培养基成分为木糖10 g/L,蛋白胨和酵母粉(质量比为2:1)5g/L;最佳发酵为温度25℃,初始pH7.5,转速140r/min。共培养发酵液盆栽防病效果显著优于单培养,防治效果达到74.72%。该体系发酵后能够明显提升两株生防菌抑制烟草疫霉的活性,并对烟草黑胫病具有显著防病效果,为后续多菌株共发酵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绿色木霉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绿色木霉的广泛适应性、拮抗的多样性和寄生的广谱性,它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生防菌.木霉菌主要通过拮抗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促生作用、溶菌作用等作用机制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本实验通过研究绿色木霉的最适发酵条件,从中找出合理的发酵条件用于工业化生产.不同的发酵条件会影响绿色木霉的抑菌效果.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碳源、氮源、初始pH值、接种量、装样量、发酵天数等因素对木霉菌抑菌效果的影响.通过测定不同培养条件下绿色木霉的抑菌率,结果表明,碳源、氮源和pH等对绿色木霉的抑菌效果有明显影响.绿色木霉菌的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3.0%葡萄糖和0.2%硫酸铵,在初始pH为6.0,接种量为6%,培养基装样为在250mL三角瓶中60mL装瓶量,和发酵周期为5天时,抑菌效果最佳.本研究结果为高效率、低成本、工业化生产具有生防作用的绿色木霉制剂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里氏木霉RutC 3 0以稻草和麸皮为基质进行固态发酵 ,对其产生的非淀粉多糖酶(NSP酶 )进行分析 ,试验表明里氏木霉RutC 3 0产生的NSP酶系较全 ,分别有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 葡聚糖酶、β 甘露聚糖酶、果胶酶等 5种不同的NSP酶。并探讨了不同碳源及添加不同底物诱导物对里氏木霉RutC 3 0产生的NSP酶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响应面法对康宁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运用Plackett-Burman法筛选出3个影响较大的重要因素,分别为:葡萄糖,MgSO4.7H2O,MnSO4.H2O。然后进行最陡爬坡实验,确定这3种重要因素的最适质量浓度范围。最后通过Box-Behnken设计,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进行回归分析,得出3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及最佳发酵条件。确定康宁木霉发酵产纤维素酶的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5.97 g/L,乳清粉7 g/L,玉米浆干粉13 g/L,(NH4)2SO4 4 g/L,KH2PO4 8 g/L,MgSO.4 7H2O 0.56 g/L,CaCl.2 2H2O 0.6 g/L,FeSO.4 7H2O 2.5 mg/L,ZnSO4.7H2O 0.7 mg/L,CoCl.2 6H2O 1.9 mg/L,MnSO.4 H2O 4.07 mg/L,吐温-80 1.5 mL/L,在此培养基下发酵酶活为0.233 IU/mL,比优化前提高了35.7%。  相似文献   

19.
一株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里氏木霉产纤维素酶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产酶最佳碳源为2‰麸皮、最佳氮源为(NH4)2SO4、培养时间96~120h、发酵瓶装液量60ml、培养温度25~30℃、培养液初始pH4.5~5.0。  相似文献   

20.
绿色木霉自絮凝产纤维素酶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优化绿色木霉的自絮凝培养条件,以便提高其产纤维素酶的能力。首先测定培养基的p H、体积、氮源浓度对自絮凝绿色木霉分泌纤维素酶的影响,然后用Box-Behnken设计,Design-Expert 7.0软件分析、响应面法优化。结果表明,p H对自絮凝绿色木霉分泌纤维素酶的影响呈钟形曲线,最佳产酶p H在5.0左右;培养液的体积对自絮凝绿色木霉分泌纤维素酶影响不大;培养基中的氮源对自絮凝绿色木霉分泌纤维素酶影响较大,最佳氮源为(NH4)2SO4,质量浓度在1.4 g/L附近。自絮凝绿色木霉分泌纤维素酶的最优条件是:培养液体积为50 m L,(NH4)2SO4质量浓度为1.4 g/L,p H为5.0。按此条件培养自絮凝绿色木霉72 h,分泌的纤维素酶活性为6.8 U。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