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冯颖  陈巧红  孟宪军  王建国 《食品科学》2010,31(22):268-272
根据中心组合(Box-Be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分别对无梗五加果多糖的超声波提取工艺和微波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波法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70(g/mL)、提取时间50min、提取功率175W、提取温度为60℃,实际测得多糖得率为3.491%;微波法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40(g/mL)、提取时间80s、提取功率595W,实际测得多糖得率为3.482%,与模型预测值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以超声波、微波为提取手段,对海带多酚提取工艺进行研究,确立微波辅助提取多酚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优于超声辅助提取,微波提取最佳条件为液固比(mL/g)75,乙醇浓度60%,微波功率为800W,提取时间为60 s.  相似文献   

3.
目的:确定白簕根皮中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微波辅助法提取白簕中的黄酮类化合物,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微波提取条件(溶剂、微波辐射时间、微波功率和固液比)对白簕中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结果:白簕根皮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为:溶剂50% 乙醇、微波辐射时间30s、微波功率320W、固液比为1:20。结论:在此工艺条件下提取,总黄酮得率为30.04mg/g。  相似文献   

4.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蓝莓酒糟中花青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花青素提取量的影响从大到小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微波提取时间>柠檬酸含量>微波功率>液固比;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柠檬酸含量0.6%,液固比60∶1(mL∶g),微波功率420 W,微波提取时间20 s。在此最佳提取条件下,从蓝莓酒糟中可提取花青素(1.847± 0.079) mg/g,1次提取率达84.22%。  相似文献   

5.
以含氨0.6%的65%乙醇溶液为浸提溶剂,探讨影响微波辅助提取甘草酸的主要因素,最终确定微波辅助提取甘草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固液比(g/mL)为1:9,微波处理时间4.0 min,微波功率为中低火,提取次数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甘草酸的得率为12.59%.  相似文献   

6.
以丝兰粉末为原料,综合运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乙醇体积分数、液固比、提取时间、微波功率对丝兰皂甙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法中影响丝兰皂甙提取率的4个因素依次为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固比>微波功率,此方法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70%、液固比80:1(mL/g)、提取时间10×20s(提取10次,每次20s,时间间隔2min)、微波功率480W,此条件下的皂甙提取率为2.18%。与以往常用乙醇浸提法相比,微波提取法可缩短80%的时间,且提取率提高41.56%。  相似文献   

7.
微波辅助提取山楂黄酮类化合物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微波辅助提取山楂中黄酮类化合物,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影响山楂黄酮类化合物得率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微波萃取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乙醇浓度。最佳的提取工艺参数为微波功率400 W,萃取时间120 s,乙醇浓度60%,料液比1∶40(g/mL)。在此条件下,黄酮类化合物的得率为3.19%。  相似文献   

8.
微波辅助提取石榴叶中多酚类物质的工艺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并利用微波辅助提取法确定石榴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微波功率300 W、微波时间35 s、料液比1:5(g:mL);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物种得到多酚得率为0.078 mg/g.微波辅助提取工艺有效缩短提取时间,效率高.  相似文献   

9.
为优化微波辅助提取女贞子中熊果酸的最佳工艺。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择乙醇浓度(V/V)、微波功率、料液比及浸提时间为影响因素,以女贞子中熊果酸提取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结果表明,女贞子中熊果酸的微波辅助提取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88%、微波功率480 W、料液比1:23 g/mL、微波浸提时间166 s。在此提取条件下,熊果酸提取量为(4.653±0.087) mg/g,是模型预测值的99.53%。  相似文献   

10.
孟宪军  田丰 《食品科学》2008,29(10):310
以无梗五加果实为原料,采用微波技术辅助提取多糖.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无梗五加果实多糖微波提取技术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微波功率为中高火,时间为150s.按此工艺条件提取多糖,提取率为2.7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