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选煤厂机电设备未能实现智能化、系统化管理的现状,设计了一套选煤机电设备工况监测、定期维护与节能管理系统。该系统的PLC通过Modbus通讯协议读取电机监控器采集到电气、设备运行相关数据,经过处理后再将数据传至上位组态WINCC,用户则通过组态界面监控、管理机电设备,实现选煤机电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2.
先进的选煤技术标准有力促进行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煤标准化工作与煤炭的合理开发、高效洁净利用等密切相关,而标准的制定是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本文通过对我国选煤标准化工作的简要回顾,论述了选煤标准化工作对促进我国选煤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经过半个多世纪我国选煤标准化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目前已基本建立起选煤技术标准体系,先后制定了与选煤相关的标准96部,初步满足了当今选煤行业科研、设计、生产等工作的需要,为促进我国选煤科技进步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简要叙述选煤标准化工作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选煤标准化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徐芳  杜建军 《山东煤炭科技》2023,(2):185-187+193
五举煤业选煤厂以选煤核心业务为重点,通过搭建智能管理系统,依托智能工具和云计算智能环境,实现洗选加工全级全流程智能控制,实现人员盯岗向定点巡岗、设备人工巡检到在线实时诊断等转变,在显著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为今后智能化选煤厂的建设树立了标杆。  相似文献   

5.
《选煤技术》2005,(3):55-55
呼和浩特科达煤化研制服务中心为新型科工贸企业。坚持质量第一、信誉第一、上门服务、热情周到的宗旨,努力开发高科技、高性能的新产品、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用户。中心研制的煤质、选煤试验用系列新产品,已通过呼市科委主持的知名专家鉴定,专家认为:“所鉴定系列产品均符合企业标准,能够满足相应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对有关试验机的要求。SZL-3型筛分饥、TW-型煤堆温度探测仪等产品属国内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煤质、选煤试验机某些产品的空白。”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因煤宜制,采用高效选煤技术可以求得选煤效益的最大化。阐述了我国高效选煤技术工艺的特点、成熟高效选煤技术的装备和新型材料及其自动控制系统,并介绍了与高效选煤技术配合的高效选煤厂设计上的创新及其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选煤强国建设路径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选煤强国概念与内涵的阐述和分析,指出了我国选煤在应用基础理论、重大关键技术、适用技术开发、人力资源结构和科技投入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现选煤强国的主要路径,包括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树立标准与知识产权先行的发展理念,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做好老选煤厂技术升级,积极开拓走出去发展路径五个方面。为更好地体现选煤综合竞争力,在充分考虑数据获取难易程度以及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按照高技术含量和高标准的构建原则,提出了选煤强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选煤厂管理、人力资源、绿色环保、科技创新能力、政策要素、对外贸易运营能力、企业竞争力7个一级指标,以及20个二级指标和27个三级指标。探索选煤强国建设路径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可为选煤行业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有助于我国从选煤大国向选煤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8.
从选煤行业生产管理及煤质数据统计汇总软件开发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信息管理对象信息技术编码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内容、过程与经验,探索了全面、合理、科学的选煤行业通行的信息技术编码解决方案,为行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张艳 《山西焦煤科技》2011,35(10):46-49
通过对斜沟煤矿选煤厂的选煤工艺、选煤设备、信息系统、管理方法等各方面的分析,揭示现代型选煤厂提高其经济效益的措施及方法。一是学习借鉴国内外各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与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投入;二是灵活运用工艺系统,合理采用配煤工程,生产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产品;三是合理选择选煤工艺,引进先进设备管理技术,稳定生产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四是引入先进设备管理系统和集控系统,提高自动化水平;五是实行半军事化管理,提高职工执行力,推进机电设备标准化、厂房标准化进程,提高软实力。六是注重培养青年骨干,提高青年职工的技术和文化素质,为企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选煤强国的概念和我国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式瑜 《中国煤炭》2006,32(11):9-10
认为我国目前已成为世界选煤大国。提出了选煤强国的5条标准,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把我国建成选煤强国的5个有利条件,就建设选煤强国提出了6条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选煤厂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缺乏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信息不能及时通信交互的问题,提出了基于XML的选煤厂信息管理系统,并结合选煤行业信息特点及煤炭行业标准,设计了面向选煤厂的XML框架。该信息管理系统不仅实现了选煤行业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同时还实现了异构系统之间简易快速的信息交换,并为其他行业信息交换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借鉴标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智能化选煤厂建设中,现有生产系统的数据采集、存储和共享等问题,介绍了选煤生产过程标准数据平台(Coal Preparation Standard Data Platform,简称CPSDP)建设及涉及的关键技术,具体包括生产集中控制系统PLC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存储于关系数据库中的离散数据采集,阐述了两种不同采集方式的数据存储规则,并通过WEB API通用接口共享给不同的智能化建设的软件需求方。选煤生产过程标准数据平台的建设,将为选煤科研人员和生产管理工作者提供海量的基础数据,为后续选煤信息的大数据平台建立和选煤过程的智能化提供服务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矿区煤质与选煤综合信息集成平台采用模式集成和数据复制法相结合的综合型集成方法,通过标准字典统一共有的数据名称和编码,实现了多类型、多系统、多层次选煤煤质数据的集成,集成了生产、管理、离线、在线等不同类型数据;集成了选煤、煤质、煤销、采煤等多生产系统数据,集成了选煤厂、矿、集团公司、国家和行业不同管理层次数据,实现了跨ORACLE、SQLSERVER、ACCESS以及DCS系统组态软件自带等多数据库平台、跨CAD图形系统多媒体平台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解决了常见的"信息孤岛"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克服传统煤炭检测中存在的人为因素干扰检测结果以及数据准确度差等问题,对煤炭检测数据采集系统进行开发和应用以适应现代煤炭检测实验室的自动化检测、信息化管理和智能化监管需求。结合开发应用技术环境、安全保障措施以剖析包括平台层、数据采集层、管理支持层、决策分析层的系统架构,系统功能模块设计包涵煤炭检测作业流程、资源管理、样品管理、质量控制管理、质量体系管理等方面,并结合系统特点及应用情况对检验数据传递流程进行优化及系统开发。煤炭检测数据采集系统在煤炭检测过程中可从采、制、化等生成全流程可溯源管控,实现煤炭检测过程盲样管理、结果自动计算、报告自动生成,提高了煤炭检测实验室的细化管理水平及减少人为因素干扰,能够为企事业单位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煤炭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选煤厂生产数据处理的实际需求研究了基于单片机的LED电子屏生产数据实时发布系统和基于网页技术的生产数据远程发布系统,依照数据采集、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发布3个模块研究了选煤厂生产数据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6.
汪亮 《煤炭技术》2014,(2):52-54
煤炭产量监控系统在煤炭生产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检测煤炭生产和开采的情况,对于煤炭企业的产量进行监控,从而提高煤炭企业的生产效率。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 1082-2008《煤炭产量远程监测系统通用技术要求》,对于煤炭产量监测系统进行研究和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点检定修制原理,结合现代选煤厂的特点,分析了将点检定修制运用于选煤厂设备管理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给出了选煤厂设备点检定修系统的设计目标、流程及构架设计,建立了功能模块,为其今后的实践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郭泰  颜铤 《中州煤炭》2021,(12):228-233,239
为了感知和控制采矿过程中的复杂的风险点,物联网技术已应用于煤矿生产。煤矿安全管理高度越来越依赖于物联网技术的可靠性。物联网技术可降低劳动强度、事故和伤亡,同时提高地下煤矿的采矿效率。随着物联网的广泛引用,在中国矿井内逐步实现了先进的采矿方法。在本研究中,基于IoT技术的地下煤矿建立了一种动态安全信息平台。该平台旨在通过组合4个子系统来满足潜在用户的各种目标,包括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和应用系统。该物联网平台可以监控和记录煤矿生产系统的工作条件数据以及地下设备的实时监测信息,以确保生产安全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矿井全集成自动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系统组成、各子系统的接入方式以及系统的主要功能。该系统使用集成软件、工业以太网技术连接,改善煤矿企业的管理水平与安全生产,完成了对煤矿各设备和生产系统的集中控制与调度。  相似文献   

20.
古书院煤矿选煤厂洗选过程的质量监控和检测全部依靠人工进行,偏差较大,不能满足标准中规定的要求。在输送带中部利用TLMZC-D/100型采制样装置,对其上煤流全断面自动采样,实现了机械化、标准化采制样功能,不但提高了采制样的代表性和规范性,可以准确指导生产,而且降低了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