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洁 《中国水利》2009,(12):23-24
高邮湖、邵伯湖地跨江苏、安徽两省,涉及扬州、淮安、滁州3个市的6个县(市、区),是《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中明确规定的省管湖泊之一。2008年3月,江苏省水利厅发文赋予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有关高邮湖、邵伯湖保护与管理职能,协助省水利厅对高邮湖、邵伯湖实施统一的保护与管理,并协调各市、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基层湖泊管理部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贯彻《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推动我省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深入开展,省水利厅分别于8月5日在江都召开高邮湖邵伯湖、白马湖宝应湖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成立大会;8月10日在南京召开漏湖长荡湖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成立大会;  相似文献   

3.
2004年8月20日江苏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并于2005年3月1日起施行。这部条例的颁布实施,为改变目前湖泊保护不力的现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也是为全国范围内湖泊保护、统一立法进行积极有益的探索。在此,笔者根据《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的规定,结合高邮湖、邵伯湖的管理现状,对省管湖泊的管理体制进行探讨和研究,希望为实现湖泊的有效管理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治淮》2008,(10)
淮河流域现有较大湖泊:洪泽湖、高邮湖、骆马湖、邵伯湖、白马湖、成子湖、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等。最大的三个湖泊是洪泽湖、南四湖和骆马湖,其中,洪泽湖面积2068.9平方公里,在我国淡水湖泊中排行第4  相似文献   

5.
1基本情况 江苏省宝应县地处淮河下游,里下河腹部地区西部,京杭运河纵贯南北,将本县分为运东、运西两片,境内地势低洼,湖荡相连,共有4个省管湖泊,分别是:运西的白马湖、宝应湖、高邮湖和运东的里下河湖荡(包括射阳湖、广洋湖、绿草荡、兰亭荡、獐狮荡、内荡和大凹子)。  相似文献   

6.
2009年11月2日,第十三届世界湖泊大会在美丽的"百湖之市"武汉隆重召开,与会者围绕"让湖泊休养生息,全球挑战与中国创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主题,深入研究探讨湖泊资源合理利用、湖泊流域综合管理、湖泊生态保护、湖泊污染控制等重大问题,交流和分享湖泊管理与保护的经验和成果,共同推动湖泊的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7.
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保护与管理思路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明海  张有松  黎静 《江苏水利》2011,(8):31-31,34
1基本概况里下河湖泊湖荡是高邮境内的水系特色之一,它分布在里运河以东区域。根据《江苏省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保护规划》,高邮市里下河湖区共由大小不等的9个湖泊湖荡及圩外河道组成,总面积85.794km2。湖区内共建有滞涝圩47个,划分成一、二、三批滞涝圩区,主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淮安市地处淮河下游,洪泽湖、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湖泊镶嵌其间,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京杭运河等流域性河道贯穿境内,1万km2的土地面积,要直接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的来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  相似文献   

9.
高邮湖承接了淮河入江水道改道段下泄的淮河洪水,是淮河入江的重要行水通道.对高邮湖的治理已经从工程的角度投入了大量的工作,比如高邮湖控制工程、新民滩工程、入江水道整治等等.但由于历史上的围垦以及近年来的圈圩养殖与围网养殖,大大减小了湖泊的自由水面,减小了湖泊的防洪库容,影响了高邮湖的防洪功能.控制工程的建设与投入固然重要,但由于"盛水的盆"已经有慢慢萎缩的趋势,更加提醒我们需要从湖泊内部入手,从恢复湖泊的蓄水量、疏浚湖泊行水通道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保证高邮湖的防洪效益.本文从高邮湖开发利用现状研究出发,分析实施退圩还湖、清除湖区内圈圩、围网养殖对提升高邮湖防洪效益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基于高邮湖2009—2021年7个主要水质参数长期监测数据,对其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TLI)分析营养状态变化,应用Mann-Kendall(MK)检验分析水质指标变化趋势,通过相关性分析检验淮河来水、气候条件与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揭示淮河来水和气候条件对其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2009—2021年高邮湖TN、TP多年平均质量浓度为1.01 mg/L和0.069 mg/L,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高邮湖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TLI=55.4),Chl-a平均质量浓度为14.80μg/L,低于湖泊可接受阈值20μg/L。相关性分析结果证明,高邮湖水质受淮河来水影响显著,此外气温、风速与湖体水质指标也呈现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在湖泊保护规划中,合理确定过水型湖泊的行洪通道,对于湖泊的保护、开发、利用及治理具有重要作用。在此以高邮湖为例,通过利用一维、二维水力计算,了解高邮湖行洪期间湖区流速分布状况,区分行洪主流区域和扩散区域,为合理确定湖泊的行洪通道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从而真正实现湖泊“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利用”。  相似文献   

12.
陆丽莉 《治淮》2011,(5):39-41
一、淮安水利概况江苏省淮安市地处淮河流域下游,东濒黄海,总面积100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2万亩,总人口533万。境内湖泊众多、河网密布,主要湖泊有洪泽湖、高邮湖、宝应湖、白马湖等,有淮河、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废黄河、淮沭河、京杭大运河等7条行洪河道,河道总长485公里,防洪堤防长约900公里。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淮河流域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群的特点,介绍了关于湖泊管理与保护体制机制、管理手段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探索实践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里下河湖区管理与保护工作中面临的难点,提出了湖区确权、创新管理体制、追究管理责任等建议。其湖泊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可为同类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4.
2013年5月—2014年5月对扬州境内3个湖泊(高邮湖、邵伯湖和宝应湖)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与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运用相关系数法和典范对应分析(CCA)法分析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个湖泊的群落组成均主要以硅藻、绿藻为主要优势种群,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趋势较为相似;水温、N、P是影响3个湖泊浮游植物数量的主要环境因子;CCA分析结果表明,水温和TN是影响高邮湖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NH+4-N、TP和p H是影响邵伯湖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CODMn、NH+4-N和TP是影响宝应湖浮游植物群落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15.
魏强林  樊旭 《中国水利》2012,(6):33-34,59
高邮湖位于淮河流域下游,是淮河入江水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石油资源、旅游资源等,在淮河治理等工程中居于关键位置,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举足轻重.但由于过多的人为因素,忽略了湖泊的承载能力,湖泊水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通过收集大量水文、水质资料,对高邮湖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找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并就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湖泊管理体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省管湖泊保护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湖泊保护范围、湖泊功能区划、保护措施和实施意见,但各功能区的保护标识尚未按要求设置到位,要落实湖泊保护规划中湖泊各功能区管理与保护的措施,各省管湖泊管理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湖泊保护规划要求,积极开展湖泊功能区保护范围的标识工作。作者以高邮湖核心功能区设标项目为例,谈谈对湖泊功能区保护标识设置工作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王慧梅  程瀛 《江苏水利》2010,(8):I0001-I0001
为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和《省管湖泊保护规划》,依法加强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的管理与保护工作,8月13日,省水利厅牵头在泰州召开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成立会议。省水利厅吕振霖厅长为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管理与保护联席会议揭牌,并作重要讲话。省水利厅陶长生副厅长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湖泊保护,规范湖泊开发利用行为,维护湖泊健康生命,实现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防治水害,按《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维护湖泊健康出发,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流域、区域防洪和水资源规划的安排,突出湖泊空间要素、资源和公益性功能保护,逐步实现湖泊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良性循环,编制《江苏省白马湖保护规划》。规划基准年2005年,规划水平年2020年,突出2010年前实施重点。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省管湖泊保护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湖泊保护范围、湖泊功能区划、保护措施和实施意见,但各功能区的保护标识尚未按要求设置到位,要落实湖泊保护规划中湖泊各功能区管理与保护的措施,各省管湖泊管理单位必须严格按照湖泊保护规划要求,积极开展湖泊功能区保护范围的标识工作。作者以高邮湖核心功能区设标项目为例,谈谈对湖泊功能区保护标识设置工作的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20.
纪平 《中国水利》2009,(21):I0001-I0002
金秋时节,国内外关心和致力于湖泊保护与管理的领导、专家、学者汇聚素有“百湖之市”之称的湖北省武汉市,围绕“让湖泊休养生息,全球挑战与中国创新;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主题,深入研究探讨湖泊资源合理利用、湖泊流域综合管理、湖泊生态保护、湖泊污染控制等重大问题,交流和分享湖泊管理与保护的经验和成果,共同推动湖泊有效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