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里介绍一种实用的LED自动应急照明灯电路,它用24只发光二极管串、并联后待命,它能在市电停电或家中电路故障或保险丝熔断后,就会自动点亮24只LED灯。该电路元件少,价格便宜,功耗为2.5W。具有用电省、发光稳定和使用寿命长的优点,适合公共场所以及小超市和消防通道以及家庭备用。  相似文献   

2.
(12)二极管元件的串联和并联应用:在实际应用二极管元件中,往往会遇到电压很高或电流很大的情况,碰到这种情况可以采用二极管元件的串联和并联的方法了。①二极管的串联:在反向电压很高的情况下,单个二极管就很难承受,这就需要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件串联使用,使各个元件分别承受最大反向电压的一半或1/3或更小。但因各个二极管的反向特性(即  相似文献   

3.
E、阻抗元件的串联连接扣并联连接当阻抗元件存在引线阻抗和对屏蔽的导纳时,阻抗元件将成为一个多端纲络。因此它们之间的连接实际上是多端纲络的连接。一般说,阻抗元件串联时其阻抗值并非是相加的关系,阻抗元件并联时,其导纳值也并非相加的关系,历史上用已知阻抗值元件的串、并联实现不同阻抗值的过渡传递起过重要作用。在进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大功率高频串联谐振逆变器中多管并联碳化硅(SiC)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驱动电路存在的串扰问题,分析了驱动电路串扰问题产生的机理和常用驱动串扰抑制方法,优化了驱动电路结构和器件参数,设计了一种具有串扰抑制作用的多管并联SiC MOSFET驱动电路。搭建了一台SiC MOSFET高频H桥串联谐振逆变电源样机,对驱动电路进行了相关测试,验证了所设计的驱动电路可有效抑制串扰。  相似文献   

5.
1.可控硅整流器的串并联使用可控硅整流器时,由于单个元件的額定平均电流或电压还不能完全滿足实际应用中的需要,因此,必須采用串、并联联接方式。另外,即使单个元件能够承担所需的平均电流直,也須要考虑到过載或瞬变情况,仍要求采用串并联。在可控硅的串并联中,由于各元件的特性差异,必須考虑串联时的均压和并联时的均流問題。  相似文献   

6.
在常用的EMTP及其他一些电路计算软件中,没有频变元件的设定方法,造成在宽频率的瞬变过程计算中准确度降低。针对于此,笔者提出3种方法:开关接入及短接元件法、圆导体分层法、并联电阻—电感支路法,它们各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电路情况和元件种类。文中还提出提高仿真准确度和简单校核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刘斌 《家电维修》2009,(2):46-48
四、电路定律及电路基本分析方法1.电阻的串联与并联电阻的串、并联连接方式及规律如图33所示。  相似文献   

8.
并联电容器组中电容器击穿的特征分析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并联电容器组是交流电力系统输配电环节的主要无功补偿装置,在变电站中普遍采用10 kV框架式高压并联电力电容器组。实际运行中,电容器内部元件击穿的故障是电容器组故障比例最高的。以常用的10 kV并联电容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电容器组在运行过程中内部元件击穿一串、二串情况的击穿放电量,故障相电容器的电压暂态变化量,并估计了放电电流的峰值。在EMTP仿真软件中建立了电容器的击穿模型,计算并分析了击穿元件的等效电路参数对放电电流峰值的影响:电阻值越大,则击穿峰值电流越小,随着电阻值的增加,击穿电流峰值下降减缓。最后,将仿真分析与电容器击穿的故障记录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仿真的有效性,为电容器击穿的实时监测和快速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寺萍 《江苏电器》1998,(2):11-13
文章提出了提高电路功率因数的方法。通过对感性负载串、并联电阻、电感、电容的分析、论述,从而得出只有感性负载并联电容才能既提高电路的功率因数,又保证原设备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0.
当前高压电流保护离不开电流互感器,用于保护的高压电流互感器体积大、笨重且价格高,而在本设计中,将保护器直接接入高压线路,从而省去了高压电流互感器。图1是设计电路原理图。以热继电器保护6千伏高压电动机为例来说明:将热继电器的热元件直接接入高压馈电线路,且必须每相接入一只热继电器,为此最好用单相热继电器,如果用二相或三相热继电器,则可将多相并联成一相。在R、S、T三相高压线每一相上接入2个电阻串,共6个电阻串,电阻串由阻值相同(如200KΩ)、精度相同(如0.5%)、功率相同(如1W)的精密金属膜电…  相似文献   

11.
500kV变电站并联电容器的过电压分析与保护参数整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四川省洪沟、龙王等500kV变电站连续发生的并联电容器爆炸事故,计算分析了由于电容器组内部元件击穿而引起的过电压分布情况.对事故电容器的绝缘进行解剖后发现,严重的老化现象可以充分证明内部局部元件上的过电压是影响电容器绝缘性能的重要因素.最后,为确保并联电容器的可靠运行,通过计算35kV、6并7串结构的无功补偿电容器在运行中存在的不平衡电流,对双Y中性点的不平衡保护电流整定值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2.
征文范围:①国内外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②高压、大功率电力半导体开关器件驱动,保护及串、并联应用;③高压、大功率电力电子变换器的电路拓扑、系统结构、控制技术和设计;④电力系统并联补偿控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4组6层元件串联结构的可控硅装置的温升控制为例,比较了不同风量、不同热耗时,上下层元件的风温、风速和散热量。提出了要使元件在技术上、经济上保持最佳状态,必须把元件和散热器、结构、以至通风结合起来的观点。文章最后计算了18个元件并联风道的风速、风量和散热量。并联风道有各组元件散热效果均等之优点,但使用了6~#风机也不能通过500A。串并结合的结构可以解决串联风道下层风速低,和并联风道风量不足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低损耗多调谐无源滤波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双调谐滤波器和三调谐滤波器具有占地少、减少高压电感和电容元件、节省开关等诸多优点,已经在直流输电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现有的多调谐阻尼型滤波器用于低次谐波滤波时,滤波器的基波损耗过大。文中介绍了一种低损耗的阻尼型双调谐滤波器和三调谐滤波器电路,其基本思路是使滤波电路的部分LC元件构成基波串联调谐电路,并使并联阻尼电阻连接在基波调谐电路的两端,从而避免阻尼电阻上的基波功率损耗。新滤波器用在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将节省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5.
根据集合式并联电容器内部一段元件非全并联的接线方法,从电路原理上,推导了这种接线方式的开口三角电压保护的整定公式,供工程设计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16.
浅谈系统谐波与并联电容器装置间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并联电容器装置由电容器组、串联电抗器及其他配套器件组成,其电路模型主结构为电容和电感的串联回路。由于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阻抗均随频率变化而变化,所以当电力系统中接入并联电容器装置后就会对系统中谐波的潮流分布产生一定影响,同时,电容器装置本身也受到系统谐波的影响。通过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了不同参数的电容器装置与系统谐波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分析可知系统或并联电容器装置参数的变化可能会对系统谐波起到放大、抑制或滤除等不同影响,所以,我们在设计并联电容器装置时应充分考虑系统参数以及接入点的电能质量,并在全面评估后合理选择参数。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串、并联逆变感应加热电源的基本电路结构,并通过电路分析,从整流、滤波、带不同负载的逆变环节上分别阐述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和特点。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传统驱动中SiC MOSFET在高开关频率的情况下其寄生参数造成的桥臂串扰更加严重,而现有的抑制串扰驱动电路大多是以增加开关损耗,增长开关延时和增加控制复杂度为代价抑制串扰。因此,根据降低串扰产生过程中驱动回路阻抗的思想,提出一种在栅源极间增加PNP三极管串联二极管和电容的新型有源密勒钳位门极驱动设计,并分析其工作原理,对改进驱动电路并联电容参数进行计算设计。最后,搭建了直流母线电压为300V的同步Buck变换器双脉冲测试实验平台,分别与传统串扰抑制电路,典型串扰抑制电路的正负向串扰电压尖峰抑制效果和开通关断速度做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串扰抑制驱动电路正负向电压尖峰分别比传统和典型串扰抑制电路降低了80%和40%,同时减少了32%的器件开关延时。  相似文献   

19.
基于等效电路法的大容量蓄电池系统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储能系统为可再生能源(如风电、光伏等)大规模接入电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通过电池单体的串/并联可实现电池系统容量的扩大。该文针对由电池单体串并联组成的大容量蓄电池系统(large capacity battery system,LCBS),考虑到电池单体的参数非线性及容量不一致性等特点,结合串/并联电路工作特性,提出一种适宜于电气设计与仿真的LCBS等效电路建模方法,并在Matlab/Simulink中对串联、并联及串/并联型的锂离子LCBS进行了建模与仿真。通过仿真结果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表明,在不同带载情况下,所提出LCBS模型能准确预测其放电工作特性,进而验证了所提出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根据集合式并联电容器内部一段元件非全并联的接线方法,从电路原理上,推导了这种接线方式的开口三角电压保护的整定公式,供工程设计中参考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