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某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进行了掺烧霍林河地区褐煤试验,分析了不同掺烧比例下,磨煤机和机组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掺烧褐煤比例的增加,磨煤机最大出力逐渐降低,掺烧30%时磨煤机最大出力为91.1t/h,100%褐煤时为46.2 t/h;掺烧比例为30%时,6台磨全部运行时机组才能带满负荷,掺烧比例大于30%时,机组最大出力将受到影响,最佳掺烧比例为30%;在最佳掺烧比例下,与设计煤质相比,锅炉热效率下降0.6个百分点;通过燃烧调整试验,锅炉效率提高0.25个百分点,NOx排放浓度为308.4 mg/Nm3。  相似文献   

2.
当前准葛尔2号烟煤(设计煤种)供应紧张,为了缓解煤源问题,某电厂2×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决定掺烧霍林河褐煤。通过神华煤与霍林河褐煤的不同掺烧比例试验,研究不同掺烧比例对锅炉效率和机组最大出力的影响。燃烧优化试验表明:额定负荷下,当烟气中含氧量在3.22%时,锅炉效率最高。空气分级燃烧试验表明:考虑锅炉效率和NOx排放浓度,神华煤掺烧30%霍林河褐煤的额定负荷下,燃尽风挡板开度应为-10%,并对掺烧褐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给出具体建议和措施。通过合理混配、掺烧和燃烧优化调整,极大地缓解了因掺烧褐煤引起的经济性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烟煤锅炉掺烧褐煤受到制粉系统制约的问题,阐述了某电厂300 MW机组HG - 1025/17.5 - YM36型锅炉的主要设计参数和燃料特性,计算了在不同褐煤掺烧比例以及不同干燥方式下的制粉系统热平衡,分析比较了4种干燥方式对制粉系统的影响,确定了以“热风+冷风”为合理的干燥方式,通过计算得到了不同磨煤机组合下褐煤掺烧比例及锅炉最大负荷,褐煤掺烧经济性分析结果证明了机组掺烧褐煤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煤市场供应紧张及绥电公司二期的投产,燃煤供应紧张问题严重制约了机组的正常运行。为保证机组燃煤供应,绥电公司开始大比例掺烧褐煤。经过近1年的大比例掺烧褐煤试验,逐步摸索出掺烧褐煤的经验和紧急情况处理措施,能够保证掺烧50%褐煤机组的安全运行。针对2×800 MW机组大比例掺烧褐煤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总结,可为同类型机组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某电厂脱硫改造后的机组在低负荷下脱硫处理能力裕量较大,为掺烧高硫份煤提供必要条件。需要在环保达标排放及相关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增加高硫褐煤掺烧量,提高机组运行经济性。本文依据典型机组实际高硫褐煤掺烧经验,为实施过脱硫深度改造的机组掺烧高硫褐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褐煤价格不断上涨,结合华能丹东电厂2×350 MW 机组锅炉在掺烧褐煤后经济性下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在不同掺烧褐煤比例下褐煤价格与原始燃煤价格的比例关系,即掺烧褐煤后能够降低发电成本的"盈利临界点"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对广州珠江电厂1台300 MW锅炉机组进行了印尼煤分仓掺烧试验研究,该试验采用对比掺烧方式,以高热值和低热值印尼煤作为测试煤,以神木混煤及山西优混煤选作印尼煤掺烧的基础煤.通过分析现场掺烧试验结果,评估了机组在不同印尼煤掺烧比例情况下的运行安全性、带负荷能力、环保性和经济性,有利于电厂优化燃用掺烧煤种,以及机组的高效稳...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电厂330 MW机组锅炉进行了掺烧劣质煤调整,并进行了燃烧器配风调整。分析了在相同锅炉负荷下,不同劣质煤掺烧比例对锅炉辅机耗电、锅炉经济性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劣质煤掺烧比例对锅炉带负荷能力的影响以及在相同负荷下不同的燃烧器配风方式对锅炉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机组负荷170 MW下,随着B磨煤机劣质煤掺烧比例的增大,制粉系统电耗增大,锅炉效率逐渐降低,其中劣质煤掺烧比例为15%工况的锅炉效率比劣质煤掺烧比例为30%工况的锅炉效率低了0.85%。在锅炉负荷(220 MW)及运行氧量(4.46%)不变的情况下,工况T6-2锅炉效率比工况T6-1锅炉效率高了0.28%。  相似文献   

9.
针对绥电公司800 MW超临界机组掺烧褐煤的实际情况,详细论述了大比例掺烧褐煤后对制粉系统及锅炉运行参数、锅炉效率和机组经济性的影响,分析了大比例掺烧褐煤后在制粉系统和机组安全运行等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在经济效益方面所取得的成效.通过计算,2011年1~10月,绥电公司800 MW超临界机组掺烧褐煤共节约费用约1.9亿元,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0.
烟煤锅炉掺烧褐煤产生的问题及其改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670 t/h烟煤锅炉掺烧褐煤时遇到的制粉系统爆炸和出力低、机组带负荷能力低、落煤管堵煤、送粉系统不安全等问题,提出了将制粉系统干燥介质的组成由原设计的"热风+再循环"方式改造为"热炉烟+热风+再循环"方式;送粉方式由原设计的热风送粉改造为"温风"送粉.实施后,在掺烧较高比例褐煤时设备的安全和经济性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