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超细煤粉NOx和SO2排放特性与燃烧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将合山煤分别制成常规粒度的煤粉与超细化煤粉 .在单只水平直流燃烧器燃烧室内进行了常规煤粉与超细化煤粉的燃烧特性、空气分级燃烧NOx 排放特性、炉内喷钙对超细化煤粉与常规煤粉燃烧SO2 排放特性的影响的燃烧试验研究 .试验研究表明 ,超细化煤粉与常规煤粉比较 ,着火提前 ,着火稳定性好 ,燃尽效果好 ;分级燃烧对超细煤粉的NOx 排放量的降低效果更显著 ;在Ca/S摩尔比相同的条件下 ,超细化煤粉的固硫特性明显优于常规煤粉 .  相似文献   

2.
我公司煤粉计量及输送系统在改造前存在以下问题:(1)煤粉由煤粉仓入转子秤经常有下料不畅甚至断煤的情况出现;(2)粉磨的煤粉在进行煤粉仓切换进料时,煤粉计量秤的波动幅度变得较大;(3)在煤粉转子秤运行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头煤和尾煤的送煤压力也会出现较大幅度的波动。对煤粉计量秤的给料、排气以及煤粉输送管道进行改造,有效地降低了入窑煤粉量的波动,改善了该生产线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在中石化安庆分公司Shell粉煤气化装置上,通过测量并采集煤粉循环过程以及气化炉运行过程的煤粉输送管线上压力与煤粉流量信号,开展了煤粉密相气力输送过程稳定性分析研究。在获得管线压力和煤粉流量时间序列基础上,借助标准差和最大振幅的信号处理方法,重点研究了煤粉流量调节阀开度、煤粉质量浓度和输送压差对煤粉输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粉流量调节阀开度增加,管线压力易受给料罐压力波动的影响;煤粉流量调节阀开度减小,管线压力呈随机波动,输送不稳定程度增加。煤粉质量浓度增加,其输送稳定性有所降低;输送压差对煤粉输送稳定性的影响与调节阀开度有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气化炉运行工况的煤粉输送稳定性,提出了适当降低输送压差,以减少系统能耗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中石化安庆分公司Shell粉煤气化装置上,通过测量并采集煤粉循环过程以及气化炉运行过程的煤粉输送管线上压力与煤粉流量信号,开展了煤粉密相气力输送过程稳定性分析研究。在获得管线压力和煤粉流量时间序列基础上,借助标准差和最大振幅的信号处理方法,重点研究了煤粉流量调节阀开度、煤粉质量浓度和输送压差对煤粉输送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煤粉流量调节阀开度增加,管线压力易受给料罐压力波动的影响;煤粉流量调节阀开度减小,管线压力呈随机波动,输送不稳定程度增加。煤粉质量浓度增加,其输送稳定性有所降低;输送压差对煤粉输送稳定性的影响与调节阀开度有关。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分析气化炉运行工况的煤粉输送稳定性,提出了适当降低输送压差,以减少系统能耗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中石化安庆Shell粉煤气化装置的煤粉输送系统中,通过新增设压力与压差传感器,对2#煤线系统的压降特性进行了测试研究。在装置运行不同阶段,分别获得了煤粉循环输送系统与煤粉入炉输送系统的压力分布曲线,给出了各系统主要阻力部件煤烧嘴、煤粉流量调节阀和减压器的压降数据及其压降分率。研究表明:在煤粉循环输送系统中,减压器所占的压降分率最大,具有良好的提压作用;煤粉入炉输送系统的最大压降在煤粉流量调节阀上。针对煤粉流量较低负荷运行情况下,提出了合理设置煤粉输送压差与煤粉流量调节阀开度的优化、节能操作方法。文章还对所获测量参数进行了综合整理,给出包括煤粉速度、煤粉质量浓度、煤粉流量以及管线压降的多参数操作曲线。  相似文献   

6.
构建骨料烘干煤粉燃烧器内煤粉燃烧行为的控制模型,以污染物含量为评价标准,研究了骨料烘干煤粉燃烧过程中煤粉粒径对排放特性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随煤粉粒径增大,煤粉在燃烧器内燃烧不充分,CO排放量增加,CO2排放量逐渐减少,SO2排放量增加,NO排放量在煤粉粒径为100 um时最小.  相似文献   

7.
目前,水泥企业为节约生产成本,广泛使用价格低廉的劣质煤和无烟煤作燃料,但该类煤的热值和挥发分低,为保证其充分燃烧,必须降低煤粉的细度,并提高煤粉用量。在原有煤粉制备系统中,降低煤粉细度意味着要减少系统产量:提高煤粉产量即意味着要放粗煤粉的细度。而过粗的煤粉在窑头燃烧的速度会下降,火焰被拉长;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煤粉锅炉用户提供煤粉优选理论依据,以煤粉锅炉主要用煤神府煤制备的煤粉为研究对象,采用TG-DTG对煤粉的燃烧特性进行研究,分析了不同煤粉及升温速率对煤粉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空气气氛下,升温速率提高,TG、DTG曲线向高温方向移动,煤粉的着火温度升高,最大质量变化速率增大,最大失重温度提高,燃尽指数增大;随着灰分和粒径改变,升温速率为10或20℃/min时,煤粉的着火温度变化不显著,燃尽指数及综合燃烧特性指数均有影响。灰分减小,粒径不变时,D煤粉的综合燃烧指数为1.51,优于粒径74μm、灰分9.5%的P煤粉。  相似文献   

9.
煤粉的流动性测试及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休止角法、HR(Hausner Ratio)法、Carr流动性指数法、Jenike法和质量流率法等方法实验研究了不同粒径的羊肠湾煤粉、北宿煤粉和田坝煤粉的流动性,对五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表明:煤粉粒径越小,流动性越差,当粒径小于约75 μm时,改变煤粉粒径对流动性改善效果显著;相似粒径下三种煤粉流动性存在差异,北宿煤粉流动性最差;各种方法对煤粉流动性趋势关系的描述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在40kPa的预压缩应力,煤粉流动指数值ffc超出了传统的ffc与流动性关系范围。  相似文献   

10.
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9种添加剂对煤粉燃烧性能的影响.利用TG-DTG曲线对配加不同添加剂的煤粉试样在不同温度下的煤粉燃烧率、煤粉初始剧烈燃烧温度、最大反应速率进行比较,并采用曲线拟合方法分析比较了煤粉燃烧的平均反应速率.综合热重分析得出,配加添加剂的5#煤粉试样的综合燃烧性能明显优于原煤,与原煤相比,煤粉开始剧烈燃烧温度降低了14℃,600℃时的煤粉燃烧率提高了11.94%,平均反应速率提高了8.7%.可考虑将5#试样所配加的添加剂作为煤粉助燃剂应用.  相似文献   

11.
段磊 《河南化工》2009,26(1):31-33
简要介绍了Shell炉煤粉的制备系统和特点,通过分析煤粉特性,介绍了煤粉的贮存注意事项。结合煤粉制备和贮存经历,给出了一些实际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2.
煤粉堵塞井筒和煤粉卡泵、埋泵严重影响煤层气井的正常开发,合理控制煤粉的产出和排出是煤层气井持续高效开发、保持稳产的关键环节。基于岩石力学和地层出煤粉理论,总结了煤粉产出机理分为剪切破坏、拉伸破坏和滑移破坏。结合不同工程阶段,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煤粉控制措施,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从源头上尽量减少煤粉的产生;通过调整排采制度、优选排采工艺和精选排采设备等措施尽可能把产生的煤粉排出。  相似文献   

13.
巩孟  张琰  王玥  李博  殷慧 《当代化工》2016,(1):112-114
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煤粉不可避免地进入集输管网,进而形成气固两相流动。基于湍流模型,采用FLUENT模拟软件计算广泛应用于煤层气集输管网的水平T型弯管的流场,得到气体和煤粉的速度场分布及各出口煤粉浓度,并分析管道分支处煤粉在气流扰动下的浓度分布,结果表明:气流经过支管后,部分煤粉滞留于管壁,支管两侧管壁煤粉浓度相差较大,各出口煤粉排出量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基于微波法在线测量煤粉浓度的原理,设计火电厂煤粉浓度监测装置。在某电厂现场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数据检测,将该装置测得的煤粉浓度与取样筛分得到的煤粉浓度进行比较,二者吻合度极高,并且所测煤粉浓度误差被控制在5%以内。  相似文献   

15.
对煤粉进行超细化处理、表面改性后,将改性煤粉部分替代炭黑,与天然橡胶及其它添加剂共混,制得超细煤粉填充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并对改性煤粉效果和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煤粉替代部分炭黑后,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均下降,偶联剂改性超细煤粉后部分替代炭黑,橡胶性能改变,当硅烷偶联剂改性煤粉替代量为炭黑填料的5%时,天然橡胶的断裂伸长率达到605.13%,相对于炭黑提升了19.4%。  相似文献   

16.
张汉侠 《化肥工业》2013,40(3):73-I0003
Shell粉煤气化工艺要求煤粉粒度≥90μm少于10%(质量分数)、煤粉粒度≥5μm的应多于90%(质量分数),含水量≤2%(质量分数),磨制后合格的煤粉贮存在煤粉储罐内。由于煤粉中的挥发性物质较易挥发,挥发出的可燃性气体在煤粉储罐内聚集而易发生安全事故,因此必须采取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煤粉浓度是煤粉气流着火、燃烧特性最主要的影响因素,而煤粉气流着火、燃烧特性又直接影响着锅炉燃烧的稳定性。因此,煤粉浓度的准确测量对锅炉十分必要。本文研究了主要的几种煤粉浓度测量方法方法,并比较分析了其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采用浮沉实验和激光粒度法研究了工业煤粉中矿物质的分布规律,考察了原煤的变质程度、原煤的灰分高低以及煤粉制备工艺对分布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煤粉都呈现出灰分随着煤粉粒度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并且随着变质程度和原煤灰分的提高,灰分随煤粉粒度增加降低的幅度增大,而煤粉制备工艺对该规律的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在Fluent软件的基础上结合自编程序,对不同预热温度下高炉喷吹煤粉的燃烧进行了模拟,得到了预热温度对煤粉燃烧的影响规律. 模型中包含了煤粉与O2, CO2及水蒸汽的异相反应,且考虑了焦炭的燃烧反应. 确定了回旋区的大小与形状,将煤粉燃烧空间划分为4个区域,对不同区域分别提出不同假设进行处理. 计算结果表明,煤粉预热后进行喷吹可促进煤粉在风口前提前气化,使煤粉的燃烧区域前移,提高了煤粉在回旋区的燃尽率;预热温度每提高50℃,煤粉在回旋区的燃尽率平均提高2%.  相似文献   

20.
为正确认识磨制煤粉和原生煤粉物性的差异,选取山西灵石煤进行制粉实验,从质量状况和密度组成两方面进行了实验研究,寻找两者之间物性的差异.研究表明:磨制煤粉的灰分比原生煤粉明显提高,而且粗粒度煤粉灰分较高;二者的全硫与粒度之间缺乏规律性,但磨制煤粉的硫酸盐硫与粒度呈负相关性,硫化铁硫与粒度呈正相关性;各密度级的产率和硫分与原生煤粉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同时灰分在各密度级的分布不均匀,而原生煤粉的灰分随着密度的增大而迅速增大,且集中在高密度区域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