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主要阐明工件加工过程中的工艺尺寸链,在图解法基础上建立V-短阵和T-矩阵,用微机跟踪,并提出判别规则,这样可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和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机床-夹具-工件-刀具系统的每项误差都会映射到加工工件上,通过测试加工工件可将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误差源分离出来.本文介绍一种通过在位测试和加工后离线测试车削中心上加工工件而进行误差分离的新技术,并应用参数化编程方法对误差进行软件补偿以提高零件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高速切削加工工件测试的误差分离及误差补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机床-夹具-工件-刀具系统的每项误差都会映射到加工工件上,通过测试加工工件可将影响工件加工精度的误差源分离出来,本文介绍了一种通过在位测试和加工后离线测试车削中心上加工工件件而进行误差分离的新技术,并应用参数化编程方法对误差进行软件补偿以提高零件加工精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稀土渗碳的催渗机理进行了试验研究与探讨,利用D/max-ⅢB型X射线衍射仪和S250-MK3能谱分析仪对稀土渗碳试样进行了微观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稀土渗碳时未发现有稀土元素渗入到试样里面,稀土催渗的机理是由于稀土元素对渗碳工件表面有净化作用,使渗碳工件表面吸附活性碳原子能力增强,稀土元素还能加速渗碳剂的活性碳原子分解,从而提高了渗碳工件表面碳的浓度梯度,使渗碳速度加快。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导了本所研制的FHP-2抛光磨料的设计,成份,结构与性能。FHP-2用于钢领(包括化纤钢领、棉纺、麻纺钢领等)的抛光,也成功地用于餐具,电器开关与特殊工件的抛光,对FHP-2磨料的粒度、磨削能力、磨料磨损、工件磨削率(磨削失重)、光洁度、使用寿命也进行了讨论。实验数据和数年应用实践表明FHP-2磨料的使用性能和质量已达日本进口磨料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本所研制的FHP-2抛光磨料的设计、成份、结构与性能。FHP-2用于钢领(包括化纤钢领、棉纺、麻纺钢领等)的抛光,也成功地用于餐具,电器开关与特殊工件的抛光。对FHP-2磨料的粒度、磨削能力、磨料磨损、工件磨削率(磨削失重)、光洁度、使用寿命也进行了讨论。实验数据和数年应用实践表明FHP-2磨料的使用性能和质量已达日本进口磨料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7.
用微分几何的理论和D-H法完成了2R-3P2R双臂机器人用于空间曲面工件焊接的速度协调和加速度协调的研究,导出了由工艺给定的焊速求解各关节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对影响渗透探伤的两个主要因素-工件温度和裂纹的浸润堵塞进行了实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9.
用微分几何的理论和D-H法完成了2R-3P2R双臂机器人用于空间曲面工件焊接的速度协调和加速度协调的研究,导出了由工艺给定的焊速求解各关节运动速度和加速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工件搬运机器人为机电一体化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控制部分由一台PC-286机和两个单片机系统组成,PC-286机负责对机器人进行运动管理和执行CRT实时动画显示,讨论开发上述PC机功能的方法,为PC机用于机器管理提供一种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了建立螺纹切削过程的数学模型 ,研究用复杂形状刀具加工复杂形状工件时 ,刀具和工件的描述方法以及切削层参数和形状的记录方法 .方法 用将复杂形状刀具工作表面和工件的被加工表面离散化的方法来记录刀具、工件形状以及工件形状的变化过程 .结果和结论 作者提出的离散化思路在工件弹性变形不大时 ,不仅适用于螺纹切削过程的数学建模 ,亦适用于其它复杂形状刀具加工简单形状工件和用简单形状刀具加工复杂形状工件时的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砂轮与工件接触刚度非线性对工件颤振频率的影响。摄动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表明:工件系统的颤振频率随接触刚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由于接触刚度随径向磨削力的增加而非线性增加,导致工件系统颤振频率也随径向磨削力的增加呈非线性增加。改变砂轮转速可以改变径向房削力.从而改变工件系统的颤振频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工业计算机和运动控制卡等硬件构建开放式数控火焰切割系统,以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工具,开发了提高异形工件火焰切割过程平稳性的系统控制软件. 采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对被加工件进行非接触式扫描,获取工件在加工路径上的高度信息,并以此为依据进行切割轨迹的规划和高度补偿. 试运行结果表明,当工件表面高度发生变化时,由伺服系统进行三轴直线插补或三轴螺旋插补,能够在切割过程中使割炬与工件表面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一致,位置精度±0.02 mm,重复定位精度±0.05 mm. 整个系统保证了良好的切割质量,达到了切割过程平稳高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多种加工方法的比较和实施效果对比,总结出用挤光的方法能高效地加工出工件硬度不高的较细较长的光滑内孔,经济收益最高,得出了一些实用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基于漏磁通的缺陷信号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漏磁通的检测技术,实现了对工件检测的全自动化且高速高效.通过对漏磁信号的分析,对缺陷进行定量判断,从而使对有损工件的处理更加合理化,提高了工件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电火花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 ,对成型磨削的方法进行了研究 .利用高纯石墨作磨轮电极材料 ,并将其预加工成型 ;通过计算机系统控制磨轮电极与工件间的相对运动及火花放电的参数 ,完成对工件的成型磨削加工 ;利用预成型的样板刀对磨轮进行实时修整与补偿 ,可以极大的减少电极损耗对磨削精度和表面粗糙带来的不利影响 .该技术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方法难以加工的高硬度、易碎和易变型等零件的成型磨削问题 .文中给出了磨轮半径损耗值的估算公式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用液压传动装置,进行弹簧工件的自动送料和测力加载,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与电子数显装置,测量弹簧工件负荷值,由微机控制将批量弹簧按负荷值自动分选.并进行数据处理。文中着重分析了弹簧负荷重复测试的精度。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集散型线切割群控系统是以微型计算机为中心、RS-485网络为数据通道、单片机控制器为机床控制终端的系统,实现工件加工控制、数据断电记忆、工件编程和数据传输、图像处理和存储等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针对提出的一种新型锥齿轮-对数螺旋锥齿轮,研究其加工工艺过程中刀具与加工齿轮间的位置与运动关系,以便最终实现这种新型锥齿轮的加工.方法应用对数螺旋锥齿轮的啮合理论,通过建立多轴数控机床的数学模型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建立了在加工对数螺旋锥齿轮大轮时刀盘与工件之间的几何关系与数学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加工时刀盘与工件间运动关系验证了对数螺旋锥齿轮齿面啮合矢量方程的正确性.结论证明了对数螺旋锥齿轮啮合原理的正确性,为进一步研究对数螺旋锥齿轮的加工工艺提供了理论基础,进而可以实现这种新型锥齿轮的方便快捷的加工.  相似文献   

20.
Shen  Ling  He  Jian-jun  Yu  Shou-yi  Gui  Wei-hua 《中南大学学报(英文版)》2016,23(7):1719-1728
The temperature control of the large-scale vertical quench furnace is very difficult due to its huge volume and complex thermal exchanges. To meet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 of the quenching process, a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which integrates temperature calibration and temperature uniformity control is developed for the thermal treatment of aluminum alloy workpieces in the large-scale vertical quench furnace. To obtain the aluminum alloy workpiece temperature, an air heat transfer model is newly established to describe the temperature gradient distribution so that the immeasurable workpiece temperature can be calibrated from the available thermocouple temperature. To satisfy the uniformity control of the furnace temperature, a second orde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PDE) is derived to describe the thermal dynamics inside the vertical quench furnace. Based on the PDE, a decoupling matrix is constructed to solve the coupling issue and decouple the heating process into multiple independent heating subsystems. Then, using the expert control rule to find a compromise of temperature rising time and overshoot during the quenching process. The developed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has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to a 31 m large-scale vertical quench furnace, and the industrial running results show the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the temperature uniformity, lower overshoot and shortened processing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