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居住区碳排放是城市碳排放的基本单元,家庭碳排放成为低碳城市研究的焦点。为揭示居住区碳排放与居住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网络和实地调研获取数据,分别计算家庭建筑和交通出行碳排放,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法探究家庭社会经济属性和居住区空间形态属性两方面与居民碳排放的关系,居民的社会经济属性方面提取家庭年收入、住房面积和节能意识3个因子,居住区空间环境方面提取开发强度、建筑与公共空间布局、道路网密度、功能混合度、公交和就业可达性5个因子,根据多元回归因子与碳排放量发现,高收入人群的社会经济属性与碳排放的相关性较大,住区的开发强度、建筑与公共空间布局直接影响了家庭生活碳排放,道路网密度、功能混合度、公交和就业可达性影响家庭出行碳排放,在此结论上提出低碳居住区的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经济时代,居民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度更高,作为城市重要结构之一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是否生态化、绿色化与现代化成为了衡量城市发展程度的重要依据.然而城市居住区规划过程中,由于规划合理性欠缺,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影响了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因而居住区规划设计中应将生态理念引入其中,通过绿色、生态、节约型居住区的规划设计,化解环境危...  相似文献   

3.
城市空间与居民生活碳排放之间存在紧密关系,已有文献较多通过密度、开发强度等指标探讨城市空间对碳排放的影响,但有关城市空间集聚性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关系的实证研究并不充分,空间集聚的城市是否低碳仍存在争议。基于全国110个大城市和中等城市的样本数据,通过城市形态结构、各类用地分布和社会经济要素3个层面12项指标表征城市空间的集聚特征,并对这些变量如何影响人均、地均碳排放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建设用地理查德森指数、网格分维数等形态结构集聚性指标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显著正相关;居住用地莫兰指数、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莫兰指数等用地分布集聚性指标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亦显著正相关;人口密度、住宅容积率等要素集聚性指标与居民生活碳排放强度显著负相关。因此,向心聚集、向内填充的城市形态结构及居住、商业等单类用地性质在空间上的集聚分布不利于城市低碳化发展,疏解过度密集的城市中心、强化绿色开敞空间的丰富度,适度加强人口、住宅、产业等社会经济要素在空间中的高效集聚,具有显著的城市减碳控碳效应。  相似文献   

4.
功能性景观设计指的是以满足功能为主要目标的景观设计方式。我国现阶段高层居住区景观设计基本是以观赏性为主,对景观功能性设计重视不足,造成景观使用率低、不利于城市低影响开发等问题。通过对新加坡卓源园组屋居住区功能性景观设计的分析,可见功能性景观设计在应对气候问题、人群需求、环境改善、投资成本等各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可以提升居住区景观的利用率,增强居民的参与度和交流,保障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绿色、便利、可持续的活力社区。  相似文献   

5.
李昱烨  唐红 《园林》2024,(2):111-118
居住区景观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城市绿地,对于实现“碳中和”目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城市景观不仅具备植物碳汇功能,且涵盖了景观材料的生产、建造、使用和维护周期的碳排放。以甘肃省白银市国际城小区为例,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及参考相应标准碳排放因子,计算景观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量,揭示出景观材料生产阶段占总碳排放量的比重最大(47.08%),其次是景观使用阶段(27.68%)。参考植物单位叶面积和单位叶面积固碳量,计算居住区植物景观全生命周期碳汇量为2 530.36 t。分析碳源和碳汇的相互转化过程可得,居住区景观在建成的第48年达到碳平衡状态。基于对居住区景观全生命周期碳平衡的分析,提出了低碳理念下居住区景观的减排和增汇策略,进而初步探讨低碳景观评价体系,为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景观建设提供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6.
居住区对城市物质空间形象的影响是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的:通过居住区自身的物质环境建设,在城区或内部塑造一个环境优美、设计出众的新社区,通过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和创造新的城市空间来局部改变城市面貌。本位以丽水市为例,对居住区与城市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城市发展模式新的创新中城市空间的扩展十分重要,因此,在城市发展中所需要的空间选择的自由度以及居民利用空间的自由度在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7.
浅析居住区的绿化布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军 《住宅科技》1999,(8):25-26
在量大面广的居住区建筑群中,利用空间布置各种大小、形态不同的绿地,组成居住区的绿化是构成城市绿化整体中极为重要的部分。同时,居住区的绿化也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并与广大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密切联系。在此,笔者欲从开发新江湾城示范居住区的体会,就居住区绿化布置与生态环境与大家一起探讨。三居住区绿地布置的基本原则为吸引更多的居民到居住区绿地休闲,锻炼,提高绿地的使用效率,更好地为人住居民服务,笔者认为在居住区绿地布置上可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1.l可达性——绿地应尽可能接近住所,便于居民…  相似文献   

8.
城市居住区绿化规划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保华 《中州建设》2006,(12):69-69
居住区绿化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应贯彻生态优先准则,创建一体化格局。其思路包括:在实施居住区生态绿化建设中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和人文景观,把城市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和破坏降低到最低程度;完善城市绿地规划布局能有效协调城市居民与环境的关系;根据城市气候效应特征和居民生存环境质量要求,搞好居住区绿化布局并进行居住区绿化系统设计,提出居住区绿地面积分配、品种配置、群落类型方案;根据生态功能区建设理论,建立环境生态调节区。  相似文献   

9.
浅议居住区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艳芳 《山西建筑》2003,29(8):11-12
论述了目前居住区环境建设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探讨了居民对居住区环境在生理、安全、社交、消闲、美的感受等方面的需求 ,指出以人为本 ,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性发展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标准。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发展不仅在外部拓展用地,也在城市内部进行着更新换代。居住区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对旧城住区进行更新改造,也是对城市发展的一种变相推进。生活圈概念源自日本,2018年12月开始实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首次引用了生活圈的概念,并制定了不同生活圈的基础设施配置标准。由此,对老旧居住区的更新,需要兼顾生活圈的概念,以人为本,提高居民的生活舒适度。为进一步了解城市老旧居住区的空间特点,从生活圈的角度提高住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笔者团队针对粮道街花园山社区和紫阳街水陆社区居民的生活圈空间特征进行了问卷调查,采集了居民对社区的满意度评价与建议,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1.
城市化进程带来如城市内涝等诸多环境问题,使得海绵城市和低影响开发成为热点。城市住区绿地作为城市绿地的一个重要类型,既是住区居民重要的景观游憩场地,也是海绵城市低影响开发的重要海绵体,是兼具径流绩效和景观绩效等综合绩效的复合设施。如何让雨水设施在发挥径流绩效的同时兼具满足居民需求的景观绩效,是目前相关研究的难点和热点。居民喜好度的研究是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优化提升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联合分析法,遴选雨水收集、雨水转输和雨水调蓄3个环节的源头减排雨水设施,模拟江南住区中心绿地雨水设施场景收集居民评价,进行不同居民群体的设施喜好度效用值相关性统计和住区绿地不同类型雨水设施效用值及相对重要性分析。并通过走访、文献查阅解析所得数据,为住区绿地雨水设施景观绩效提升和低影响开发设计提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遗产地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原住民流失、文化衰败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遗产保护与活化具有重要意义。原住民是物质空间与文化内涵的纽带,研究居民空间质量感知是应对遗产地内涵流失问题的关键切入点,开展步行环境分析是塑造高质量人居环境的有力抓手。以鼓浪屿为例,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居民步行环境属性满意度及整体质量评价,以调查数据为基础建立有序概率模型,测度街道各属性的相对重要性,判断影响居民整体感知的最重要因素,再通过重要性-满意度分析确定最需要进行改进的属性,增强对居民步行环境需求的理解。结果表明,连通性和舒适性是影响居民整体感知的最重要因素,连通性需要优先提升。将文化、景观与空间相联系,从居民感知出发进行空间分析,以期为居民提供理想生活环境,同时为遗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照明的发展与LED的广泛使用致使居住区室外光环境日益明亮,且常见彩色光,居民的室内休闲娱乐活动所受到的影响也日见显著。从居民的主观感受出发,通过主观评价实验,得出正常室内照明情况下城市照明色光对居民看电视的干扰阈值,包括表征居民视觉感知的"明度阈值"和表征光源实际情况的"亮度阈值"。讨论了城市照明色光对居民室内活动干扰的季节差异、性别差异和色调差异,并对阈值结论的应用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地是人工与自然耦合的城市景观之一,是改善居民居住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地的利用是提高居民身心健康及幸福指数的有效途径。为验证城市绿地对居民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以杭州市主城区内所有大于1hm2的绿地为研究对象,在对665位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Arc GIS技术分析杭州主城区绿地空间布局,应用似不相关回归方程(SURE)对居民身体健康福祉、心理健康福祉、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游玩绿地频次(游玩次数、停留时间)、在绿地游玩项目、绿地空间布局,以及受访者个体属性和感知等,均会对居民身心健康福祉和满意度产生不同维度和程度的影响,其中,绿地利用程度和地理空间比个体属性和个人感知对居民的影响程度更大。最后,从增加街头绿地数量、合理扩大绿地面积、增加可达性3个方面对杭州市主城区城市绿地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对"水文化遗产"概念及内涵的分析,比较了世界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世界水管理系统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对"水文化遗产"概念理解的异同。筛选并分析1978—2019年《世界遗产名录》(以下简称《名录》)中与水相关的文化遗产(含自然与文化混合遗产、文化景观)项目,将其保护历程归纳为"水利文物保护""水利景观保护""水管理遗产保护""水文化遗产保护"4个阶段。基于《名录》中"水文化遗产"的存在形态对其进行分类。最后提出"水文化遗产"的价值识别和评估应构建更加科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16.
谢波  肖扬谋  王潇 《中国园林》2022,38(11):40-45
城市绿色空间对于改善居民健康具有重要作用。以武汉东湖绿道为例,基于2019年东湖绿道周边居民的体力活动和健康效应调查,通过控制受访者个体社会经济特征和邻里建成环境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究城市绿道使用对居民生理和心理健康的影响,并鉴别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显示,绿道使用通过完全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居民生理健康,通过部分中介作用影响居民心理健康;体力活动、社会凝聚力、满意度及情绪状况等因素相互作用,在绿道使用与居民健康的关系中发挥了显著中介作用。此外,年龄、收入、职业状况、土地利用混合度、公交站点、公园绿地等因素对居民健康也具有显著影响。建议通过提升绿道可达性及满意度、改善绿道周边小区邻里环境、促进绿道使用公平性,提升居民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改善人居 环境,北京市近年来大力推进老旧小区综合 整治工作,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既有多层 住宅加装电梯项目。文章基于对北京市2017 年老旧小区综合整治9个试点之一的毛纺北 小区的调研,从项目需求、实施过程和实施效 果等方面对小区加装电梯项目开展后评估, 进而总结成功经验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 今后的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The large-scale urban village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has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livelihood and interests of residents, which has also affected th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society. This study extends the connotation of residential satisfaction to evaluat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with market-oriented urban village transformation and to establish a conceptual framework in evaluating the aspects of result satisfaction and process satisfaction. The study examines residents' satisfaction with the market-oriented urban village transformation and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is satisfaction using data from a field investigation in Yangji Village, Guangzhou City. Results show that overall, the residents in Yangji Village are satisfied with the transformation and that th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is influenced considerably by both the results and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ation, that is, community environment and quality, government and enterprise behaviours and housing conditions. The market-oriented model contributes to residents' satisfaction. The study suggests that by considering the process and results of the transformation as well as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market-oriented model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model's risks can improve residents' satisfaction with urban village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19.
郑林贤 《安徽建筑》2006,13(4):20-21
亲近自然是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景观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创造人居环境的生物多样性,把小区塑造成“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创造居民与自然直接对话的生态型人居环境,文章阐述了居住区绿化设计原则及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使居民夜间户外活动不断丰富,建设高质量城市夜间户外环境已成为居民生活的重要需求。户外环境已被证实与人的情绪感知存在关联,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日间环境而较少聚焦夜间环境。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通过采集夜间户外环境的图像数据,结合公众的情绪感知评价,并利用空间自相关与空间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情绪感知在夜间户外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夜间低维护的蓝绿空间能使人具有更强烈的恐惧感但焦虑感较弱,而高品质的绿色空间使人产生的恐惧感和焦虑感均较弱;高密度建筑区的户外环境往往令人感到不舒畅,低密度建筑区的户外环境则能使人感到较不恐惧、舒畅和放松;2)夜间户外环境要素如绿视率、天空可视率、拥挤度、围合度及视觉可步行性在不同类型户外环境中与情绪感知的相关性存在差异。本研究为如何快速、精准地测度夜间户外环境对情绪感知的影响提供了参考,有助于建设城市夜间户外环境,以提升居民生活质量和健康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