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对比研究了前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和常规深度处理工艺对微污染水源水中氨氮、有机物以及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前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优于常规深度处理工艺。当氨氮浓度为3.04 mg/L时,前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相比常规深度处理工艺提高了21.44%;前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和常规深度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当,前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沉后水中UV_(254)、TOC和COD_(Mn)的去除率分别为73.91%、46.14%、61%;前置臭氧/活性炭工艺和常规深度处理工艺均能有效控制消毒副产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的X水厂运行一年多以来的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臭氧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好,CODMn的平均去除效率为30%,TOC的平均去除效率为22%,UV254的平均去除效率为44%;去除效率为UV254>CODMn>TOC;臭氧—活性炭深度水处理工艺能有效降解和去除水中有机物,是一种适宜的饮用水深度净化工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钱塘江原水处理效果,分析各工艺阶段对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COD_(Mn)、UV_(254)、三氯甲烷、三卤甲烷以及感官等指标有很好的去除效果;通过柱状活性炭和煤质压块活性炭的比对表明,两种活性炭对出厂水水质指标去除效果基本一致;对有机物替代指标COD_(Mn)和UV_(254)的去除效果趋于稳定的范围,以及两参数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生物膜已挂膜成熟。  相似文献   

4.
三维荧光光谱技术能对水中的有机物进行有效识别和分析。结合有机物综合指标和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对珠三角地区某典型净水厂水处理工艺中的有机物的去除情况进行了考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江水源受到轻微污染,原水中有机物成分以芳香蛋白类、溶解性微生物代谢物为主,腐殖酸类含量较低。传统处理工艺对东江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有限,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起主要的作用,区域标准积分的去除率达到70%以上。三维荧光光谱分析能有效监测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情况,为水厂的水质监测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开展了规模为36 m3/d的中试研究,考察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下臭氧/生物活性炭(O3/BAC)工艺深度处理某印染制革工业园区污水厂生化处理出水的效果,探讨了作用机理.当臭氧投量为25 mg/L时对COD、色度、TOC、UV254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分别为17.4%、54.3%、14.7%和47.5%.在生物活性炭挂膜启动期间,系统对COD的去除率先下降后上升,32 d后稳定在50%左右.在生物活性炭稳定运行期间,系统进水COD和色度平均值分别为100 mg/L和112.5倍,出水值则分别降至50 mg/L和5倍,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臭氧将大分子的有机物降解成小分子有机物后被生物活性炭吸附和氧化,同时产生部分微生物胞外分泌物及其代谢产物,TOC和UV254在分子质量<1 ku区间的比例分别由进水的60.7%和58.8%增加至出水的66.8%和65.7%.  相似文献   

6.
对比研究了活性炭过滤和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两种工艺的出水均满足标准要求;与单独的活性炭过滤相比,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对水厂砂滤出水浊度、COD_(Mn)和UV(254)的去除率从40%、15. 0%和18. 2%分别提高到50. 0%、34. 0%和54. 5%,出厂水的三氯甲烷和三氯乙醛生成量平均减少0. 005和0. 003 mg/L。  相似文献   

7.
对比研究不同滤料滤池对浊度、有机物、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并结合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其对荧光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炭砂滤池、炭滤池以及砂滤池对浊度的去除效果良好,炭砂滤池对浊度控制效果最佳;炭砂滤池和炭滤池对TOC、CODMn和UV254的去除效果相当,明显优于砂滤池;炭砂滤池和炭滤池对三卤甲烷前体物的去除效果均好于砂滤池,在水温较高的条件下,效果更为明显;从三维荧光光谱技术分析,滤池进出水主要以芳香性蛋白质类物质和溶解性微生物代谢产物类物质组成;炭砂滤池和炭滤池对荧光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效果相当,去除率分别为20.18%和21.50%;砂滤池对荧光溶解性有机物的去除率仅为6.15%.  相似文献   

8.
针对神东矿区微污染地表水源水质特征,结合最近几年微污染水源水处理工艺技术研究和实践,采用高锰酸钾复盐-粉末活性炭预处理/强化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有效去除污染水体中的有机物,出水浊度<1 NTU,色度≤10度,COD Mn<1 mg/L,出水水质远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运行实践表明,该处理工艺具有运行效果稳定、自动化程度高、处理成本低等特点。详细介绍了净水厂的工艺选择、工艺流程、主要构(建)筑物设计参数等,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臭氧/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邯郸市滏阳河水为原水,进行臭氧/活性炭工艺深度处理微污染水源水的中试研究.中试采用混凝沉淀/Zeo-carbon生物滤池/臭氧/活性炭工艺,综合考察臭氧/活性炭对浊度、COD<,Mn、UV<,254>、NH<,4><'+>-N等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在该深度处理工艺中,臭氧的最佳投加量为2.0 mg/L,活性炭滤池的最佳滤速为6.0 m/h.在最佳运行工况下,出水浊度、COD、NH<,4><'+>-N、UV<,254>的平均值分别为0.85 NTU、2.43 mg/L、0.33 mg/L和0.031 cm<'-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2.4%、53.5%、73.0%和59.4%,出水水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两组试验对水厂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去除三卤甲烷前体物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工艺能有效去除TOC和UV254;对三卤甲烷前体物去除效果显著,去除率达40%以上;臭氧氧化对三卤甲烷前体物去除能力较小,活性炭滤池过滤去除效果显著。经臭氧活性炭工艺处理的水加氯消毒后三氯甲烷生成量较处理前可减少50%以上。臭氧活性炭工艺能有效降低消毒生成三卤甲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结合周家渡水厂的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进行了3种不同换炭方式的中试研究,并根据对浊度、氨氮、CODMn、UV254、TOC和BDOC的去除效果,分为吸附、吸附-生物降解和生物降解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装填1/3旧炭、2/3新炭的2^#炭柱的处理效果接近于装填全部新炭的3^#炭柱。因而从经济运行的角度考虑,当活性炭失效需要更换时,可以考虑更换部分旧炭,这样可降低制水成本,有利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滦河源水的深度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针对滦河源水水质,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分别进行了生物活性炭和臭氧生物活性炭两种深度处理工艺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普通生物活性炭和臭氧生物活性炭两种深度处理工艺均能有效改善常规工艺的出水水质,经过色质联机检验,水中各类微量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了显著降低。相比较而言,臭氧生物活性炭对有机物具有更高的去除率,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8.3%,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58%,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62.3%,对TOC的平均去除率为51.6%,对分子质量为1~5ku有机物的去除率〉60%,对分子质量〈1ku和分子质量〉5ku的有机物去除率〉30%。  相似文献   

13.
超滤膜/混凝生物反应器去除饮用水中有机物的效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超滤膜/混凝生物反应器(UF-MCBR)处理模拟微污染源水,考察了对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能与机理.结果表明,当聚合氯化铝投加量为10mg/L时,UF-MCBR对DOC、UV254、TOC、CODMn、BDOC和AOC的去除率分别为44.0%、54.5%、49.0%、58.5%、72.8%和58.3%.UF-MCBR通过超滤、生物降解以及混凝三者之间的协同作用去除溶解性有机物,就DOC的去除而言,三种作用的贡献率分别为11.1%、6.2%和26.7%.UF-MCBR系统中的UF膜表面为污泥层所覆盖,该污泥层能有效强化UF膜对分子质量为300-6000u 有机物的截留,UF膜(连同污泥层)对僧水碱、憎水中性物、憎水酸、弱憎水酸和亲水性物质的截留率分别达到了37.0%、42.8%、52.7%、39.8%和19.0%.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温、高藻期原水较难处理的特点,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进行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为73.76%,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为86.38%。高温条件下,大量生长的细菌随出水流出反应器,在投氯量为1 mg/L时可杀灭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中的大部分细菌,剩余细菌数〈10 CFU/mL,对细菌的杀灭率为99%,能够保证出水的微生物安全性。同时为避免细菌在活性炭表面大量繁殖而堵塞活性炭微孔,应适当缩短反冲洗周期,以3~4 d为宜。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藻类的平均去除率为75%,且在其出水中未检测出藻毒素。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我国水源普遍受到有机污染的现状,进行了水处理工艺优化组合去除有机污染物的中试研究,重点考察了常规、预氧化+常规、常规+深度处理以及预氧化+常规+深度处理工艺对CODMn消毒副产物前体物、生物稳定性以及遗传毒性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CODMn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可作为水厂工艺选择和运行控制的主要参数;在常规工艺基础上增加臭氧-生物活性炭、活性炭等深度处理工艺是微污染源水处理工艺改进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6.
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密云水库水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O3/BAC)对密云水库水进行深度处理中试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的处理效果优于单独活性炭工艺(GAC),在最佳臭氧投加量(2.0mg/L)下,03/BAC对CODMn、UV254、BDOC的去除率分别比GAC工艺的高9.9%、30.5%、12.9%;同时,活性炭的结构特征对于生物降解作用有重要影响,破碎炭对BDOC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柱状炭的。  相似文献   

17.
高爱华 《市政技术》2012,30(3):78-80,83
采用中试装置,研究了常规处理工艺分别与活性炭工艺、超滤组合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臭氧活性炭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要好于超滤,出水CODMn、UV254、DOC等指标均优于超滤工艺;超滤工艺对浊度、颗粒物和微生物方面的去除效果要优于活性炭工艺,其原因在于不同的去除机理。  相似文献   

18.
预处理强化生物活性炭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水处理组合工艺的除污染效能,包括化学预处理、常规处理、生物活性炭或臭氧生物活性炭技术的联用。试验结果表明,臭氧预氧化、高锰酸盐复合药剂(PPC)预氧化均能强化生物活性炭或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各项指标的去除,可提高对浊度、UV254、CODMn的去除率;PPC预氧化与生物活性炭联用技术可强化AOC、BDOC的去除效果,达到生物稳定性的控制要求,是适合我国水厂改造的水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9.
采用混凝/气浮工艺代替混凝/沉淀工艺,进行了处理北方地区微污染原水的中试研究。中试装置由不锈钢制成,处理水量为120 m^3/d,通过连续运行对比了两系统对浊度、UV254、CODMn、TOC、藻类、THMFP等指标的去除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混凝/沉淀工艺相比,混凝/气浮工艺具有运行稳定、除污效果好、药耗低等优点,适合处理北方地区的微污染原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