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光对于植物生长的几乎所有阶段都有着重要影响。为了应对雨雪雾天气、环境污染等导致的自然光不足,各种以人工光照明为基础的设施农业便应运而生。植物生长人工照明主要是从白炽灯开始的,目前最适用于植物生长照明的光源为LED。为此,首先论述光照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植物生长中对光的吸收特性,着重探讨LED植物生长灯的特性、构成要素,介绍了LED植物生长灯的应用,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植物照明光源存在着发光效率低、功耗高、光谱分布不全以及与被照植物所需要的光谱不相匹配等问题,效果并不理想。LED包含有红、绿、蓝等色彩丰富的单色光,具有极窄的光谱特性、较高的效率、超长的寿命,且与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光谱匹配性良好,因此非常适用于在植物照明上的应用。在一般性介绍植物生长与光照关系的基础上,重点就高性能LED植物生长照明光源进行探讨,主要包含光照的均匀性、光配比的合理性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洪珍  于娟  李雯雯  王爱英 《灯与照明》2013,37(2):38-40,48
LED作为新一代光源具有众多优点,已普遍应用于多个领域,尤其适用于植物景观照明。但在现今植物景观照明应用中,并不像道路照明和建筑景观照明一样有明确的亮度和照度的评价标准和设计规范。文章排除光源色温因素对植物景观照明效果的影响,选择白光LED,通过现场实验,以主观调查问卷的方式初步研究植物景观照明的合适亮度比和照度值,旨在为植物景观照明中LED应用标准提供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环境因素。光照不仅通过光合作用供应植物生长所需的能量,还是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调控因子。通过人工光补充或全人工光照射植物,可以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改善产品形态、色泽,提升功能成分等,还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人工光源技术在植物照明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LED以其光效高、发热低、体积小、寿命长等诸多优点,在植物照明领域应用的优势明显,植物照明灯也将逐渐以LED照明灯具为主。1 LED植物照明产业的发展现状1)植物照明封装。在植物照明封装领域,封装器件  相似文献   

5.
随着LED照明技术的发展,LED光源在植物照明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本文依据灯具及光源的安全和性能检测标准,结合工作实践,针对LED植物照明灯在日常检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分别从安全要求、性能要求两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为相关企业生产设计LED植物照明灯具产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LED灯在植物补光领域的效用探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文旨在通过实验探究在我国东南沿海的温室种植环境下利用LED和荧光灯对种植植物进行补光的效用对比。荧光灯选用专门研制的植物生长用荧光灯,其辐射光谱峰值为405.9nm、437.3nm、547.5nm、612.9nm和659.4nm,而LED光源为自行组装的LED光源,采用了单颗功率为1W的LED,按照红蓝光发光颗粒数比为5∶1比例混合。实验另设有空白对照组,即没有选择任何补光设备。借由植物的生长状况来评价两种光源在植物补光领域的效用。实验结果显示植物补光照明对植物生长有促进植株干重增长15%~20%的效果,其中荧光灯补光的番茄叶绿素含量最高,LED次之,而自然光组较差。另外,展示了LED补光的节能效果和改进潜力能体现植物补光应用的乐观前景。  相似文献   

7.
LED植物补光照明系统对拟南芥萌发率的效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光谱范围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以及LED的光源特性,本文设计了一种用于拟南芥生长补光的LED照明系统。该系统主要由LED照明模块、电源驱动器、调光控制器以及定时器等几个部分组成。通过对LED和荧光灯的光谱分析以及照度测试,我们可以发现LED照明系统更高效,可以实现与植物叶绿素吸收光谱峰值完全吻合。在对拟南芥种子萌发率测试实验中,可以看出LED组和荧光灯组在最终萌发率上几乎无差异,但LED组消耗的功率仅为荧光灯组的一半。实验也认为LED组中的红外模块延缓了萌发时间。  相似文献   

8.
植物工厂LED照明是设施农业照明研究的前沿和重要内容,是设施园艺LED照明光生物学和应用策略研究的重要途径和应用重点方向。从科学认知和科学发展的角度,通过阐述作物LED红蓝光栽培的充要性原理、LED光源植物工厂水培蔬菜的品质优势、LED植物工厂绿光应用策略、LED连续光照应用策略等问题,论证了植物工厂生产的科学技术基础和潜力优势,以推进植物工厂LED照明研发和产业发展,促进跨界交融与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城市夜间环境不断提升,以及LED光源品质迅速进步,使LED广泛应用于夜间环境照明。现今LED已大量应用于植物景观照明,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却相当匮乏。文章论述LED应用于植物景观照明的现状,旨在了解该专题的最新研究动态,为提升植物景观照明设计质量和改善人们晚间生活休闲品质,提高城市整体形象贡献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代社会中食品安全问题,特殊场所如潜水艇上无法实现新鲜蔬菜的供给,提出了基于LED照明的小型温室环境控制系统,该系统利用LED作为光源,因其是冷光源,具有空间利用率高可以替代阳光的优点。该系统根据植物生长规律,以红蓝组合配比LED灯为光源,以MSP430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传感器技术,将温湿度传感器SHT15的数据处理之后显示在LCD12864上,并采用PID控制算法,稳定高效的控制温室的温度和湿度,使植物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11.
利用照明系统来调节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发生是农业栽培领域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LED技术的快速发展,LED光源以其独特的优势在农业照明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LED照明对莴苣生长发育和产品品质的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LED光源在农业照明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张继晃 《灯与照明》2011,25(3):47-53
道路照明是必要的公共设施,为道路使用者提供安全、舒适的可视环境和驾驶条件。道路照明灯具通常使用的光源有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和高压汞灯等高强度气体放电灯。以LED为光源的道路照明灯具和相关标准越来越受到关注。LED道路照明灯具是集LED光源技术、LED灯的控制装置技术、LED模块连接器技术和灯具设计技术于一身的产品。该...  相似文献   

13.
比较了LED光源与其他传统光源的基本技术参数,分析了LED光源在民用建筑照明,特别是办公照明、地下车库照明等中的应用,并作了相应的展望。研究结果对LED光源在办公照明及其他民用建筑照明应用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以LED作为植物照明光源,分别通过不同的光质比、光强、光周期对菜心进行全人工光照明试验,以探究光环境条件对菜心的形态生长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光质比对菜心生长影响很大。文章详细表述了相应的研究结果,其结论对植物照明的研发生产及室内叶菜栽培补光应用,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许景峰 《灯与照明》2010,34(3):31-35
近些年来LED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该文通过分析LED光源的特点、隧道照明的特点及对光源的要求,总结了LED光源在隧道照明中的优势和机遇,指出了当前LED光源仍面临价格和散热两方面的挑战。从而为LED光源在隧道照明中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为今后LED光源在隧道照明及其他照明领域的应用和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6.
杨光 《电气应用》2012,(6):35-40,58
白光LED的主要特点是:低电压、小体积、高效率、绿色环保和超长寿命。目前白光LED照明灯具的研发势头强劲,获得了有效的应用和推广;然而,相对于常规的照明光源,围绕白光LED照明光源的研究相对不足,特别是基于不同驱动条件下的光强输出的频闪问题研究较少。因此需要探讨和研究白光LED照明光源的频闪问题,及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LED照明光源的光输出品质,为市场提供性能更为优异的LED照明光源。  相似文献   

17.
《电源世界》2014,(10):7-7
LED照明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深入实施,带动着LED光源也开始应用于道路照明及地铁照明。近些年来,我国开发和生产以白光LED为光源的道路和隧道照明灯具企业已经有数百家,采用LED作为照明光源的地铁线路也逐渐增多。九洲光电、史福特照明、新力光源、升谱光电等各LED企业竞相抢占地铁照明市场。  相似文献   

18.
植物生长灯是目前精准农业和人工光合作用的研究热点问题。研制人工光源、改进植物生长环境是植物工厂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从LED光源设计出发,设计了适合绿色叶菜植物生长的LED照明灯板,并结合植物光合作用光谱分析手段,改进了LED灯板配光比,经过两轮实验,获得7∶1的红蓝光强比是适合油麦菜培育的配光方式。  相似文献   

19.
分析LED光源的原理、性能,介绍了隧道照明的特点,探讨了LED光源在隧道照明中的应用优势。通过对LED光源性能的探讨以及对隧道照明特点的分析可以看出,LED照明光源凭借其高光效、长寿命、低电耗、配光灵活等优异的照明特性,必将在隧道照明系统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比LED照明与传统照明光源的区别,从LED光源的光强测试、光通量测试、结温测试、寿命测试等方面举例说明,结合LED灯具的测试需求,深入分析LED照明产品(光源和灯具)面临的测试问题,并介绍了国内LED照明标准制定和测试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