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上世纪七、八十代土建冷库的现状,着重解释了现代冷库螺杆机组、油冷却系统及热虹吸器的工作原理、蒸发式冷凝器及其安装设计等几个新技术新工艺,表明了冷库制冷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促进了制冷专业的实践教学,对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实践教学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船用喷射制冷机组可以有效利用船舶上低品位热能,实现能源的节约和高效利用。简述了喷射制冷的原理,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对船用蒸汽喷射制冷机组及余热回收式喷射制冷机组的研究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太阳能等新型喷射制冷机组船用化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现代钢铁联合企业中,低品质余热资源量约占整个余热资源量的30%,而其回收利用率不足10%。作为一种以中低品质热量为系统驱动热源的制冷形式,吸收式制冷是钢铁企业低品质余热高效回收与利用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低品质余热用于吸收式制冷在钢铁企业中刚刚起步,相应的理论研究明显滞后。本文即围绕钢铁企业低品质余热用于吸收式制冷开展初步的理论和实际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水冷式冷凝器广泛应用于制冷行业当中.本文对采用第二工质量热器和变频压缩机的水冷式冷凝器性能实验系统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开发了水冷式冷凝器性能计算机系统软件.利用该软件对水冷却式冷凝器进行了实验性能预测,其结果很好地反映了水冷式冷凝器的性能特征.利用该软件分析预测水冷式冷凝器性能有利于大大减少实验量,缩短冷凝器试制周期.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国内外大中型冷库的调研,分析了大中型冷库制冷剂、制冷设备、制冷系统以及库房营运的现状和节能发展动向。研究表明:目前在国内外大中型冷库中,采用氨制冷剂是主流,其关键问题是安全问题;CO2/NH3复叠式制冷系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制冷设备中,螺杆制冷压缩机、蒸发式冷凝器以及新型高效冷风机已成为新一代节能换代设备;制冷系统的节能,最重要的就是对蒸发压力(温度)、冷凝压力(温度)的调节以及系统维护;在库房运营中,合理堆码,控制碱少进入库房的热负荷,均为冷库节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热驱动热声制冷技术利用热声发动机输出的高强度声波驱动热声制冷机实现制冷,即实现热—声—冷能源转换,是一种环境友好、近零电耗且热源适应性好的新型绿色制冷技术。热驱动热声制冷系统工作温跨大,可实现室温至液氦温区不同制冷需求,在多个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热驱动热声制冷技术近三十年来的发展为基础,介绍了热驱动热声制冷原理和分类,从热驱动室温热声制冷机和热驱动低温热声制冷机两个方面综述了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对该技术在室温制冷、余热/冷回收、天然气液化和低温制冷等方面的应用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归纳分析,并指出未来的研究需要在热声新流程、谐振机构、高效热声转换、低品位能源利用、工程样机实用化等方面实现协同突破,形成效率高、功率大、起振温度低、可实现极低温、稳定可靠的热驱动热声制冷技术,从而推动新型绿色制冷技术的科学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有的小型风冷型装配式冷库制冷系统一般将高温高压的制冷剂蒸汽通过冷凝器把热量排到大气中达到制冷的目的。但是这对环境造成"热污染",同时也浪费了能源。本文中介绍了一项对小型风冷型装配式冷库制冷系统的改造,将压缩机产生的冷凝热有效的进行回收从而产生50~60℃的热水提供生活用水。从而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热电冷联产系统中,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制冷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热,这些废热品味低,难以直接回收利用。在此提出了两级双效溴化锂制冷-热泵复合循环,该循环具有冷凝温度较高的特点,便于直接回收冷凝排放热。系统以背压汽轮机的背压蒸汽为热源,制冷的同时利用循环所排出的废热加热锅炉补充水至较高温度。以具有相同功效的双效溴冷机与单效溴化锂热泵联合运行作为对比循环,制冷-热泵复合循环系统省去了一台蒸发器与冷凝器,减少了两个换热温差,并且通过热力计算、能量分析和分析表明,该循环的能量利用率与效率均有很大的提高,效率比对比循环提高了45%。  相似文献   

9.
溴化锂机组冷却炼厂循环水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炼厂低温余热由于温度低、热源分布广等特点,回收热能困难,回收低温余热成为我国炼油企业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及炼厂低温热特点的分析,提出利用低温热作为驱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源的方案,并以某催化裂化装置为例,设计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该制冷机设计合理,COP为0.67,产生的冷量为8.8741 x10 7kcal/h,可实现年节省2050.3万元,经济效益显著.低温余热驱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可以完全冷却本装置产生的循环水,实现炼厂的节能减排目标,而该制冷机安全环保,应用于炼厂的低温热回收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燃气内燃机驱动的冷热水联供系统,测量了空调名义工况条件下机组的制冷和供热性能,并实验研究了内燃机的转速对机组制冷和供热的影响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系统在空调名义工况条件下的制冷量467.1kW,供热量为148.7kW,一次能源利用率达1.9,与常规电制冷+锅炉供热相比能源节约率达37.8%。在实验测试的内燃机转速范围内制冷系统的制冷量和余热回收供热量随内燃机转速的降低而降低,但制冷系统和冷热水联供系统能源利用率均随内燃机转速的降低而升高,表明机组在部分负荷运行时,应优先调节内燃机的转速,从而确保系统具有较高的能源利用率。该联供系统有效回收利用了内燃机的余热,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商业化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1.
刘莉萍 《制冷》2007,26(B11):78-80
在电力供应紧张的今天,用余热回收的蒸汽制冷,节电效果显著而且环保,余热制冷还为广东省能源政策所鼓励。建成冷冻站后,以合理的价位向周围建筑供冷,有较大的赢利空间。  相似文献   

12.
袁晗  陈国兴  丁帅  刘益才  李世平 《制冷》2013,32(1):7-13
作为一种低品位能源回收制冷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余热利用特别是在汽车的余热利用方面已逐渐步入正轨.但由于其自身制冷特点的限制,在现行以汽车废热为热源的制冷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体积过于庞大、效率非常低下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从冷却方式上入手,通过仔细研究了容器冷却效果和制冷效率的关系,设计出双箱式中间冷却系统,在保持原冷却系统结构的同时,消除了多余冷却温升,使新循环放气范围比原有循环增加2.1%~2.6%,发生器的热负荷与吸收器的热负荷均得到20%左右的降低,能效比提高了14.6%~24.5%,内部换热面积节省16.1%~37.9%.最后我们以卡车为实施主体,通过Pro/E5.0进行与实物等比例的三维建模,直观地展示了制冷系统与发动机的耦合关系,并证明方案很好的解决了原有体积问题,能够更好的实现车载溴冷机安装和布置,从而大大提高汽车余热利用型吸收式制冷推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由浙江大学制冷与低温研究所陈光明教授主持的“自行复叠吸收制冷循环”项目通过了由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鉴定结果由显示,该项新成果利用余热吸收,实现了-50~C以下制冷温度,此属于国内首创,在低温吸收式制冷循环研究领域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4.
开发了基于栅板蒸发式冷凝技术的全热回收新风空调装置,改变了传统的空调余热回收方式,将室内排风作为栅板蒸发式冷凝器的进风、冷凝水作为栅板蒸发式冷凝器的补水,以小量的代价实现余热及冷凝水的有效回收和利用,有效地解决现代建筑空调综合症和能耗浪费两大难题  相似文献   

15.
宁静红  诸凯  刘圣春  董强 《制冷学报》2018,39(6):32-36+60
本文分析了R290直接接触冷凝(DCC)制冷循环的性能,并与R290常规单级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进行对比,得出:在最佳主循环冷凝温度下,R290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可获得最大性能系数和最低冷凝器热负荷。主循环过冷液体的过冷度增大,最优性能系数降低、最低冷凝器热负荷增加、蒸发器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减少,同时,获得最优性能系数和最低冷凝器热负荷的最佳主循环冷凝温度升高。当蒸发温度为-15~-6℃,R290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相比R290单级压缩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提高了7.5%~14.9%,冷间供冷设备蒸发器的制冷剂质量流量减少了26.5%~36.7%,冷凝器热负荷减少了1.5%~3.7%。结果表明R290直接接触冷凝制冷循环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余热及废气排放问题是制约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充分利用轮胎硫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蒸汽,需要对轮胎生产车间的制冷采暖系统进行改造。本文针对威海三角轮胎150万套生产车间,提出将乏汽回收器回收的废热蒸汽,夏季用于溴化锂制冷机组制冷,冬季直接用作加热热源的改造方案。通过计算一次能源能效比PEER和费用现值评价系统的能耗量及经济效益,证明系统改造后实现了能量的梯级利用,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因此改造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7.
在各类冷库中,速冻冷库属生产型冷库,其运行时能耗比其他类型同容积的冷库要大得多,采用大蒸发面积小温差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制冷机组的制冷能力和工作效率。而选用水冷机组,并偏大选择冷却塔规格,在高温季节,也可提高制冷机组的制冷能力和明显提高其运行效率。在本文实例中,采用大蒸发面积小温差模式和选用水冷机组,并加大冷却塔规格的设计方案,制冷系统制冷量增幅12%。输入功率降幅约3.5%,不到两个月就能回收增加的设备投资,经济效益明显。在气温不高的春秋季和冬季,可以通过对冷却水系统进行自动控制来达到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8.
吸收压缩复合式热泵及制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开华  舒碧芬 《制冷》1994,(3):22-28
本文概述了吸收压缩复合式热泵及制冷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最新研究结果,着重论述了这种新兴能量转换技术的构成方式和特点,以及该技术的优越性能、经济性和应用前景。表明这种复合式逆向能量转换技术必将在制冷空调行业以及能量回收再利用领域扮演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9.
弹热制冷是由应力场驱动弹热材料相变而产生制冷效应的固态制冷技术,特点是无任何环境破坏作用,具有较高的理论制冷效率和制冷功率密度。近年来,欧美多个研究机构对弹热制冷技术进行了持续性研究,使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已有多个可实际工作的弹热制冷原型机。本文从热力学理论基础、弹热工质、原型机开发和系统性能仿真等方面展开分析与讨论,为国内同行开展弹热制冷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根据文献资料,现阶段弹热制冷机的制冷效率可达14%的热力完善度(外部参数),且有潜力在未来达到30%的热力完善度,从长远来看,材料层面的热力完善度可达80%,在系统层面还有较大性能提升空间。因此,可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认为,弹热制冷技术在今后将得到更快、更广泛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杨培志 《制冷》2007,26(4):53-57
使用环保型制冷工质和节能是汽车空凋发展的必然趋势,燃料电池汽车余热驱动的吸附式制冷系统正好符合这一趋势。通过分析比较各种吸附制冷循环方式(基本循环、回热循环、回质循环、热波循环、对流热波循环),最终确定采用两床连续回质循环作为燃料电池汽车余热驱动的吸附制冷循环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