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系统主要负责实现火箭地面测试发射过程中的供配电、系统测试、参数测量、发射前控制以及故障诊断等功能,是运载火箭的重要组成部分.梳理总结了国外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技术架构特点和发展趋势,回顾了中国长征系列火箭地面测发控技术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地面测发控系统整体架构进行了详细论述.结合电气电...  相似文献   

2.
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中型高轨运载火箭,采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和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三子级优化组合而成,标准地球同步转移轨道(GTO)运载能力达到7.0t,将成为中国未来高轨大中型有效载荷发射的主力火箭.通过对长征七号甲运载火箭总体方案及技术特征的介绍,对火箭与有效载荷的接口及多任务适应性进行分析,对后续发展进行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航天任务复杂性的不断增加,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对箭载飞行控制计算机的性能和可靠性需求不断提升。对新型中型运载火箭箭载计算机的三冗余可重构容错架构、工作模式、三机同步、总线监控等涉及运载火箭飞行控制和测试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新型中型运载火箭箭载计算机实现了全国产化设计,是中国在箭载飞行控制领域的首台全国产化关键电子设备,不但大大降低了整机元器件的采购成本,对箭载电子设备的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总体方案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征七号(代号CZ-7)运载火箭是为了满足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货运飞船发射任务而全新研制的新一代无毒无污染中型运载火箭。在空间站运行阶段,CZ-7火箭可满足货运要求并减少年发射次数,有利于降低空间站的维护成本,便于发射任务的组织实施。CZ-7火箭对未来主战场卫星发射任务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是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系列的基本型,通过货运飞船和主战场卫星的发射可靠性子样积累,后续可用于发射载人飞船。2016年6月25日,CZ-7运载火箭成功完成了首次飞行试验。对CZ-7火箭总体方案进行了介绍,并对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长征系列火箭已经进入高密度研制和发射时代,但由于动力系统故障导致发射任务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随着新一代液体运载火箭对高效率、高可靠要求不断提升,中国运载火箭故障适应性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以新一代中型液体运载火箭发动机故障为研究对象,按照在线故障诊断、任务重构以及制导姿控律重构的故障应对流程,构建了故障诊断和容错重构的总体方案,有效提升了火箭对发动机故障的适应性,为进一步打造智慧火箭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2021年3月12日1时51分,由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七号A遥二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将搭载发射的试验9号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长征七号A遥二运载火箭的成功发射,拉开了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2021年发射的大幕,标志着中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家族又添新成员。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362次发射。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火箭科研生产部门6月23日宣布,苏联时期研制的NK-33火箭发动机将用于美国金牛座2新型中型运载火箭。这家设立在俄罗斯萨马拉市的火箭生产企业负责人基里林于6月24日表示,俄罗斯计划从2014年起开始为国内外客户再次生产NK-33火箭发动机。美方已表示,在其研发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金牛座2上将使用这种火箭发动机。NK-33火箭发动机是世界一流的火箭发动机,对美方来说,将这种发动机配备到金牛座2上比研制新的火箭发动机造价更低。  相似文献   

8.
联盟号5火箭是俄罗斯正在研制的新型中型运载火箭,是俄罗斯未来载人飞行和轨道运输的重要运载工具。重点介绍了俄罗斯新型联盟号5火箭的研制背景、主要技术方案以及经费投入情况,并总结和分析了联盟号5火箭的研制特点及启示。  相似文献   

9.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一代大型低温运载火箭,目前已完成包括首次火星探测、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等国家重大工程发射任务.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电气系统组成复杂、规模庞大,作为火箭的大脑与神经,是决定飞行试验任务成败的关键子系统,也是影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提升中国自主进入空间能力的主要因素.对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电气系统的布局布线设计技术进行了综合性阐述,详细介绍该技术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研制中的具体特点和应用成果,并对其未来的应用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为获取运载火箭各级最优安全余量配置,分析了影响火箭运载能力的偏差种类及其数学模型,建立了涵盖各种偏差条件和制导诸元的运载火箭弹道制导联合仿真模型。采用基于蒙特卡洛仿真的火箭安全余量评估方法,对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各级安全余量最优分配方案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助推器和芯级安全余量的范围,设计了25个典型仿真工况,通过对各工况进行仿真分析和结果统计,研究了各级安全余量、耗尽概率对实现运载能力的影响规律,获得了新一代中型火箭最优安全余量配置方案,进一步优化了火箭运载能力。  相似文献   

11.
5月10日,我国长征系列又一新型火箭长征四号乙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地把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和实践五号科学实验卫星送入了870km高的太阳同步轨道。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56次发射。上午9时33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着我国自行研制的两颗卫星腾空而起。火箭飞...  相似文献   

12.
结合国内外中型运载火箭的发展趋势,简要回顾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的研制历程,详细介绍动力系统关键技术的突破与验证过程:以液氧/煤油发动机研制为基础,突破了高可靠闭式贮箱增压控制技术、氦引射循环预冷系统研制与验证技术、低温火箭POGO抑制技术、低温输送系统流动特性验证技术为核心的方案性关键技术;牵引35MPa高压复合材...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的成就与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国长征火箭完全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已形成了包括12种火箭在内的长征系列火箭群体,可用于发射近地轨道,太阳同步轨道和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多种卫星;已进行了64次发射,将72个航天器成功送入地球轨道,其中包括27颗国外卫星;火箭总体技术性能接近或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带动了国经济相关行业的发展,中国运载火箭将进一步提高可靠性、适应性,缩短发射周期,优化火箭型谱,开发研制新一代无毒、无污染、高性能、低成本的运载火箭、进一步提高参与国际商业发射服务的能力。中国学应研制和探索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技术,从根本上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促进中国火箭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的控制精度、控制品质、系统架构、飞行可靠性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系统介绍了长征五号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即超20吨级有效载荷的大推力直接入轨高精度制导控制、覆盖超地球第二宇宙速度地火转移轨道的全域强适应制导控制、千吨级运载火箭助推和芯级异类发动机联合摇摆控制等多项技术.其成果填补了中国空白、大幅提升了中国自主进入空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CZ—2E运载火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Z—2E运载火箭在1992年两次成功地将近地点发动机和澳大利亚的第二代通讯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标志着我国长征火箭家族中的新成员已经具有发射新型国际通讯卫星的能力。本文简要地介绍了CZ—2E的研制过程、火箭的性能及箭上各个分系统的组成。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运载火箭测试发射的可靠性,测量系统将获取的箭上测试数据通过有线和无线两种方式下传到地面,在地面完成数据的实时和事后处理、存储、发布、分析和判读等,实现了火箭各系统对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概述了长征八号等新一代运载火箭测量系统数据处理子系统总体架构,该子系统针对应用对象的特点,对数据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提高了测试数据的实时性、交互性和可溯性。  相似文献   

17.
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为中国目前推力最大的现役火箭,5m直径芯级捆绑4个3.35m助推器,起飞质量达到869t,火箭竖立在活动发射平台上时,传统火箭使用的芯级4点支撑方式已不能满足要求,改为助推器12点支撑方式.火箭周围存在液氧服务塔、液氢服务塔、支撑点等多项空间约束,并且增加了对滚动角偏差的要求,对起飞漂移控制要求更加苛刻.采用了起飞多约束抗漂移技术,实现了火箭起飞段安全出塔.  相似文献   

18.
努力跟踪世界航天控制先进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4月,它是我国成立最早的研制运载火箭控制系统的研究所。该所专心致力于航天控制技术的研制,研究和设计了发射国内外各类卫星的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被称为火箭的“神经中枢”,其功能是使火箭按照预定轨道飞行期间保证姿态稳定和进行控制,并使有效载荷精确入轨。40年来,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在制导技术、姿态控制技术、仿真技术、箭上综合设计技术、智能测试和控制系统等高  相似文献   

19.
阿里安5首飞失利与航天产业的高风险陈文光雨田(北京长征科技信息研究所)编者按阿里安5型运载火箭于1996年6月4日首飞失利,火箭连同携带的四颗卫星一并炸毁,造成5亿多美元的直接经济损失。下面简要介绍这种新型火箭的结构、性能、发射情况、事故调查结果,以...  相似文献   

20.
正9月19日14时42分,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简称"火箭院")抓总研制的长征十一号遥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将珠海一号03组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11次发射。此次发射是继长征十一号固体运载火箭取得中国首次海上发射成功后又一次新的突破。目前,该型运载火箭已经连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