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去年10月中旬,在CEATECJAPAN2007(日本高新技术博览会)上.索尼展示了采用LED背光源技术的70英寸液晶电视(见图1).并展示了该背光灯技术。据悉.此次的70英寸机型采用的LED背光灯与QUALIA005相比,  相似文献   

2.
LED背光灯     
《液晶与显示》2006,21(4):319
用LED作为背光灯的LCD-TV不仅在亮度、颜色重现性、耗电等方面优于CCFL作为背光灯的LCD-TV,而且在亮度和颜色鲜艳方面比PDP好,此外106.7cm(42in)PDP-TV增加功能以后电功耗超过300W,而LED背光灯的106.7cm(42in)LCD-TV电功耗为180W。目前LED背光灯的主要问题是成本,如果LED背光灯成本能降到接近CCFL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解决色彩不均的有效方法为延长三色LED发光部到液晶板的导光距离,距离能使光线较好地混合起来。这类方法己被多家厂商采用,如利用二枚导光板使光线往返而延长光路(见图6),NEC三菱电机视频系统(NM视频),2004年6月发表的21.3英寸DTP(desktop publish)等业务用液晶监视器就采用此方法。然而,光靠这一方法还不能完全抑止色彩不匀,该公司设计液晶监视器背光灯的NEC液晶技术部表示还必须采用LED排列模式和间隔配置技术。  相似文献   

4.
《数码》2007,(12):148-148
作为全球平板电视的领先品牌.三星于近日发布了款采用LED背光源技术的70英寸液晶电视——LA70F91B。  相似文献   

5.
其他     
MicroLen青光照明板Lumitex公司推出一种MicroLen背光照明板,它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照明效率,在亮度、功耗和成本作为主要设计要求的应用场合极其有效。l对英寸(宽)XS英寸(长)的平板显示面积,仅用一只LED就能极其均匀地进行背光照明。一块MicroLens背光照相板用两只LED即可照明LCD和键板,从而大大节省移动电话手机、遥控器或其他手持仪器背后照明所需的电力。由于这种背光照明板是以LED为基础的,所以根本不需要电源变换器。Microlens背光板的售价是采用标准LEod术的背光灯批量在25万以上时每只不低于0.65美元;高亮度的绿…  相似文献   

6.
《现代显示》2010,(7):59-60
友达光电(AUO)于6月9~11日在台北世贸中心展览一馆举行的“台湾平面显示器展”(Display Taiwan 2010)展出全系列大中小尺寸显示器产品,包括8至65英寸运用不同技术的3D液晶屏、46至65英寸环保节能LED液晶电视屏、10.1至24英寸采用LED背光并搭配多点触控或MVA广视角的IT应用液晶屏,以及中小尺寸的各式电子纸显示器应用等。此外,  相似文献   

7.
《现代显示》2010,(4):55-55
3月16~18日,友达光电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NIEC)举办的“2010中国国际平板显示器件、设备材料及配套件展览会(FPD China 2010)”上展出了各式创新应用显示及环保节能技术,包括从8英寸到65英寸运用不同技术的三维液晶屏、全系列涵盖42英寸至55英寸的节能产品与LED液晶电视屏、采用LED背光并搭配多点触控功能的桌上型及笔记本计算机应用屏,以及AMOLED、电子纸等多样的中小尺寸显示器应用。  相似文献   

8.
《现代显示》2010,(12):56-56
Rambus将在明年采用旗下MicroLens公司的下方单侧发光(edge—typesingle—side)LED技术量产液晶电视背光模组,该技术可降低LED的使用数量,40英寸机型使用LED的个数可从现在的240个降低到142个。  相似文献   

9.
《液晶与显示》2007,22(5):511-511
三星电机开发了蓝光LED与红、绿光荧光粉组合一体的白光LED,用于TFT-LCD背光灯。与RGB三个LED芯片组合的白光LED相比较,价格降低40%,比CCFL背光灯稍贵一些,但已达到大量应用的水平,其产品预计今年将占背光灯市场的3.6%,2010年约占29.2%。  相似文献   

10.
《液晶与显示》2005,20(5):433
日本三菱电机公司开发了六基色LED背光灯的TFT-LCD监视器。一般彩色显示是采用三基色混色技术得到,该公司采用六基色混色技术,6种单色的LED组成两个组,用场序混色技术得到的色域比三基色LED色域扩大20%,比CRT和一般LCD色域扩大80%。  相似文献   

11.
70英寸LED三星液晶电视最近横空出世。这台电视将古老东方文明的简约古朴与高贵典雅的奢华气质演绎得淋漓尽致。令人惊叹的是,这款70英寸液晶电视虽然宽度和高度分别达到1.77米和1.02米(不含底座,含底座1.08米),俨然与一个小型银幕不相上下,  相似文献   

12.
2009年LED液晶电视成为业界主流,在液晶领域耕耘了36年,并拥有39年LED技术研发和56年电视制造技术的夏普,近日隆重推出LED AQUOS LX系列。夏普LED AQU-OS LX系列包括60英寸、52英寸、46英寸和40英寸4个  相似文献   

13.
宏暮推出了全球首款500流明的LED投影机K330。K330采用德州仪器DLP技术.标准分辨率(1280-800).高光输出PhlatLight LED技术.拥有500流明高亮度.  相似文献   

14.
《数字通信》2008,(8):50-55
近日,联想集团正式在北京隆重发布了消费者期盼已久的全功能型13.3英寸超轻薄笔记本电脑ThinkPad X300,联想在这款13.3英寸超轻薄笔记本电脑上集成了近千项业界最先进的技术.其最薄之处仅为18.6mm.最轻重量仅为1.33kg。ThinkPad X300采用目前移动计算行业最先进的SSD固态硬盘、LED背光显示屏,增强的无线连接等技术,以及低电压处理器等多项环保技术,并且具有超长电池使用时间。由于其环保特性优异,ThinkPad X300被美国电子产品环境影响评估工具EPEAT (Electronic Produc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ool)评定为金牌等级。  相似文献   

15.
《液晶与显示》2005,20(6):475
最近,LG菲利普开发了81cm(32in)和119cm(47in)LED背光灯将应用于TFT-LCD电视。此灯配有环境亮度自动分析系统控制背光灯亮度,因而可根据环境亮度控制TFT-LCD屏亮度。此背光灯不仅面积大,而且具有高对比度10000:1,色重现性比冷阴极荧光灯高145%,发光均匀、高亮度等优点。但在价格和功耗方面还不能与冷阴极荧光灯相比,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6.
从计算机液晶屏背光灯光源、汽车前灯等车载设备,到室外照明、办公室及家庭照明设备,白光LED受到了广泛关注。针对这些设备,LED厂商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不断孕育出更亮的白光LED,试图进一步刺激需求。技术竞争如此活跃,主要是因为日本及欧美的主要LED厂商之间缔结了交叉授权协议  相似文献   

17.
从最新的LCD技术到新一代显示器,展示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近日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第44届SID(信息显示协会)展览上荟萃了最新的产品和技术,展示了显示技术的未来。三星公司的102英寸等离子显示器的分辨率高达1080p,LGPhilips公司的100英寸LCD的响应时间还不到5ms。采用LED替代CCF  相似文献   

18.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LED灯未来有望成为商用和家用照明的主流产品。LED照明具有使用寿命长、功耗极低以及不使用有害物质等优点。正是由于这些环保优势.许多国家的政府都积极鼓励LED照明技术的发展。作为这一进程的积极参与者.能源之星已在其于2008年9月份正式生效的“固态照明(SSL)灯具计划标准2.0版”(Program Requirementsfor Solid State Lighting(SSL)Luminaries V2.0)中为LED照明设定了相应基准.其中包括20流明/瓦的最小效率标准,但将来这一标准将会提高到70流明/瓦。  相似文献   

19.
《今日电子》2008,(6):107-107
此CERAMOS^TM反射镜LED专门为基于导光板的显示器在高环境光条件下(如现在的TFT显示器、汽车仪表盘和飞机驾驶舱)的背光照明度身定做,特别适用于耦合到2mm薄的导光板中。该产品不仅封装小巧,而且能提供亮度和功率的极佳性能,是中型(5-20英寸)液晶显示器(LCD)背光照明的理想解决方案。这款薄型CERAMOS^TM反射镜LED采用ThinGaN^TM LED专利技术制成,电流为80 mA时光学效率高达70Lm/W。  相似文献   

20.
创新性地提出一种经济高效的碳化硅表面亚微米减反射结构制作工艺,即"黑碳化硅技术"。该方法无需光刻,采用非完全后烘的光刻胶微掩膜反应离子刻蚀(RIE)工艺,克服了碳化硅材料由于高硬度和高化学稳定性而无法采用传统硅材料湿法工艺的困难。利用该技术,已在4英寸(1英寸=2.54 cm)4H-SiC单晶片表面成功制作出网格状亚微米阵列结构,其深度为200-300 nm。测试结果表明,该结构可以在390-800 nm的波长范围内使SiC表面平均反射率至少降低20%。可以应用于SiC材料制作的中间带太阳电池及紫外探测器件,提升器件的量子效率;或作为高功率GaN LED的生长衬底,增强LED的光出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