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昌旭  谢红伟 《化学工程》2012,40(12):24-27,35
采用直接精馏法研究了高固含量(质量分数)、高黏度的玉米秸秆发酵醪液的精馏工艺,设计了带搅拌桨的不锈钢筛板-填料精馏塔,确定了固含量为11.56%的发酵醪液的幂律模型本构方程,进而得到塔釜中发酵醪液的黏度和搅拌桨转速的关系。在进料量为2.7 L/h、进料体积分数为10%左右、进料温度为30℃、操作压力为常压的条件下,考察了进料位置、回流比、搅拌桨转速等操作条件对纤维素乙醇精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第27块塔板进料、操作回流比5.0、搅拌桨转速36 r/min为最佳操作条件,塔顶乙醇收率可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2.
《广东化工》2021,48(17)
聚丙烯气相法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操作简便、装置安全性好等优点,是当前聚丙烯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和最有发展潜力的工艺。气相聚合反应器主要包括流化床反应器、立式搅拌床反应器和卧式搅拌床反应器三种形式。本文调研了气相聚合反应器的实验和模拟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以期能够为聚丙烯反应器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化学混凝沉淀法处理高炉煤气洗涤水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化学混凝共沉淀的方法处理高炉煤气洗涤水,实验确定了最佳的药剂为聚合氯化铝钙,工艺的最佳操作条件是聚合氯化铝钙加入量为33mg/L,PAM加入量为0.5mg/L,搅拌时间为60s,搅拌强度为90r/min。按本法确定的工艺处理此类废水工艺简单,操作方便,处理费用低,易于推广。某铁厂采用此法处理该类废水取得良好的效果,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和循环使用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搅拌磨制备隐晶质石墨超细粉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搅拌磨制备了-1μm、粒度分布均匀的隐晶质石墨超细粉体,工艺简单、效率高。通过条件实验,系统地研究了球料比、浆料质量分数、搅拌器转速、研磨介质种类及尺寸等主要操作参数对搅拌磨粉磨效果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从而为实际生产中确定适宜的操作参数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根据实际生产中的物料提纯工艺要求,完成了一种新型多功能设备的研发设计,该设备同时具备混合萃取、再化浆洗涤和过滤分离3种操作功能,并引入了超声力场与动态搅拌离心耦合,以强化其在前3种功能操作中的传质与分离效果。为了进一步验证超声作用的影响,运用流体力学计算软件建立了搅拌洗涤过滤釜的三维计算模型,分别从搅拌混合过程和动态过滤过程2个方向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研究了在以上2个过程中的操作条件对混合或过滤规律的影响。对实验研究和实际生产过程提供了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就硫铵蒸发结晶过程中的几个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包括溶液pH值、溶液蒸发温度及搅拌速度,得出较优结晶工艺操作条件:溶液pH值为3.0、蒸发温度为70℃、搅拌速度为100 r/min。将该操作条件下得到的硫铵晶体与上海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化工部丙烯腈装置硫铵回收单元的产品相比较,发现在粒径和粒径分布方面,实验所得晶体优于工业产品。结果表明,该优化条件具有可行性,可应用于硫铵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搅拌工艺对水泥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搅拌工艺对双卧轴搅拌机物料搅拌均匀性的影响。利用EDEM软件对一次投料法、水泥砂浆法和水泥裹砂石法三种不同搅拌工艺对物料搅拌均匀性的影响进行了模拟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二次搅拌工艺搅拌物料均匀性比传统的一次搅拌工艺优越,其中,采用水泥砂浆法物料搅拌均匀性最好,而且可降低搅拌时间。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在相转移催化剂聚乙二醇(PEG)800存在下,邻硝基氯苯和水合肼反应生成1-羟基苯并三氮唑的工艺过程。讨论了催化剂种类、原料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搅拌速度等因素对目的产品收率的影响,得出适合的操作条件为:n(邻硝基氯苯)∶n(水合肼)∶n(PEG-800)=1∶4∶0.03、反应温度110℃、反应时间5h、搅拌速度500r/min,产品收率达98.1%。该合成方法具有工艺原料摩尔比小、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能耗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以90 ℃的Na2CrO4-NaOH-H2O体系相图为依据,采用蒸发盐析结晶的方法从体系中分离铬酸钠晶体,研究了搅拌强度、蒸发速度、结晶温度、晶种添加等因素对工艺过程的影响规律,得到最优工艺操作条件:搅拌强度为能使晶体离底悬浮所需的最小转速;每1 050 g原料的蒸发速率约为140 mL/h;结晶温度为90 ℃;并添加一定量的晶种。在以上操作条件下制备出的铬酸钠晶体粒度较大,尺寸均一。同时研究了不同氢氧化钠浓度下体系压力与沸点间的关系,为铬酸钠结晶过程的温度控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一、搅拌在加速化学反应过程中的作用搅拌是一种化工单元操作,广泛地应用于化学工业中。按其操作目的,常见的有如下两种;一种是作为辅助操作而与工艺过程同时进行,藉以加速传热、传质和化学反应,此时搅拌装置附设于反应器中;另一种  相似文献   

11.
朱茂电  胡静  刘绍英  王公应 《化学工程》2011,39(12):48-51,68
采用Benson和Joback基团贡献法对苄胺与碳酸二甲酯反应体系进行了热力学分析,计算了反应体系的焓变、熵变、吉布斯自由能变及反应平衡常数,讨论了反应温度对苄胺与碳酸二甲酯甲基化反应和甲氧羰基化反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在373.15-453.15 K之间,甲基化反应为吸热反应,且反应为自发过程,反应平衡常数K(O)...  相似文献   

12.
以碳纳米管为载体制备Ru/CNTs催化剂,系统考察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溶剂种类、助剂和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等对催化对苯二胺合成1,4-环己二胺的影响,同时对催化反应机理进行探讨。结果发现,反应为串联反应,较高的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催化剂用量和较长的反应时间利于提高转化率,但过高的反应温度、反应压力和过长的反应时间会导致副反应发生,产物收率下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压力6 MPa,反应时间3 h,对苯二胺10 g,40 mL异丙醇作溶剂,助剂氢氧化锂添加量0.1 g,5%Ru/CNTs催化剂用量0.5 g,此条件下,对苯二胺转化率100%,1,4-环己二胺收率93.87%,催化剂重复使用11次后仍保持较高活性。  相似文献   

13.
S-苯基-L-半胱氨酸合成的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过量浓度法和微分法研究合成S-苯基-L-半胱氨酸的反应速率随反应物浓度变化的规律,确定了S-苯基-L-半胱氨酸合成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反应级数,建立了反应速率方程,同时探讨了反应机理,为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且通过实验找到了反应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4.
以对甲基苯胺与冰醋酸为原料,通过酰化反应合成对甲基乙酰苯胺,考察了反应物摩尔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对甲基乙酰苯胺的最佳实验条件是:冰醋酸与对甲基苯胺物质的量之比为2.5∶1,反应时间为60 min,反应温度为105℃,收率84%。  相似文献   

15.
姜剑 《辽宁化工》2011,40(5):490-492
介绍了化工行业中的几种典型的反应过程,包括氧化反应过程、还原反应过程、硝化反应过程、聚合反应过程和裂化反应过程。分析各个反应过程的特点和安全隐患,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以淀粉为原料,通过溶剂法合成了羧甲基淀粉,并考察了反应条件对产物封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羧甲基淀粉的封堵性能受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影响。随反应时间增加,反应温度升高,溶液的封堵性能先增大后减少,存在最佳值。产物具有最佳封堵能力的反应条件为:反应原料比为nAGI∶nNaOH∶n氯乙酸=8∶8∶1,最佳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 h。  相似文献   

17.
以溴代乙酰糖和7-羟基黄酮为原料,使用较弱的碱(1 mol/L KCl的NaHCO3溶液),采用相转移催化法以较高的收率合成了7-羟基黄酮木糖苷(1)和7-羟基黄酮鼠李糖苷(2)。考察了反应方式、温度、投料比对糖苷化反应收率的影响,最佳反应条件为n(7-羟基黄酮)∶n(溴代乙酰糖)=1∶1.6,丙酮溶液中40℃反应15 h,收率分别达到64%和59%。化合物(1)和(2)的结构经IR1、H-NMR、EI-MS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碳酸钴、丙酸和异辛酸为原料,二甲苯为带水剂,经成盐反应合成混合有机酸钴,再由硼酸三丁酯进行硼酰化反应,合成橡胶-金属钴盐粘合剂硼酰化钴。成盐反应采用单因素扫描法考察了带水剂、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对混合有机羧酸钴合成的影响,得到成盐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二甲苯为带水剂,反应温度115℃,反应时间3.5 h;酰化反应采用响应面法,研究了反应温度、时间、硼酸三丁酯与碳酸钴的摩尔比等因素对硼酰化钴中钴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硼酸三丁酯与碳酸钴的摩尔比对其含量影响显著,温度和硼酸三丁酯与碳酸钴的摩尔比的交互效应影响显著,最优合成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74℃,反应时间2.6 h,硼酸三丁酯与碳酸钴的摩尔比为0.335∶1,在此条件下合成的硼酰化钴中的钴含量22.4%。  相似文献   

19.
以油酸甲酯(MO)为植物油脂模型物,通过烯烃复分解反应制备1-癸烯,以油酸甲酯转化率和1-癸烯得率为评价指标,探究了反应底物、催化剂类型、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和MO与反应底物物质的量之比对烯烃复分解反应制备1-癸烯的影响,最后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反应底物丁香酚和Grubbs第二代催化剂C2有利于本反应体系,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40 min,催化剂C2用量1%,n(MO):n(丁香酚)1:10,在此条件下MO转化率和1-癸烯得率分别为96%和78%。  相似文献   

20.
深入讨论了物理化学教学中的热化学部分中经常采用的反应进度和摩尔反应等重要概念,并采用摩尔反应概念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提出引用一种新的概念—单位反应概念,详细介绍单位反应概念并把它代替摩尔反应概念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