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快速推进,农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是十分重要手段,能够对乡村环境进行全面的优化。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结构、乡村发展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使得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难度逐渐增大,应根据乡村景观的各种要素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突出乡村的特点以及特色,实现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的和谐发展,本文就对闽南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我国正处于城乡社会大转型时期。乡村的人口、土地、经济、文化、宗教、产业、制度、机制等方面的重构将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环都市区乡村景观重构、规划理论与建设模式则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研究内容。国家新农村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及田园综合体建设,都需要乡村景观规划的理论与方法指导,尤其是当下城市景观千篇一律,乡村景观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也是特色不明显,趋同现象加剧。从国土空间规划、乡建与城建的背景出发,以当下都市区乡建的问题、乡建的目标为导向,详细探讨乡村景观的类型、构成、表达与乡村景观重构、规划理论、建设模式,为环都市区乡村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3.
城乡统筹背景下三亚乡村景观特征评估与优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统筹发展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长期发展的主要方向,以城乡统筹规划为先导,乡村将迎来空间和功能的巨变。通过景观的方式协调城乡风貌,引导乡村保护与发展是城乡统筹发展中的重要命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海南省三亚市以旅游为主导的城乡统筹发展模式下的乡村景观优化路径进行研究,并对三亚乡村景观特征评估和景观优化策略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乡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4.
以福鼎佳阳畲族乡周山村景观整治工程为例,通过梳理项目背景,分析乡村旅游建设的意义。根据乡村旅游景观规划的基本原则,探讨人性化设计的概念和理念,明确周山村人性化设计的应用方向。从游客需求出发,围绕人性化设计角度,结合周山村景观方面现有的问题,从生态保护、传统文化及民族个性的发扬与传承、产业发展、平衡建保矛盾等方面,提出该村旅游景观规划与设计策略,为类似景观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型乡村旅游地发展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的一项重大任务,而乡村旅游开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国内一些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的农村地区,因势利导,接待游客参观,展示新农村形象,并拓展各种旅游项目,形成新农村建设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本文以江苏常熟蒋巷村为例,通过实证调研。从开发建设、经营管理、产品市场等运行要点分析新农村建设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并对其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期促进国内其他乡村旅游地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6.
《规划师》2010,(Z2)
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有利于发挥乡村地区的优势,摆脱传统的乡村观念和乡村产业对乡村发展的制约。因此,重新塑造乡村功能,构建乡村产业发展模式,是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刘家山村村庄规划注重保护村庄特色,保持了原有村庄的社会网络和文化传统,并注重社会、经济、人文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塑造社会主义农村新风貌提供了指引。  相似文献   

7.
乡村旅游是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模式.如何将乡村旅游与村庄环境整治和保护高度统一起来.不仅关系着乡村旅游的发展方向.更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繁荣前景。本文通过对武汉市黄陂区长岭岗村庄规划实践的总结.探求发展新农村建设与乡村旅游更好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邝强 《广东建材》2007,(7):169-172
本文紧紧围绕环境敏感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这个主题,针对湖南东江湖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实际,论述景点建筑及基础设施对景区景点景观生态保护及旅游文化的作用,探讨东江湖风景名胜区景点建筑生态技术设计优化方向,倡导建筑生态文明与山水生态文明、地域历史人文、新农村社区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4)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建设什么样的乡村景观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文章阐述乡村景观的概念、构成、功能,探讨新农村建设中乡村景观规划的原则,提出乡村景观规划的三种模式,分别为生态宜居型、休闲观光型、村镇社区服务型,并探讨各种模式的要点。构建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景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新农村生态环境,可以有效推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皮凤梅  王林秀 《安徽建筑》2010,(6):48-49,71
新农村建设的一项新举措是发展旅游产业,旅游为带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新途径。依托大洞山风景区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以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大洞山新农村建设的举措,并针对新农村建设中资金不足、缺乏统一规划等瓶颈,构建了大洞山新农村建设BOT模式。  相似文献   

11.
正新农村景观规划是包含土地及土地上的居住区、建筑物、道路、水系、等在内的地域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是建立在布局规划和景观规划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的基本特征与属性,在区域的范围内进行环境与空间的合理结合。在新农村景观的规划与设计建设中,既要体现乡村新貌,体现农村的现代气息,又要保护好文物古迹,保护好生态环境;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既要保持农村纯朴民风,弘扬优良传统,又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形成新农村的新风尚。笔者就新农村景观规划与设计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邵莉  周东 《规划师》2012,28(4):46-51
在我国多级政府管理体制下,一级规划主管部门对应一级规划事权。城乡统筹规划如何面向规划事权是充分发挥规划职能、构建和谐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济南市立足实际,面向管理需求,对应规划事权,划定市区为规划区,构建由宏观层面的城市总体规划、市区镇村体系规划,中观层面的中心城控制性规划、重点地区次区域规划,微观层面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新农村建设规划组成的城乡统筹规划体系,尤其是加强了承上启下的市区镇村体系规划、重点区域的南部山区保护与发展规划、覆盖乡村全域的新农村建设规划,实现市区暨规划区城乡规划的多层次统筹。  相似文献   

13.
现阶段景观规划繁荣发展,其中涉及到部分农村问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以鳌山湾景观规划项目为例,在城乡统筹理念指导下,探讨了新农村建设同景观规划共融共生、联动发展的思路,以及村庄整合、农村风貌、农村旅游开发等方面在景观规划中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城乡发展还有一定差距,需注重城乡协调发展。在乡村规划中,景观规划受技术、理念等限制,乡村景观规划及设计缺乏全面思考。本文从乡村景观含义、特征方面出发,提出新型城镇化下乡村景观规划合理发展道路,结合实际案例,对乡村景观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旨在为更合理地治理乡村环境,促进乡村景观建设可持续发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5.
美丽乡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旅游引导下的小城镇建设模式是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三岔河乡为例,在分析其旅游资源的基础上,从生态景观、乡土风貌、公用设施和产业结构四个方面探讨了建设旅游型集镇的基本思路并提出规划策略,以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6.
自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国家各层面共同发力推动乡村建设,广西也印发了相关指导意见,提出要发展"文化+"和"旅游+"乡村模式,积极推进探索和实践。本文以广西百色靖西市念安屯项目改造为例,提出将文、农、康产业发展相融合,从乡村地域文化、建筑改造、观光农业、智慧农游的角度出发,进行乡村景观规划设计,为驱动乡村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加快,但是在新农村的建设过程中,农村地区的交通、文化、经济、技术等仍较为落后,大大阻碍了美丽乡村的建设和发展。因此,根据乡村的具体情况,以科学合理的理念,因地制宜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是重构美丽乡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在资源约束趋紧、经济落后的西部地区,以特色文化、生态理念引领新农村的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都兰县赛什堂村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充分利用赛什堂村优越的自然、人文景观资源,尊重并保持赛什堂村原有的空间格局,随山就势构筑山村廊道,规划赛什堂村结构为"一心、一轴、五片区"的空间布局结构,并将新农村建设与村庄产业规划、景观规划、旅游规划、生态环境规划等有机结合,打造传统藏族风情特色村落,成为具有旅游休闲、旅游生态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以及青海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高品质的高原乡村特色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推动赛什堂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相较于城市,乡村在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呈现出滞后情况。基于美丽乡村建设理念下,为达到既定的建设工作目标,需有效落实村庄景观规划设计问题,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本文通过阐释乡村景观的概念,分析了当前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说明了村庄景观规划设计原则,提出了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村庄景观规划设计的有效方案,以进一步增强村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实际成效。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与此同时,乡村景观生态资源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和冲击.文章从分析乡村景观生态特征和现存问题入手,从生态学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了以保护生态资源为前提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