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西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地开展了起来。对钢铁产业而言,新疆目前是我国钢铁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之一,同时也是钢铁产业发展最快和产能增长最快的地区。截止2011年末,新疆共有钢铁冶炼企业102家,其中新建、改扩建企业34家。现有企业已具备1200万吨的炼钢生产能力。目前在新疆除了原有的八钢拥有较大钢铁产能外,新兴铸管、阜康市金鑫铸造有限公司、天瑞特种钢、金汇控股、首钢伊钢、航天工贸和昊融实业等企业也纷纷建设或已建成了一定规模的钢铁产能。从目前有关企业在新疆的发展规划看,宝钢八钢、首钢伊钢、新疆伊钢(八钢控股)、奎屯西姆莱斯特钢、新疆金  相似文献   

2.
2008年6月30日,由唐钢与邯钢合并组建、迄今为止我国产能规模最大的钢铁企业——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石家庄挂牌成立,宣告中国钢铁的一艘“巨轮”正式启航。从而拉开了河北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钢铁强企的序幕,掀开了河北省提高钢铁产业集中度,由钢铁大省向钢铁强省迈进的崭新一页。  相似文献   

3.
《中国钢铁业》2020,(1):20-2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化解钢铁过剩产能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6年以来,部分地区备案实施了一批钢铁产能置换项目。但从实际情况看,一些项目产能置换手续不完善,有的存在“打擦边球”借机扩大产能的问题,一些项目在布局、规模等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影响了钢铁产业健康发展。为进一步深化钢铁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我国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经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部际联席会议)研究,现就完善钢铁产能置换和项目备案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4.
姜晓东 《钢铁》2013,48(10):1-5
 简要分析了中国钢铁行业炼铁、炼钢和轧钢产能现状,结合在建、设计和规划产能的情况,从产能利用率、经营状况等角度对中国钢铁产能过剩问题进行了剖析、判断,阐述了中国钢铁产能过剩具有阶段性和结构性的特点,探讨了钢铁产能过剩对中国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并探寻产能过剩的深层次原因,提出了化解钢铁产能过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以建筑用钢为主的新疆钢铁行业产能严重过剩,2016年33家钢铁企业粗钢产能2984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34%,去产能任务重。"十二五"以来,新疆乌鲁木齐、哈密、昌吉、石河子等地形成了风电、光伏、输变电、农机等装备制造园区产业,产业集中度超过90%。但由于新疆装备制造业本地配套程度低,装备用钢大多从内地购买,导致装备产品成本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一边是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一边是装备制造要从内地购钢。为改变这一局面,新疆钢铁与装备  相似文献   

6.
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相关产业环境的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铁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不是钢铁产业自身的事情,它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经济环境及政策息息相关,与中国各钢铁区域市场的整合、钢铁工业粗钢生产规模密切相关,与钢铁产业科技进步、规模经济、市场机制完善等因素紧密相联。本文试图从产业政策、产业发展周期、产业运行状况等角度分析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即产业组织结构优化)所面临的基本产业环境。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影响粗钢集中度指标的钢铁企业重组事件特性进行分析,并依据一定的规则对部分重组企业年度粗钢产量进行调整,从而计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粗钢集中度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重点钢铁企业粗钢生产规模的变化,指出2010年中国钢铁产业集中度指标得以提高的根本性原因,并对钢铁产业集中度指标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8.
钢铁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经过近30年快速发展,我国钢铁产业产能迅速扩大,于1994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产钢大国,并连续14年保持粗钢产量第一。钢铁产业在为经济发展作为重要贡献的同时,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生产力布局不合理、产业集中度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有待提高、总体产能相对过剩、落后产能过大等。一方面,国家引导鼓励企业积极采用新技术,降低能耗、提高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钢铁产业的联合重组,  相似文献   

9.
《冶金管理》2009,(11):1-1
从全球角度看,钢铁产业与上游原料供应产业,如铁矿石供应产业,和下游用户,如汽车产业相比,集中度非常低。从我国钢铁产业看,就更是如此。虽然我国连续十几年的粗钢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钢铁生产非常分散,如2008年我国CRA为23.37%,远低于日本的77.59%。因此,提高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进而增加企业盈利能力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钢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出口国和消费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钢铁大国,但并不是钢铁强国。目前,中国《钢铁产业政策》虽然已经出台,但缺乏配套措施,钢铁行业结构性问题依然突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步履维艰,产业集中度低下,技术创新能力较差,钢铁企业能耗高、污染高、效率低,缺乏国际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钢材加工配送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模式,是钢铁产业链的延伸。根据新疆机械装备制造业发展及重点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建议八钢进行钢材加工配送布局。以适应未来钢材市场需求变化,提升销售体系能力,确保八钢"一体两翼"的发展战略实现,建设西部及中亚最具竞争力的钢铁产业流通链。  相似文献   

12.
施灿涛  吴秀婷  朱涛 《钢铁》2021,56(9):50-55
 为了研究数据在钢铁行业的生态化利用问题,介绍了中国钢铁行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以及新发展阶段对钢铁企业的新型能力要求,阐述了钢铁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分析了钢铁行业数据资源特点及数字赋能基础,数据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生产要素不断交叉融合,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优化行业资源配置、支撑政府行业治理3个层面,总结了钢铁行业数据发力的重点领域,提出以基于区块链的“数字基建”构建行业新型信用体系,支撑钢铁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述新疆铁矿的地质特征及资源特征,并结合新疆钢铁业的发展现状,对新疆铁矿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吕培 《山东冶金》1994,16(2):39-42
阐述了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要性,正确处理产品产量与品种质量、工艺装备水平的关系和企业老设备改造与新项目建设、产量规模与经济规模,外部条件与发展规模,钢铁工业结构优化与企业结构优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寿荣 《炼铁》2012,(1):1-6
20世纪最后10年内,中国钢铁工业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进入21世纪后其增速更加惊人。2000年钢产量1.2848亿t(铁产量1.3049亿t),2008年钢产量增加到5.0031亿t(铁产量4.6928亿t),这意味着8年内年钢产量增加了2.89倍。尽管2008年发生了世界金融危机,但中国政府及时采取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中国钢铁工业保持了增长趋势,2010年钢产量6.2665亿t(铁产量5.9001亿t)。通过分析中国炼铁领域在过去10年的发展情况以及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认为中国炼铁工业将面临资源紧缺、结构不合理、能耗过高及环境负担重的挑战,中国炼铁工业的健康发展依赖于我们如何处理所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钢铁工业得到极大的发展,世界钢产量从1900年2850万t增长至2000年8.43亿t。第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出现在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个快速增长时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经济快速发展对钢铁产品需求的增长是钢铁生产的拉动力,技术进步是钢铁工业发展的推动力。预计21世纪世界钢产量将达到20亿t/年,铁产量可能超过13亿t/年。基于国内市场需求,中国钢铁工业产量保持在4~4.5亿t/年,2015年后铁的年产量有可能下降。中国炼铁将面临资源短缺、炼铁高炉结构不合理、能源过度消费和环境压力的挑战。中国钢铁工业必须是以国内需求为导向型的。中国炼铁工业健康发展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应对挑战。  相似文献   

17.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持续深入,中国钢铁产业布局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全球钢铁布局特征可分为资源依托型、市场临近型及沿海港口型3种主流类型。从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客观审视目前中国钢铁工业的布局调整,分析中国钢铁布局的历史沿革、动态变化、存在的问题,对钢铁布局过程中其与工艺流程结构、区域容量和兼并重组的关系进行研究。最后,从钢铁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大战略出发,建议加大“北钢南运”步伐,努力将粗钢产量不平衡指数控制在4以下,可一定程度上解决“北钢南运”的历史问题,助力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许立松  张琦 《中国冶金》2021,31(9):36-45
钢铁产业是区域工业发展的重点,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建立了重点区域钢铁产业能耗和CO2排放模型,分析区域特征对钢铁产业节能减排的影响。模型以2015年为基准年,基于粗钢产量预测结果,设置了与节能减排技术普及和生产结构调整相关的4个情景,用于分析2015—2030年国内重点区域钢铁产业的能耗和CO2排放。结果表明,降低钢产量是区域钢铁产业节能和CO2减排的根本措施。随着重点区域的粗钢产量进入峰值区,技术普及因素的节能贡献力将持续减少,生产结构调整的节能减排贡献力则逐渐增强,成为重点区域钢铁产业节能减排的关键红利来源。同时还可得出,对重点区域钢铁产业发展影响最大的区域特征是市场需求,经济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对钢铁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逐渐增强。未来重点区域钢铁产业的发展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新增产能更倾向于布局在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近10年全球钢材需求量大幅增长,但国外钢材生产大国并没有过分追求规模扩张,而致力于资源掌控,调整生产流程合理布局,使企业和装备大型化,进行品种研发及节能减排等。通过对国内外钢铁工业国际竞争力的分析,提出了中国钢铁工业应该在提高资源掌控能力、产业集中度、品牌优势、节能减排水平等方面有所作为,使我国钢铁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印度铁矿石的资源储量、生产能力、国内需求、出口现状;探讨了印度钢铁工业的国家政策、未来发展趋势及铁矿石新增产能的可能性;研究了今后印度铁矿石的出口潜力,并综合分析了今后影响印度铁矿石出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