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用N-甲基二乙醇胺扩链制备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PSAA)进行机械共混,由于共混物中两种带相反电荷的基团(叔胺基和羧基)能形成离子键,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通过DMA、SEM、溶胀比、交联度及粘度和组分之间的关系等方法证明了,离子链的引入可以明显改善共混物的相容性,并且PSAA的含量在60%附近,体系可达高相容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甲苯-2,4-二异氰酸酯(TDI)和丙三醇(GCR)为原料,低温下反应生成AB2型活性中间体,再升温,同时加催化剂合成超支化聚氨酯(HBPU)。反应中得到的超支化聚氨酯的分子量为1.1368×104,支化度约为0.4,玻璃化转变温度为111℃。硬脂酸改性的超支化聚氨酯熔点为55.1℃,而且与线型聚氨酯(TDI-N220共聚)共混后,均在其含量为15%左右时,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延伸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空白试样的3.4和3.2倍。  相似文献   

3.
用N-甲基二乙醇胺扩链制备的热塑性聚氨酯(TPU)和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PSAA)进行机械共混,由于共混物中两种带相反电荷的基因(叔胺基和羧基)能形成离子键,提高共混物的相容性。通过DMA、SEM、溶胀比、交联度及粘度和组分之间的关系等方法证明了,离子链的引入可以明显改善共混物的相容性,并且PSAA的含量在60%附近,体系可达高相容结构。  相似文献   

4.
单糖分子为原料,Koenigs-Knorr法合成一种带羧基和多羟基的糖苷衍生物,以此糖苷衍生物为单体制备超支化聚酯。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波谱、凝胶渗透色谱、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热重分析表征中间产物和超支化聚酯结构。超支化聚酯与聚乳酸共混制备复合膜,扫描电镜观测复合膜的相容性,拉力试验测试复合膜的力学性能,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复合膜的热性能,接触角测量仪测试复合膜的润湿性。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超支化聚酯目标产物,超支化聚酯的相对分子质量随代数的增加而上升,支化度较高,热稳定性较好。超支化聚酯与聚乳酸相容性良好,共混之后聚乳酸的力学性能、热性能及润湿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5.
紫舛线辐照HDPE/PVA短纤维共混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的 …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接触角测定、SEM、抽滤分析和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了紫外线辐照HDPE/PVA短纤维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相容性。结果表明,经紫外线辐照后,由于在分子链上引入了〉C=O、-COOH、-OH等极性基团,HDPE与水的接触角度小,亲水性增加。在与PVA短纤维共混过程中,HDPE分子链上引入的含氧基团与PVA分子链上-OH基团形成氢键,增强了共混体系相界面相互作用,使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得到了明显提  相似文献   

6.
采用接触角测定、SEM、抽滤分析和力学性能的测试研究了紫外线辐照HDPE\PVA短纤维共混物的力学性能和相容性。结果表明,经紫外线辐照后,由于在分子链上引入了>C=O、-COOH、-OH等极性基团,HDPE与水的接触角变小,亲水性增加。在与PVA短纤维共混过程中,HDPE分子链上引入的含氧基团与PVA分子链上-OH基团形成氢键,增强了共混体系相界面相互作用,使共混物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当辐照时间超过144h,由于HDPE降解严重,共混物的韧性突降。  相似文献   

7.
超支化聚醚/丁羟聚氨酯互穿网络的制备及力学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阳离子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了端羟基超支化聚醚,并对其端基进行改性,调节超支化聚醚与丁羟聚氨酯的相容性。采用FT-IR,1H-NMR对改性前后超支化聚醚进行结构表征。HTPB型聚氨酯在改性超支化聚醚的存在下原位聚合形成超支化聚醚/丁羟聚氨酯互穿聚合物网络,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加入超支化聚醚可以明显提高HTPB型聚氨酯胶片的力学性能。其中加入30%第4代改性超支化聚醚时,其最大拉伸强度提高了3.86倍,达到2.65 MPa。最大延伸率提高了3.7倍,达到1868%。  相似文献   

8.
超支化聚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支化聚合物具有高度支化的三维球状结构及众多端基从而表现出与线型分子截然不同的性质,如无链缠结、低粘度和良好的相容性,且其合成方法简单,成本低,因此其在聚合物共混改性剂、涂料、药物缓释和催化反应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综述了超支化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能及合成方法等方面,并简要介绍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用FT-IR、DSC及TG研究了氯化聚丙烯(CPP)/聚氨酯(PU)二元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共混物中PU分子的C=O键伸缩振动吸收峰红移,说明PU分子的C=O与CPP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其作用形式主要为C=O键与CPP分子中C-Cl键的偶极-偶极相互作用或C=O与CPP中α氢的氢键作用.这种相互作用是CPP与PU相容的分子基础,使共混物两组分之同具有好的相容性,DSC扣TG分析结果均证明了此点。此外,加入PU可以显著提高CPP的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从研究熟塑性聚氨酯和氯化聚乙烯的共混配比出发,对共混材料的共混方式、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相容性等进行了研究。通过共混发现,共混物的力学性能要优于单一组分,同时共混物的耐油性能和耐溶剂性能也都较好,其中当共混比例CPE/TPU为30/70时综合力学性能相对较好;TPU/CPE共混体系为部分相客体系;相对于使用纯热塑性聚氨酯,共混物的总成本降低幅度也较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子模拟软件Materials Studio(MS)6.0对不同比例聚氨酯(PU)与聚氯乙烯(PVC)共混物的相容性进行了分子模拟。模拟结果显示,当PU/PVC质量比在90/10时,两者的相容性最好。采用湿法相转换法制备PU/PVC共混膜。研究了PU/PVC共混体系铸膜液的热力学相图、成膜动力学,测定了共混膜的断面形态、X射线衍射光谱、热失重曲线、透气性、导热效率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添加PVC后,PU/PVC铸膜液体系的分相曲线均不同程度地向PU-DMF轴移动,分相时所需凝固浴的量减少;与PU膜相比,当PU/PVC质量比在90/10时,膜透气性由0.1561 L/(cm~2·min)增至2.600 L/(cm~2·min),导热效率由0%增至25.18%,断裂拉伸应变由414.26%增至430.96%,综合性能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聚醚聚氨酯的力学性能,采用端硬脂酸酯基超支化聚酯和端乙酸酯基超支化聚酯与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型聚氨酯(PET-PU)形成互穿网络聚合物。结果表明,前者出现明显的相分离,而后者最大拉伸强度和最大延伸率比PET-PU提高了1.33倍和2.74倍。采用基团贡献法讨论了超支化聚合物与PET-PU的混容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借助示差扫描量热(DSC),扭辩分析(TBA)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技术研究了聚醚醚酮(PEEK)/酚酞型聚芳醚砜(PES-C)共混物的相容性特征。结果表明共混物是部分相容的,共混物的相容程度与共混物的热历史有关。在共混物相容程度较高时,共混物的两个 T_g 随共混物组分的改变彼此向对方移动;共混使对应于 PES-CT_g 的玻璃化转变变宽。PEEK/PES-C 共混物的部分相容性从两者有一定程度的分子链水平的相互作用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4.
采用分子动力学(MD)模拟方法在COMPASS力场下,研究了不同质量比(90/10、70/30、50/50、30/70和10/90)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乳酸(PLA)共混物的相容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比例下共混物的Flory-Huggins相互作用参数(χ)均小于χcritical,可以预测PET与PLA两者具有良好的的相容性。对不同比例的PET/PLA共混物中C-C原子对分子间径向分布函数的分析进一步证明PET/PLA共混物是相容的。通过分析共混物中不同组分羰基上的O和羟基上的H原子对分子间径向分布函数发现,PET和PLA分子链间可以形成C=O…H-O氢键,有利于其共混物形成相容体系。  相似文献   

15.
不对称熔融共混体系相行为的Monte Carlo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自由体积扩散(FVD)算法模拟了不对称A/B型不相容熔融共混体系的行为,模拟结果表明,如果温度足够高,即使不相容共混体系同类似于相容体系的相行为。还模拟了低分散相含量的A/B型不相容共混体系呈现出的部分相容的现象,认为部分相容的原因是由于B的含量非常低,分子链热运动过程中,B与B聚集到一起的机会比75/25的A/B共混体系要少得多,分散相相区尺寸非常小,部分锭甚至以分子级水平与A相混,因而共混物  相似文献   

16.
通过共混方式制备了超支化水性聚氨酯(SWHBPU)共混改性聚氨酯。采用黏度测试表征了的共混乳液的流变性能,通过静态拉伸测试和差示扫描量热法(DSC)考察了共混胶膜的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并利用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胶膜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SWHBPU的添加可以有效降低聚氨酯乳液的黏度;共混聚氨酯胶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均得到提高,最大升幅分别为124.69%和20.13%,而ΔTg和软硬段微相分离在SWHBPU质量分数为6%时达到最大值,表明力学性能的提高是由聚氨酯微相分离程度的增大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聚醚型多嵌段聚氨酯与氯化聚氯乙烯共混物的相容性 …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DSC及FT-IR方法研究了聚四亚甲基醚型多嵌段聚氨酯与氨化聚氯乙烯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果表明,共混物具有两个分立的Tg,属不相容体系。多嵌段聚氨酯硬段含量的增加,加强了SPU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同时也减小了共混物两组分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8.
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TDI、HPA、丁二酸酐、超支化聚酯为原料,合成了一种新型可紫外光固化的水性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用FT-IR跟踪研究了合成过程基团的变化.测试了超支化预聚体水溶液粒径,结果表明该粒径随丁二酸酐含量的增加而减小.对固化膜的力学性能测试和热重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超支化聚氨酯丙烯酸酯中端丙烯酸酯基含量的增加,固化膜的热...  相似文献   

19.
刘明光  李亮  王威 《材料保护》2021,54(9):68-72
设计合成了含硅聚氨酯(SPU)、环氧树脂(SEP),将二者按不同比例共混,制备了SPU/SEP共混物,以此作为舰船防污涂料用基体树脂展开研究.利用红外光谱仪对SPU、SEP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SPU/SEP组成比对共混物的动态力学性能、力学性能和表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成功地将有机硅基团引入到聚氨酯、环氧树脂结构中;SPU和SEP的相容性较好,共混后的聚合物玻璃化温度在20~50℃之间,材料硬度较高;SPU/SEP共混后拉伸和剪切强度得到提高.测定了共混物对水和甘油的接触角,并计算出试样的表面能,发现随着SEP加入量的增加,材料的表面能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当SPU/SEP的质量比为50/50时,聚合物的表面能最低,达到24 mN/m.  相似文献   

20.
6 分子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目前分子复合材料多采用溶液共混法制备。研究表明[2,3],三元共混物均相溶液的浓度、增强相分子,树脂基体和组份之间的相容性及加工成型条件等都对MC的微观相结构和力学性能影响很大。当共混物溶液浓度C<<Ccr时,刚棒状分子(链段)之间无相互作用力,均相溶液呈光学各向同性,其溶液粘度(η)符合牛顿流体定律;此时体系为相容均相共混物;在C<<Ccr时,刚棒状分子(链段)增强相与热塑性树脂基体的分子(链段)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溶液粘度(η)表现为非牛顿流体行为,但此时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