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油封旋转动密封对轴表面状态提出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油封表面效应和结构效应的密封理论,分析密封时轴的加工、材质、热处理、表面状态等所应遵从的基本条件.从动力学过程,对H.K.Muller密封过程方程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2.
在计算海浪对单个小直径圆柱作用力的过程中.将圆柱考虑为一个理想化的广义单自由度体系,研究了自由表面效应对圆柱动力响应的影响,并利用莫里森方程对其中的阻力项进行线性化,同时结合随机振动的相关理论,得出了圆柱响应谱的表达式。与不考虑自由表面效应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非金属管道因性能优异可广泛应用于集输工艺及输油管路中,但对其沿程摩阻系数的工艺计算还尚在探索阶段。从输油管道内壁面的表面粗糙度和表面润湿性对流体在其中的沿程摩阻的影响进行了总结,并对表面润湿性发生改变所带来的表面滑移效应进行了介绍,简单论述了液体与管道内壁面的润湿性及因其所产生的表面滑移效应对沿程摩阻系数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管道沿程摩阻系数受内表面粗糙度,流体与管道内表面的润湿性,由润湿性引起的表面滑移效应及液体的表面张力等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基于Jeager 的移动热源理论建立热模型, 预测磨削表面温度。研究了淬硬轴承钢及一些低合金钢回火硬度与回火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回火硬度与回火温度关系的回火效应模型。磨削热导致回火引起淬硬钢磨削后表面硬度变化。通过合并磨削热模型和回火效应可以预测工件磨削后的表面硬度变化。进行了淬硬GCr15 轴承钢的高速磨削试验, 研究了工件速度和磨削深度对磨削后表面硬度的影响。试验值与预测值能够较好吻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在硎圾限元软件MARC/MENTAT320研究了静态接触条件下表面粗糙效应对密封磨擦副接触性态的影响,揭示了若干表面粗糙形貌参数对涉及及磨损寿命和磨擦功耗等密封系统工作性能的这种接触性态的影响规律,为提高动力密封系统的工作品质提供了有意义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改变掺杂在粒子表面表面活性剂的数量研究粒子表面特性对液体电流变效应的影响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无水复合钛酸锶粒子 ,粒子表面掺杂不同质量分数的表面活性剂材料 ,把这些粒子均匀分散在硅油中形成悬浮液 .测试结果表明 ,粒子的表面特性对液体的电流变效应影响巨大 ,表面极性和界面极化与分散粒子的表面状态有密切关系 .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油封唇口结构效应和表面效应为机制的油封旋转动密封条件出发,分析了汽车拖拉机油封元件缺陷、轴的表面状态和处理方法、轴面粗糙度、加工和安装、轴的转速等对密封机理诸因素的影响及导致密封失败的过程,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推导了在考虑导线、大地的表面效应和导线电晕作用下的输电线方程的数值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9.
工艺条件对CdS纳米粒子量子尺寸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硫脲为表面修饰剂对CdS进行表面修饰,并将CdS分散在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的乙醇水溶液中,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分析了各种反应条件对CdS纳米粒子量子尺寸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将硫脲用于CdS纳米粒子的表面修饰能有效地降低CdS纳米粒子的粒径,大大提高了其量子尺寸效应,硫脲与CdS之间的不同比例、硫脲修饰前后溶液的pH值对CdS纳米粒子的量子尺寸效应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在pH值为2.00,硫脲与Cd^2 比例为8:1的条件下,得到了粒径大小为5nm、粒径分布均匀的CdS纳米粒子,TEM观察到的结果与Brus公式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滚动轴承工作表面失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滚动轴承在工作状态下,滚道表面长期受交变载荷的作用,由于化学及物理方面的因素,导致滚动轴承工作表面产生点腐蚀及疲劳效应,造成轴承早期失效。针对轴承早期失效——点腐蚀及疲劳,从材料本身的质量及轴承的工作条件,分析了轴承点腐蚀及疲劳失效发生及发展的原理。阐述了影响表面点腐蚀及疲劳失效的因素:材料的冶炼质量、热处理状态、表面加工精度、表面残余应力、润滑油、接触表面塑性变形等,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减少点腐蚀及疲劳失效现象的发生,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1.
基于LuGre模型的气缸摩擦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高精度电-气比例/伺服控制系统设计时基于模型的摩擦力补偿需要,基于LuGre模型建立气缸的动态摩擦模型.搭建了一个新型的气缸摩擦力测试台,通过测量活塞匀速运动时摩擦力与活塞速度的关系辨识了模型中的静态参数;针对在时域估计模型动态参数存在诸多困难,提出将活塞的运动方程在平衡点附近线性化,通过测量活塞位移和驱动力之间的频率响应函数来间接估计动态参数值.测试了气缸在不同腔内压力下的摩擦力特性,结果表明:库伦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和黏性摩擦系数与压力近似成线性关系,而Stribeck速度和模型动态参数基本不受气缸两腔压力变化影响.正弦变化力激励下的活塞位移计算曲线和实验结果对比表明,参数估计准确,该模型能很好的描述气缸的摩擦力特性.  相似文献   

12.
Diamond-like carbon ( DLC ) films have recerntly been pursued as the protection of MEMS against their friction and wear. Plasma enhanced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PECVD) technique is very attractive to prepare DLC coating for MEM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paration of DLC films using twinned electron cyclotron resonance (ECR) microware PECVD process. Raman spectra confirmed the DL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ilms.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FT-IR) characterization indicates the carbon is bonded in the form sp^3 and sp^2 with hydrogen partciputiag in bondiag. The surface rougbness of the films is as low as approximately 0.093nm measured with an utomic force microscope. 4 CERT mierotribometer system is employed to obtain information about the scratch resistance ,friction properties, and slidiag wear resistance of the films. The results show the deposited DLC films have low friction and good scratch/wear resistance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3.
在线接触摩擦副中,非光滑结构单元的凹坑、凸包、波纹、鳞片形态等表面凹坑形貌对其耐磨性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凹坑的直径、深度对耐磨性的影响十分显著。以圆形凹坑非光滑形貌为例,采用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方法,对非光滑表面凹坑不同直径和深度的磨损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了仿生非光滑表面对摩擦副耐磨性影响的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线性摩擦副工作过程中,凹坑间距为1 000 m的条件下,摩擦副表面的等效应力和摩擦力随着圆形凹坑直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其深度的增大而呈抛物线增长;且在凹坑直径为100 m、深度为300 m时,矩形块的耐磨性最优。  相似文献   

14.
以理想粗糙表面同刚性平面的滑动弹性接触研究对象,通过对求解域及第一种Fredholom积分方程的离散求得,得出了不同摩擦系数下的接触参量,并与无摩擦时的数值解及经典Hertz解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
1 IntroductionThe advent of newsilicon process technology has ledto the development of micro-components known asMEMS.In MEMS devices ,various forces associated withthe scale come down with size . When the dimension ofthe machine decreases from1 mmto 1μm,the area de-creases byafactor of a million,whilethe volume decreas-es by a factor of a billion. The resistive forces such asfriction,surface tension are proportional to the area in-crease a thousand times more thanthe forces proportionalto…  相似文献   

16.
摩擦副不同表面织构化的润滑减摩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研究织构位于摩擦副不同表面时的润滑减摩性能,对无表面织构、上试件单表面织构、下试件单表面织构和双表面织构四种不同形式的摩擦副分别在富油和乏油两种润滑条件和50N,100N两种载荷下进行摩擦磨损试验,观察摩擦系数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载荷越大,表面织构对摩擦系数的影响越显著;富油条件下,上、下试件单表面织构均能减小摩擦系数,而且上试件单表面织构更加有效;乏油条件下,下试件单表面织构减小而上试件单表面织构增大摩擦系数;双表面织构在不同的润滑条件下均不能减小摩擦系数.  相似文献   

17.
通过试制样品的“预压力的影响实验”和“泵浦热和冲击力的影响实验”,测试了预压力和泵浦热对超小型泵浦激光器铟组件影响.结果表明,在预压力作用下,结构组件的粗糙峰嵌入铟组件表面增大其静摩擦力,进行功率-电流-温度性能测试的样品该现象更明显;泵浦热作用引起铟组件与泵浦晶体之间发生了部分粘着现象增大其静摩擦力;2.5m冲击实验后的功率—电流-温度性能测试的泵浦热引起铟组件发生动态再回复,对受冲击力而引起的粗糙峰嵌入铟组件表面行为起固化作用,增大其静摩擦力,提升泵浦晶体抗冲击性能,提升铟组件超小型泵浦固体连续激光器的抗冲击性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干平整轧制过程中工作辊与带钢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仅能定性分析、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问题,经过大量的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充分结合平整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基于粗糙度的基本理论,根据干平整轧制过程中摩擦特点构造了反映工作辊及带钢表面粗糙度与摩擦系数之间一一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模型计算策略,并将其应用到宝钢冷轧薄板厂1 220平整机组的生产实践,定量分析了工作辊及带钢表面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有效地提高了轧制压力的预报精度与产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液固二相流体润滑状态下表面形貌特性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焜  王超  汪俊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2,19(3):195-196,204
从分析具有代表性的活塞环-缸套摩擦磨损实验入手,对比不同流体润滑条件下缸套的表面支承系数、中心区流体存储系数和峰谷储油系数等参数,研究了液固二相润滑条件对摩擦副摩擦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