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注聚合物井井底堵塞物解除方法的室内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乃林  牛桂玲 《钻采工艺》2002,25(6):86-88,96
针对大庆油田注聚合物驱油的实际情况,测定了注聚合物驱井底堵塞物的组成,分析了形成堵塞的原因。对解除堵塞的方法进行了探讨,得到了一种有效的解堵剂。用岩心实验对解堵剂的解堵效果进行了评价,对解堵工艺的实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对两种现场钻井完井液体系进行了岩心损害与解堵实验测试,并对不同类型的氧化型解堵液和酸化液进行了腐蚀性对比实验评价。实验结果表明,正电胶钻井液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性能;氧化型解堵液的解堵效果明显优于非氧化型解堵液;氧化型解堵液适合于解除聚合物钻井液固相损害,而且对金属设备的腐蚀性小,可以进行现场作业。  相似文献   

3.
防砂水平井旋转水射流解堵工艺参数优化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了水平井解堵效果评价地面实验装置,使用实际堵塞筛管进行了水平井旋转水射流解堵实验,研究了解堵效果与解堵液类型、施工排量、移动方式等施工参数间的定性关系,分析了其影响规律,并对解堵施工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阶段推进停留"取代以往的"匀速推进"解堵方式,解堵器每次推进1.5~2 m并停留喷射2~4 min可得到较好的解堵效果。在解堵过程中施工排量越大,解堵效果越好,实际施工中解堵排量不低于550~600 L/min为宜;同时,使用复合酸解堵液,可达到更加均匀的解堵效果。通过实验发现,旋转水射流解堵技术更适用于堵塞严重的筛管,堵塞越严重解堵效果反而越好。  相似文献   

4.
对配制的不同配方的解堵剂,通过各种性能评价,包括腐蚀实验和破乳剂的配伍性实验,得到该解堵剂的性能较好,对油井管柱、设备均不会造成腐蚀伤害,并且不会影响原油的后续处理加工。不同配方的解堵剂不仅对塔河油田油井中沥青质堵塞物的产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而且对已经产生的堵塞物有较好的溶解效果,对效果好的解堵剂进行复配后发现解堵效果有明显改善;另外该解堵剂对原油还有一定的降粘作用,有利于原油的开采输送。  相似文献   

5.
对于酸敏储层和裸眼完井的井,不能采用酸化和射孔方法清除滤饼和清除固相损害,利用改进的岩心流动仪,对两种现场井液体系进行了 心污染与解堵实验,并对比评价了不同类型的氧化型解堵液和酸化液的腐蚀性,实验结果表明,正电胶海水井液具有较好的保护储层性能,氧化型解堵液的解堵效果明显优于非氧化型解堵液,氧化型解堵液适合于解除聚合物铵盐水钻井液固相损害,而且对金属设备的腐蚀性小,可以进行现场作业。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除碳酸盐岩超低渗透储层钻井泥浆污染,通过响应面回归模拟分析解堵剂对泥饼和岩心溶蚀率差值来评价复配酸组分对泥饼和岩心的溶蚀效果,确定了适宜的解堵剂配方,考察了复配酸对岩心的解堵效果,分析了解堵机理。结果表明,在泥饼溶蚀中各组分的影响大小顺序为H_2O_2HClHFHAc,在碳酸盐岩岩心溶蚀中各组分的影响大小顺序为HClHAcHFH_2O_2;解堵剂配方为9.2%HCl+1.3%HF+5%H_2O_2+15%HAc时,解堵后的岩心渗透率恢复率达到130%;该复配酸具有缓速性能,在解堵的同时能将岩心的伤害降到最低,能有效保护地层结构,达到深部酸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解堵技术选优决策的未确知测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文献[2]基础上,针对七种解堵技术在大庆油田某采区23口井上的试验结果,建立未确知测度识别模型,对七种解堵技术效果综合评价、排序、择优,以指导今后油田的解堵工作。未确知测度识别模型理论严谨、测度函数构造精细。根据评价空间分割的有序性,建立了置信度识别准则代替最大隶属度识别准则,减少误判。为使识别对象按优劣排序,建立了排序的评分准则。与模糊综合评判、灰色聚类分析等评价模型比较,具有分辨率高、识别合理的优点,是选优、识别、综合评价的实用模型。  相似文献   

8.
旅大10-1油田A5井聚合物堵塞日益严重,通过多种化学分析方法对现场堵塞垢样进行了组分分析,并针对堵塞物特点开发了一种新型复合解堵工艺;通过对复合解堵工艺的垢样溶蚀试验评价和解堵物模试验评价表明,复合解堵工艺能够有效地降解注聚井堵塞物、恢复地层渗透率和吸水性能。对A5井进行了现场解堵试验,解堵后目标地层吸液量由502m3/d上升至800m3/d,取得了良好的解堵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上某油田修井作业后出现油井产能下降的现象,开展了储层污染原因的分析,结果认为现场用修井液与地层流体的不配伍是造成储层污染的主要原因。为此,室内研究出了一套适合修井污染后的新型解堵增产液体系,并对体系的综合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新型解堵增产液体系对无机垢具有较好的溶解能力,与地层流体配伍性较好,对油管的腐蚀较小。注入2 PV新型解堵增产液后,岩心驱替的渗透率恢复值可以达到115%左右,说明研究的新型解堵增产液体系不但能够解除前期修井过程中带来的储层污染,同时对储层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综合体现出对油井具有很好的解堵增产效果。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常用修井液修井作业后,表皮系数均大于0,使用研制的新型解堵增产液进行解堵,表皮系数大幅降低,比采油指数和日产油量大幅增加,效果优于常规酸化解堵液。  相似文献   

10.
渤海油田注水井解堵增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渤海油田注水困难的问题,在对注水井注水动态和堵塞物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注水井的系列堵塞机理,并研制出相应的解堵剂,即BHJ系列解堵剂。分别对有机解堵剂溶解沥青、石蜡能力、洗油能力、破乳能力以及无机解堵剂溶蚀充填砂、溶蚀岩样、溶解无机盐垢、溶解铁锈、静态挂片腐蚀性、难溶垢转化率等进行了室内评价试验,结果表明,该解堵剂对堵塞物溶蚀率高达90%以上。在渤海油田进行现场施工12井次,措施井视吸水指数大幅度上升,措施成功率100%。实践表明,BHJ系列解堵剂具有解堵且不伤害地层骨架的优点,同时具有适用范围广、解堵率高、渗透率改善效果好等特点,可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近期在配制完井液时使用的两项新技术对钻井液完井液滤饼进行溶蚀实验研究,清除内外滤饼技术研究;国外工作者在研究中得到的一些结论以及酶处理的完井液。同时介绍了两种新评价程序地层损害评价实验程序(使用动滤失仪CDFC);预制筛网损坏评价程序(使用预制筛网堵塞实验仪器MCDFC)。  相似文献   

12.
滤饼的物理化学结构是影响其质量好坏的内在因素,现有研究仍主要侧重于对滤饼表面微观形貌的表征和元素组成分析方面,很少见到对滤饼物理化学结构空间分布特征方面的研究分析。提出了一种应用荧光显微镜并结合Adobe Photoshop CS6图像处理软件分析钻井液滤饼物理化学结构空间分布特征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统计白色(即原蓝色荧光)区域的像素值并计算其占比,即可直观地反映出不同层位处被测处理剂的含量变化情况。以自制的聚合物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LX-2为对象的研究结果表明,滤饼中被测聚合物荧光面积呈现出"表层 >中间层 >底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常规烘干法测得的滤饼吸附水含量以及灼烧法测得的聚合物处理剂含量与之呈现了相似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认为,在钻井液中适当加入能够在高温高压及高矿化度条件下依旧具有较强水化、成胶能力,且能够有效提高其滤饼吸附水能力的可变形类处理剂是增强钻井液滤失造壁性能的重要途径之一。该新方法将有助于进一步认识钻井液滤饼物理化学结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钻井液滤失造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可逆转油基钻井液体系配制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可逆转乳化剂和流型调节剂的筛选,确定了可逆转油基钻井液体系配方,即用5^#白油与氯化钙含量25%水溶液构建油水比60:40基液+1%石灰+2%可逆转乳化剂HN408+1.5%辅乳剂RSE+1%降滤失剂HFR+2%有机土+1%流型调节剂HSV+重晶石至密度达1.2g/cm^3。对该钻井液体系进行抗温、抗钻屑和海水污染、泥饼清除、储层保护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钻井液体系具有很强的抗温和抗污染能力;能使油包水乳液转变成水包油乳液,因而在完井时泥饼易于清除;储层保护效果好,渗透率恢复值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目前没有针对纳米封堵剂封堵效果评价的方法。在室内进行评价时,实验结果往往会无法反映出纳米颗粒的封堵作用。在借鉴现有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对滤失介质的选择和改善,形成了渗透性滤失评价方法。该方法可操作性高,能反映出纳米颗粒的封堵效果,并通过对不同粒径的纳米颗粒封堵效果的评价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该方法对于纳米颗粒的评价和在现场施工中的选择都有一定评价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钻井液滤饼在钻井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测量其厚度一直倍受关注,但目前采用的测量方法都是接触法。由于此类方法与滤饼接触使滤饼变形,测量精度较低,因此寻找一种非接触式测量钻井液滤饼厚度的方法变得十分必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已运用于其它行业的几种成熟的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原理,并对这些方法能否用来测量滤饼厚度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提出了一种运用光、电、机械相结合测量滤饼厚度的非接触式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液化石油气脱硫技术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液化石油气中各种硫化物的脱除方法 ,提出了精密脱硫的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钻井液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全面了解国内外钻井液技术研究现状、明确钻井液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在调研大量相关文献及报道的基础上,对近年来国内外出现的钻井液新技术进行了分类归纳总结,从新型钻井液体系、储层保护技术、防漏堵漏技术、新型钻井液处理剂、钻井液泥饼清除技术等5个方面对其进行了介绍。其中,新型钻井液体系涉及各种水基钻井液体系、油基钻井液体系、合成基钻井液体系和成膜钻井液体系等;介绍了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保护技术;防漏堵漏技术主要介绍了可溶粒子降滤失剂、超低渗透添加剂、微凝胶聚合物降滤失剂等;新型钻井液处理剂包括快钻进KSAJ、Mn3O4加重剂、季铵盐表面活性剂、页岩抑制剂(乙基葡萄糖苷和SIAT)和高温保护剂GHB等;还对钻井液泥饼清除技术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世界范围内原油沥青质沉积问题多有发生,对原油开采及后处理带来极大困难,研究沥青质沉积抑制技术和解堵技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综述了油井沥青质沉积抑制技术,包括调整生产参数和添加化学抑制剂,如天然脂肪酸类有机物、含苯环的表面活性物质、植物油类或油品加工产物、离子液体、金属氧化物纳米粒子。介绍了沥青质沉积解堵技术,包括机械法、化学法、热力法、生物法、外力场、复合解堵法等。对沥青质沉积抑制及解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需提前对油井或管道做好评估、分析、预测,深入研究沉积抑制及解堵机理,明确不同技术的适应性,加强复合解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不同条件下泥饼固化提高固井二界面胶结强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室内模拟实验方法,对不同养护温度与泥饼厚度条件下泥饼固化提高固井二界面胶结强度的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养护温度为45℃的条件下,泥饼厚度为0.5mm和1.0mm时,泥饼固化后固井二界面胶结强度分别提高了230.86%~4 538.74%和757.30%~106 537.50%;在养护温度为80℃的条件下,泥饼厚度为0.5mm和1.0mm时,泥饼固化后固井二界面胶结强度分别提高了656.28%~1 979.69%和331.19%~5 258.82%。通过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探讨了泥饼固化提高固井二界面胶结强度的主要原因,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钻井液滤饼厚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钻井液性能指标,但目前采用的钻井液滤饼厚度测量方法都是接触式的测量方法,测量时测量头会与滤饼接触,使滤饼变形影响测量精度。因此只有使用非接触法才能准确测量滤饼的厚度。介绍了其它行业成熟的几种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对这些方法能否用来测量滤饼的厚度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提出了用光、电、机相结合实现非接触测量滤饼厚度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