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核设施周边环境土壤样品中238Pu/239,240Pu活度比的信息特征可用于评估核活动,为了获得准确的核素比,需要建立238Pu/239,240Pu活度比的分析方法。在三正辛胺(TOA)萃取法分析Pu含量的基础上,考察了盐酸和硝酸洗涤以及洗涤用量对U、Th、Am等杂质元素的去除情况,并引入共沉淀步骤进行前处理流程的优化,建立起一个基于TOA萃取色层的土壤样品中238Pu/239,240Pu活度比的分析方法。当土壤样品量为25 g时,该方法Pu的化学回收率大于70%,U、Th的去污因子大于104,Am的去污因子大于103238Pu的最低检测比活度为(6.0±1.6)×10-6 Bq/g,239,240Pu的最低检测比活度为(6.4±0.4)×10-6 Bq/g(n=3)。该方法可应用于环境土壤样品中238Pu/239,240Pu活度比的分析,为军控核查和环境监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采用γ能谱法和放射化学分析法对大亚湾核电站、阳江核电站、台山核电站周围海域及非核电周围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水平进行了监测,分析了核电液态流出物排放对附近海域海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大亚湾核电早期由于异常排放导致附近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显著高于本底水平,此后恢复至本底水平;阳江核电周围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变化范围为0.49~4.77 Bq/m3;台山核电周围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变化范围为<0.11~2.21 Bq/m3;非核电周围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变化范围为0.62~2.52 Bq/m3。广东省近岸海域海水137Cs活度浓度在本底水平范围内波动。  相似文献   

3.
长白山是欧亚大陆东缘的最高山系,是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环境受人类扰动较少,能较好地反映全球大气核试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在长白山地区沉降的137Cs量。为调查137Cs经多年衰变和迁移后在长白山土壤中的分布规律,本文利用就地HPGe γ谱仪测量分析了长白山主峰北坡、南坡及西坡的高山荒漠带、苔原带、岳桦林带、针叶林带等土壤中238U、232Th、40K和137Cs的活度浓度。结果表明,火山灰覆盖的区域,土壤中的238U和232Th等天然放射性核素含量较高,最高值分别为112 Bq/kg和154 Bq/kg;植被茂盛、地势平坦区域137Cs活度浓度较高,最高为1.07×104 Bq/m2。  相似文献   

4.
236Pu的含量控制是钚热源的一项重要参数,通过α能谱准确测量镎靶溶解液中痕量236Pu,建立镎靶辐照靶件溶解液中钚的分离方法。根据杂质组成特点采用TBP-TEVA萃取色层双柱分离,用氨基磺酸亚铁以及亚硝酸钠对钚进行调价,对靶件溶解液中的Al、Fe、U、Th和Np等进行分离,去污系数均大于104,钚的回收率为90.7%。研究大量238Pu对α能谱测定236Pu的干扰,结果表明,大量238Pu会造成仪器本底升高,238Pu能谱峰分辨率降低;在7 500 Bq 238Pu干扰下,测量4.3 h 时,236Pu的最小可检测活度为1.20×10-2 Bq(当量质量为6.11×10-16 g)。计算结果表明,镎靶溶解液样品中钚的同位素比值n(236Pu)/n(238Pu) ≥4.63×10-8时,取合适的样品量使得电沉积源中238Pu 活度在 450~7 500 Bq范围内,均可测量其中的痕量236Pu,同时可准确测定同位素比值n(236Pu)/n(238Pu)。  相似文献   

5.
α衰变核素和β衰变核素发射的射线具有电离空气能力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为研究α或β衰变核素对空气电离能力的大小,本研究采用蒙特卡洛方法模拟理想放射源发出带电粒子在空气中的能量沉积,并结合空气电离理论,计算放射源表面不同距离处电子离子对产生率。利用此计算方法,研究放射源形状、粒子能量、活度和粒子能量分布对电子离子对产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射源表面空气中电子离子对产生率的大小主要受放射源活度的影响,而粒子能量及能谱分布等主要影响电离空气范围及电子离子对产生率衰减速率; 3.7×106 Bq/cm2的α放射源最大电子离子对产生率可达1011~1012 cm-3•s-1量级, 3.7×106 Bq/cm2的β放射源最大电子离子对产生率可达109~1010 cm-3•s-1量级。研究结果可提供数据支持,为新的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技术开发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关键核素在相关介质中的吸附和扩散参数获取是深地质处置安全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探究了137Cs和90Sr在北山不同地区花岗岩中的吸附和扩散过程,并通过拟合扩散数据给出有效扩散系数。不同地区花岗岩矿物组成基本类似,但是具体比例有所差异。吸附实验结果表明:算井子地区的花岗岩对137Cs和90Sr的吸附性能最强,而新场和沙枣园地区的花岗岩的吸附性能相当。137Cs在新场、算井子和沙枣园地区的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9.0×10-14、9.3×10-14和1.0×10-13 m2·s-1,90Sr在新场、算井子和沙枣园地区的有效扩散系数分别为1.2×10-13、5.6×10-13和3.2×10-13 m2·s-1,两种核素在3个地区的花岗岩中的有效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7.
便携式γ谱仪主要用于主冷却剂水样中典型核素的现场辅助识别及其活度浓度的测量分析。为确定典型核素特征峰净面积和水样中该核素活度浓度的关系,必须进行源峰效率刻度。本文通过测量133Ba、137Cs、60Co 3种核素的混合溶液得到效率刻度曲线,然后对不同活度浓度的137Cs标准溶液、131I标准模拟溶液进行测量。结果表明,谱仪均能正确识别137Cs、131I核素,活度浓度测量的相对误差均<10%,初步满足元件破损监测精度和灵敏度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137Cs是核设施环境监测中重点关注的人工放射性核素。对2012—2021年某核设施周围土壤中137Cs放射性水平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同类核设施进行了对比,建立了一套针对土壤中137Cs所致居民外照射剂量的本底扣除方法,估算了该核设施周围土壤中137Cs所致居民外照射剂量。结果表明:2012—2021年期间该核设施周围土壤样品中137Cs的活度浓度平均值呈现出先下降后回升的趋势,近10年平均值1.81 Bq/kg,略高于同类核设施。从监测点位来看,137Cs活度浓度平均值较高的6个点位中有4个分布在该核设施周围2 km半径内。该核设施周围土壤样品中的137Cs所致居民年均外照射有效剂量为1.32μSv,仅为核设施公众年剂量目标值的0.5%。  相似文献   

9.
以去离子水为初始释放环境,考察了1年释放周期内,两类典型低、中水平放射性废物固化体在被水完全浸泡情景下,3种关键核素60Co、137Cs、90Sr的向外释放行为。使用平均有效扩散系数作为表征参数。多个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3种核素向外释放表现出规律性的趋势,即137Cs最快,60Co最慢, 90Sr相比居中。对于不同的核素,起始活度对释放行为的影响是不同的。借助SEM探讨了废物体微观结构对核素释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第三代SiC半导体探测器具有体积小、响应时间快、中子/伽马(n/γ)甄别容易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反应堆堆芯剂量监测。本文针对自研的第三代Si C半导体探测器,采用电子束蒸发真空镀膜的技术将中子转换层材料6LiF(6Li丰度为95%)喷镀到SiC基底上,厚度为25μm,实现了中子转换层厚度优化。利用241Am α放射源(活度9.37×103 Bq)开展α粒子响应信号幅度的测量,并在137Cs γ放射源(活度6.23×107 Bq)环境下开展γ射线的响应测试。另外,在标准辐射场系统中进行了SiC探测器的中子注量率响应线性度测量、γ剂量率响应线性度测量以及中子注量率响应线性标定。结果表明:该探测器在1×103~1×106 cm-2·s-1中子注量率范围内线性响应拟合R2=0.996 9,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n/γ剂量响应范围为0.005~20 Gy·h-1,可用于核电现场反应堆中子和γ剂量的实时、精...  相似文献   

11.
在短寿命放射性医疗废物中发现长寿命杂质核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确定短寿命放射性医疗废物能否清洁解控及短期的衰变贮存是否有效,本研究使用γ谱仪分析已放置了10个半衰期以上的低水平含99Tcm的放射性废物中残留的放射性核素,通过核素的全能峰定性,通过感兴趣区的净峰面积定量.经过了衰变贮存,虽然所有核素的活度浓度均低于相应的清洁解控水平,但在99Tcm废物中检出了长寿命核素137Cs、155Eu、123Tem、154Eu,其中137Cs、155Eu分析为99Tcm的母体99Mo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杂质核素进入99Tcm所致,123Tem、154Eu可能为99Mo靶中杂质核素衰变而成.半衰期最长的长寿命核素137Cs的半衰期为30a,短期的衰变贮存并不能使这些长寿命核素活度显著减少,可见控制放射性药物的核纯度具有重要意义,可防止后期产生的医疗废物处置复杂化.  相似文献   

12.
以国家标准为基础,对环境水体中~(90)Sr和~(137)Cs的监测方法进行了技术改进:增大采样量(50~100L),选择高效沉淀剂和低水平探测器。采用改进后的方法测定了50~100L水中~(90)Sr和~(137)Cs,结果显示:~(90)Sr和~(137)Cs的浓集效率分别为(91.3±2.8)%和(97.2±1.4)%;~(90)Sr的全程回收率为81.5%±2.8%;~(90)Sr和~(137)Cs的探测下限分别为8.6×10~(-4) Bq/L和9.8×10~(-4) Bq/L。50L水中~(90)Sr的比对结果显示,4家实验室测定值与标称值的相对偏差均小于11%。以上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环境水中微量~(90)Sr和~(137)Cs的监测,可满足环境本底调查和环境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新型铯选择性吸附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金属镍粉表面原位合成了与金属基体紧密结合的亚铁氰化镍钾(KNiFC/Ni)吸附剂。经分析,其表面为面心立方晶系的亚铁氰化镍钾(KNiFC),厚度约为40~80nm,晶格参数为0.996 0nm,化学组成可表示为K1.4Ni1.3Fe(CN)6。结果表明:该吸附剂不水解,对137 Cs具有较高的吸附容量,非常快的吸附速率,很高的选择性,Cs的吸附分配系数(Kd)可达105 mL/g,即使在1.0mol/L NaNO3溶液中,Kd值也大于103 mL/g;该吸附剂吸附137 Cs为典型的离子交换机制,NH+4由于具有和Cs+相近的离子半径所以竞争最为强烈。本吸附剂有望用于含铯废液的处理及137 Cs的分离或提取。  相似文献   

14.
由于对环境影响的关注,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人们进行了大气、陆地和海洋环境人工放射性核素变化监测与研究,研究的主要核素是131I、137 Cs、134 Cs和129I。除了关注浓度水平的变化外,还进行了通过大气和海流对事故释放的放射性核素运行路径的模拟研究。研究表明,受气候条件的控制,事故释放进入大气的放射性核素先经过太平洋到达北美,然后越过大西洋到达欧洲,最后绕北半球一周后到达中国。除事故核电站周边外,全球大气中131I活度浓度在mBq/m3量级,137 Cs活度浓度在0.1~1mBq/m3量级。事故释放进入海洋的放射性核素将随海流向东输运,然后在北太平洋随环流输运。研究也发现在离开源地不远的海区,由于混合进入200m水深以下的次表层水,在远离事故核电站海区水体的137 Cs活度浓度可达100Bq/m3,但大部分水体137 Cs活度浓度在Bq/m3量级,仅稍高于本底水平。  相似文献   

15.
通过巨正则系综方法与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了100~900 ℃下,134Cs、137Cs、90Sr、110Agm131I 5种重要核素在石墨上的吸附率随温度、压强等参数的变化,并根据工程实际参数,推算他们在HTR-10一回路中反射层、石墨碳砖以及石墨粉尘上的吸附量。研究表明,Cs和Sr倾向于吸附在石墨的H位,而Ag和I倾向于吸附在石墨的T位,且他们的吸附能也有所差异。此外,核素粒子数密度与吸附率呈线性关系,而温度与吸附率呈指数关系。最后,通过研究5种核素在HTR-10一回路中的吸附情况,发现其中的放射性主要来自于核素134Cs、137Cs和131I,而90Sr和110Agm的贡献较少,这与唯象模型的保守估计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6.
武永伟  曾志  马豪 《辐射防护》2018,38(3):197-204
利用中国锦屏地下实验室(CJPL)低本底γ谱仪对北京地区近4年34组气溶胶样品中长寿命放射性核素进行研究。发现气溶胶样品中含有238U、226Ra、210Pb、232Th、228Ra、 40K、7Be、137Cs,其活度浓度均值分别为17.47 μBq·m-3、21.19 μBq·m-3、2.39 mBq·m-3、11.12 μBq·m-3、14.43 μBq·m-3、226.64 μBq·m-3、6.98 mBq·m-3、2.36 μBq·m-3,且均在本底范围之内。同时,放射性核素活度浓度与环境参数存在相关性,7Be、40K、137Cs、226Ra均与季节负相关,210Pb与季节正相关;40K与空气质量指数(AQI)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研制了一种能同时测量混合场中γ和中子注量率的涂硼电离室,并实验测试了其性能。涂硼电离室由两个大小和结构一致的腔室组成:1个仅对γ灵敏,另1个对γ与中子均灵敏。用强度为2.7×107 s-1 的Am-Be源测得电离室的中子灵敏度达9.2×10-16 A/(cm-2•s-1),在剂量率为5.24 μGy/h的137Cs γ场中,电离室的γ灵敏度达7.36×10-16 A/(MeV•cm-2•s-1)。涂硼电离室I-V曲线坪长为600 V,坪斜小于4%/100 V,在工作电压为-400 V时,其γ补偿修正系数<5%,可用于核设施周围的混合场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