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RGD-3B热释光仪对达朵泥石流堆积台地进行研究,以单片再生剂量法测定其剖面样品的等效剂量值(E.D.),结果表明:达朵台地剖面随深度的增加,埋藏时间增加,接受周围环境U、Th、K等的辐射剂量增多,等效剂量值总体上呈上升趋势,范围为92.91~155.38 Gy。说明采用热释光技术对古泥石流堆积台地进行年龄测定是可行的。确定达朵台地堆积时的年龄范围,对于云南小江流域划分泥石流活动期次、第四纪地层以及年代学标尺的建立具有基础性意义,同时为古泥石流堆积台地这种事件性的环境记录载体测年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热释光技术对模拟阳光晒退后的泥石流标样和实际阳光晒退后的泥石流样品进行了热释光信号分层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泥石流发生后经过曝光,样品积存热释光晒退程度随深度增加逐渐减弱,光晒退明显。光晒退随光照强度和时间增大而增强,深度增大,但深度变化总体不大。模拟的阳光晒退实验晒退深度达1 mm左右,实际阳光晒退实验晒退深度达6 mm左右。根据等效剂量随深度的变化可知,天然泥石流块状样由两次泥石流堆积形成。这一结果可为利用热释光技术开展泥石流测年和发生期次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热释光研究了云南小江流域蒋家沟现代泥石流物质热释光信号的变化.样品包括物源区倒石堆风化物(5个样)、通过区堆积物(3个样)、堆积区表碛层(12个样).测试结果显示:由于阳光晒褪情况不同,释光矿物在泥石流发生过程中热释光信号的强度有明显的衰退;堆积区表碛层12个样的泥石流物质似是2次泥石流形成的,其剩余等效剂量相差很大,其中13-19号样是泥石流物质堆积时晒褪较充分的一段.研究显示释光测年可用于泥石流的断代.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北京白河流域柯太沟、西白莲峪两条泥石流沟谷堆积物的热释光测定,研究现代泥石流物质的热释光本底,得出泥石流物质在流动过程中其热释光信号存在明显的减弱现象.物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的等效剂量平均值分别为63.19、52.42和49.54 Gy.且因光晒退的影响,两条沟谷每个样点的表层本底值均小于距表层5~10 em的深层本底值.北京白河流域泥石流堆积表层物质的残留本底值在11.2~28.5 ka之间,这一结果是应用古泥石流物质进行热释光测年的基础,为古泥石流测年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热释光断代技术对云南东川泥得坪台地进行地质年代测定,其年代测定结果为9.3~57.1 ka,建立了古泥石流台地垂向年龄序列,得到泥得坪古泥石流的时间结构,为恢复古泥石流环境提供年代数据。年代数据显示:泥石流堆积具有不连续性,并出现年代倒转;放射性元素铀、钍、钾可能受当地降雨的影响存在淋溶淀积,年剂量率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蒋家沟流域古泥石流物质选频释光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BG2003释光仪研究云南蒋家沟流域泥得坪台地、多照台地、大凹子沟、蒋家沟4个地点的8个古泥石流物质样品的选频释光特征,确定了发射光子的特征发射频率.在蓝光(488 nm)激发下,各样品的发射光子分别出现在波长为300、310、320、400、460 nm处.用绿光(532 nm)激发上述相同样品,发现其在波长为300、310、320、460 nm时的计数最为明显.进而确定出泥得坪堆积台地在不同时期泥石流物质释光谱图大体一致,但大凹子沟与多照古泥石流堆积台地不同时期的泥石流物质释光谱图表现出差异.以泥得坪堆积台地为例,该台地的上部、中上部、下部泥石流物质样品在绿光激发下,在波长为310、320、460 nm处,随辐照剂量的加大,样品的释光光子数递增.由这一规律可确定泥得坪堆积台地泥石流物质用于年龄测定的波长.  相似文献   

7.
应用热释光技术对北京清水河流域稀性泥石流表层物质进行热释光信号测定,西北山沟、达摩沟、前桑峪沟三沟的形成区等效剂量平均值为48.38 Gy,流通区的平均值为91.75 Gy,堆积区的平均值为62.02 Gy。三个沟的表层泥石流物质本底小,说明原有的认为泥石流由于受物源本底影响无法测年的认识是有局限性的。这个事实可以为应用热释光对老泥石流测年提供依据,对于在泥石流堆积物质中应用热释光技术进行年代测定具有基础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采集湖光岩玛尔湖周围部分岩洞内的岩样及岩壁下和湖岸边的砂土样品,用粗颗粒法测量它们的热释光和光释光;用复合作用剂量响应模型分析热释光和光释光剂量响应,并计算对应的热释光和光释光古剂量。结果表明:相同采样点的样品,热释光和光释光古剂量间都存在一些差异;不同采样点样品的释光剂量相差很大;热释光古剂量测量值较准确的样品,光释光古剂量测量值与热释光测量值无显著的数量级差别。此测量分析对第四纪火山考古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等效剂量的准确测定是进行地质样品热释光年龄测定的关键。采用不同辐照间隔增量测量泥石流物质标样,测得的等效剂量值是不同的,说明辐照剂量增量对泥石流物质样品等效剂量值存在影响。测试选用已知等效剂量为30 Gy的泥石流标样,按不同的辐照剂量增量进行等效剂量测定。2.5Gy/min的β源(90Sr-90Y)辐照剂量增量分别选用1、2、4、6 min时,测得的等效剂量分别为19.3、22.3、26.4、23.0 Gy;8 Gy/min的β源(90Sr-90Y)辐照剂量增量分别选用0.5、1、1.5、2 min时,测得的等效剂量分别为17.6、19.6、25.3、15.6 Gy。研究表明:对于30 Gy的泥石流标样,剂量率为2.5 Gy/s的β源(90Sr-90Y)测定泥石流物质时最适合的辐照剂量增量为4 min。剂量率为8 Gy/s的β源(90Sr-90Y)测定泥石流物质时最适合的辐照剂量增量为1.5 min。  相似文献   

10.
采用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了从中国西南某核设施场区周边采集的150个土壤样品中的U、Th、K含量。样品在中国核动力研究院实验型反应堆活性区孔道辐照,中子积分注量为3×1017/cm2。照射后的样品在相同几何条件下用高纯锗γ射线能谱分析系统测量其γ放射性。用相对比较法,求出待测元素的含量,并用统计理论分析了对照区与异常区土壤中U、Th、K三种元素含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异常区和对照区的3种元素含量及Th/U比均呈负相关或相关性不强。另外,U、Th在土壤粘粒中的含量较土壤其它组分中的要高,这个趋势U比Th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香港地区土壤、常用建材及路基体中~(238)U、~(226)Ra、~(232)Th 和~(40)K 含量的测量结果,由此估算了空气γ吸收剂量率和室内氡浓度,并且与初步实测值进行了比较。最后估算出天然本底辐射所致香港居民人均年有效剂量当量为3.24 mSv。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青岛市1 500 km2范围内大密度土壤放射性核素(238U、232Th和40K)和地表γ辐射测量,系统深入地研究了其放射性特征、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青岛市土壤中核素232Th和40K的放射性比活度偏高,而2388U偏低.地表γ辐射吸收剂量率(平均值91.87 nGy· h-1)略高于全国和世界平均值,研究发现地表93.14%的γ辐射来自地面放射性核素238U、232Th和40K的γ辐射,其中232Th和40K的贡献占81.21%,是主要的贡献者.地质背景是影响地面γ辐射吸收剂量率的主要因素,燕山期各类花岗岩是导致青岛市区—王哥庄一带γ辐射吸收剂量率偏高的主要原因;同时环境因素(路面材料、地貌景观)对地表γ辐射吸收剂量率也存在一定影响.虽然研究区的γ辐射吸收剂量率较高,但其年有效剂量(0.56 mSv)远低于公众照射年剂量当量限值1.0 mSv,人居环境基本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13.
Soil samples in and around salt field area have been analyzed for natural radioactivity concentration using gamma ray spectrometer.The activity concentration for ~(232)Th,~(238)U and ~(40)K are ranged from 27.88 to 45.27 Bq/kg, from BDL to 13.30 Bq/kg,and from 135.54 to 381.28 Bq/kg,respectively.The measured activity concentrations for these radionuclides were compared with world average activity of soil.The average activity concentration of ~(232)Th in the present study is 1.19 times higher than world median value while the activity of ~(238)U and ~(40)K is found to be lower. The absorbed dose rates due to these radionuclides were calculated.The average absorbed gamma dose rate due to the presence of ~(232)Th,~(238)U and ~(40)K in soil samples is 36.99 nGy·h~(-1).These results indicate no radiological anomaly. The data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will serve as a base line survey for primordial radionuclides concentration in the study area.  相似文献   

14.
用厚源α计数测定TL和ESR年代中的钍、铀年剂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叙述了用厚源α计数技术测定TL和ESR年代中钍系和铀系年剂量的原理和方法。该方法主要优点是测定α年剂量时,可将计数率直接代入生龄公式,不需要计算钍、铀含量和剂量率转换因子。但在估算β和γ年剂量时,必须假定样品中的钍、铀放射性是相同的,或者用“对”技术来确定钍、铀含量。  相似文献   

15.
中国成年男子摄入原生放射性核素所致内照射剂量估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诸洪达  刘庆芬 《辐射防护》2005,25(2):91-101,108
本文依据近年来对膳食摄入量和人体器官组织含量研究结果和有关文献进展,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估算了我国当前成年男子摄入原生放射性核素(氡与子体除外)所致年待积有效剂量约为O.484mSv,比UNSCEAR世界估算值高约69%;^238u放射系的约为估算值的2.6倍;钍放射系的约为3.6倍。这些差异可归因于我国土壤铀、钍浓度都高于世界均值和特定膳食组成等因素。采用直接法估算40K年有效剂量为O.168Msv,接近于世界估算值(O.165Msv)。^z38U系和^232Th系核素按直接法和间接法估算值分别为O.22mSv和O.3mSv,都比UNSCEAR世界相应估算值高。这些结果为推荐我国天然辐射剂量参考值、我国参考人相应参数和辐射监测背景值提供了有用依据。最后,对我国今后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基于φ75 mmx75 mm NaI(T1)多道能谱仪实验测量结果,采用全谱法测定空气吸收剂量率,从理论和实验入手建立能谱剂量转换函数G(E).选取铀、钍、钾模型和铀、钍、钾混合模型,以及人工放射性核素60Co、137Cs获取标准能谱N(E),用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G(E)函数的系数,并用G(E)函数法和贝克公式法估算剂...  相似文献   

17.
报道广东省某独居石生产伴生放射性矿开发利用企业辐射环境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2019、2020年度,该企业周围区域内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为113~263 nGy/h;空气中氡浓度为<3.7~25.4 Bq/m3,钍射气浓度为5.9~14.2 Bq/m3;土壤中U、Th和226Ra含量分别为0.99~4.85 mg/kg、31.4~90.0 mg/kg和18.9~57.9 Bq/kg;地下水中U、Th 和226Ra含量分别为<0.04~0.10 μg/L、<0.05~0.16 μg/L和<2.0~5.7 mBq/L;排放废气中的U、Th总量远小于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