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通过李清照词与男性词在写作对象及其精神气质、内容上有无寄托及词风等方面的比较,分析了李清照与男性词人在描写女性方面存在的差异:李清照以词的形式透视自己的内心情感,抒情主人公真率自然、高洁纯朴,其词直抒性灵,别无寄托,词风清新典雅、真切细腻;男性词人多以歌伎舞女为描写对象,词中人物浓装艳抹、柔媚俗气,其词多有寄托,词风艳丽,且采用代言体,无法真正深入人物内心.  相似文献   

2.
柳永特殊的生活经历使得他走上了通俗文学的道路。他把目光投向市民、歌伎、都市生活,在词中叙写男女恋情,描绘北宋社会的"太平气象",并采用赋体笔法创作慢词,大量使用市井口语和俚语。他的词作具有鲜明的市民意识。  相似文献   

3.
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认知发展的结果,文章从转喻视角出发,分析了流行语“门”族词的一词多义现象,用转喻的三种方式解读了流行语“门”族词的一词多义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影响转喻发生的三大影响因素,进一步帮助人们认识语言的一词多义现象。  相似文献   

4.
检索词扩展是提高信息检索效率的重要方法,扩展的方式分为相似词扩展与相关词扩展。关键词和主题词是文献主要内容的概括,它们间存在相似关系与共现关系,利用这些关系构建关键词相似表、关键词相关表、关-主转换表与主题词共现表,这四个构成词间关系网,由这个关系网实现检索词的各种扩展方式。本文通过理论与实例的方式对关系网的建立与应用进行描述。  相似文献   

5.
在单轴双各向异性媒质中,研究了平面波的传播并找到了传布方程的简单解,同时给出了该媒质的波数面的实例。  相似文献   

6.
近代汉字术语多在中-西-日语互动中形成。同为汉字化圈成员的中国与日本,用汉字词意译西方术语的方式主要有二:(一)借用汉语古典词对译西方术语,古汉语词在翻译过程中发生词义缩小、放大或引申;(二)按汉语构词法创造新词对译西方术语。本以“科学”、“哲学”为例,分别论述这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分布式系统结构中,各个结点间最佳路由的选择问题。根据优选原理,结点间最佳路由的建立及传布,导至整个系统最佳路由的建立。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在IBM—PC微机上利用CDBASEⅢ建立德汉词典库的一种方案。探讨了德语词词典顺序的存贮方式;以少占存贮空间为目标的库文件与数据的结构;以及在此方式下加速词查找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文情感分类的一词多义,以及完整语义信息表示问题,采用EB A P模型表示词向量,使用RCNN和Attention结合的方式提取文本特征,改善了模型捕获文本全局及局部语义特征和关键情感信息能力.  相似文献   

10.
基于并行计算的词共现衰减因子模型实现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带衰减因子的词共现模型,可以自动生成包含词与词相关性信息的资源.由于该模型考虑了词与词之间距离的概念,同普通的词共现模型相比,该模型更能准确地描述词与词之间的相关性信息.但因该模型在大规模语料处理中的计算量非常巨大而难以在传统的串行环境下实现.克服这一困难的有效方法是建立并行计算环境下的词共现模型计算模式,通过MPI并行群集环境下成功地实现了该模型的计算,取得了理想的加速比和并行效率,为中文信息处理基础资源的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1.
梦及梦境包含了主观、唯心及不可知等非理性意象,同时又似幻似真地再现真实生活情境,梦意象描写往往能陡增词作品的艺术表现力,以梦入词的写作在唐宋词中倍受青睐、屡见不鲜。本文针对唐宋词的文体特征与梦自身性质相契合要素作探讨,分析梦意象与唐宋词在表现手段的客观一致的问题,由此得出梦意象在唐宋词中形成并繁荣的文体方面合理性机制,进而对唐宋词的内在文学空间实现审美拓展。  相似文献   

12.
唐宋两代是中国副食烹饪发展的重要阶段。在烹饪方法上,煮和脍在唐宋两代都比较流行;在副食烹饪技术上,食品雕刻和花样拼盘在唐宋时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副食烹饪原料上,唐宋时期的人们都很重视对动物杂碎的充分利用。唐宋两代的副食烹饪也有不少明显的差异:第一,就烹饪方法而言,唐代盛行烤,而宋代盛行炒;第二,宋代时花果开始成为菜肴制作的主料或辅料,使宋代的副食烹饪原料更为广泛;第三,素菜在宋代的兴起,使宋代的整个副食烹饪面貌有别于唐代。  相似文献   

13.
我国装饰艺术中植物纹样出现较早,但一直未能充分发育,直至魏晋南北朝时期才开始流行。唐代植物纹样以宝花和卷草为主要表现形式,具有高度装饰化的特点,唐代以后植物纹样成为装饰主流,并向自然写生风格发展。因此中国装饰艺术中植物纹样的发展可以分为起源、勃兴和盛行三个阶段,特别是它在晋唐时期的大量出现,与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中西文化的交流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歌唱”义主要用“歌”表示,“唱”的本义为“领唱”,是一个下位词。战国末期,基于语用原则中的“不过量准则”,“唱”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了特殊隐涵义( PCI)“歌唱”义。东汉至隋,“唱”的“歌唱”义由 PCI 向一般隐涵义(GCI)转化,而“歌”仍是{歌唱}概念域的主导词。初唐以后,“唱歌”义逐渐成为“唱”的固有义( SM)和主导义,晚唐五代时,“唱”取代了“歌”的强势上位词地位。“唱”的上位化对{歌唱}概念域的词汇系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略论唐宋面食烹饪的差异——以中原地区为考察中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唐宋时期,北方中原地区的人们主要以面食为主。唐宋面食的烹饪方法已经十分完善了,但每种烹饪方法的地位在唐代和宋代是不尽相同的,唐代流行烤,宋代流行蒸。在面食制作的风格上,唐人多崇尚豪放,宋人则崇尚精致。宋代的面食普遍以丰富的花色品种取胜。经过宋代的发展,中国的面食全面完成了品类的细化,宋代的面食品种基本上已经和现代一致了。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散文学会、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散文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古代散文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暨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届年会于2014年10月12~15日在北京裕龙大酒店、稻香湖景酒店召开。来自于中国、中国台湾的学者从通论、唐前散文、唐宋散文、元明清近代散文四个方面交流讨论了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最新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唐宋八大家”称谓的确立及其古文的传播,都是在理学思想的观照下,并经理学家之手实现的。理学家选评八家文章,主观目的在于疏浚源流,廓清道统,抬尊理学;以文阐理,假手评点,规范写作;借力举业,传播理学。理学家重道轻文的观点渗透到了诗歌、古文写作中,更借助私塾的教育系统而广泛传播,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在晚唐五代词人中间,韦庄以其清丽淡雅的词作而成为花间别调。尤其是在对相思与思乡主题的吟诵之中,寄托了中国古代文人所特有的情绪意志。相思与思乡两大主题贯穿中国文学始终,因其文化同源性而产生了内在的有机联系,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和相互融合性。韦庄在词中注入了真挚的情感与遥深的寄托,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9.
词以抒情为主,拙于叙事。然而,在唐宋词中有很多叙事性作品,特别是以联章体形式出现的较多。从这个意义上讲,词能叙事并具有叙事性。但是,学术界对词的叙事性较少关注。文章列举和分析了唐宋词中以联章体形式出现的叙事性作品,并对叙事性作品按题材内容进行分类,最后指出诗歌叙事性艺术渊源及有关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的言情词既有闺房娇情,也有相思之苦,更有丧国之痛。她的咏花词表现了词人的孤傲风骨与 坚贞品性。这两类词是李清照词风的立足之处,也是本文分析的入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