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针对红外气体传感器测量精度受环境温度影响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嵌入自适应Levy变异免疫粒子群-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ALIPSO-LSSVM)的温度补偿算法。ALIPSO算法引入Levy flight对子代粒子进行自适应变异,确保粒子多样性,并在每次迭代之前,采用相对基学习方法初始化粒子群,提高算法的收敛速度。通过5个基准测试函数对ALIPSO算法进行性能评价,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收敛速度较快、精度高,且具有较强的全局搜索能力。利用ALIPSO算法对LS-SVM的参数进行优化,并将该混合算法应用于红外气体传感器温度补偿,数值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可将补偿结果的相对误差控制在6%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针对人工蜂群算法利用网格点计算网络覆盖率会导致计算量大且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集的全局最优解人工蜂群算法优化无线传感器网络。首先将目标区域划分成有限个特征点,用传感器对特征点的覆盖来转化为对若干特征点的覆盖计算,减少求解覆盖率的计算量,进而描述整个网络的覆盖情况。然后在特征点集的基础上,将全局最优解人工蜂群算法成功应用在网络覆盖领域,并且重点对比标准人工蜂群算法和基于全局最优解人工蜂群算法在网络覆盖上的性能。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全局最优解人工蜂群算法优化节点覆盖后,覆盖率得到有效的提升且不易陷入局部最优解。  相似文献   

3.
针对四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测量精度极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优化-BP神经网络算法(PSO-BP)的温度补偿方法。利用改进的PSO算法(MPSO)对BP神经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构造四电极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模型,并设计了气体传感器测试系统。实验结果表明,MPSO-BP算法可有效提高BP神经网络的收敛速度和泛化能力;基于MPSO-BP算法的四电极气体传感器温度补偿模型,可将其温度补偿误差控制在0.1%以内。  相似文献   

4.
针对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温度漂移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lgorithm)的BP神经网络的温度补偿模型,通过粒子群化算法对BP网络的权值和阈值进行全局寻优,克服了BP网络收敛速度慢和易陷入局部极值的缺陷,而且温度补偿的精度较高。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的抑制了温度对压力传感器输出的影响,提高了传感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顾芳 《传感技术学报》2021,34(6):720-727
为了提高红外CO2气体传感器的探测灵敏度和精度,首先研究了不同镀膜对非色散扁锥腔CO2气体传感器的红外吸收效率和灵敏度的影响.然后搭建了湿度实验平台,着重研究了环境湿度对气体浓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最后,采用遗传算法优化的BP神经网络算法(GA-BP)对传感器进行了湿度补偿.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0~2000×10-6浓度范围内,镀金腔体的CO2传感器具有更高的红外吸收效率和灵敏度;在40%~80%湿度范围内,CO2气体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与相对湿度密切相关,最高误差达645×10-6.采用GA-BP算法数据融合补偿后,传感器湿度漂移得到了较好抑制,整体平均误差小于±110×10-6,表明CO2气体传感器的测量精度得到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6.
针对帕尔贴( Peltier)热流传感器存在温度漂移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BP神经网络的温度补偿模型.采用BP算法的多层前馈网络建立起热流传感器输出电压、实验温度与输入热流间的映射关系,又通过增加动量因子和自适应调节学习率来提高网络的收敛速度与增强网络平稳性.研究结果表明:动量因子-自适应学习率算法温度补偿模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针对红外甲烷传感器在工业现场测量时易受到温度、湿度以及类似气体等非目标变量的影响,提出了一种基于人工蜂群和粒子群混合优化算法(ABC-PSO)的支持向量机模型(ABC-PSO-ε-SVM)对其进行校正.将ABC算法与PSO算法并行组合构成混合优化算法,能够感知非目标变量的变化,快速、准确地搜索到SVM参数.实验中,采用红外甲烷传感器对0%~5.05%浓度的16组标准甲烷气体进行测量,将其中11组数据作为训练集,5组数据作为测试集,建立e-SVM回归校正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的回归拟合效果好,预测精度比单一优化算法的SVM模型高.  相似文献   

8.
为实现压力传感器的温度补偿,采用BP神经网络作为压力传感器软件补偿系统的核心算法,但由于BP神经网络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值,因此采用具有全局搜索能力的算法—人工鱼群算法(AFSA)进行优化,得到的结果是压力传感器的线性度提升1个数量级,温度灵敏度系数降低2个数量级,得到了很好的补偿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ELM算法在心脏病辅助诊断中分类精度不高的缺陷,提出自适应人工蜂群算法优化ELM隐层输入权值和偏置的心脏病辅助诊断方法。采用自适应遗传算法对数据进行特征选择,以最优特征子集构造样本输入自适应人工蜂群算法优化ELM的分类模型。自适应人工蜂群算法改进原算法的跟随蜂概率选择机制,在搜索阶段引入最优解与次优解,通过自适应算子调整二者的引导作用。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相比于其它方法提高了分类精度,减少了总体耗时。  相似文献   

10.
针对自动气象站采用的HMP45D型温湿一体化传感器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易受温度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PSO)的BP神经网络温度补偿模型,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BP神经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进行全局寻优,将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好的权值阈值赋给BP神经网络,对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根据不同温度条件下测得的多组湿度传感器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实现温度补偿,与传统BP神经网络补偿结果进行比较。实验表明,与传统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利用PSO-BP神经网络模型进行温度补偿后所得的误差绝对值之和降低了10.3887%RH,PSO-BP神经网络可以克服传统BP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值的局限,补偿精度更高,能更加有效地补偿温度对湿度传感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无需测距的DV-Hop定位算法中,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节点定位时存在较大误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DV-Hop智能定位算法。首先在详细分析DV-Hop算法中最小二乘法原理的基础上,将定位问题转化成全局最优化问题;其次根据人工蜂群算法计算最优化问题的优势,结合定位具体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人工蜂群算法;最后将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运用到DV-Hop算法未知节点的坐标估计阶段实现定位。仿真实验表明,改进的定位算法与最小二乘法及基于传统人工蜂群算法的DV-Hop算法相比,在不同锚节点比例和不同节点数的情况下,定位精度和精度稳定性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人工蜂群的 BP 神经网络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BP神经网络存在容易陷入局部极小点、收敛速度慢等缺点。人工蜂群算法是基于蜜蜂群体的觅食行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启发式仿生算法,属于典型的群体智能算法。它为全局优化算法,该算法简单、实现方便、鲁棒性强。针对BP神经网络算法的不足,提出利用人工蜂群算法交叉优化BP网络参数的权值和阈值,实验证明该优化算法确实提高了解的精度,加快了网络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3.
宋潇潇  王军 《计算机应用》2015,35(7):2088-2092
针对现有算法在求解大规模0-1背包问题时存在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膜蜂群算法(IABCPS)。IABCPS将膜计算(MC)的思想引入人工蜂群(ABC)算法,基于极坐标编码的方式,采用细胞型单层膜结构(OLMS),利用各基本膜中改进人工蜂群算子进行迭代,并结合表层膜实现数据交流;算法通过调整内部参数,实现寻优过程中开发和探索的有效配合。实验结果表明IABCPS在求解小规模背包问题时能准确找到最优解。在求解200个物品的背包问题时,IABCPS相对克隆选择免疫遗传算法(CSIGA)平均结果提高了0.15%,方差降低了97.53%;相对于ABC算法平均结果提高了4.15%,方差降低了99.69%,表现出了良好的寻优能力和稳定性。在与ABCPS求解物品数量为300,500,700,1000的大规模背包问题的比较实验中,IABCPS的平均结果比ABCPS分别高1.25%、3.93%、6.75%和11.21%,且方差与实验次数的商始终维持在个位数,表现出了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彩色图像多阈值分割中普遍存在精度低、速度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双搜索人工蜂群(DABC)的彩色图像多阈值分割算法。首先由于人工蜂群算法单一的解搜索公式存在不足,对雇佣蜂和跟随蜂各提出了一种搜索公式,进而对人工蜂群算法的相关参数进行了改进,然后做了DABC算法、全局最优引导人工蜂群算法(GABC)、人工蜂群算法(ABC)、粒子群优化算法(PSO)这四种算法的彩色图像多阈值分割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与其他三种算法相比,基于DABC的彩色图像多阈值分割方法在分割的精度和速度上都有明显提高,完全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两级定位-路径问题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求解该问题的人工蜂群算法。针对该算法容易出现早熟现象,将近年来国外出现的一种新颖的轨迹式启发式算法--变邻域搜索融入其中,由此提出三种变邻域搜索策略。基于不同变邻域搜索策略的人工蜂群算法和人工鱼群算法的求解效果进行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变邻域人工蜂群算法能有效求解两级定位-路径问题。  相似文献   

16.
Feature selection is a process that provides model extraction by specifying necessary or related features and improves generalization. The Artificial Bee Colony (ABC) algorithm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inspired on swarm intelligence developed by simulating the search behavior of honey bees. Artificial Bee Colony Programming (ABCP) is a recently proposed high level automatic programming technique for a Symbolic Regression (SR) problem based on the ABC algorithm. In this paper, a new feature selection method based on ABCP is proposed, Multi Hive ABCP (MHABCP) for high-dimensional SR problems. The learning ability and generaliz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HABCP is investigated using synthetic and real high-dimensional SR datasets and is compared with basic ABCP and GP automatic programming methods.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MHABCP has better performance choosing relevant features in high dimensional SR problems and generalization than other methods.  相似文献   

17.
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无需测距依赖的DV-Hop定位算法节点定位精度不高的问题,将鲁棒性强、收敛速度快且全局寻优性能优异的人工蜂群算法引入到DV-Hop算法的设计中,提出了一种ABDV-Hop(Artificial Bee ColonyDV-Hop)算法。该算法在传统DV-Hop算法的基础上,利用节点间的距离和锚节点的位置信息,在DV-Hop算法的最后阶段,通过建立目标优化函数,实现对未知节点坐标的估计。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DV-Hop算法相比,在不增加传感器节点的硬件开销的基础上,改进算法能有效降低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18.
针对认知无线网络频谱分配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适应值预测策略的双人工蜂群算法(FP-DABC)。该算法设计的干扰门限阈值,提高了用户的接入数量;适应值预测方法的使用,加快了分配效率;同时算法对频谱分配过程公平性和系统整体性能进行了优化。实验仿真结果表明:FP-DABC算法牺牲了部分网络效益的同时,在用户满意度、分配率、平均分配时间、用户公平性和系统整体性能上均优于颜色敏感图着色算法(CSGC)和人工蜂群算法(ABC)。  相似文献   

19.
付华  荆晓亮 《计算机工程》2012,38(1):230-232
人工蜂群(ABC)算法易陷入局部极小点,搜索精度不高且算法收敛速度慢。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混沌蜜蜂群(CBC)算法,修改ABC算法的食物源位置更新公式,引入混沌搜索机制进行局部搜索。将CBC算法应用于瓦斯突出预测中,建立神经网络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人工蜂群算法迭代后期容易陷入局部的缺点,将猴群算法的爬过程引入到采蜜蜂采蜜的阶段,加强局部搜索。通过仿真实验测试,与参考文献中的改进算法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提出的改进算法比原人工蜂群算法及现有的部分改进算法性能优良,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跳出局部最优,得到的近似解也更加接近测试函数理论最优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