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艳平 《节能》2023,(2):57-61
以某电厂350 MW超临界机组锅炉为例进行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结果表明:制粉系统调整试验、二次风不同配风方式调整、最佳氧量调整试验等对锅炉受热面的壁温超限、汽温偏差、锅炉经济运行存在较大的影响。调整后磨煤机出口各粉管风速偏差均小于±5%,各台磨煤粉细度R90均调整在合理范围内,飞灰可燃物含量明显降低,锅炉效率明显提高,消除了高温再热器出口两侧汽温偏差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3台锅炉冷灰斗斜面均出现结焦情况,调整磨煤机分离器挡板角度使煤粉细度接近设计,再调整磨煤机入口一次风量,保证合理的一次风粉管风速及其出口温度,优化磨煤机运行参数,并通过调整主燃烧区二次风和燃尽风挡板开度、炉膛出口氧量和运行负荷,考察锅炉在不同工况下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试验结果表明:清除冷灰斗上面的浇筑料降低了炉膛的温度场;锅炉在均匀配风方式下,炉内燃烧情况较好,飞灰含碳量较低,排烟温度较低,炉效较高;高负荷下,炉膛氧量宜控制在4.0%~4.5%。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燃料成本,某电厂150 MW机组进行了燃烧准东煤改造,改造完成后一直存在煤粉偏粗、飞灰炉渣含碳量过高、水冷壁及高过结渣严重等问题,影响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经燃烧调整,发现主要原因是煤粉细度过大,且常规调整措施均无法将煤粉细度降低到合格水平,分析认为是磨煤机选用的静态分离器对准东煤适应性不佳,因此对磨煤机进行了静态分离器改动态分离器改造。改造结果显示,采用动态分离器后煤粉细度R90由改造前的40%以上降低到20%左右,飞灰和炉渣含碳量由改造前的10%以上降低到2%以下,水冷壁及高过结渣明显减轻,显示对磨煤机进行动态分离器改造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4.
针对天津大唐国际盘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3号锅炉近期飞灰含碳量偏高的现象,对其进行了燃烧调整试验,主要研究了磨煤机运行方式、燃烧器配风方式、炉膛氧量及煤粉细度的变化对飞灰含碳量的影响,并根据试验结果采取了相应的优化调整措施,使得3号锅炉飞灰含碳量降低到2%以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机组运行经济性。  相似文献   

5.
中速磨煤机输粉管煤粉分配均匀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樊泉桂  由俊坤  王宁 《动力工程》2007,27(4):588-591
根据中速磨煤机优化调整的试验数据,探讨了输粉管煤粉分配的均匀性和煤粉细度的变化规律。通过对单台磨和一组磨优化调整和改变磨煤机分离器挡板开度的方法,提高了磨煤机输粉管煤粉流量分配的均匀性,使输粉管煤粉分配最大偏差减小了40%;并使各台磨的R90值均控制在设计值18%以下。在330MW负荷投3层燃烧器时,将3台磨煤机分离器挡板开度从下至上由55°、55°、50°开度优化调整为55°、50°和45°。有效地改善了锅炉燃烧状态,灰渣含碳量降低12%,汽温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6.
600 MW机组是目前我国电厂的主力机组。对某电厂600 MW锅炉进行了燃烧优化调整试验,研究了煤粉细度、氧量、一次风压、二次风旋流强度、磨煤机组合方式等对锅炉效率的影响,得到了合理的运行控制方案:锅炉的经济煤粉细度R90控制在12.5%~14%,省煤器出口氧量控制在3.2%,一次风压在2.6~3.0 kPa,二次风旋流器的位置推进到30 mm,建议投运BCDEF磨煤机运行组合模式。  相似文献   

7.
某电厂300 MW四角切圆锅炉热效率偏低,炉膛出口烟温偏差较大。为解决此锅炉燃烧问题,进行一次风调平、煤粉细度调整、燃尽风运行及配风调整、二次风配风调整和运行体积浓度的调整试验。调整后磨煤机各粉管风速偏差小于5%,各台磨煤粉细度R_(90)在24%左右,基本接近推荐值,锅炉炉膛出口烟温偏差减少22℃,排烟温度降低3℃,炉渣可燃物含量降低1.8%,锅炉热效率较调整前提高0.6%。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浙江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3号锅炉飞灰含碳量升高的原因,指出磨煤机研磨能力下降、煤粉过粗、煤粉浓度分配不均匀以及局部缺氧燃烧等是主要原因;介绍了针对巴威DRB-XCL旋流燃烧器的特点,通过采取调整燃烧器调风盘、内、外二次风叶片角度以及提高炉膛氧量等措施,从而降低锅炉飞灰含碳量2%~3%,解决了3号炉飞灰含碳量高的问题,提高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9.
印度嘉佳电厂660MW超临界锅炉燃烧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磨煤机系统调整试验,探讨了煤粉细度和能耗与分离器开度、加载力、出力、风量等变化关系,优化了磨煤机运行参数,改善了磨煤机风煤比均衡性及煤粉细度;通过变一次风量、变氧量及变燃烧器配风等试验,研究了锅炉运行各参数对锅炉效率的影响。根据试验结果对机组运行参数进行了优化调整,解决了机组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飞灰可燃物含量高、排烟温度高等问题,改善了机组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某公司#5炉磨煤机配套的径向挡板型分离器存在严重堵塞问题,影响机组带负荷能力,将原有的分离器改造为国内首台紧凑型双级轴向分离器,实现了粗煤粉分离及煤粉细度和均匀性控制、多通道煤粉浓度均匀性控制以及杂物的在线分离与清除。经过冷热态一次风调平试验、热态煤粉细度调整试验、A、B磨分离器对比试验以及最大出力试验等一系列性能试验后得到:磨煤机分离器各粉管风速偏差均控制在±5%,分离器阻力均在245~600 Pa之间,煤粉细度更加合适,磨煤机出力平均提高了4.8 t/h,即7.4%。  相似文献   

11.
刘斌杰  李欣  赵晓光  郑立国 《节能》2012,31(7):71-75
某发电厂1#锅炉中修时主要进行了省煤器的改造,改造完成后一次风热风温度与改造前基本相同,二次风热风温度较改造前略有降低。改造后发现锅炉运行中出现上述飞灰含碳量高的现象,飞灰含碳量一直在10%左右,最高时将近20%。为了降低飞灰含碳量,提高锅炉运行的经济性和安全性,进行了锅炉燃烧调整试验。试验结果显示:该锅炉的飞灰含碳量显著降低,具有很大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试验过程进行分析,指出锅炉氧量控制偏低、一次风压偏高、燃烧煤粉颗粒较粗是造成运行中锅炉飞灰含碳量高的主要原因,并对锅炉的运行控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330 MW锅炉的试验数据,重点探讨了中速磨煤机工作特性与旋流燃烧器的匹配性及其对燃烧稳定性、火焰温度分布和锅炉效率的影响.通过优化调整磨煤机挡板开度、一次风压和输粉管煤粉分配均匀性以及煤粉细度,改善了单只燃烧器出口的燃烧条件,增强了燃烧稳定性,使着火条件较差的A层燃烧器出口着火区火焰温度上升40 K,A、B层燃烧器出口火焰平均温度提高70 K,火焰温度分布均匀性随之提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整二次风控制方式和过氧量,降低了飞灰和灰渣可燃物含量.该优化调整方案可使锅炉效率提高1.8%.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热电厂7号锅炉飞灰含碳量偏高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主要原因是入炉煤粉细度较粗、一次风喷口风速偏高、二次风喷口风速偏低以及周界风喷口风速不均且偏高所致.对此进行锅炉燃烧优化调整,通过减小粗粉分离器上层挡板角度、降低一次风喷口风速、增大二次风小风门开度以及减小周界风小风门开度实现降低飞灰含碳量的目的 .燃烧优化调整后平...  相似文献   

14.
刘综绪  闫水保 《节能》2008,27(2):38-39
分析某300MW电站锅炉飞灰含碳量过高的原因,并提出了增设卫燃带,一次风集中布置,合理配比一、二次风,调整煤粉细度,调整出口氧量等优化措施,经改造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锅炉燃料热值下降带来的问题,在328 MW煤粉锅炉上进行了石油焦与烟煤的掺烧试验.结果表明:掺入20%石油焦,可使燃料热值明显提高,且不会对着火产生明显影响.掺入位置对锅炉燃尽特性影响很大,仅在下两层磨煤机掺入石油焦时,飞灰含碳量变化很小;当石油焦比例增加或在上层磨煤机也掺入石油焦时,飞灰含碳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针对煤粉锅炉飞灰含碳量影响因素众多的问题,结合某电厂200 MW煤粉锅炉的实际运行工况,利用因子分析法,对锅炉飞灰含碳量影响因素进行降维分析,得出了影响飞灰含碳量的主要因素,为调整燃烧,提高锅炉效率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7.
600 MW超临界直流锅炉的燃烧调整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杨震  庄恩如  曹子栋 《动力工程》2007,27(4):502-506,521
试验研究了600 MW锅炉超临界压力螺旋管圈直流炉在省煤器出口氧量、炉膛风箱压差、SOFA风投运组合、CCOFA风投运组合、磨煤机投运组合、煤粉细度、偏置风开度等不同情况下对锅炉效率、NOx排放的影响.超临界600 MW锅炉在燃烧神华煤时,试验得到较为合理的运行控制方案:锅炉省煤器出口氧量维持3.2%;炉膛、风箱压差维持在850~900 Pa左右;SOFA风投3~4 层;CCOFA风投2层;一次风压在8.5 kPa左右;建议投运ABCEF磨煤机的分组运行模式;各二次风门开度均布,并根据汽温偏差设定各风门开度.  相似文献   

18.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片状无烟煤的飞灰含碳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片状无烟煤的颗粒特性,观察和实测了燃烧该无烟煤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表现,即由于颗粒的片状形貌导致的运行压力和风速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飞灰含碳量的周期性变化。针对片状颗粒特点,利用煤粉锅炉的卫燃带技术调整锅炉热力责任,建立了飞灰含碳量与炉膛出口之间的关系,有效地降低了片状颗粒的飞灰含碳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某电厂一台采用斗巴LNASB燃烧器的600 MW机组超临界锅炉存在NOx排放量较高、燃烧器区喷口烧坏变形和结焦等问题。采用新型中心给粉燃烧器和燃尽风系统对锅炉进行改造。改造后的锅炉在600 MW负荷下稳定运行,锅炉NOx排放量降低了50.07%;飞灰含碳量和大渣含碳量分别为1.11%和1.08%,锅炉效率可达到93.51%。  相似文献   

20.
针对锅炉实际运行中出现的炉膛负压波动大、前墙上部水冷壁超温、飞灰及大渣含碳量高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并结合BBD4062双进双出磨煤机的制粉特性,进行了燃烧调整。调整后,锅炉的炉膛负压波动更小,前墙上部水冷壁超温得到缓解,飞灰及大渣含碳量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