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城市中压配电网存在的供电瓶颈以及未考虑多电压等级协同供电不足的问题,构建了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计算模型,在配电网供电能力计算模型的基础上构建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型。通过分析主变N-1原则校验及过载主变负荷二次转供过程,得到主变所能提供的最大负荷以及不同典型供电模型下的主变出线数、站间所需联络点数、主变和线路负载率等网络供电能力关键指标,给出了城市中压配电网的最大供电能力,并制定典型供电方案,通过具体技术指标来指导配电网规划建设工作。  相似文献   

2.
配电网供电能力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尊张  艾欣 《现代电力》2006,23(3):16-20
电力负荷的迅猛增长,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配电网供电能力的评估,主要依据配电网络基础数据和配电网运行数据,计算一些技术统计指标。这些指标可以分别从某些方面反映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文中以配电网最大负荷供应能力(DistributeLoadSupplyCapability,DLSC)为指标,研究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建立用线性规划方法求解的基于直流潮流的最大负荷供应能力计算模型。模型的原理是在不考虑配电网外来电源约束的条件下,各配电线路不过载时,计算配电网所能承受的最大负荷。配电网最大负荷供应能力指标,丰富了配电网供电能力研究的内容,可以有效指导配电网的设计规划、制定运行计划。文末的实例证明了研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于主变互联和N-1准则的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计算方法未能计及联络容量与主变短时过载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构建完善的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计算方法。一方面通过建立联络约束矩阵来适应变电站间联络线容量较大的差异性;另一方面,定义虚拟联络矩阵来描述因主变短时过载而产生的负荷二次转带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负荷综合转移矩阵。最后将上述2项改进引入到基于主变互联和N-1准则的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计算方法之中,形成考虑实际配电系统运行状况的配电系统供电能力计算方法。通过某实际配电网的供电能力分析,验证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高速发展中存在的通道走廊不足、变电站布点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联络结构优化的模型和算法。以满足区域负荷需求、简化联络通道、减少建设费用为主要目的。首先,在明确了供电能力及配电系统联络概念的基础上,确定了配电系统最大供电能力的计算方法;其次,建立了以单位供电能力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考虑了联络支路长度、区域负荷需求、主变站间联络通道数目等具体约束;最后,采用了改进的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通过实际配电网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配电网供电能力计算对电网精细化评估和优化规划具有重要价值。在考虑配电网络负荷转移通畅和设备容量约束等条件下,研究了变电站配置、配电网网架结构和运行状态等对供电能力大小的影响,采用联络关系矩阵提出了一种新的配电网供电能力计算方法,将配电网供电能力归结为变电站站内供电能力与网络负荷转移能力。算例分析表明,该方法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电网运行情况,抓住了供电能力产生的根源,能客观地反映配电网供电瓶颈和联络薄弱点,可为配电网络结构优化提供指导以便充分挖掘电网供电能力。  相似文献   

6.
针对城市高速发展中存在的通道走廊不足、变电站布点等问题,提出了基于供电能力的配电网联络结构优化的模型和算法。以满足区域负荷需求、简化联络通道、减少建设费用为主要目的。首先,在明确了供电能力及配电系统联络概念的基础上,确定了配电系统最大供电能力的计算方法;其次,建立了以单位供电能力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并考虑了联络支路长度、区域负荷需求、主变站间联络通道数目等具体约束;最后,采用了改进的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优化求解,通过实际配电网算例分析验证了该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在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通过对线路开关的控制,实现配电网故障自动隔离与恢复供电。然而配电网拓扑复杂,线路重构后配电负荷和运行方式的改变,使得线路上的开关保护定值需要相应的调整,而传统联络开关无法解决这一难题。采用具有智能互联功能的联络开关,基于数据驱动思想,设计了一种线路保护定值自适应整定工作机制。智能联络开关作为线路的智能中枢,能够根据获取的分段开关遥测、遥信等数据,应用自适应整定工作机制来计算保护定值,实现线路重构后开关保护定值与配电负荷和运行方式的自动匹配。算例分析和工程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用电负荷密度逐步增大及大量分布式电源的接入,目前配电网面临着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直流配电网供电容量、线路损耗、各类电源与负荷接入适应性等方面与交流配电网络均有差别。通过对交流供电线路供电能力的分析,推导出直流供电线路在不同约束条件下的供电能力的计算模型,并在假设的不同电压等级及典型负荷分布形式下,分别对常用导线进行了负荷矩与供电距离的比较。由分析可知在计算供电线路供电能力时电压约束和线路损耗约束在交、直流系统中所起作用不同,提出交、直流配电网络线路供电能力计算选取依据,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国内中压配电网的架空线典型接线模式和电缆线典型接线模式,以苏州某地的系统参数为例,利用DIgsilent/Powerfactory软件计算各典型接线的供电可靠性指标,平均供电可靠率(ASAI)和系统年平均缺供电量(ENS-LP)两大系统指标作为供电可靠性分析的指标依据,分析了线路分段情况、负荷均衡度、负荷密度及配电自动化等对中压配电网的7种典型接线模式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分析结果可为相关行业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互联以降低配电网线损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互联可有效降低配电网的线路损耗,有利于供电企业完成线损率指标并可提高供电可靠性。文中从南京地区负荷特点、配电变压器损耗理论计算和验证、试点小区实测数据比较分析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证,说明配电变压器低压侧互联可以有效降低配电网的线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