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采用水热法制备了晶粒平均尺寸8nm纳米MCM-41;以稀土铕为中心,水杨酸为第一配体,邻菲罗啉为第二配体,合成了稀土配合物Eu(Sal)_3Phen。用浸渍法将Eu(Sal)_3Phen组装到MCM-41分子筛中成为Eu(Sal)_3Phen/MCM-41杂化发光材料。红外分析表明稀土配合物成功组装到MCM-41分子筛的孔道中,X射线衍射表明MCM-41的结晶性好,组装后MCM-41的晶面衍射峰强度稍减弱,扫描电镜表明产品为六方均匀有序结构。在365nm激发波长,发射波长为621nm,为典型红光,是(5D0-7F2)发射的结果,Eu3+掺量9%时发光强度达最大,稀土配合物组装后性能更加稳定,在浓度12%未发生浓度猝灭。  相似文献   

2.
曹渊  白英豪徐艳 《材料导报》2007,21(F11):226-228
用微波辐射法合成介孔分子筛MCM-41,采用浸渍法将利尿药物氢氯噻嗪组装到介孔分子筛MCM-41孔道中,用XRD、低温N2吸附、IR对MCM-41及药物组装体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组装体的载药量、载药时间、在体外人工胃液中的释放等。结果显示合成的分子筛MCM-41具有规则的孔径结构,比表面积为1211m^2/g;分子筛MCM-41作为药物的载体具有较短的载药时间(t=26h),较大的载药量48%(m(药物)/优(载体)),较低的释放速率,表明制得了氢氯噻嗪/MCM-41缓释释放体系。  相似文献   

3.
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为模板剂,正硅酸乙酯(TEOS)为硅源,在有机弱碱和室温条件下制备出高度有序的介孔材料MCM-41。以氯仿、乙醇为混合溶剂,将有机发光小分子8-羟基喹啉铝(Alq3)组装进介孔MCM-41中,得到有机-无机复合发光材料。采用XRD、IR、紫外-可见漫反射、N2吸附-脱附、激发发射等测试方法对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组装体保持了有序的介孔结构,并且主客体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法合成改性MCM-41介孔分子筛;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以磺基水杨酸及邻菲罗啉作为双配体的铕的配合物,找到其发光效果最好的配比,即n(Eu)∶n(SSA)∶n(phen)=1∶2∶1,并将发光效果最好的稀土配合物组装到改性后的MCM-41中,合成了稀土配合物(Eu)/改性MCM-41杂化发光材料,采用紫外光谱分析、元素分析、小角XRD、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TGA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装体具有MCM-41典型结构并且在组装之后仍保留了MCM-41的孔道结构;其荧光光谱具有Eu3+的特征荧光发射,发光强度大于纯配合物。改性MCM-41后组装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效果更佳,热稳定性更好,更有利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首次采用微波法,快速合成了Gd2O2S:Tb绿色荧光粉,用X射线粉末衍射(Xg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的结构、形貌、以及发光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材料的晶体结构为六方晶系,与Gd2O2S的相同,颗粒的形貌为类球形,分散性很好,尺寸在1μm左右,Gd2O2S:Tb的激发光谱呈带状,主峰位于298nm,发射光谱由384、418、439、471、498、547、590、624nm的一系列窄带发射峰组成,归属于Tb^3+从^5D4、^5D3能级到^7FJ(J=0-6)的跃迁。主发射峰位于547nm,对应于^5D4→^7F5的能级跃迁,导致一种绿光发射,研究发现Tb的掺杂浓度对样品主发射峰的强度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在5%(摩尔分数)时达到最大,继续增加Tb的浓度,出现浓度猝灭现象,同时对浓度猝灭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KBaPO4:Tb3+材料制备及其发光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KBaPO4:Tb3+绿色发光荧光粉,并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KBaPO4:Tb3+材料呈多峰发射,发射峰位于437、490、545、586和622 nm,分别对应Tb3+的5D3→7F4和5D4→7FJ=6,5,4,3跃迁发射,主峰为545 nm;监测545 nm发射峰,所得激发光谱由4f 7-5d1的宽带吸收(200~330 nm)和4f-4f电子吸收(330~400 nm)组成,主峰为380 nm.研究了Tb3+掺杂浓度,电荷补偿剂Li+、Na+、K+和Cl-,及敏化剂Ce3+对KBaPO4:Tb3+材料发射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调节激活剂浓度、添加电荷补偿剂或敏化剂均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材料的发射强度.上述结果表明KBaPO4:Tb3+材料是一种很好的近紫外光激发型高效绿色发光荧光粉.  相似文献   

7.
首次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乙烯基乙酰胺(NVA)与苯乙烯(St)的共聚物纳米微球,并使其与TbCl3进行配位反应,从而得到了Tb(Ⅲ).聚(N-乙烯基乙酰胺-Co-苯乙烯)复合体系;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以及荧光光谱(RF)对样品进行表征,得到了微球的形态、结构和复合微球的光学性能等方面的信息。实验结果证明:制得的聚合物纳米微球由NVA与St的共聚物构成,其直径在150nm左右,微球表面光滑且颗粒的单分散性较好;Tb(Ⅲ)-聚(N-乙烯基乙酰胺-Co-苯乙烯)配合物体系中,聚合物配体在紫外光区有很好的吸光性能,并能有效地把能量传递给发光中心离子Tb(Ⅲ),从而在585nm处(对应于^5D4→^7D4电子跃迁)能够发出Tb(Ⅲ)的特征发射峰,表明共聚物纳米微球配体三重态能级与稀土Tb(Ⅲ)离子的最低激发态能级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匹配,能量传递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以邻(间、对)苯二甲酸[o(m、p)-PA]和1,10-邻菲啰啉(phen)为配体,合成了5种Tb(III)的三元配合物。各配合物的组成分别为:Tb2(m-PA)3(phen)2.6 H2O、Tb2(p-PA)3(phen)2.2 H2O、Tb2(o-PA)3phen.4 H2O、Tb2(m-PA)3phen.4 H2O和Tb2(p-PA)3phen.4 H2O。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在各配合物中羧基氧原子和1,10-邻菲啰啉中的氮原子均参与了配位。5种配合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它们的热稳定性顺序为:Tb2(m-PA)3(phen)2.6 H2OTb2(p-PA)3(phen)2.2 H2OTb2(m-PA)3phen.4 H2OTb2(o-PA)3phen.4 H2OTb2(p-PA)3phen.4 H2O。在室温条件下,5种铽的三元固体配合物均发出绿色荧光,它们在最佳发射峰5D4→7F5(545nm)时的荧光强度顺序为:Tb2(p-PA)3phen.4 H2OTb2(m-PA)3(phen)2.6 H2OTb2(p-PA)3(phen)2.2 H2OTb2(m-PA)3phen.4 H2OTb2(o-PA)3phen.4 H2O。  相似文献   

9.
以油酸(OA)作为表面修饰剂,在乙醇一水体系中合成了油酸修饰的LaF3:Tb3+纳米粒子(OA—LaF3:Tb3+),用红外光谱(IR)、X-射线衍射分析(XRD)、透射电镜(TEM)、紫外光谱(UV)、荧光光谱(FS)对所合成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和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OA与纳米粒子发生了化学键合作用;所制备的纳米粒子在三氯甲烷中的溶解性很好;纳米粒子大小均匀,粒径约为10nm;纳米粒子的晶相为LaF,的六方体结构;在312nm紫外光激发下,纳米粒子发射Tbn的特征荧光,表明表面修饰剂OA对Tbn具有较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了KCaPO4:Tb3+绿色荧光粉,并研究了材料的发光性质.KCaPO4:Tb什材料呈多峰发射,发射峰为437、490、545、587和623nm,分别对应Tb3+的5D3→F4和5D4→FJ=615,4,3跃迁发射,主峰为545nm;监测545nm发射峰,所得激发光谱由4f7 5d1宽带吸收(200...  相似文献   

11.
新型黄绿色发光材料Sr2MgSi3O9:Ce3+,Tb3+的合成及光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凝胶-燃烧法在活性炭弱还原气氛下成功合成了新型荧光粉Sr2MgSi3O9 :Tb3+、Sr2MgSi3O9:Ce3+,Tb3+,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荧光分光光度计等对合成产物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发光材料与Sr2MgSi2O7具有相似的晶体结构,同属四方晶系.样品一次颗粒近似球形,粒径在100nm左右.Sr2MgSi3O9:Tb3+的激发光谱为一位于249nm的宽带,发射光谱主要由473、491、547、585nm等一系列发射峰组成,其中473nm(5D3→<7F3)为主发射峰,547nm(5D4→7F5)为次发射峰;样品Sr1.955MgSi3O9:Tb3+0.04,Ce3+0.005的激发光谱由峰值分别位于249和335nm的双激发带组成,其中后者为主激发带.在335nm激发下,其发射光谱由两部分组成,其中400nm附近的带状发射对应于Ce3+的发射,而491、547、588nm处的发射峰归属为Tb3+的5+D4→7FJ(J=6,5,4)跃迁发射,最强峰位于547nm,对应Tb3+的5D4→7F5跃迁.此外,探讨了Ce3+掺杂量对样品发光亮度的影响,发现Ce3+可以把能量传递给Tb3+,对Tb3+起到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与水杨醛在室温下合成有机配体,用于与稀土离子(Tb3+、Sm3+、Dy2+)配位,制得了3种稀土有机配合物.用"后合成法"将稀土配合物以共价键结合的方式连接到以硅基介孔块体为主体的材料上得到组装材料.通过红外光谱、元素分析、BET分析及荧光光谱分析对稀土配合物及其组装材料的组成、结构及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与纯配合物相比,在组装体材料中(Tb3+、Sm3+组装)有机配体的发射峰强度变弱,而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峰强度变强.这表明在组装体材料中从有机配体到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变得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3.
以氯化铈和氟化钠为原料制备铽掺杂的氟化铈纳米颗粒,采用水热法,在不同保温时间下制得3种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紫外-可见光谱仪(UV)、荧光光谱仪(PL)对样品进行表征。XRD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CeF3:Tb3+纳米颗粒为六方晶系结构,SEM证实不同的保温时间,样品的形貌差别较大。在310nm的光激发下,350nm处宽而强的发射峰对应三价Ce3+离子的特征发射峰,位于540nm处来源于Tb3+离子的特征发射(5 D4-7F5),在482nm处的发射峰对应于Tb3+离子的5 D4-7F6的跃迁。  相似文献   

14.
稀土配合物/改性MCM-41杂化发光材料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改性MCM-41中孔分子筛;采用液相沉淀法合成了Eu(Phen)2(Pht)2Cl.H2O和Eu(Phen)2(Sal)(Pht)Cl.H2O两种稀土有机配合物。并将所制备的稀土有机配合物组装到改性MCM-41中,合成了稀土配合物(铕)/改性MCM-41杂化发光材料,采用小角XRD、红外光谱、荧光光谱和TEM、N2吸附-脱附对其结构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组装体具有MCM-41典型结构并且在组装之后仍保留了MCM-41的孔道结构;其荧光光谱具有Eu3+的特征荧光发射,发光强度大于纯配合物,更有利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EDTA为模板,以CaCO3、NH4H2PO4、Eu2O3、Tb7O4、HNO3为原料,用NH3 H2O调节pH值,成功制备了掺铕羟基磷灰石(HA:Eu3+)及掺铽羟基磷灰石(HA:Tb3+)纳米棒,并采用XRD、场发射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光谱、酶联监测仪等对其荧光及细胞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HA:Eu3+纳米棒最强发射峰位于617 nm处,发射出明亮的红光;制备的HA:Tb3+纳米棒最强发射峰位于544 nm处,发射出明亮的绿光;细胞毒性研究表明HA:RE(RE=Eu3+、Tb3+)纳米棒是一种良好的生物示踪材料。  相似文献   

16.
以层状镁铝水滑石[Mg 0.66 Al 0.34(OH)2](CO3)0.17.0.67H2O为主体,通过离子交换法,分别将乙基橙(EO-)和4-氨基偶氮苯基-4-磺酸阴离子(4A-)插入到层状镁铝水滑石层间和吸附在镁铝水滑石表面.插层产物及表面吸附产物分别采用XRD、IR、TG-DTA等测试技术进行结构表征,采用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其光谱特征.并用G03w软件包中ab initio分子轨道法(HF/6-31G)计算了客体分子结构和电荷分布,认为客体阴离子以单层形式垂直排布于层板之间.结果表明,客体进入层间后,由于客体与主体的相互作用,在限域空间内客体微环境的改变造成荧光发射强度发生改变,与纯客体相比EO插层产物的荧光强度提高,而4A插层产物的荧光发射强度却大大减弱,EO与4A的吸附产物荧光发射强度均降低,说明通过主体与客体或客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可以改变客体的光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Tb3+,Yb3+共掺杂Y(PO3)3上转换发光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上转换荧光光谱仪(UPL)对制备产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样品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的Tb3+和Yb3+共掺杂Y(PO3)3晶体.在近红外光的激发下,所制备Y(PO3)3:x Tb3+,20%(摩尔分数,下同)Yb3+样品发射出Tb3+特征的蓝绿色光.Tb3+掺杂量直接影响着制备产物的上转换发光性能,当Tb3+掺杂量为2% ~10%时,Tb3+的5 D4→7 F6发射峰分裂为481 nm和491 nm两个发射峰;当掺杂量为5%~20%时,位于547 nm处绿光发射为最强发射峰;当Tb3+掺杂量高于20%时观察到浓度猝灭现象.Tb3+/Yb3+的掺杂量比例和近红外光激发功率密度对所制备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性能也有明显影响.适当调节样品中Tb3+/Yb3+掺杂比例可实现对制备的Y(PO3)3:x Tb3+,20%Yb3+样品的上转换发射蓝绿光颜色的调控.对Y(PO3)3:Tb3+,Yb3+样品的上转换发光机理进行探索,其中属于Tb3+特征的5 D3→7 FJ(J=6,5,4)和5 D4→7 FJ(J=6,5,4,3)跃迁带发射分别属于三光子吸收和双光子吸收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同步辐射光电子能谱技术研究了Tb/GaAs(10 0 )界面的吸附过程和界面形成。通过对价带谱及高分辨率的Ga,As芯能级谱的研究表明 ,在较低的覆盖度下 (<0 2nm) ,Tb与GaAs衬底的反应很弱 ,形成较突变的金属 /半导体界面。当Tb的覆盖度增加时 ,As 3d和Ga 3d的表面发射峰很快消失 ,Tb与衬底发生反应 ,置换出Ga而与As形成化学键。同时Ga原子会向Tb薄膜内扩散并偏析到表面 ,而Tb As化合物只停留在界面附近区域。当Tb淀积到 0 6nm时 ,Tb膜金属化。  相似文献   

19.
热处理时间对三氧化钼在MCM-41表面分散状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正平  高濂  郑珊 《无机材料学报》2002,17(5):1073-1077
通过热处理实现了MoO3在介孔分子筛MCM-41表面的分散。用XRD和LRS研究了热处理时间对MoO3在MCM-41表面分散状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MoO3不断由聚集转变成分散态,在m(MoO3):m(MCM-41)=0.2:1、500℃热处理8h,就能基本实现MoO3在MCM-41表面的完全分散,而MCM-41的有序介孔结构仍然保持。BET比表面积、孔容和BJH孔径的测定结果显示在MoO3分散到MCM-41表面后MCM-41孔结构参数随热处理时间的延长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20.
合成了一种新型的稀土配合物Eu0.5Tb0.5(TTA)3Bipy,并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制备了Eu0.5Tb0.5(TTA)3Bipy/PMMA稀土聚合物材料.利用红外光谱仪(IR)、电子探针X射线能谱仪等对稀土聚合物发光材料的结构进行表征,并利用扫描隧道电子显微镜(SEM)、荧光光谱仪(FS)等分别研究了该发光材料的微观形貌,探讨了其发光性能.结果表明,Eu0.5Tb0.5(TTA)3Bipy/PMMA仍保持Eu0.5Tb0.5(TTA)3Bipy原有的发光特性;在365nm紫外光的激发下,产生发光峰在612nm附近、谱线带宽为10.4nm的红光发射,发光亮度高,色纯度高,是性能优良的稀土聚合物发光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