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中我们合成了一种新颖的乙炔衍生物,1,12-二(2-吡啶基)-1,3,5,7,9,11-十二-六炔(7),并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核磁(NMR),质谱(MS)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在对其性质研究研究中,采用红外光谱(IR)和紫外光谱(UV)对7的拓扑固相聚合性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7在加热和紫外光照射条件下能够发生固相聚合得到结构复杂的聚合物,这是由于其结构未能符合进行典型规则的1,2-聚合或者1,4-聚合的结构条件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2,4-己二炔-1,6-二乙基脲的合成及聚合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一种时间-温度指示剂2,4-己二炔-1,6-二乙基脲的合成方法,用元素分析、飞行时间质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激光拉曼光谱和核磁共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光密度计、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聚合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紫外灯照射和加热两种条件下,均可以发生固相聚合反应,但在紫外灯照射下的聚合速率要比加热条件下快得多。随着聚合程度的增加,化合物的颜色逐渐由白色变为蓝色甚至黑色,并具有时间累积效应,可以作为时间-温度指示剂使用。  相似文献   

3.
类金刚石薄膜的紫外辐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射频等离子体方法制备的类金刚石(以下简称DLC)薄膜样品进行了紫外辐照,采用电阻率,Raman光谱及红外光谱研究了紫外光(以下简称UV)辐照对DLC薄膜结构与特征的影响,Raman光谱表明:紫外光对DLC薄膜中SP^3C-H键的破坏作用非常明显,红外(IR)光谱结果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经UV辐照后,DLC薄膜的电阻率呈变小趋势,这说明薄膜被强烈氧化,最后呈现石墨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刘忠祥  何为王华 《功能材料》2007,38(A07):2694-2695
研究了2,2-双(3-烯丙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的合成工艺.以六氟双酚A、溴丙烯和无水碳酸钾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100℃下反应12h,得到六氟双酚A二烯丙基醚(Ⅰ)。经提纯后,使其在200℃回流8h,经碱洗、萃取、分液、酸化得到目标产物2,2-双(3-烯丙基-4-羟基苯基)六氟丙烷(Ⅱ),总收率58.2%.用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对产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5.
通过Ullmann反应,以4,4′-二碘代联苯(DIBP)和咔唑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空穴输送材料4,4′-二(9-咔唑)联苯(DCBP)。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等分析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量子化学从头算的方法,对电离热、前线轨道能级和共轭能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作为空穴输送材料,DCBP明显优于通常使用的4,4′-二取代苯基联苯胺衍生物(TPD)。  相似文献   

6.
(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羟丙基壳聚糖的合成及结构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将壳聚糖与环氧丙烷及丁氧基环氧丙烷在碱性条件下进行反应,生成水溶性的两亲性化合物(2-羟基-3-丁氧基)-丙基-羟丙基壳聚糖,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X射线衍射谱对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表明,产物具有良好的表面活性,可以作为具有独特性能的高分子表面活性剂使用。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7-羟基-4-氧-异黄酮-2-甲酸(3a)及其乙酯(3b)并用红外、核磁、质谱、元素分析进行了结构表征。研究了上述化合物在乙醇和水中的荧光光谱,并研究了不同pH值环境下,对该类化合物紫外光谱的影响。在不同pH值条件下,化合物3a和3b的吸收光谱呈现规律性的变化。其分子结构pH值的改变而发生有趣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首次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乙烯基乙酰胺(NVA)与苯乙烯(St)的共聚物纳米微球,并使其与TbCl3进行配位反应,从而得到了Tb(Ⅲ).聚(N-乙烯基乙酰胺-Co-苯乙烯)复合体系;分别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IR)、紫外光谱(UV)以及荧光光谱(RF)对样品进行表征,得到了微球的形态、结构和复合微球的光学性能等方面的信息。实验结果证明:制得的聚合物纳米微球由NVA与St的共聚物构成,其直径在150nm左右,微球表面光滑且颗粒的单分散性较好;Tb(Ⅲ)-聚(N-乙烯基乙酰胺-Co-苯乙烯)配合物体系中,聚合物配体在紫外光区有很好的吸光性能,并能有效地把能量传递给发光中心离子Tb(Ⅲ),从而在585nm处(对应于^5D4→^7D4电子跃迁)能够发出Tb(Ⅲ)的特征发射峰,表明共聚物纳米微球配体三重态能级与稀土Tb(Ⅲ)离子的最低激发态能级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匹配,能量传递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杨小刚  高婷 《材料导报》2011,(1):329-331
化学方法合成聚苯胺,通过氨水解掺杂,得到本征态聚苯胺,再用酒石酸对聚苯胺进行二次掺杂。采用扫描电镜(SEM)研究了苯胺/酒石酸的反应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聚苯胺/酒石酸产物的形貌的影响,并利用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0.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了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用核磁共振(13C-NMR),红外光谱(IR)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利用苯乙烯-马来酸酐交替共聚物的水解反应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交替共聚物,并对其水溶液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苯乙烯-马来酸交替共聚物为二元羧酸,且随着共聚物...  相似文献   

11.
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法和示差扫描量热(DSC)法研究了4,4’-二氨基甲酸酯-二苯基丙烷(DCB)的热分解反应。结果表明,DCB在180℃以下即可以发生热分解反应,此时的反应主要是DCB分解成胺和CO2;在180℃以上,DCB还将分解成酚和异氰酸,酚进一步与DCB反应生成碳酸二酯和氨;DCB的热分解在200℃以上呈现加速的趋势。水的存在,促进了DCB分解成胺和CO2的反应。  相似文献   

12.
由纳米钛酸钡与高分子季胺盐型丙烯酸树脂(RMX)构成的复合材料的湿敏性能优于纳米钛酸钡,对纳米钛酸钡及其复合湿敏材料的红外光谱(IR)与光电子能谱(XPS)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复合材料的IR谱基本是钛酸钡和RMX的IR谱的结合。在XPS谱中,两类湿敏材料的O(ls)峰都是由晶格氧O1和吸附氧Oa两峰构成,复合材料的Oa/O1比大于纳米钛酸钡,在O(1s),Ba(3d)和Ti(2p)谱中,复合材料的主峰同纳米钛酸钡相比,向低结合能方向移动0.3-0.6eV,这是因为复合材料中纳米与有机材料边界区域的晶格结构产生畸变,使其结合能略有减弱。  相似文献   

13.
采用先配合再聚合的技术路线,先以Zn2+为中心离子,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为第一配体、10-十一烯酸为活性配体合成了反应型锌配合物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十一烯酸-锌[Zn(BTZ)(UA)];再采用溶液聚合法,将Zn(BTZ)(UA)与苯乙烯共聚制备了聚苯乙烯-2-(2-羟基苯基)苯并噻唑-十一烯酸-锌[St-co-Zn(BTZ)(UA)]。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和聚合物的结构和发光性能进行了表征。红外和紫外光谱表明,共聚物不仅表现出了聚苯乙烯的吸收,也表现出了配合物的吸收;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在395nm的激发波长下发射蓝绿光,发射峰位于471nm处;聚合物在395nm的激发波长下,发射蓝光,发射峰位于451nm处,色坐标为(0.145,0.139),位于蓝光区;热重分析显示,聚合物的热分解温度为273℃,可用于三基色白光LED荧光粉的蓝光成分。  相似文献   

14.
以羟丙基-β-环糊精为主体,C60为客体形成了C60-羟丙基-β-环糊精包络化合物,并对包络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和紫外光谱的表征。通过循环伏安法研究了包络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发现其在电极上的反应是准可逆的氧化还原反应。在紫外光光照条件下形成了C.-60-羟丙基-β-环糊精,利用它的还原性对Ag+和AuCl-4等进行了还原,形成了水溶性的Ag和Au纳米颗粒,并对其进行了透射电镜和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相似文献   

15.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C4H9NH3)2ZnCl4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泽龙  陈红征  汪茫  唐本忠 《功能材料》2005,36(8):1217-1219
合成了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C4H9NH3)2ZnCl4,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这种材料具有规则的层状结构,有序性高,热分析结果表明(C4H9NH3)2ZnCl4在170℃的高温处存在一个固-固相转变。  相似文献   

16.
详细叙述了利用9-溴蒽为原料制备高纯9,9'-联二蒽的方法,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通过X射线衍射谱和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了其成膜结晶性能和光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17.
利用偶氮液晶基元4-丁氧基-4’-(ω-羟基己氧基)-偶氮苯(简称C4)与过渡金属钯(Ⅱ)发生螯和反应得到一种新型有机金属液晶(简称PdC4),并利用红外光谱(IR),紫外吸收光谱(UV),核磁共振(^1HNMR)和元素分析(EA)对其进行了结构表征,又利用偏光显微镜(PoM)和差式扫描量热法(DSC)对其液晶相行为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其液晶区间为K132N190I188N130K,发现其熔点和清亮点均高于液晶基元,同时液晶区间也宽于液晶基元的区间。  相似文献   

18.
真空还原制备的VO2热致相变薄膜Raman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卢勇  林理彬 《功能材料》2001,32(6):657-659
报道了利用真空还原制备的VO2薄膜的红外透射光谱和Raman光谱,并进行370-900nm波段的光透射测试以及900nm波长的热滞回线特性测试,表明所制备VO2薄膜具有优良的热致相变光学特性,结晶状态不同的薄膜其Raman谱位置有明显改变,室温时的红外光谱表现出较好的红外振动特性。讨论了薄膜结晶状态对Raman位移的影响以及VO2薄膜的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9.
用溶胶-凝胶法制得的纳米TiO2-SiO2溶胶,与纳米级的纯丙微胶乳直接共混,制备了聚丙烯酸酯/TiO2—SiO2纳米复合胶乳。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仪(TGA)和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分别表征了纳米复合胶膜的化学结构及形态、热学和光学性能。实验证实,该纳米杂化材料具有优异的紫外线屏蔽作用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王文  贾德昌  周玉  叶枫 《功能材料》2002,33(2):195-197
通过几种材料体系的选择,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钙钛矿相钽酸锶铋(SBT)铁电粉体。以乙醇钽、醋酸锶、硝酸氧铋作为原材料,乙二醇作为溶剂,用醋酸调节溶液pH值到3.5,溶胶水解可获得凝胶,干凝胶在350℃处理30min后,在800℃烧结1h可得到SBT粉体。分析150℃下获得的干凝胶表明,硝酸酯的产生促进了硝酸氧铋在乙二醇中的溶解性。对凝胶进行差热-热重(TG-DSC)和红外光谱(IR)表征,结晶粉体用X射线(XRD)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