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敏  王荣 《电力学报》2013,(4):349-352
褐煤内在水分大,大量掺烧会导致磨煤机干燥出力不足,严重影响制粉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对磨煤机喷嘴环进行改造,增大热一次风通流面积,不仅可以提高磨煤机干燥出力,同时磨煤机碾磨出力也明显增加,在满足锅炉大比例掺烧褐煤要求的同时还可降低制粉系统电耗,可为使用中速磨煤机掺烧褐煤的火电厂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任世杰 《黑龙江电力》2013,35(2):159-161,165
为了解决燃用高水分褐煤锅炉中速风扇磨煤机制粉系统出力不足、磨煤机振动、堵塞等问题,以内蒙古国华呼伦贝尔发电有限公司600MW机组锅炉为例阐述了褐煤直流锅炉及其制粉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制粉系统出力不足的原因,提出了保证安装质量、一次风率、一次风温和合理的风煤比等措施,满足了制粉系统出力要求,从而保证了600MW机组褐煤直流锅炉经济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3.
燃烧高水分褐煤锅炉磨煤机制粉系统选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高分子褐煤的特点,对中速磨制粉系统和风扇磨制粉系统进行了分析对比,指出燃用高水分褐煤锅炉配中速磨制粉系统存在的问题.通过试验和调查分析得出:当褐煤的全水分大于30%时,磨煤机出力大幅度降低.由此得出结论:燃用高水分褐煤锅炉不适合选用中速磨制粉系统,宜采用风扇磨制粉系统.  相似文献   

4.
针对褐煤高水分、低发热量和易结渣的特性及其对锅炉燃烧设备与制粉系统选型的影响,分析研究了褐煤锅炉炉膛、燃烧器设计特点以及制粉系统选型等问题,并提出了褐煤锅炉炉膛特征参数的选取范围:对于老年褐煤,为预防结焦结渣,燃烧器的预混段不宜过长,一次风速推荐范围为17~22m/s。对于收到基水分w(Mar)大于35%的褐煤,宜选用直流燃烧器切向燃烧方式;对于收到基水分w(Mar)小于35%的褐煤,宜选用中速磨煤机;对于收到基水分w(Mar)大于40%的褐煤,宜采用风扇磨煤机。  相似文献   

5.
《电站系统工程》2016,(6):75-76
烟煤锅炉掺烧褐煤时,制粉系统出力下降问题突出,将原老型磨煤机进行升级改造,以满足掺烧褐煤的需要。但是,改造为新型MPS型磨煤机后,制粉系统及燃烧系统参数会不同程度发生变化,尤其粉管出口风速变化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可能对锅炉燃烧产生的影响及粉管、燃烧器磨损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为磨煤机升级改造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烟煤锅炉掺烧褐煤时干燥出力不足的现象,建立制粉系统干燥能力计算模型,通过HP中速磨煤机开展磨制印尼煤的试验,以制粉系统整体热平衡的研究方法,挖掘不同煤粉细度下干燥能力不同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降低煤粉细度可以提高煤粉含水率,从而减少原煤水分在制粉系统内的析出量,而这部分水分的蒸发热达到了制粉系统总热耗量的70%。HP1163中速磨煤机磨制褐煤时,若一次风量维持不变,分离器转速从43 r/min降低至27 r/min时,煤粉含水率增加1.3%,可增加干燥出力5%~6%。  相似文献   

7.
褐煤锅炉磨煤机选型和煤粉水分选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内褐煤锅炉通常以褐煤的冲刷磨损指数和外在水分为依据,选用中速磨煤机或风扇磨煤机制粉系统。通过对国外选取褐煤锅炉制粉系统方法的研究,建议在测定褐煤的外在水分时应考虑煤样的粒度、干燥时间、温度和湿度等条件,也可采用褐煤的全水分Mt作为褐煤锅炉磨煤机选型的依据。此外,煤粉水分的选取对制粉系统运行有很大影响,通过对采用不同的煤粉水分选取方法计算得到的结果与实际运行的煤粉水分数据进行比较,提出了煤粉水分的选取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褐煤的煤质特性,从锅炉结构、制粉系统干燥出力、磨煤机选型方面,给出了大容量褐煤锅炉区别于常规烟煤锅炉的设计特点,分析了某600 MW等级褐煤锅炉的着火、燃烧、变负荷及结渣特性,表明褐煤锅炉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电站系统工程》2016,(1):68-70
国内目前600 MW锅炉设计配套高温炉烟管道本体的形式一般采用两种:一种为钢板卷制形式;另一种为膜式内冷形式。老挝项目锅炉设计的高温炉烟管道采用膜式内冷形式,适用以褐煤为燃料,配合风扇磨煤机直吹式制粉系统。由于煤质存在水分含量高、发热量低等特点。为满足制粉系统的干燥出力,采用三介质干燥系统作为干燥剂。高温炉烟管道的性能对制粉系统及锅炉燃烧运行均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对燃用褐煤大型电站锅炉的燃烧方式、整体布置、炉膛容积热负荷、炉膛断面热负荷、燃烧器区域壁面热负荷等参数的选取,以及褐煤制粉系统选择等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分析表明,燃用褐煤的大型锅炉应以防结渣和沾污为重点,采用较大炉膛,较低的炉膛热负荷;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煤机或风扇磨煤机。总结了目前燃用褐煤锅炉的技术特点和发展趋势,可为新建锅炉设备选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褐煤锅炉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出力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都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上都电厂)一期、二期4×600 MW机组锅炉燃用锡林浩特胜利煤田的褐煤,在进行制粉系统的选择时,依据热平衡计算结果和西安热工研究院的试烧结论,同时考虑到锅炉能够实现长期的安全、可靠、经济运行以及中速磨煤机有更大的煤种适应能力和运行调节裕度,设计中采用了较高的一次风率,设计磨煤机最大通风量37.80 kg/s.通过试验研究得出:在设计最大通风量时,当磨煤机入口风温达到设计最大出力要求的风温值,磨煤机出力却达不到最大值,只达到最大出力的75%~80%;对高水分褐煤采用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磨煤机入口通风量的选择应在40 kg/s以上,才能满足干燥和通风出力:在已采用的磨煤机入口最大通风量下保证锅炉燃烧稳定.通过对磨煤机的配风及煤粉细度调整,可提高磨煤机的出力,从而提高锅炉的带负荷能力.  相似文献   

12.
神华国华(印尼)南苏发电有限公司针对高水分(60%~63%)、高挥发分、低热值褐煤采用蒸汽干燥工艺,导致输煤系统发生粉尘难以控制、积粉自燃、蒸汽干燥机和制粉系统爆炸、原煤斗堵煤等一系列重大问题,通过逐步提高蒸汽干燥机出口原煤水分试验,发现当蒸汽干燥机出口原煤水分从40%提升至52%~55%时,上述问题得到彻底解决。但原煤水分提高也导致磨煤机出力不足和煤粉管道堵塞以及锅炉燃烧不稳等问题,通过磨煤机和燃烧优化等试验,成功实现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燃用高水分(52%~55%)褐煤。  相似文献   

13.
就达拉特电厂(下简称达电)三期工程2×330 MW机组锅炉燃用内蒙古东胜万利川煤田高水分次烟煤进行了分析,根据电厂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确定燃烧制粉系统,并推荐采用中速磨煤机(每台炉配置5台磨煤机)正压冷一次风机直吹式制粉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为了充分掌握半焦与不同制粉系统的适应性及其研磨特性,对中速磨煤机、中储式钢球磨煤机和直吹式双进双出钢球磨煤机上掺烧半焦前后的制粉系统性能进行测试,并对实际研磨出力与理论计算研磨出力进行比对,分析了煤质参数、煤粉细度、煤粉水分等指标对半焦研磨出力计算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论对于哪种类型磨煤机,掺烧半焦后均有制粉系统出力下降和煤粉变粗的趋势,这主要与半焦的哈氏可磨性系数HGI较低密切相关;半焦在中速磨煤机上的实际出力低于理论计算出力,而部分半焦水分高也是导致钢球磨煤机实际研磨出力降低的主要原因;低水分半焦在钢球磨煤机上的实际研磨出力和理论计算结果接近,建议半焦应尽量在原煤HGI较低或者磨煤机研磨出力裕量较大的电厂掺烧,以保证锅炉燃烧的经济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前言唐山陡河电站于1978年初先后投产了两台日本日立公司生产的25万千瓦发电机组(№3、4机组),各配一台850吨/时亚临界汽包炉。每台锅炉配置8台8.5E型中速磨煤机,其研磨压力系氮压加载系统,采用正压风机直吹式制粉系统。锅炉设计燃用高灰份的劣质烟煤(A~y>45%,Q_D~y≈3000大卡/公斤)。 8.5E型磨煤机是目前我国在运行的出力最大的E型磨;而且用它磨制低劣的烟煤在国内也是首次。因此有必要进行磨煤机的性能试验,从而确定其出力,煤粉细度、耗电率、石子煤排放量和碾磨件的磨耗等项指标。同时根据陡河电站的具体情况对运行方式及其可靠性,维修工作量等提出了一些看法,为我国中速磨的选型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为满足燃用褐煤的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的干燥出力,必须增加磨煤机一次风量。运用Tascflow软件分析燃用高水分褐煤的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在一次风率升高的情况下,炉内切圆相对直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一次风率由25%提高到45%时,炉膛内切圆相对直径由0.5逐渐增大到0.75,可能导致炉墙结焦。为此,在增大一次风率的同时,将一次风速由18 m/s升至30m/s以上,甚至达到35m/s,在满足燃用高水分褐煤四角切圆燃烧锅炉中速磨煤机制粉系统干燥出力的同时,减小切圆相对直径,使炉膛内具有良好的燃烧动力场。  相似文献   

17.
近日,由东北电网公司研究并应用的《烟煤锅炉掺烧褐煤技术研究及其应用》项目通过了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的鉴定。参会的14位锅炉专业权威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全面解决了中储式制粉系统烟煤锅炉掺烧高挥发分、高水分、低灰熔点、低热值褐煤易发生的制粉系统爆炸及干燥出力不足、受热面结渣、锅炉不能满出力运行等技术难题,拓宽了烟煤锅炉的燃用煤种范围;提出并实施了工程应用技术,规范了烟煤锅炉掺烧褐煤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印尼褐煤高水分(高达50%以上)、高挥发分、低热值的特点和国内外电厂燃用此煤种的零经验,结合国内燃用褐煤普遍采取的两种策略,其中燃用褐煤采用中速磨制粉系统的原煤水分基本都在40%以下,神华国华(印尼)南苏发电有限公司通过对锅炉和制粉系统的科学选型以及燃烧优化调整,成功实现了印尼高水分褐煤在中速磨直吹式制粉系统锅炉上的燃烧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的褐煤资源比较丰富,具有较广阔的开发前景。高水分褐煤的特点是高水分、高挥发分、低热值,其中煤的全水分、表面水分及挥发分是选择磨煤机形式的重要依据。按火电规定:水分,挥发分适中的烟煤,一般选用中速磨煤机;燃用高水分、磨损性不强的褐煤时,一般选用风扇磨煤机。  相似文献   

20.
针对火电厂掺烧褐煤、磨煤机干燥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对中速磨煤机喷嘴环进行改造的措施。通过增大热一次风通流面积,不仅可以提高磨煤机干燥能力,同时还能使磨煤机碾磨能力明显增加,在满足锅炉大比例掺烧褐煤要求的同时还可降低制粉系统电耗,并可减轻中速磨煤机部件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改造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