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淑玲  高刃  沈田  李俊 《信息通信》2014,(6):265-266
实践育人特别是实践教学依然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薄弱环节,以电子信息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为例,对EDA技术项目教学法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高教师实践育人能力的方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国内外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教学现状基础上,探讨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笔者从理论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模式两个方面,构建了具有测量和标准特色的创新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了应用型电子信息类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以及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创新素质及能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背景下,文章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例,结合"普及型"精英科技竞赛教学体系,探索专业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文章分析电信系学生的学情现状,详细阐述新工科的"普及型"精英科技竞赛的内容和实施方案,构建电信学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模式,有效提升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本地电子信息产业中智能手机龙头企业及周边配套的完整产业链为基础,对“双创”人才需求进行调研;对“工匠精神”与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双创”人才培养的契合性进行研究;以创新课程教学、创新创意大赛、项目工作室、创客空间和现代学徒制作为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双创”人才培养主要内容,构建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基于COOP-CDIO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基于COOP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首先简单介绍了COOP—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概念以及基于COOP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建设目标,给出了专业建设的总体方案。笔者还详细论述了专业建设内容,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基地、师资队伍和质量保障体系等内容。  相似文献   

6.
贺真 《通讯世界》2017,(16):265-266
电子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增加了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市场的需求,但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广泛地融入国际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在论述了国内外现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标准与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面向工程教育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潜在问题.以此为基础,从课程体系设置、教师队伍建设与主动式项目教学组织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子信息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产业,电子信息技术是改造传统产业的基础技术。基于上述背景,社会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高级技术人才提出了强烈的需要,我校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1999年创办了信息工程专业。本文从重基础宽口径的大学本科教育指导思想出发,结合我校信息工程专业近几年的教学改革,重点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方向、课程设置以及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等方面的问题做一探讨。着重介绍了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7个模块及其构成的7个知识平台。  相似文献   

8.
分析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现状,对电子信息工程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保障策略.我国电子信息工程起步较晚,而且基础薄弱,最为突出的问题是电子信息技术标准化问题,需要加强研究与建设,做好技术创新,以推动电子信息工程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伟锋 《电子世界》2012,(20):134-135
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点,特别是新世纪对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实验以及教学观念思想三个方面的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教学方面需要整合专业课程,从专业基础课、技术型专业课和研究型专业课三个方面优化教学结构,在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实验体系改革既需要强调基础,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有选择的适应社会对多方面人才的需求;最后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观念改革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分析电子信息工程的特点入手,并在此前提下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电子信息工程中的运用状况进行了一番探讨,望能够对电子信息工程的稳定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目标,基于课程群建设路线,构建课程间知识链条,形成完备知识体系,有助于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效果。本文以光纤通信课程为教学视角,探讨与多门关联课程的协同内容教学探索,提出辨析、对比、应用三种课堂教学手段,来有效实现课程群的知识衔接、整合与贯通,完善了通信工程专业从理论到应用的知识与能力培养体系,有利于加强学生在知识理论方面的理解深度,以及支撑应用实践与创新的培养任务。  相似文献   

12.
万智萍  王凤  王高亮 《电子设计工程》2012,20(11):163-166,170
信息产业近年来迅猛发展,嵌入式系统工程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严重脱节。基于这一现实,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开设了嵌入式系统的课程教学,但却没有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文立足于嵌入式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结合社会现实,探索出一种基于工程训练模式的嵌入式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方法。有效解决嵌入式实践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并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发展,提高嵌入式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以一种创新的工程训练模式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嵌入式人才。  相似文献   

13.
对当前师范院校的电子类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方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训、践、创、作”四位一体的师范院校电子技术类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工程实践特色,较强的融合性和普适性,创新了师范院校实践能力培养方式,为师范院校相关专业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社会需求发展变化,将应用型人才要求的实际工程技能训练与本科教育规格要求的学科理论深度及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合方面应体现出“理实结合”的培养理念,在网络虚拟化环境的背景下,将专业人才培养与新技术人才需求对接及专业课程知识体系与新技术岗位群技能对接,构建“通识教育模块”+“学科基础模块”+“专业模块”课程体系,构建协同创新的校企互动与科教融合内涵建设的培养模式。实践表明,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专业建设达到预期目标,初步形成了“网络基础能力扎实,应用开发能力突出”的人才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为顺应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带来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武汉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结合自身学科定位,探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电子信息类创新拔尖人才为总体要求,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包括开放式培养方案、开放式课程设置和开放式教学方式,初步形成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开放式人才培养体系,为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与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密切相关的大学本科电气信息类专业,必须立足于实践,将最新的技术成果融入到专业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才是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保证。本文从当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对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实验课程、工程实践、电子设计竞赛、学生电子科技活动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和创新进行论证,并对实践教学的新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电力与能源学科逐渐走向国际化的新形势下,《信号与系统》是电子信息与电气类专业重要的一门必修课程,全面提高其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可有效地帮助学生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和高水平外语能力的、面向国际化的复合型新工科人才。本文从“新工科”大背景出发,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技术、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的改革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为加强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素质人才培养,文章构建了融合信息化、智能化、产业化的电气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体系。在信息化资源建设和应用、智能化元素渗透和融入以及产业化实施模式方面,开展了教学探索和实践。强化理论、实践教学的相互促进,实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反哺理论的高度融合。搭建多角度、多方位的实践平台,提出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新模式,实现多层次、递进式的实践锻炼,提升学生工程思维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9.
我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组就"电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方案,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农林信息化工程师为基本任务,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农林业信息工程技术人才为努力方向的教学目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切实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环节,以满足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20.
根据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目标,文章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理实结合的一体化课程教学方面展开研究,提出在“互联网+”背景下灵活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和方法,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重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更新实训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课程考核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新工科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