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为研究北京西南部山前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状况和主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为例,分别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17口监测井的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了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丰台区地下水水质Ⅲ级以上占比为53%,未达标水质占比为47%。污染指标以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氮等为主,其中总硬度为水质超标最严重的指标。在空间分布上,西北山区地下水水质优于东南平原区。从自然和人为因素分析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西北山区主要受地质条件及农业污染等影响,东南平原区主要受区域降水蒸发、工业和生活污染、地下水开采等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地下水质综合评价问题,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正态云的综合评价模型。选取氨氮、亚硝酸盐、溶解性总固体、高锰酸盐指数、总硬度、硝酸盐、氟化物、氯化物以及硫酸盐等9个指标作为水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评价过程中,采用云模型正向发生器计算水质分级评价指标的隶属度,组合赋权法求出各指标权重,根据隶属度矩阵和权重矩阵给出水质分级的确定度并进行综合评价。利用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市朝阳区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模糊物元法、投影寻踪法的评价结果以及实际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评价结果最优。  相似文献   

3.
北方典型城市地区水质评价及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地区水质污染情况愈加严重。为有效诊断北方典型城市地区的水质问题并提出适用于北方城市地区的水质污染治理对策,采用单指标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及模糊数学法研究分析了北京市丰台区河流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类别、超标情况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整体地表水水质属于重度污染,主要污染河流集中在中东部已建区,水质类别均为劣V类,超标水质指标主要为NH3—N、COD、CODMn、BOD5及TP等有机污染因子;地下水超标水质指标主要有总硬度、细菌总数、硝酸盐氮、总大肠杆菌群、溶解性固体及硫酸盐,研究区东部建成区主要为总硬度、硝酸盐氮及溶解性总固体,西部山区和农村地区主要为细菌总数及总大肠杆菌群。由现状评价结果可得,地表水与地下水水质污染指标化学成分具有一定相关性,研究区污染源主要为工业、生活废水点源污染及降雨径流面源污染,对此提出了将海绵设施对污染物的削减、净化作用应用到地表水及地下水水质污染治理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成见  王琳  于询鹏  马振宇 《治淮》2011,(12):96-97
采用2010年水质监测资料,综合评价青岛市城市供水水源地水质现状,分析水质污染成因.评价结果显示:地表水供水水源地水质较好,地下水水源地污染严重,仅有38.2%的监测井水质达标.主要超标项目为硝酸盐氮、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其中硝酸盐氮超标率达到46.1%.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废水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提出了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改进的灰色聚类法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择50项地下水评价指标,利用灰色聚类法对滹沱河冲洪积扇平原区地下水质量状况进行评价,发现由于参评指标中痕量指标较多,导致评价结果失真。通过修正其聚类权的计算方法将原有方法加以改进,得出结论:区内绝大多数地区水质状况良好,影响区域地下水质量的指标主要为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硝酸盐氮等无机指标,水质较差区主要分布在城区、城镇周围区、排污河道两侧、地表污染水体分布区及引污水灌溉农田地区。指出工农业发展及人类活动加剧是造成研究区水质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人民黄河》2016,(6):95-98
通过实地调查陕西省西咸新区泾河新城地下水环境,采用F值法和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两种综合指数法,选取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氯化物、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氟化物、砷、铬(Cr~(6+))11项评价指标,对该区11个地下水水样进行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表明:F值法突出最大污染因子的影响,影响整体评价结果;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考虑评价指标权重值,减小最大污染因子的影响,使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该区地下水质量整体状况较差,主要超标指标为硝酸盐、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氟化物、氯化物、铬(Cr~(6+))、亚硝酸盐、氨氮,其中硫酸盐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城镇化对大兴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的影响,采用大兴区2006—2016年浅层地下水水质数据,选择硝酸盐、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TDS)3个水质指标作为评价指标,基于ArcGIS的空间插值和区域分析工具,按照行政边界提取区域水质结果,通过集对分析确定各区域的地下水水质等级,基于偏联系数对大兴区地下水水质动态演化规律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硝酸盐指标主要涉及Ⅰ~Ⅳ类水,总硬度指标主要涉及Ⅲ~Ⅴ类水,TDS指标主要涉及Ⅲ、Ⅳ类水;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等级呈现缓慢增长的趋势,水质出现恶化趋势;从空间分布上看,大兴区北部地下水综合水质等级和基于TDS指标的水质等级最高、南部次之、中部最低,基于硝酸盐指标的水质等级北部最高、中部次之、南部最低,基于总硬度指标的水质等级南部最高、中部次之、北部最低;基于各指标的水质Ⅱ级支持度均为最高,2013—2016年综合水质和基于总硬度指标、TDS指标的水质Ⅲ级支持度高于Ⅰ级支持度,相应水质有恶化的趋势,基于硝酸盐指标的水质Ⅰ级支持度高于Ⅲ级支持度,说明大兴区基于硝酸盐指标的整体水质有好转的趋势,但北部相应水质呈现持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北京北运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取17项指标,采用国标推荐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质量评价方法,评价了北京北运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质;在map GIS中利用其空间分析功能,采用克里格插值方法,绘制了地下水水质空间分布图,并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征、成因及主要影响指标。结果表明:北京北运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质呈现自西北向东南水质逐渐变差的特征。水质空间分布特征的形成是自然条件与人为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水质较差和极差区的主要影响指标有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铁和锰。  相似文献   

9.
为准确反映聊城市地下水现状,本文以聊城市典型监测点监测数据为依据,运用综合评价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监测点水质进行评价,并探讨2种水质评价方法的评价效果。结果表明:聊城市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水质以Ⅲ类和Ⅳ类水为主,主要超标指标为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各超标指标之间具有一定相关关系;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数值偏大,并且缺失Ⅲ类水;模糊综合评价法更适合聊城市地下水水质评价。  相似文献   

10.
针对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问题,建立了基于熵权—正态云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模型。选取氟化物、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氯化物、总硬度、亚硝酸盐、硫酸盐、硝酸盐以及溶解性总固体9个指标作为水质综合评价指标,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标准,采用云模型正向发生器计算水质分级评价指标的隶属度,采用熵权法给出各指标权重,根据隶属度矩阵和权重矩阵给出水质分级的确定度并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工程实例,选取模糊物元模型和投影寻踪模型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熵权—正态云模型评价结果和模糊物元模型、投影寻踪模型给出的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该模型在水质分级综合评价中应用是可行的,可作为一种新的水质分级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科学分析近年来河北省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状况,以河北省42个地下水饮用水源地2000、2018年的24项指标作为评价对象,结合单一指标评价法与综合评价法分析水质状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2000年,2018年19项水质指标污染程度均减轻,氟化物污染程度较重,新增4项超标水质指标;安全水源地比例增加了11.9%,且极差水源地消失,但优良水源地也消失;水源地保护区内耕地面积减小,林地面积增大,建设用地面积增大,农业污染面积减小,工业和生活污染面积增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农业化肥、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污染3个方面,且地下水超采也会对水质造成影响。研究结果可以对河北省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实践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某储煤基地地下水的污染区范围,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选择总硬度、溶解性固体、SO2-4、Cl-、氟化物、NO3--N、Fe、Mn、Cr6+为评价因素,对5个监测点进行水质分析,并通过Matlab编程,结合其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其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储煤基地水质状况尚可,但是2号监测点附近水质属于严重污染。  相似文献   

13.
修正的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综合评判法在水质评价中越来越为更多的环境水文地质工作者所采用,但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存在确定隶属度问题和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的复合运算问题。通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处理,对评价方法加以修正,并将修正前后的方法应用同一案例,进行评价效果对比。结果显示,由于所采用的案例区域地下水水质较差,因此导致评价结果与改进前的"相乘取大"和"取小取大"算子相似性较强,但评价结果仍显示,改进后的方法更为真实的反映了地下水水质状况,方法可行,评价结果可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渭河平原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近20年地下水质监测数据,探讨了地下水水质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并进行了地下水质综合评价,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渭河平原区域地下水质量总体尚好,秦岭山前和渭河上游局部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为优良等级,渭北黄土塬部分地区及渭河下游卤泊滩地区水质综合评价为较差或极差等级;不同地区超标物质各有不同,主要超标项归纳总硬度、硫酸盐、氯化物、三氮、氟化物等;主要城市集中开采区地下水质受开采量影响较大,水位埋深与硫酸根、硝酸根、总硬度等污染物质含量高度正相关。地下水水质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人工开采、天然背景值、局部污染、大气降水等。研究结果对渭河平原地下水水质保护及其合理开发利用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由于母岩碳酸盐岩的特殊地球化学背景,地下水化学特征和水质特殊,为了查明该区地下水资源能否开采作为饮用水资源,开展毕节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研究。根据研究区所取22组水样的水化学测试结果,运用水化学软件AqQA做Piper三线图,分析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并对水样进行了舒卡列夫分类。运用单因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2种方法分别对研究区的岩溶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Ca·Mg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西部和南部,且大部分区域碳酸盐硬度>50%;②单因子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的地下水质量能够满足饮用水标准的占59.1%;③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下水质量能够满足饮用水标准的水样点占81.8%。从总体来看,研究区地下水资源可以开采作为饮用水资源。该研究结果为今后在该区开采岩溶地下水资源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6.
黔南龙里地区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黔南龙里地区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由于新构造运动,使得该区中部地壳不断抬升,形成了独特的方山地貌。为查明该区的特殊地貌是否对当地地下水质量产生影响,特展开此次岩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水质评价研究。本次研究通过ArcMap绘制水文地质略图,根据所取24组水样的水化学测试结果,运用AquaChem软件做Piper三线图,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研究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运用单因子评价和模糊综合评价两种方法分别对研究区的岩溶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结果做空间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_3-Ca·Mg型,在中部草原四周均有分布,区内碳酸盐硬度均大于50%,且Fe~(3+)表现出强烈的空间变异性。(2)从单因子评价结果可知,研究区的地下水质量能满足饮用水标准的达95.8%。(3)从模糊综合评价的结果可知,研究区的地下水质量均能满足饮用水标准。总体上看,该区地下水资源可作为饮用水资源开采。本次研究结果,为该区今后的岩溶地下水资源开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改进层次分析法(AHP)权重值研究为目的,通过对数据的标准规范化处理自行构造判断矩阵,采用MATLAB计算研究区地下水质的权重值,将所得权重值运用于灰色关联和模糊综合评价两种方法,以白城地区为例对地下水中铁、砷、氟等9项指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铁、钠、氯化物、硝酸盐(N)、硫酸盐、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砷、氟的权重分别为0.137、0.105、0.130、0.113、0.106、0.070、0.057、0.209、0.073。两种方法评价结果具有较高的空间一致性,白城地区水质总体较差,Ⅰ~Ⅴ类水占比分别为12%、13%、9%、14%、52%,西北部洮儿河扇形地区水质远优于东南部平原区。通过两种方法的适用性验证,表明改进的AHP法是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18.
天津市地下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比分析典型地下水样超标组分与各种评价结果的一致性,统计分析各种评价结果的分布特征,确定了适用于天津市地下水质量评价的方法是模糊评判法。评价结果表明:天津市浅层地下水质量差,Ⅴ类水分布面积占平原区总面积的70%以上;天津市深层承压水质量较差,Ⅴ类水分布面积占含水层组分布总面积的4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