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刘长伴  张毅 《中国纤检》2006,(10):26-28
对评定针织纱线质量的各个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在众多指标当中提取出两个反映纱线品质的综合指标,以进行纱线质量的比较与评价。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结构差异性竹浆纤维纱线的性能和适用性,以纱线的拉伸断裂性能、毛羽、捻度、耐磨性、条干均匀度等性能指标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3个主成分及综合主成分排名。通过对纱线性能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各种结构竹浆纤维纱线的适用性。结果表明,竹浆环锭纱适宜生产强力要求较高,但是外观效果要求较低的产品;紧密纱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赛络纱外观特征优良;新型竹浆纱线可用于设计具有一些独特风格特性的织物。  相似文献   

3.
对精梳条直纺和半直纺的成纱质量进行比较。以精梳条及由其加工成的相同定量的半熟条和熟条为原料分别纺制成相同定量的14.5 tex细纱,并对3种纯棉纱的强力、毛羽和条干进行测试,通过比较分析表明:采用精梳半直纺工艺生产的纱线在条干不匀率、细节、粗节、毛羽及毛羽不匀率指标上均优于采用精梳直纺和精梳后二道并条工艺生产的纱线;采用精梳直纺工艺生产的细纱在毛羽、单强不匀率及单纱断裂强力指标上较好,但是3种纱在单强不匀率及单纱断裂强力上相差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纱线毛羽不匀与织物外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鲍力民  郭雅琳 《纺织学报》1989,10(5):43-44,25
本文讨论了毛羽与织物外观的关系,导出纱线毛羽沿纱线长度方向不匀的规律及和毛羽长度的关系,并通过自制的毛羽仪数字处理系统对其进行了验证。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讨论了纱线毛羽的短片段不匀对布面外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纺纱、整经和织造各工序中的纱线断头会造成生产率的下降、原料损耗和劳动力浪费。纱线断头的原因之一是纱线截面的不均匀性。纱线不均匀性会导致织物组织不匀。现代纺纱织布技术不断发展,为提高高速无梭织机及针织机械的效率和织物的质量,对棉纱的质量要求增加了三个指标:(1)单纱强力不匀率要求达到8~9%,(2)十万米纱疵筒纱达10~12个,(3)支数重量不匀率(重量CV)要求达到1.7%以下。  相似文献   

6.
张毅  薛敏  刘长伴 《纺织学报》2008,29(11):31-34
 采用相关性分析揭示纱线质量指标之间关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外观质量因子和力学性能因子这两个反映纱线性能的综合质量因子。在对纱线综合质量因子作定量排序的基础上,建立纱线综合质量评价坐标系,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纱线综合质量评价系统。采用该系统对不同品质纱线进行综合质量评价、对比,实践证实纱线综合质量评价系统对不同品质纱线样本的综合质量评价具有科学性和便捷性,在实际生产中对纱线的分类、选择工作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纺织产品品种的不断发展和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成品的外观与风格,机织、针织设备及生产工艺都对纱线毛羽的长短、数量及分布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开始了毛羽指标的测试,并提出了质量要求。毛羽已成为纱线质量(均匀度、纱疵、强力、毛羽)的四大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石杰  邱华  葛明桥 《纺织学报》2012,33(12):25-29
采用安装在传统环锭细纱机的旋流器加工不同线密度的纱线,探讨了旋流喷嘴内部高速旋转气流对纱线加捻成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器的使用能够有效地减少纱线毛羽,但在优化纱线强力、条干不匀率等方面作用不是很明显且对不同线密度纱线质量的改善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纱道为2 mm,气道为1.4 mm的旋流器,所加工不同线密度纱线的质量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线密度10 tex 纱线的3 mm以上毛羽、断裂强度和条干不匀率质量指标的改善均优于其他四种纱线,为研究最好地降低纱线的成纱毛羽提高纱线质量而选择合适尺寸的旋流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羊毛衫的起毛起球机理,利用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纱线形态结构对羊毛衫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纱线细度不匀率、毛羽(>5mm)指数和捻系数与纬平织物的起毛起球数、厚度和面密度变化率间的数学模型,并利用统一目标法建立了纱线形态结构对纬平织物起毛起球性能影响的定量评价体系。结果表明:纬平针织物的起毛起球性能受纱线细度不匀率、毛羽指数和捻系数的影响显著,由细度不匀率和毛羽指数小、捻系数适中纱线形成织物的抗起毛起球性能好。  相似文献   

10.
旋流器降低环锭纺纱线毛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褚结  葛明桥 《纺织学报》2007,28(12):34-37
在环锭纺细纱机上安装旋流器,利用旋流器内部的旋转气流对纱线的加捻成形过程产生影响,以达到提高纱线质量的目的。介绍旋流器的结构以及在环锭纺细纱机上的安装位置,实验并分析旋流器中的空气压力以及旋流器的结构对纱线毛羽的影响。对安装旋流器前后纺制的纱线的毛羽、断裂强力以及条干不匀率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安装旋流器后,纱线表面的毛羽降低,纱线的断裂强力提高,纱线的条干均匀度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1.
控制低比例纯涤纶色纺纱外观质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志英 《棉纺织技术》2003,31(12):30-32
色纺纱织物具有色泽自然,层次清晰的特殊风格,但色纺纱在纺制过程中容易出现色差、色条等外观疵点,为提高色纺纱外观质量,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合理选配工艺流程,加强色纤维管理,合理使用回花并控制短片段色比不匀,在络筒工序采用上蜡处理的方法改善成纱毛羽,加强操作管理及现场检查,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有效改善了色纺纱的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2.
郁崇文  裴晓霞 《棉纺织技术》2000,28(11):663-665
从纱线的外观质量与成纱结构入手,对影响纱线与机件磨损性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转杯纱和环锭纱的磨损性能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研究芳砜纶芳纶1313混纺纱的性能.测试并分析了芳砜纶纤维的摩擦性能和拉伸断裂性能,并根据纱的最终用途和性能要求,设定不同的混纺比和成纱捻系数进行试纺.通过测试成纱性能认为:随着芳纶1313含量的增加,芳砜纶芳纶1313混纺纱的可纺性能提高,断裂强力增加,毛羽减少,最优混纺比为70/30;随着捻系数的增加,断裂强力增大,但强力增大到一定数值后会随着捻系数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为了纺制赛络纺针织纱并提高成纱质量,针对FA502型细纱机的结构进行了改造,考虑到粗纱定量较轻,为增加纤维之间的抱合力,减少意外牵伸,选用两种不同细度的粘胶纤维混纺,同时,选择3.5 mm粗纱喂入间距、比同号数普通环锭纺纱偏大的捻系数、较轻的钢丝圈,使R 19.5 tex赛络纱比同号数的普通环锭纱具有条干好、粗细节和棉结少的特点,而且断裂强度大,单强CV值和重量CV值小,毛羽少.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错位纺纱角对纱线质量的影响,通过自制导纱装置,在前罗拉钳口至导纱钩之间形成一个偏移的纱路.分别采用5种左斜纺纱角对5种不同细度纱线进行了纺纱质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Z捻左斜的情况下,纱线有害毛羽最多可以减少16.6%~40.5%,且与细号纱相比,粗号纱毛羽的改善更为显著;不同纱号的最佳左斜角不同,粗号纱和细号纱适应大角度偏移量(在8.4°~11°之间),而中号纱只要小角度偏移(4.2°)就能使纱线毛羽得到较好改善;但过大的偏移量(16.6°以上)对改善毛羽不利,甚至会恶化毛羽.错位纺纱角对纱线条干影响不大,对纱线强力几乎没有影响.指出:错位纺纱方式可以改善环锭纺成纱毛羽,其关键是要根据纺纱号数优选错位纺纱角.  相似文献   

16.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influence of pin spacer apparatus attachment on compact yarn quality parameters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of knitted fabrics manufactured using those 100% cotton compact yarns. Two groups of compact yarns were spun on regular compact yarn spinning frame with and without addition of pin spacer apparatus which is placed at the end of the drawing unit of regular compact yarn spinning frame. Totally eight yarns were spun at four different yarn number levels (Ne 24/1, Ne 30/1, Ne 36/1 and Ne 40/1) and two different spinning conditions (with and without pin spacer apparatus). Spun yarn types were then knitted on the industrial sized plain knitting machine. Knitted fabrics were used in the greige and dyed form to evaluate their bursting strength (kPa), dimensional change, abrasion related mass loss (%), pilling resistance, air permeability (mm/s) and colour difference. Test results were then statistically evaluated and influence of pin spacer attachment on yarn quality parameters and fabric properties was determined. In the frame of this experimental work, attachment of pin spacer apparatus improved compact yarn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at yarn evenness, imperfection and hairiness values. In case of knitted fabric properties, it was found that pin spacer apparatus attached compact yarn utiliza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ir permeability properties of knitted fabrics.  相似文献   

17.
针织纱质量控制技术初探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探讨针织纱质量的控制途径.针对针织纱终端用户需求,从配棉、生产管理以及针织纱重量、奈干、常发性纱疵、强力、疵点、毛羽等质量指标较全面地分析阐述了质量控制的途径和方法.指出:科学配棉、控制异性纤维、实施质量内控标准、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并条采用自调匀整系统、运用先进测试仪器进行离线与在线检测、质量追溯管理等是全面控制和提高针织纱质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两种紧密纱与环锭纱的性能比较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徐红  单小红 《棉纺织技术》2004,32(10):12-15
将11.7tex纯棉精梳环锭纱、倚丽纱及卡摩纱进行了成纱毛羽、强伸性能的测试对比,分析了紧密纱与环锭纱存在性能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相对于环锭纱两种紧密纱长毛羽明显改善,络筒后毛羽增长率高;单纱断裂强度紧密纱较环锭纱提高,倚丽纱比卡摩纱高,两种紧密纱强度不匀率均好于环锭纱;断裂伸长、断裂功指标卡摩纱、倚丽纱均好于环锭纱。  相似文献   

19.
探索基于经纱性能的经纱可织性综合评价模型.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生产规模大、质量稳定的十个棉型织物品种,测试其原纱和浆纱的各项性能,做相关性分析,提取时织机效率显著相关的,多指标做主成分分析,得到评价经纱可织性的综合模型.经验证,模型对经纱可织性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织造效果的一致性良好,可用于从纱线自身性能方面来综合评价经纱可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